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統編歷史選擇性必修2第3課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和食品安全教學目標分析:大單元結構:《經濟與社會生活》分為六大模塊,古今貫通、中外關聯,認識模塊之間的聯系,理解經濟與生活、經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用六個專題呈現了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系,人類文明的交流與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增強名族自豪感與責任心,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單元結構:本單元設計了3課的內容,《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現代食品的生產、儲備和食品安全》,從原始農業到近代農業到現代農業三大方面學習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引導學生掌握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社會發展歷程。本課結構:本課三個子目: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講述了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分析食物生產、儲備及加工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教材與素養分析:課標定位:了解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感受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對于人類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素養目標:了解現代農業的生產、農業機械、雜交育種及水產養殖的發展概況,構建時空觀念。掌握食物儲存和食品加工技術發展的歷史,從歷史解釋和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當今食品儲存技術發展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理解世界饑餓問題產生的原因,概述聯合國、中國為消除饑餓問題作出的努力,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中國糧食問題和食品安全的成就和意義。學情分析:學生通過《中外歷史剛要》上、下冊的學習和本單元第1、2課的學習,為理解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高二歷史方向的學生,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逐漸增強,身心發展趨向成熟,更希望探究與課本內容相關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備課時為學生創設情境,夯實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運用思維導圖等形式,將碎片知識體系化。重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難點: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多媒體課件、史料學習、討論法、講授法、自主學習教學過程:(課前預習:本課學習清單)導入新課:問題1:觀察圖片,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設計意圖:用三幅圖片,創設情景,對比三個不同時期的農業生產情況,用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引入本節課第一個問題: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因素有哪些。食物生產的現代化現代農業的建立:原因:材料:傳統農業采用人力、畜力、鐵木農具等為主,主要依賴世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其特點是生產水平較低、農產品剩余不多、并且產量受自然條件比如自然災害等影響很大。問題2:農業生產走向現代化的原因世界人口激增;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傳統農業落后,無法滿足生產生活需要設計意圖:通過圖文材料補充,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課堂討論,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分析農業現代化的原因。學生討論后積極發言,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2)歷程:農業機械化--優良品種--優質化肥--農作物和禽畜產品增長設計意圖:通過圖文材料補充、教材正文、學習聚焦,學生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歷程的思維導圖,培養學生史料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2、農業機械化:問題3: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圖片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條件、表現、意義如何?設計意圖:自主學習與整理,結合教材正文、圖文、小字注釋和歷史縱橫,了解農業機械化的史實。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呈現出集約化、規模化的特點。3、糧食品種的改進:設計意圖:自主學習,完成表格,培養學生閱讀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多產業的復合發展問題4:根據材料分析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材料一:人類在漁獵、采集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只能養活2人;進入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可以養活50人;進入連續種植的農業文明階段,每500公頃土地可以養活1000人;而在資本技術集約型經營的現代農業階段,每500公頃土地供養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材料二:進入現代社會后,西方人不再強調飲食活動中人與神的宗教關系,中國人也不再強調飲食活動中人與人的宗法關系。工業化的發展、城市化的進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使人們有必要改變自己的飲食方式以適應新生活的需要。——陳炎、李梅:《中西飲食文化的古代、現代、后現代特征》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史料,教師引導學生從農作物產量變化、農業技術進步、飲食結構等方面分析材料,對第一目食物現代化補充總結。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和歷史解釋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1、糧倉儲備技術(1)原始農業:地窖和陶器(2)古代農業:糧倉儲備技術改進、防鼠、防盜、防火(3)20世紀以來:科技發展、機械通風、機械制冷低溫儲藏技術(4)意義: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正文、學習聚焦、圖文介紹,以時間為依托,分三個階段了解糧倉儲備技術,認識傳統儲備主要靠經驗積累,現代儲備主要靠科技發展。培養史料實證和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2、食品保存技術(1)古代:腌制、風干、自然界中的冰(2)20世紀20年代:速凍加工、冷凍技術、冷凍食品、家用冰箱和冰柜(3)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思考點:冷鏈物流對人們生活有哪些影響(1)能夠為人們提供更新鮮、營養的生鮮農產品,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品質要求。(2)可實現農產品跨區域、跨季節均衡銷售,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的食品種類。(3)可減少農產品損失,防止食品變質,保障食品安全。(4)提升生活品質;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設計意圖:食物儲備、食品保存、冷鏈物流等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認識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和完善的儲備制度的對于國家生存安全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在情景中感悟家國情懷。問題5:結合圖片和教材15-16頁的正文、學習聚焦、歷史縱橫和學思之窗,總結歸納糧食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糧食安全問題?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問題(1)原因: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對農業的投資不足,金融和經濟危機;國際政治、經濟問題、地區暴力沖突;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如:蝗蟲災害、洪澇旱災、氣候變暖;糧食分配與消費的嚴重不均,消費結構升級設計意圖:史料分析,論從史出,分析當今世界糧食問題出現的原因,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的學科素養。(2)應對措施:各國政府: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聯合國:制定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中國:《中國的糧食問題》、制定法律法規思考點:根據圖片和教材16頁,為什么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2、食品安全問題:(1)原因: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禽畜飼養中過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劑。(2)應對措施:世界:各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制定法律法規進行治理;中國: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提出“四最”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設計意圖:各國通過法治途徑加強監管治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多管齊下,以確保“舌尖上的安全”。課堂練習:設計思路:課堂練習,運用多媒體交互技術,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及時提交答案,通過限時訓練,提高課堂專注力和課堂效率。課后作業:設計意圖:課后思考題,關注校園食品安全。課堂小結與板書: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和食品安全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課后反思: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問題設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教學過程是復雜的,預設和生成之間存在一定偏差,史料分析時,學生的探究與思考不夠充分,在實際教學中注意時間安排,須進行進一步優化;大單元主題教學需要向同行們學習和探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