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3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教 案一 、 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清朝統—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知道南海諸島、臺灣 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版圖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 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通過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 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二 、 重難點教學重點:清朝前期的封建專制與國家版圖的奠定教學難點:清朝前中期統治危機的表現及其影響三 、 邏 輯思路本課為綱要上第四單元《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中的第 二課,也是最能反映單元主題的一課:清朝國家疆域的開拓與鞏固奠定了 中國今日的版圖;世界形勢的巨大變化則對故步自封的清朝形成了嚴峻的挑 戰。因此,本課在單元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講述康乾盛世時期的君主專 制與疆域莫定,以及康乾盛世后期統治危機的出現。以康乾盛世為中心,本課的三個子目一脈相承: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強化 使統一多民族國家更趨穩固,促使康乾盛世出現并延續,而疆域的開拓與 奠定則是康乾盛世的重要表現;但康乾盛世之中也埋藏著危機,并于盛世后 期逐漸顯露,使清王朝對內遭遇起義,對外漸趨落伍。四 、 解決方案(一) 課程導入展示動畫視頻《清朝皇帝的一天》并引入一段材料:“諸臣視朕如駕車之馬,縱至背瘡足病,不能披載,仍加鞭 策....竟無一人憐恤,俾其更換休息者。”——(清)康熙帝在清朝,皇帝因整日處理政務十分繁忙,應接不暇。以此引出清代 皇權獨攬以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峰,引發學生思考乾綱獨攬的原因和背景,進一步思考清代鞏固中央集權的政治措施+帶著這些疑問 進入新課的學習。(二) 講授新課1. 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 奏折制度(1)解釋清初社會背景與奏折制度誕生之間的聯系:康熙、雍正的賦稅 政策:休養生息,減免賦稅。清初的低體制與奏折制度的聯系:低體 制的施行導致了官員“不取之百姓。勢必饑寒”局面的出現。乾隆 年間,官員趙璟曾分析知縣的體祿。發現知縣一個月的體祿只夠用 五六天,如果沒有另外的收入。便需忍饑挨餓余下的二十幾天。生 計的壓力逐漸導致官員間貪風盛行,但如此一來。便與清廷“休養生 息,減免賦稅”的目的背道而馳。由此,清廷開始嚴查貪官污吏+而這一過程中,皇帝對信息傳遞效率以及信息獨享性的迫求推動了 奏折制度的產生。(2)奏折制度的作用:大大提高信息傳遞效率;便于皇帝獨享.信息;便于 皇帝與官員進行秘密協商;皇帝可直接對接多個官員,編織監督網絡。奏折制度表明清統治者加強對信息渠道的“獨斷”.強化對官僚 機構的控制。● 軍機處的設立(1)設立原因:引入材料“雍正年間,用兵西北兩路,以內閣在太和門外,爆值者 多,慮漏泄事機,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入 值繕寫,后名軍機處。”——(清)趙翼學生思考后得出:開疆拓土的事實和軍機泄露的可能均要求皇帝 加強對軍務的管控。由此誕生了軍機處。(2)展示故宮平面圖請學生從地理位置上分析軍機處與內閣的地位差異,并解釋軍機處 與內閣的職能區別。由圖片可以直觀地看出軍機處位于養心殿外,內 閣大堂則位于午門旁。總結得出:軍機處由皇帝直接監督,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內閣則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軍機處的最高決策者是皇 帝。(3)指引學生得出軍機處的特點:精、簡、速、密● 大興文字獄(1)原因:清朝建立之初+政權尚未穩固。百姓更是將清朝的統洽視 為異族統洽,充滿反抗情緒。(2)舉例分析:“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清)徐駿《無題》“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心腸論濁清。”——(清)胡中藻《堅磨生詩鈔》(3)分析文字獄的作用:壓制漢人民族意識。遏制反清輿論。鞏固清朝 統洽。(4)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文字獄代表著清統治者加強對臣民言論及思想 的“獨斷”。2. 