資源簡介 第17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教案一 、 課標要求:1.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 略的斗爭事跡,理解其性質和意義;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出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二 、重難點及其解決方案:1.重點:(1)戊戌維新運動的背景,過程以及失敗原因。(2)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原因、過程。2.難點:(1)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2)辛丑條約的影響。解決方案 對于這兩個難點,其實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涉及過。但是初 中對此的學習都是一些皮毛知識,對于這兩個問題缺乏分析和深刻的認 識。對于評價和影響類問題,很多學生看此類問題都會比較片面。因此, 要讓學生學會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認識這兩個問題。并且要列舉大量的 史料、名家點評等,帶領學生去分析史料。培養學生去分析史料的能力 以及一分為二的辯證的歷史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對這兩個問題學習的深 度。還要從帶著學生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線里去看待這兩個問題,將這兩 個事件放在歷史長河里,能夠使學生更加客觀的處理這類問題,也能開 闊學生思考問題的視野。三 、邏輯思路:從單元關系來看,本課處于第五單元《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的 最后一課。處于兩個單元中承上啟下的位置。本課既講述了民族危機嚴重加深,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這個單元做了結尾:而本課中從民族資產 階級的維新運動到下層農民的義和團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并且最后清政府淪為 “洋人的朝”,人們不再信任清政府。這為下一單元,人們推翻清政府,依靠 自己的力量和新的階級讓中國獲得新機埋下伏筆。本課教材所給的是四個子目,即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 和民族危機的加深,通過這四個子目共同講述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的加深以及挽 救民族危亡的斗爭。并且這四個子目都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逐步進行的。前兩個子目都屬于在面臨民族危機時,中國人民是如何為挽救危機而作出努力,但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前兩個子目又是從上到下不同的階級去尋求救亡圖 存的道路,但是目的一致。而正是中國人民挽救危機的運動觸動了清政府守舊勢 力以及列強的利益,加上列強為了更進一步實現自己的野心——瓜分中國,八國 聯軍發動侵華。由于清政府守舊勢力和列強利益的部分一致,都有著義和團這個 共同的敵人,使得清政府部分官員開始投靠列強,最后清政府完全淪為列強的 “朝廷”。后兩個子目都是屬于中國民族危機的進一步加劇。因此我將這四個子 目分為兩個大部分及四個小部分來講。即:第一部分:救亡圖存1.救亡圖存——戊戌維新變法;2.救亡圖存——義和團運動。 第二部分:危機加劇1.危機加劇——八國聯軍侵華;2.危機加劇——《辛丑條約》的簽訂。四 、內容整合(教學過程設計):【導課】(插入材料):有感譯嗣同世間無物抵春愁, 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 天涯何處是神州 教師:這首詩是清代譚嗣同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春季所作。春季本應該 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但是,通過前面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就在一年前(1895 年)的春季,清政府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 約》這個條約的簽訂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在之后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 潮。因此,當又一個春天來臨時,面對國土被侵、主權旁落的民族危機,詩人 滿懷悲痛和無助,雖身處陽光和煦的春日,仍無法慰藉內心深處的愁緒,寫下這 首詩。而這首詩也反映出當時中國有著無數和詩人一樣的愛國志士憂國憂民,感 懷于國家的懦弱與苦難,困惑國家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他們是怎樣探索國家的出 路的呢 他們在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時,又是怎樣為挽救危機而斗爭的呢 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102面,和老師一起來學習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救亡圖存】一 、救亡圖存——戊戌維新運動(民族資產階級的革故鼎新)1.變法背景:(請同學閱讀以下材料,分析戊戌變法的背景,之后老師進行總 結分析)。材料— :材料二:嗚呼!觀今日之世變,蓋自秦以來未有若斯之亟也。夫世之變也,莫知其所 由然,強而名之曰運會。運會既成,雖圣人無所為力,蓋圣人亦運會中之一物。 既為其中之一物,謂能取運會而轉移之,無是理也。彼圣人者,特知運會之所由 趨,而逆睹其流極。唯知其所由趨,故后天而奉天時;唯逆睹其流極,故先天而 天不違。于是裁成輔相,而置天下于至安。后之人從而觀其成功,遂若圣人真能 轉移運會也者,而不知圣人之初無有事也。即如今日中倭之構難,究所由來,夫 豈一朝一夕之故也哉!——嚴復《論世變之亟》《直報》1895年2月4日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背景。教師分析:這兩幅圖分別是描繪甲午戰爭后的漫畫和時局圖。