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新視角教學設計第19課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一、課程標準導航課程標準 重點難點 課標解讀1.了解北洋軍閥 的統治及特點。 2.概述新文化運 動的主要內容, 探討其對近代 中國思想解放 的影響。 重點: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 治、經濟、文化 難點: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 經濟與文化相互間的關 系及影響 1通過史料研讀,了解北洋軍閥統治時 期的重大政治斗爭,理解政治斗爭背后 各種社會政治勢力的消長興衰;認識民 國初年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變化,理解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特點。(史料實證、 歷史解釋) 2.通過學習新文化運動的主耍內容,探 討其歷史背景,認識新文化運動對近代 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理解順應時代發 展潮流的重要性。(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二、核心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對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情況的分析,了解在政治經濟及內外因素的影響下,新 文化運動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從而讓學生明白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時空觀念通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從派系、軍閥、控制區域。扶持者等方面,講述軍 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并理解軍閥割據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在時空環境下理解歷史事實的能 力。史料實證創設圖文情境材料,講述軍閥混戰局面(直皖戰爭和直奉戰爭)對北京政權的影響;引導學 生從材料中提煉有效信息,理解民國初年出現經濟、社會生活新氣象的原因及表現。歷史解釋創設情境材料,分析和判斷北洋軍閥統治的特點、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內容、影響 、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等等。家國情懷通過對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出現短暫春天原因的分析,理解國內因反對”二十一條而 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對民族工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利用自己的消費 行為維護國家利益的家國情懷。三、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北洋時期中國的領土有多大 不要罵北洋軍閥了!”后講述:北 洋軍閥統冶時期的中國,政治黑暗腐敗,軍閥割據混戰,民不聊生。但是,此時 的民族資本主義在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卻獲得了短暫的發展。資產階級激進 派還折起了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從整體史觀上看,新文化 運動是一場中國文化的世界化運動,也是中國與世界文明主流全面接軌的運動。 那么,你是怎樣評價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四 、教學主線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民主與專制的斗爭與對經濟與文化的影響: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就 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為了復辟帝制,進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活動。袁世凱死后,北洋 軍閥內部出現多個派系,并出現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在內政外交等方面走向全面的反動。 在此期間,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發起護國戰爭與護法運動,但受階級局限性的決定, 這些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均宣告失敗。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局面對民國初年的經濟、社 會生活新氣象產生了深遠影響,并促成了新文化運動的爆發,使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五 、教材整合(一)理清關系1、本課的線索有三條: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民國初年經濟、 社會生活、思想文化(新文化運動)的新氣象2、三條線索的關系:按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來理解。(二)構建體系1、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 (1復辟帝制①面臨的阻力(要爭取列強的支持阻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束國民黨反對)②準備復辟(1914.12發布《修正大總統進舉法規定總硫可連選連仕1914.5公布《中華民國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原統制1912.3.10宣哲就在臨時大顯統1913.11下今解散四民黨1915.5《中日民保)③正式稱帝1915年10月參政院以“尊重民意“為由,召開“國民代表大會”,表示一律^贊成“君主立憲,袁世凱接受“勸進”當上皇帝,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2)護國戰爭背景 面對袁世凱的倒行逆施,革命黨人起而反抗。根本目的 維護民主共和制度概況 1915年底,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組織護國軍,發動護國 戰爭,討伐袁世凱。結果 不少省份相繼宣告獨立袁世凱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復中華民國年號。(辛亥革命的勝利,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護國運動對袁世凱造成很大的壓力列強的共同反對思考:袁世凱稱帝為什么樣會失敗 )2、北洋時期的軍閥割據(1)原因:北洋軍閥內部派系紛爭,難以產生一個能統御整個北洋派的人。