疆域的巢定(1)通過展示清代中期地形圖引導學生找出疆域四至,感受清代中 期遼闊的疆域。并進一步提問:清朝疆域何以達到如此廣闊 清代 的統洽者又是如何管轄這遼闊的國土的呢 (1820年清朝形勢圖)(2)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第二目的內容,概括出清朝疆域的奠定 過程以及鞏固措施。以表榕的形式最后展出,方便學生整理與記憶。邊疆 背景 清朝版圖開拓和鞏固東南 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 殖民者, 收復臺灣 1683年,清軍渡海遠征,鄭氏后商戰收投降。1684年,清 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東北 (10)17世紀中葉,沙皇俊國的勢力侵 入我國黑龍江流 域 ; (②康熙前期,清軍圍困侵占維克薩 的俄軍,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 1689年,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墨 龍江、鳥蘇里江流域包括座百鳥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 領土北部 和西 北部 明朝末年,韃靼分為 漢南蒙古和溪 北蒙古,瓦刺被稱為漠西蒙古 清朝入關前,打敗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 使進貢(017世紀后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 勢力強大,占據天山南北,又向東 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 (②18世紀中期,原受準喝爾部統治 的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 兄弟起兵反清 (1經過與噶爾丹的長期斗爭,1757年,清朝將準噶爾部徹 底擊潰。兩年,清朝平定了大、小和卓兄弟發動的叛亂: (2)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盤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 蒙古玉公為盟長、旗長。1762年,清朝在新疆設立伊早將 軍,總領軍政事務西南 清初,西藏最有影響的佛教格魯派 領袖五世達賴來京朝賀 (1清初,清廷冊封五世達賴以“達精喇嘛”尊號,康熙時, 賜予五世班禪以“班祥額爾德尼”尊號。此后歷世達賴和 監禪,都經由中央政府冊封; (②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 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 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3. 統治危機的出現(1)衰敗的表現① 人口大爆發,人地矛盾尖銳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② 農民起義及秘密社會③ 外國殖民者的頻繁活動通過了解清朝統洽危機的出現,進一步思考可得出其原因:休養 生息+減免賦稅導致人口激增。土地不足;低體制的持續存在導致 貪風難禁,吏洽腐敗等等。(2)清廷的對策:海禁政策與閉關鎖國引入材料分析清朝統治者拒絕與西方進行貿易的原因;請學生思考 此時英國的社會發展狀況進行橫向比較。“昨據爾使臣以爾國貿易之事稟請大臣等轉奏,皆系更張定 制,不便準行....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 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斤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并沾余潤。 今爾國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陳乞,大乖仰體天朝加惠遠人、撫育四 夷之道。且天朝統馭萬國,一視同仁,即在廣東貿易者亦不僅爾英 吉利一國,若俱紛紛效尤,以難行之事妄行千瀆,豈能曲徇所請 念爾國僻居荒遠,間隔重瀛,于天朝體制原未諳悲。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詳加開導,遣令回國....爾國王或誤聽爾臣下之言,任從 夷商將貨船駛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嚴, 各處守土文武恪遵功令,爾國船只到披....定當立時驅逐出洋,未 究爾國夷商徒勞往返,勿謂言之不預也!”——《清高宗實錄》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已卯“爾國距中華過遠,遣使遠涉,良非易事;且來使于中國禮儀不能 諳習,重勞唇舌,非所樂聞。天朝不寶遠物,凡爾國奇巧之器,亦 不視為珍異。爾國王其輯和爾人民,慎固爾疆土,無間遠邇,朕實 嘉之。酮后母腐遣使遠來,徒煩跋涉。