從這兩幅圖中我們 可以看出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著日益嚴重的民族 危機。從材料二中嚴復的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經歷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 的簽訂后,民族意識覺醒,嚴復以及很多像嚴復一樣的晚清士人普遍受到劇烈沖 擊,他們深刻認識到必須要進行改變祖宗成法,向西方學習。因此,總的來說, 甲午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喚醒民族意識,許多人開始意識到要 改變舊法,并向西方學習。材料三:1872年——1894年有資本顏可查的近代企業中企業比例如下表:類別 廠礦數 資本額(千元) 占總資本額(%)商辦 53 4704 22.4官督商辦 19 16208 77.6合計 72 20907 100.0來源:嚴中乎等:《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1895年——1898年有資本顏可查的一萬元以上的近代企業中企業比例如下表:類別 廠礦數 資本額(千元) 占總資本額(%)商辦 62 12465 70官督商辦 18 5345 30合計 80 17810 100.0來源:嚴中乎等:《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材料四:中日甲午戰爭后,伴隨著“洋務運動”的徹底破產和清朝政府所面臨的戰后 財政困難,封建統冶階級在勒索商民“捐輸”的同時,也不得不給民族工商業的 發展讓出一點道路,不得不放棄奕、李鴻章等所規定的禁止民間使用機器的慣 例 · · · · · · 甲午戰爭后,新式工業逐步掙脫洋務派的官辦、官督商辦的桎梏,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才獲得了初步的發展。——湯志鈞:《戊戌變法史》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背景。教師分析:結合材料三、四可以看出,甲午戰爭后,民族資本主義逐步擺脫洋務 派的官辦、官督商辦的桎梏。因此,甲午戰爭后官督商辦、官辦和商辦兩類資本 額的比例,和甲午戰前有顯著不同:屬于官督商辦、官辦企業的資本額,由占 77.6%下降到30%,屬于民族資本的商辦企業的資本額,由占22.4%上升到70%, 而資本額增長數量近三倍。在全部資本主義生產中,民族資本從劣勢轉到優勢, 在紡織、繅絲等輕工業部門,更是遙遙領先??梢娂孜鐟馉幒笾袊褡遒Y本主義 獲得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也隨之發展起來。民族資產階級為了滿足自己的要 求,發展資本主義,主張改變舊法。材料五:材料六:凡后世所指目為漢學者,皆賈、馬、許、鄭之學,乃新學,非漢學也;即宋 人所尊述之經,乃多偽經,非孔子之經也。——康有為《新學偽經考》材料七:亂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漸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遠 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備也 ……《春秋》始于據亂,立君主;中至升平,為立憲, 君民共主;終至太平,為民主。——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學生;根據材料分析背景。教師分析:遭逢“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一批讀書人逐漸認識到,只有實 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如圖是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響的康有為1891年至1895年 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期間完成的著作。而通過材料六,我們知道康有為在《新學 偽經考》中指出當時學術界占統冶地位的“漢學”、“宋學”兩大學派所尊崇的經 書只是“偽經”,不是真經指斥古文經學不過是“新學”,不是孔子真傳。這有 效的沖擊了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傳統思想,為掃除變法維新的絆腳石創造了條件。 康有為已經指出“漢學”、“宋學”不是孔子真傳,那么孔子的真傳是什么呢 康 有為又在《孔子改制考》中有所描述。正如材料七中我們看到的,康有為的這本 書尊孔子為教主,將孔子裝扮為“托古改制”者,用孔教的名義提出變法維新的 主張。這加強了變法維新的合理性,減少變法的阻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讀 書人開始宣傳維新思想,這些都起到了一定的解放思想的作用,為變法維新提供 了理論依據。知識點總結:戊戌變法的背景:(1)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加??;(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3)早期維新思想的傳播解放了思想,為變法維新提供理論依據。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戊戌變法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2.變法經過:(1)序幕: 材料—:“公車上書”油畫圖既而合十八省之舉人聚議于北京之松筠庵,為大連署以上書,與斯會其苦者 凡千三百余人 · · · · · ·其書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遷都,三曰變法。而其宗仇旨則以變法為歸。——梁啟超《戊戌政變記》教師講解:1895年,康有為及其學生梁啟超入京參加考試,正值《馬關條約》 簽訂的消息傳來,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在京的官員及在京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 紛紛聯名上書。其中上京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二人組織了聯合各省舉人的“公 車上書”。在上書中主張改變舊有的法制政策。雖然上書并沒有送達光緒皇帝, 但是其蘊含的維新思想得以不斷傳播,拉開了維新運動的序幕。(2)發展: 材料二:虎戌變法時期學會、學堂、報館分布(1895-1898年)教師解讀這是在“公車上書”以后有關變法的學會、學堂、報館的分布圖。