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真理觀)真理是客觀的01時政在線奔 月 歷 程在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你認為哪種是正確的認識,說明理由。認識一:古人說,月球上住著嫦娥和玉兔認識二:多次探索發現月球是一個沒水沒大氣層荒涼的星球。在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中,你認為哪種是正確的認識,說明理由。人的認識都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認識客觀對象真理謬誤相符合不符合(一)真理是客觀的真理和謬誤有著嚴格的界限注意: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是一種認識,且是正確的認識認識的含義: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判斷1.任何真理中都包含謬誤;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2.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3.真理一定是有用的。4.圣人之言、領袖之話就是真理。5.被多數人承認的就是真理。(一)真理是客觀的××√××區別: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屬于唯物論。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屬于認識論。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也屬于認識論。4. 科學理論是真理的系統化、理論化。5. 意識、認識、理論都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真理和科學理論都是正確的聯系:形式都是主觀的,內容都是客觀的。知識拓展:意識、認識、真理的比較下列認識是真理嗎?1.上帝創造了人2.喜鵲叫喜 烏鴉叫喪3.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習題演練××真理的客觀性=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客觀事物是客觀的規律是客觀的檢驗標準(實踐)是客觀的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反對:因為真理的客觀性把真理等同于客觀實在反對:因為真理具有主觀形式,而把真理認為是主觀產物一、真理是客觀的:2、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閱讀與思考不同的人看月球,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 天文學家看到的是月球的起源、構造、與其他星球的關系; 文學家將無限遐想和豐富情感寄于月球,吟詩作賦; 人類學家看到的是探索月球對未來人類移民、長遠生存的需要; 軍事家關注的是月球對綜合國力、爭搶太空霸權的戰略意義;…… 這是不是意味著人們對同一對象有多個真理?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毛澤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任何人,不論他的出身、社會地位、職業狀況等如何,只要他的認識和客觀對象相符合,就是真理。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 ,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例如:人總是要死的)√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閱讀與思考認識具有多樣性真理具有唯一性原理總結1:真理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內容】真理是標志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客觀的,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方法論】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勇于追求真理,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謬誤。“把真理用在那些其存在對誰都不重要的、認識它又一無用處的無謂事情上,那就是對真理這個神圣的名詞的褻讀。“真理,如果毫無用處,就不是一件必須具有的東西。”下列觀點中與盧梭的主張一致的是( )①有用的觀念即是真理 ②真理應是有用的③實踐是真理的目的 ④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牛 刀 小 試A【答案】D【詳解】D:“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反映同一對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這一觀點是正確的,肯定了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符合題意。ABC: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認識是正確的,他們對同一客體的認識不具有同樣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BC均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 “真理只有一個,不存在反映同一對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下列對這一觀點評價正確的是( )A.該觀點錯誤,對同一個事物,真理性的認識可以有多個B.該觀點正確,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可以有多個C.該觀點錯誤,沒有看到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D.該觀點正確,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對點練習D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02三角形內角和>180°三角形內角和<180°三角形內角和=180°思考:平面、凹面、凸面上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這里的條件和范圍從空間上講,即任何真理都只是對物質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層面的正確認識。多喝牛奶有益于身體健康——有人對牛奶過敏,乳糖不耐受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把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同年12月寫入憲法。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標志著“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一孩政策在實施35年正式結束。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并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思考:二孩、三孩政策的實施是否意味著一孩政策是謬誤,為什么?人口暴增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資源分配帶來了不小的壓力1982年,計劃生育被定為國家的基本國策。獨生子女政策開始在全國實施。“只生一個好”1982年1982-2010年,我國生育率從2.92下降到1.18,當生育率低于2.1時,人口結構就不穩定了。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壓力,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啟動。“全面二孩”2016全面開放二孩帶來的新生人口遠沒有達到預期,人口出生率還下降到歷史低位。為此,2021年5月31日,全面三孩政策啟動,8月落地。“全面三孩”2021我國人口政策變化的依據我國人口政策是根據特定的國情、特定的時間制定的,是真理性認識。我國生育政策的變化體現了真理具有什么特點?具體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 歷史的 統一。指主觀認識符合當地的實際指主觀認識符合當時的實際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出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判斷:1.真理是客觀與主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2.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3.我們要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推動認識發展。×××前蘇聯的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先在城市奪取政權”理論“農村包圍城市”理論具體的:主觀認識符合當地的實際(空間角度、橫向思維)真理謬誤實施三孩兒政策,適用于當下在計劃生育時代歷史的:主觀認識符合當時的實際(時間角度、縱向思維)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和謬誤的關系 對立 真理與謬誤有著明確的界限,不容混淆統一 ① 真理與謬誤相互依存。