但能傾心效順,不必歲時來 朝始稱向化也。牌爾永遵,故茲救諭!”——《清仁宗實錄》卷320嘉慶二十一年七月乙卯(3)嚴重的后果清王朝的統洽漸漸江河日下世界形勢上看。東方漸漸落后于西方(三) 鞏固與小結通過練習簡單回顧本課內容:1.康熙帝晚年對自己一生的評價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我們看 來這一評價主要立足點是他(C)A一生兢兢業業為大清貢獻頗多B.運籌帷幄平定三藩叛亂和噶爾丹叛亂 C.締造并鞏固了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D.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局面2.軍機處設在皇宮內,與皇帝日常生活辦公地毗鄰。如此安排的主要原 因是(B)①軍機處官員能更好地照顧皇帝的生活起居②在軍機處辦理要務易于保密③軍機處官員便于皇帝宣召④受外界干擾少,辦事效率較高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3.鑒于西藏的重要地位和文化的特殊之處,清朝中央政府加強對西藏的 管轄所采取的措施有(D)①建立僧官制度②設立衛所③冊封達賴、班禪④設置駐藏大臣⑤建立金瓶掣簽制度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③④⑤五 、 內容整合第一目“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主要講清朝專制的強化。首先,概 述“康乾盛世”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勤政傳統,其次以密折制、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的興起、攤丁入畝的出現等基本史實,講述康 雍乾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盛世之象”。(一)圍繞皇權的決策機制1.設立南書房: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 房三足鼎立相互牽制2.設立軍機處(1)目的:最初與承辦西北軍務有關;(2)主要職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承辦軍務相關,兼辦河工、錢 谷等事。(3)特點:簡,人員少,機構簡單,只設軍機大臣與軍機章京二職。 速,簡化手續,辦事效率高。密,處于皇帝寢宮旁邊。(4)作用:提高行政效率,是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 3.密建皇儲制度(1)時間:雍正初期(2)影響:突破皇位承襲立嫡立長的傳統,使選賢重于傳嫡長;減少 上層統治集團傾軋爭斗與宗室大臣擅權;加強皇權。4.嚴禁宦官專政與母后預政5.密折制度(1)特點:密、速、詳(2)作用:多渠道了解下情、提高行政效率、強化對官僚機構及官員控制、加強皇權決策內閣(處理一般文書)皇帝軍機處 (中樞權力)工 刑 部 部行政(六部) 理藩院(掌少數民族事務)兵 禮 戶 吏 部 部 部 部(雍正時期中央機構圖)(二)地方行政體系 1.督撫制度(1)特點:控制督撫嚴密:督、撫在人事財政司法等關鍵問題上無決 定權;督、撫級別相近,彼此牽制;文武大員相互監督;“奏折”發揮地 方官員彼此牽制作用。清朝的總督、巡撫雖然位高權重,但并未構成地方 權力中心、造成地方尾大不掉的局面。(2)作用:突出督撫權力:督、撫事權統一,減少了明三司并立時相 互推諉、延誤事機的現象,有利于中央政策的貫徹和地方行政效率的提 高。(三)文化專制與思想控制 1.崇儒重道是基本國策2.嚴厲的文字獄3.文化專制的社會影響(1)社會黑暗,政治動蕩,并直接促成了專制的衰落(2)摧殘文化,禁錮思想,并造成了長期的惡劣影響(四)清朝君主專制體制的主要特點1.在各項制度上要絕對突出皇帝的權力。 2.維護滿洲和八旗的利益3.地方行政機構體現了多民族的特色,同時反映出清政府治邊政策的 成功4.注意前代經驗,及時吸取教訓 5.制定系統完整的行政法規第二目“疆域的奠定”意在說明清朝在明的基礎上所作出的疆域鞏固 和開拓的過程,以及這一過程產生的推進民族融合的歷史性意義。主要敘 述清朝開拓、鞏固疆域的具體成就,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東南——統一臺 灣;②東北——反擊沙俄侵略;③西北——擊敗蒙古準噶爾部,穩定新疆;④ 西南——鞏固對西藏的管轄。此外,簡述清朝對邊疆民族因地制宜的管理,以及疆域奠定后的范圍。(一)近代疆域的奠定(1)平定三藩與統一臺灣①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帝徹底平定三藩之亂②統一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③意義:標志著清朝完全確立了在漢族社會的正統地位,宣告康乾盛 世的來臨。(2)平定蒙古準格爾部與回疆大小和卓叛亂①1757年徹底平定準格爾部叛亂意義:對穩定國家疆域有極為重大的意義②1759年平定回疆意義:標志清朝版圖的奠定(3)為了適應大一統國家政治需要,清朝數次進行纂修全國性地圖, 地志的工作,如《乾隆內府輿圖》中國古代最為完整的一部全國地理志 《大清一統志》(二)民族宗教事務的管理1.