1897 年底,全國出現了講求維新變法的政治性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報刊19 種;到了1898年,學會、學堂、報館合計達300多所。可以看出,在“公車上 書”后,全國掀起了維新的高潮。(3)高潮:材料三:“明定國是”詔書的大致內容及作用政治 準許臣民上書言事;舉薦人才; 精簡機構,裁撤冗員;取消旗人 特權。 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有機會參與政權經濟 鼓勵發展農工商業,提倡私人辦 廠;創辦國家銀行;鼓勵商辦鐵 路、礦業;舉辦郵政 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軍事 按西法武裝訓練新式軍隊,添造 軍艦 增強國防力量文教 廢八股;創辦各種學堂;派人留 學;準許民間辦報;設譯書局 有利于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教師講解:隨著維新的浪潮日益高漲,在維新派的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 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緒皇帝先后發布上百道 變法詔令,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教師根據表格解讀 變法詔令),史稱“百日維新”。教師(設置問題):請根據以下材料,分析維新運動的局限性。 材料四:嗣后中外大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圣賢義 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博采西學之切于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清德宗實錄卷418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乙巳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解答:這段話說“以圣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也就是要將歷代圣賢所闡 述的大經大法作為根本。對于西學,只是“切于時務者”。這表明維新運動盡管 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但是其本身是在“中體西用”的框架下謀劃的,受到種種限 制,難以在根本問題上進行變革,顯示其局限性。(4)落幕: 材料四:教師講解:但是好景不長,這次變法觸動了清政府中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派 的利益,他們以種種理由阻止變法的開展。最終,在9月21日,慈禧太后將光 緒皇帝囚禁起來,再次臨朝訓政,廢除變法時期的改革措施。并處置維新派人士, 康有為、梁啟超被迫逃亡海外,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 六人沒有逃走,被殺于北京菜市口。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來祭奠這次維新運動,因 此史稱“戊戌六君子”,維新變法也因此落下帷幕。教師(設置問題):接下來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為什么維新變法會以失敗而告終 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失敗原因:(1)維新派缺乏可靠的社會基礎;(2)維新派沒有嚴密的組織;(3)維新派將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實權的皇帝身上;(4)清政府中守舊勢力的阻撓。過渡 可以說維新運動是知識分子,是民族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的努 力,但是由于守舊勢力的強大以失敗而告終。這說明,資產改良的運動已經行不 通。然而,隨著列強侵略的日益加劇,刺激了許多當時中國的民眾奮起反抗,興 起了義和團運動。二 、救亡圖存——義和團運動(中國民眾的愛國怒火)1. 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教師設問: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103面的內容,再結合下面材料,分析一下義和 團運動為什么能夠興起呢 材料— :自德人占據膠澳,教焰益張,宵小恃為護符,借端擾害鄉里民間不堪其苦, 以致釁端屢起。下流社會尤為急烈,以恨德人者推展而及所有之歐洲人,而以仇 視歐人,乃并與歐人接近者亦仇視之。——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材料二:無君父之尊親,惟耶穌之是奉,是無綱紀也無骨肉之親愛,惟主教之是崇,是 無倫常也;且已有妻女任其與主教褻淫,則廉恥喪;只敬天主而不祀神祇祖考, 則禮義亡。此等亂夷,行同禽獸,不待教而誅矣!-—《南陽紳民公呈》學 生 :思考義和團興起的原因并回答問題。 教師分析總結:義和團興起的原因:(1)《馬關條約》簽訂以后,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 劇,民族意識覺醒。(2)西方勢力深入中國城市、鄉村,引發與中國本地人民的沖突。 (特別是西方教會教義與中國封建禮俗之間有著極大的矛盾)。2.義和團運動的過程:材料三: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形勢圖教師:結合地圖和時間點,向學生講述義和團運動的過程。(包括其早期活動地 區,反帝斗爭地區,以及義和團挺進方向,讓學生從空間上把握義和團運動的起 源地,以及義和團是如何逐漸影響到更廣泛的區域。)3.清政府對義和團運動的態度: 材料四:著都飭所屬文武各員,查明各種會匪名目,嚴行禁止,膽敢仍前聚眾,藉鬧 教為名,結黨滋事,并著從嚴懲辦,以靖地方。—— 《上諭>1899年11月28日剿之則即刻禍起肘腋,生靈涂炭,乃各督撫奏稱,信其邪術以保固,亦不諒 朝廷萬不得已之苦衷矣。—— 《上諭>1900年6月26日義和團實為肇禍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劃除不可。嚴行查辦,務凈根 株。—— 《上諭>1900年9月7日教師設問:請同學們結合這幾個不同時期的《上諭》想一想清政府對義和團的 態度經歷了哪些轉變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總結:這幾個《上諭》體現出清政府對義和團是剿——撫——剿的態度轉變。