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 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立統一謬誤真理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3、真理與謬誤的關系誤區:真理中包含著謬誤真理和謬誤相互包含【原理內容】①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②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方法論】①要把握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真理,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正確對待錯誤。②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原理總結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的原理及方法論真理的屬性(特點)客觀性條件性具體性表明:真理是絕對的表明:真理是相對的結論: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 (不存在絕對真理)(1)因為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這是絕對的;(2)真理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所以是相對的拓展延伸原理 世界觀 方法論真理的 客觀性真理的 條件性真理的 具體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有且只有一個。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①要不斷豐富、發展、完善真理,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正確對待錯誤。②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小結:真理是客觀的、具體的、有條件的【答案】B【詳解】B: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說明真理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B正確。ACD:均與題意無關,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這說明( )A.真理是相對的,有它存在的客觀條件B.真理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真理是具體的,只適用于一定的范圍D.真理是發展的,在實踐中與時俱進對點練習B【答案】D【詳解】①④:“吃就吃新鮮的!”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大多數食品而言,越新鮮,其營養價值越高、味道越好。但對黃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來說,“新鮮”卻意味著可能存在導致食物中毒的隱患。這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①④符合題意。②:真理具有客觀性,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可以不斷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②說法錯誤。③:材料體現的是真理的條件性,未體現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 D 。“吃就吃新鮮的!”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對大多數食品而言,越新鮮,其營養價值越高、味道越好。但對黃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來說,“新鮮”卻意味著可能存在導致食物中毒的隱患。這說明( )①真理都是有條件的②反復檢驗的真理也可能被推翻③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對點練習D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03探究與分享一段浩杰:我們從0.05毫米到0.02毫米,可能就這么微不足道的這一點距離,實際上我們就失敗了上百次,(經過) 700多次試驗,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整整兩年時間,700多次的試驗失敗換來了最終的成功。2018年,攻關團隊成功研發出厚度0.02毫米、寬度600毫米的“手撕鋼”,將中國不銹鋼箔材的制作工藝提升到世界領先水平,產品在軍工核電等領域實現替代進口。2020年,段浩杰和同事們再次成功研發出厚度僅為0.015毫米的“手撕鋼”,打破了他們此前創造的厚度0.02毫米的紀錄,也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寬最薄的不銹鋼精密箔材。思考:段浩杰及所在團隊的工作經歷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這體現了我們追求真理的過程呈現什么樣的特點 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1、認識具有反復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為什么認識具有反復性?正確的認識往往要:(1)認識反復性的含義:指原有的認識有局限,甚至錯誤,后來加以完善、修正。(2)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主體來看,受具體實踐水平、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限制。從客體來看,客觀事物的復雜性、變化性,使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從進程來看,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我國現在社會老齡化程度高,人口出生率低,并受到養娃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年輕人生育意愿較低。基于對現在的人口生育現狀的認識,開始實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1)認識的對象: ---(2)認識的主體: ---(3)認識的基礎: ---我們對社會生育現狀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這種認識還會繼續向前發展嗎?這說明了認識具有什么特點?物質世界無限的,變化著的人類世代延續的社會實踐不斷發展的2、認識具有無限性神話嫦娥奔月2020 年 11 月 24 日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思考:我們對月球的認識由無知到知道的比較少、再到知道的比較多,這說明了什么道理?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3、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具有上升性):注意:(1)認識 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3)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 ,而是(4) 永恒真理、終極真理。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P56三不是不斷地超越自身;沒有被推翻不斷地向前發展。不存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提醒: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注意:不能超越歷史條件)。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不存在終極真理知識小結: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圖示: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圖示:上升性 對真理的追求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圖示:原理總結3: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原理【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原理3: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原理 P56原理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的原理及方法論 P54原理1:真理的客觀性原理及方法論 P54原理總結: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真理觀)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1.真理的含義2.真理的特性3.認識的特點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客觀的(最基本屬性)具體的有條件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不怕犯錯誤,要正確對待錯誤原 理方法論方法論1.真理和謬誤相互包含、相互轉化。2.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復性。3.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4.認識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到認識的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但不是相互包含。×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復性。×認識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認識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實踐與認識的順序不能調換。