在中央設理藩院。主管邊疆民族事務的機構,管理蒙古、新疆、西 藏的行政、賦稅、兵刑、戶口、宗教事務。2.出于統治邊疆民族地區的需要,清廷大力進行民族立法工作:如 《蒙古律例》《回疆則例》《欽定西藏章程》等,強化了統冶、促進了邊 疆民族社會發展。3.管轄蒙古地區:設置烏里雅蘇臺將軍,科布多參贊大臣、強調滿蒙 一體、實行聯姻制度、政教分離、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等4.管轄西藏地區:(1)1653年,順治帝正式冊封“達賴喇嘛”;1713年,康熙帝冊封“班禪額爾德尼”。(2)雍正五年(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西藏直接隸屬中央,清朝 對西藏的管理進入了新的階段。(3)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頒布《欽定西藏章程》從制度上對駐 藏大臣的地位與職權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實行了“金瓶掣簽”制度,規定達賴、班禪圓寂后,將尋認的轉世靈童的姓名、生年月日用滿漢藏三 種文字寫在簽牌上,放入金瓶內,在駐藏大臣監督之下掣簽認定。清廷對 西藏的統治與管理進一步制度化和法律化。5.管理新疆地區1762年設伊犁將軍、對天山北路蒙古族實行盟旗制、對天山北路維吾 爾族聚居區實行伯克制6.管理東北地區在高層建置上設置黑龍江、吉林、盛京將軍分片駐防;在地方上實行 八旗駐防制7.管理西南地區(1)實行改土歸流①原因:元代在西南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土司世襲,形成割據勢力。②概況: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廢除土司,實行中央委派流官統治 的政治措施。乾隆年間基本完成。③意義:強化中央政府統治、減輕西南人民負擔、促進邊疆開發,融 合民族關系。(三)對外關系(1)中國古代王朝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是與周邊亞洲國家的關系,其 基本特征是朝貢外交(2)實行閉關鎖國與海禁政策(3)收回東北領土:1689年《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黑龍江和烏 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的領土。《尼布楚條約》是中俄雙方在平 等的基礎上簽訂的,它阻止了沙俄向黑龍江流域的擴張,保障了東北安定(4)1792年馬夏爾尼使團與1816年阿美士德訪華第三目“統冶危機的出現”主要述及兩方面內容:一是人口壓力與社 會動亂,二是西方列強的潛在威脅。意在表現看似強大的王朝所受到的內 憂外患正孕育著史無前例的統治危機。(一)背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土開發(二)表現 1.內部(1)人口膨脹; ①原因,a社會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發展b歷史遺留人口基數比較大、人口統計范圍擴大 c高產農作物大量種植等d賦稅制度的變革在刺激人們生育 ②影響龐大的人口既給清朝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也提升了清朝的 綜合國力,轉變了人們的生育觀念,更使得大量的人口為了生存而轉向工 商業領域,促進工商業發展(2)資源危機(3)吏治腐敗(4)貧富矛盾(5)農民起義;(6)財政窘迫 2.外部(1)西方列強在中國東南沿海頻繁活動;①背景:工業革命;殖民擴張②目的: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2)海禁、閉關鎖國政策加深中西方矛盾與隔閡①表現a經濟方面禁止私人出洋貿易,關閉對外貿易港口b文化方面主要是否定外來的資本主義文化,限制中西文化交流學習c外交方面主要以華夷觀念為思想基礎,實行“剿”與“撫”的兩 手政策②原因a經濟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主導 b思想原因:小農經濟影響下的保守觀;c儒家思想及政治結構:儒家“重義輕利”思想;“家國同構”“皇權至上”等觀念和政治結構以“天朝上國”自居,把國與國的關系等 同于家長制等級觀念下的宗藩關系③影響a 摧殘了早期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嚴重阻礙社會進步b破壞東南沿海經濟發展,破壞,海外貿易受到影響,激化社會矛盾 c阻礙了中西文化技術的交流(3)天朝上國,妄自尊大觀念使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4)1792年馬夏爾尼使團與1816年阿美士德訪華背景:清朝對外貿易出超;工業革命;英國掌握海上霸權 目的:開拓中國市場,平衡貿易逆差①禮儀之爭的實質:是中西文化的沖突,如英國主權平等、平等外 交,自由貿易等觀念與清朝統冶者天朝上國,華夷觀念的沖突②馬戛爾尼外交失敗的影響: a 考察大清的國力b考察大清的軍事 c鴉片輸入量激增 d白銀大量外流e為鴉片戰爭埋下種子六、 思維導圖一、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一)康乾盛世(二)清前期君 主專制的加強1.