一開始清政府認為義和團會威脅其政權統治,所以采取剿的態度。但是后來, 清政府想要利用義和團去解決列強侵略并干涉朝政的問題,因此采用招撫的態度。 到最后,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西逃,為了保全自己的統治, 滿足列強的要求,發布鏟除義和團的諭旨。最后,在清政府和外國列強的聯合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4. 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教師設問請同學們結合以下材料以及課本第103頁的義和團揭帖的圖片等內容, 來評價義和團運動。材料五:材料六: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 也?!使戏忠皇拢瑢崬橄虏?,如欲實行此下策,則后患又不可不防矣。————瓦德西《拳亂筆記》材料七:與其茍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 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彼仗詐謀, 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胄,禮義干櫓,人人敢死,即 土地廣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難翦彼兇焰,張我國威。——《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材料八: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 不下雨,地發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神也怒,仙也煩,一等下山把拳傳。 焚黃表,生香煙,請來各洞眾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廢鬼子不為難。 挑鐵路,拔電桿,海中去翻火輪船。 大法國,心膽寒,英吉俄德哭連連。 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并江山。——義和團揭帖學生:對義和團進行評價。教師總結:對義和團的評價:意義:1.具有強烈的反帝愛國傾向;2.展現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犧牲精神(使列強認識到,“瓜分一事,實 為下策”。)局限性:1.盲目排外;2. 對當時的清政府認識不清,沒有反封建;3. 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過 渡義和團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并不能阻攔列強侵略的腳步,更大的危機即將 到來。【危機加劇】一 、危機加劇——八國聯軍侵華教師講解。為了進一步瓜分中國,從中國獲得利益,英美等國以鎮壓義和團的名 義組織聯軍發動侵華戰爭。1.八國聯軍侵略過程: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車侵華戰爭形勢圖(1900年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聯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發,在廊坊附近受到阻擊,被迫退回天津。1900年7月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西逃。指定奕助與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與列強議和簽訂《辛丑條約》1901年9月7日1900年6月中旬天津陷落)教師:結合地圖和時間軸講述八國聯軍的侵略經過。2. 八國聯軍侵華之中國南北(1)中國北方——燒殺搶掠罪惡滔天:(材料—:材料二:)皇城之內,殺戮更慘,逢人即發槍斃之,常有十數人一戶者,拉出以連環槍 殺之,以致橫尸滿地,棄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皇城以外地區的情況亦皆如此。 于是,城里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過十室,街巷尸首堆積如山。-—楊典誥《庚子大事記》教師解讀八國聯軍不斷侵略中國北方,占領了北京。巍峨的紫禁城中,中國清 王朝皇帝的龍椅成了侵略者攝影留念的道具,侵略者在紫禁城前檢閱部隊。各國 軍隊在北京城劃區駐扎,要求所駐區域的所有中國人家,必須懸掛占領國國旗, 清王朝的心臟插著八個國家的旗幟。這些對清王朝都是極大的侮辱。八國聯軍占 領北京后,仍然不滿足,繼續侵略其他地方,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民 不聊生。俄國軍隊也趁機侵占中國東北,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的危機 進一步加深。(2)中國南方——東南互保茍且偷生: 材料三:1900-8一各1900-9-各園東南保護的款一tOO 年七月,見赭二十六年 六月,上海。一、上海避獲雜,現奉南岸大臣測、南湖督隨服能示,輿各圓硅 混領車官食商靜錳,上海祖界蹈各公同保渡,縣江及鄞、杭內地均睡各省督推保能,麗不相攝,隊保中外商民人民旅常鳩主。二、上海祖界公周保藍章程,已另立條款。三、縣江及蔡、抗內地,各闆商民、數土施囊均駕南洋大臣測、雨 溫督素強允器切宜保髓,並移如各省督及雕筋各咳文武宜具一瞪想冀保膻,現已出示禁止篇營,最拿阻徙。四、長江內地,中圓兵力已足使地方安解;各口岸已有各網其 翰睿,仍照常停泊,催須的束水手人等,不可登焊。五、各圓以後如不待中圓督德商允,覺至多跟兵翰駛人縣江等 慮,以致百姓饋疑,藉墻譽的謝被洋商、數士人命、漲乘,事後中圓不起陪慣。六、奧法及畏江各雕器,各隔兵輸切不可近豪停泊及緊野敬矗保躞上海城扇內外章程-k00 年七月,光障二十六年 六月,上海。一、租界內輩人以及查覺,愿由各風園助保篇,租界外學人數 堂、數昆題由中圓官要雞迅防保暖,遇有路急之事,置相知照要弊。二、地方試岷、土棍。遇有豪象融事,或拾封儒人,新脆韓準地 界均頁一僵最導,交地方官卷重最牌。三、現國各處高貿修語,各項小工情趁校題,插時且基工程局器 辨新匱各界路工,拔內則令疏通問道,業由道奉挑泄情批。充常勇丁 蕩使民期有事,可致治息冊形。四、部弊各項工程及器事勇丁口播,中外官商公灌據助章程。五、溺市以健案鵡大宗,而縫意測霜艦行零拆朝除,者服行不照 常器拆或到寤收迫促縫市一有資倒各行生意必情登強,市面一人心即雪勵不安,愿斯中外各照行束及的案量事互相通融候念 使能行可以支持。