(2)割據局面派系 軍閥 控制區域 扶持者直系 馮國境 曹 錕 直隸及長江中下游的蘇、贛、 鄂等省 英國 美國皖系 段祺瑞 皖、浙、閩、魯、陜各省 日本奉系 張作霖 黑龍江、吉林、遼寧 日本滇系 唐繼堯 云南、貴州 英國美國桂系 陸榮廷 廣東、廣西 英國美國(3)混戰局面各軍閥憑借手中掌握的軍隊,爭權奪利,先后爆發直皖、直奉軍閥混戰,導致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4)府院之爭與張勛復辟(1917年5月,繼任總統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造成所謂的“府院之爭”。張勛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國會,擁清廢帝溥儀復辟。張勛此舉實乃違背歷史潮流而為,結果張勛的辮子軍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最后復辟失敗。府院之爭張勛復辟)(5)護法運動原因 張勛復辟失敗后,段祺瑞就任國務總理,公然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拒絕恢 復國會。經過 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借孫中山的名望爭權奪勢的西南軍閥,卻千方 百計排擠孫中山。孫中山憤而辭去大元帥之職,運動失敗。影響 打擊了北洋軍閥政府的反動統治;使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發生轉變,找到了可以依靠 的力量和新的出路。(6)參加一戰目的 爭取國際地位,抑制日本在華勢力的發展。概況 1917年8月14日,中國向德、奧兩國宣戰,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協約國方面。十幾萬名中國勞工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前線,為協約國一方取得勝利作出了貢獻。成果 中國收回德、奧在天津、漢口的租界,撤銷兩國領事裁判權。3、民國初年經濟、社會生活的新氣象(1)民國初年經濟的發展原因 內因:中華民國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縛和障礙;南京臨時政府鼓勵民間興 辦實業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的推動,特別是1915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 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戰,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表現 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的面粉廠和紗廠等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影響 隨著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產業工人的人數急劇增加,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力 量。(2)社會生活的新氣象①原因:共和政體的建立和南京臨時政府的努力。②表現:改用陽歷;頒布剪發辯、易服飾和廢止纏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爺”等清朝官 場的稱呼。4、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主張臣星市缺乏擁護“健先生”反寸孔教、禮法、中節日倫理、舊政治仍玻安制和思味束縛若推動了婦女解放、婚組自由、家庭擁護“賽先生”,反對舊藝術、日素教高率民主與科學反對國粹和日文學,主位以白話文作為所文學的語言O材料整合代表人物陣獨秀、字大釘胡適、魯己、戰玄同開始1915年9月,陳獨秀在創《青的座幟,推動思想文化革薪,有吾解放思翹的重大意義甲相,舊文化,L教的徹底批判。大多數四民的頭腦推動了全國探刊業的發所北京大學和新青年算雜志革命等影響主陣地興起原)1.閱讀教材 P116*學思之窗":結合這段材料,并聯系課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提示:(內因)中華民園建立,掃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東縛和障礙;南京臨時政府鼓勵民間興亦 實業;群眾性的反帝愛園斗事的推動,特別是1915 年因反對“二十一條”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園貨運動;(外因)歐洲列強忙于歐戰,哲時放松對中園的經濟慢略。2.閱讀教材P117"史料閱讀":陳獨秀提出了什么主張 提示: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愚味。3.閱讀教材P114"北洋軍閥統治時期軍閥割據示意圖":軍閥混戰的局勢給當時社會帶來了 什么影響 提示:混戰局勢:各派軍間擁兵自重,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和地盤,連年內戰。為維持龐大 的軍費開支,各派軍閥又任意增加賦稅,橫征暴故。影響:長期混戰給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受到掠本與蹂躪,廣大人民群眾 苦不堪百。4.閱讀教材P113*由袁世凱簽字的`中日民四條約“:袁世凱簽訂這一條約的目的是什么 有什么危害 提示:目的:為換取日本對其稱帝的支持。瘡害:它的簽訂,使日本擴大了在華的慢略權益,中華民族的危機進一步加深。(三)走出誤區1、袁世凱復辟帝制與護國戰爭爆發,實質是資本主義勢力與封建勢力的斗爭。2、袁世凱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民主共和已經深入人心,并成為時代潮流。3、“府院之爭”的實質是美日爭奪對北洋軍閥政府的控制權。4、護法運動使孫中山的革命思想發生了轉變,認為不能夠依靠一派軍閥去打倒另一派軍閥。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須尋找新的可以依靠的力量和新的出路。5、民國初年經濟獲得較快的發展,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強忙于歐戰,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 侵略。6、一戰期間西方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是,美日對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侵略并 沒有放松。7、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主要原因是蔡元培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 學方針。8、新文化運動最主要的歷史功績是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六、課堂小結北洋軍閥統治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政治經濟經濟袁世凱復辟帝制軍閥割據混戰府院之爭護法運動中國參加一戰中國民族資本主 義發展迅速新文化運動護國戰爭直皖戰爭直奉戰爭原因:歐洲列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經濟侵略 概況:紡織、面粉等輕工業發展迅速影響:資產階級隊伍力量壯大-新文化運動 影響:無產階級隊伍力量壯大-五四運動開始: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代表: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人 內容:大力宣傳民主與科學思想功績: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