奏折制度2.中樞秘書機構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立3.大興文字獄(清朝的鼎盛與危機)二、疆域的奠定(一)清朝版圖的 進一步開拓和鞏固 1.東南:統一臺灣 2.東北:中俄《尼布楚條約》 3.北部和西北部:平定叛亂和管理蒙、疆地區 4.西南——對西藏的管轄(二)清政府的邊疆政策(三)清朝疆域與政區劃分 1.內部統治危機與農民起義頻發三、統治危機的初顯 2.外部統治危機與閉關自守政策( 一 ) # +七、 參考文獻1. 曾義青《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教學設計》歷史教學(上半月刊) 2020年11期。2. 顧俊《“制度創新”立意的“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學習設計》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年17期。3. 李娜《清代南書房研究30年》中國史研究動態2017年05期。4. 肖昊宸《清朝中樞穩定的制度性原因》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20年06期。5. 哈恩忠《清代軍機處職權的來源及其演變——以公文運轉程序與政局變動為 核心的考察》歷史檔案2018年04期。6. 熊簡評《雍正平叛與軍機處的設立》文史天地2014年11期。7. 晁中辰《雍正帝與秘密奏折》明清論叢2014年01期。8. 薛小建、張富利《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德性取向》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9年05期。9. 仇夢雨《清代御門聽政研究》魯東大學碩士論文2020年。10.李成丹《論康熙朝的文字獄及其影響》知與行2017年055期。11.單敏《乾隆時期文字獄高潮的表現極其產生的原因》文化學刊2016年07期。12.侯慶凱《論清朝文字獄產生的原因》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13.賈軍喜《清前期文字獄產生的原因分析及其特點研究》世紀橋2012年11 期。14.楊煜達《清朝前期(1662—1765)的對緬政策與西南邊疆》,中國歷史地理論 叢,2004年01期。15.彭白雪《清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初探》煙臺大學碩士論文,2017年。 16.苗普生《廢除伯克制度與新疆建省》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04期。17.童遠忠《清朝前期新疆防務建設述論》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04期。18.張玉陽《清朝前期對新疆地區的治理措施及其特點》長江論叢2019年10 期。19.段紅云《清代中國疆域的變遷及其對中國民族發展的影響》中國邊疆史地研 究2015年01期。20.葛馨、張潭《芻議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08期。21.鄧邦鳳《淺析我國清朝“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及結果》科學咨詢(科技 ·管 理)2013年04期。22.徐祥民《“海禁法令”的立法目的——兼駁清朝文化封閉觀點》法學2020 年01期。23.陳尚勝《“閉關”或“開放”類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貿 易政策研究述評》文史哲2002年06期。24.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8月第2版。 25.許倬云《萬古江河》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第1版26.樊樹志《國史十六講》,中華書局,2006年4月北京第1版。27.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8.王如海《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件。29.宋運榮《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件。30.王路輝同課異構《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件。31.吳丹霞《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堂實錄、課件及教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