材料四: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 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督憲張允認切實 保護,并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體認真保護,現已出示禁止謠 言,嚴拿匪徒。——《東南保護約款》教師講解:就在北方被燒殺搶掠的時候,南方各省的督撫與英、美等國通過盛宣 懷牽線,共同商定“保護東南章程九款”等條約。這些條約規定互不相擾等。在 清政府危亡之際,這些地方大員卻尋求“自?!?與中央政府背道而馳。這體現 出清政府已經逐漸喪失了對地方大員的控制,這也使得地方與中央的矛盾日益尖 銳。過渡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之下,清政府 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二、危機加劇——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材料五:《辛丑條約》簽訂現場教師: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與組成聯軍的8國及西班牙、荷蘭、比利 時3國共11國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教師(設置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05頁,歸納一下《辛丑條約》有什么 內容 這些條款有什么影響呢 材料六:《辛丑條約》內容 影響1.清政府賠償各國白銀共4.5億兩,分39 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以關稅和鹽稅 作抵押。 1.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使中國稅收受到列 強控制。2.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界內不許中 國人居住,各國不許中國人居住,各國駐兵 保護。 2.“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 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3.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 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的戰略要地。 3.使清朝腹地置于列強武裝控制之下。4.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員,永 遠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參加反帝性質的組織。 4.懲辦義和團的官員,改設外務部,列強通過 外交途徑加強了對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成 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廷墮落為“洋 人的朝廷”。5.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教師:教師將《辛丑條約》內容如上表歸類,并逐條分析不同內容的影響。教師總結《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主權喪失最嚴重、賠款數目最龐大的不 平等條約。它使不平等條約體系完整化,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 清王朝也已淪為洋人的朝廷,在中國人民心中已經沒有了信用。于是,面對空前 嚴重的民族危機,仁人志士們不再相信朝廷,開始依靠自己的力量為救亡圖存而 努力。他們又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的呢 我們下節課再說。(最后老師通過思維導圖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五 、思維導圖第18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救亡圖存危機加劇戊戌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P八國聯軍侵華背景經過失敗原因興起原因 過程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 評價中國北方:燒殺搶掠戶過程中國南方:東南互保結果《辛丑條約》的簽訂內容 影響六 、參考資料1. 文獻資料:(1)嚴中平等:《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 (2)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義和團檔案史料》(3)湯志鈞:《戊戌變法史》 (4)楊典誥《庚子大事記》(5)《清德宗實錄》(6)康有為《新學偽經考》 (7)康有為《孔子改制考》 (8)瓦德西《拳亂筆記》(9)梁啟超《戊戌政變記》(10)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義和團檔案史料續編》(11)戴玄之:《義和團研究》(12)周錫瑞:《義和團運動的起源》(13)張灝:《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14)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3、4期;(15)蔡尚思、方行編:《譚嗣同全集》(16)梁啟超:《飲冰室全集》(17)樓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編年譜》2.課件資料:(1)王沐;《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2)張子晴:《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3)阮新麗:《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4)單靜燕:《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5)王倫立:《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