易混易錯:5.真理是永恒的。6.真理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7.真理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8.真理具有客觀實在性×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上升性。真理在實踐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所以不存在永恒的、終極的、絕對的真理。×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際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真理具有客觀性。√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科學理論可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10.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所有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就是主觀性。×科學理論屬于認識范疇,不能作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客觀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1.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認識經歷了“兩個文明”“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的變化。從哲學上看,這主要表明( )①人的認識是不斷變化發展的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和上升的③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④人的認識活動具有反復性和循環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A隨堂訓練2.教科書上說, “水(H2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而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飲用水,還是海水,因為含有鹽離子成分而使其具有了淡淡的藍色。此外,因為二氧化碳的存在而讓水有了清涼和略甜的味道。這表明( )①真理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 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任何真理都包含有謬誤的成分 ④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解析】關于水的顏色,教科書和現實中有差別,說明真理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故①②正確;真理標志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與謬誤有嚴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混淆,故③錯誤;材料強調的是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故④不符合題意。答題要素:含義+客觀性+具體性條件性+真理和謬誤+追求真理永無止境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具有客觀性,要敢于堅持真理+材料。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而言的,都是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要勇于發展真理+材料。③真理和謬誤是辯證統一的,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向前發展。既要堅持真理,又要勇于承認錯誤+材料。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在實踐中發展真理+材料。“運用真理觀的知識分析某問題”答題模板答題要素: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人類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①認識具有反復性。由于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人們對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總要經歷一個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反復的過程才能完成+材料。②認識具有無限性。社會實踐是發展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人類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發展著的+材料。③認識具有上升性。人類的認識是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材料。④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在實踐中發現真理,在實踐中發展真理+材料。“認識的過程的知識”分析問題答題模板①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材料。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 …來源…動力…標準…目的+材料。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材料。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具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材料。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⑥真理是客觀的,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勇于追求真理,反對謬誤。“認識論”“探索認識的奧秘”“實踐觀”的知識分析問題模板結合青蒿素的研制過程談談認識過程的特點。20世紀60年代,惡性瘧原蟲已對氯喹等一線抗瘧藥產生抗藥性,致使數億患者無藥可治。對此,以屠呦呦為首的科研團隊在無效-有效-無效、失望-絕望-希望的痛苦煎熬中一次又一次地試驗著,終于發現了青蒿素。在科學上,青蒿素作用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學問題。青蒿素也并非無缺點,迄今國內外仍然試圖尋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進療效、減少抗藥性。20世紀60年代,惡性瘧原蟲已對氯喹等一線抗瘧藥產生抗藥性,致使數億患者無藥可治。對此,以屠呦呦為首的科研團隊在無效-有效-無效、失望-絕望-希望的痛苦煎熬中一次又一次地試驗著,終于發現了青蒿素。在科學上,青蒿素作用的機理,尚未完全闡明,仍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學問題。青蒿素也并非無缺點,迄今國內外仍然試圖尋找更好的衍生物,以便改進療效、減少抗藥性。參考答案:(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青蒿素是在多次試驗和篩選的的基礎上取得的;(2)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青蒿素作用的機理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科學問題;(3)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是認識的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人們對于抗瘧疾藥物的研制是不斷在曲折中前進的過程。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要求我們把經濟發展的立足點放在國內,“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則要求我們加強國際經濟交往,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走好開放合作之路。立足國內,放眼全球,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繼續用足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材料,運用“探索認識的奧秘”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確立新發展格局的合理性。【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要求我們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確立新發展格局是依據我國國情,是為了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經濟高質量發展。(2)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的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正是基于當前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才確立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3)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保持勇往直前,風雨無阻的戰略定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