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11課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一、課程標準解讀1、課程標準: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的新變化2、涵蓋知識點:商業發展的基礎與表現;經濟重心的南移;社會觀念平民化;勞動者人身自由化;國家對社 會控制松懈。3、重點難點重點: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表現。難點: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社會等方面出現的新變化。二、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通過分析中原人口(人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大量南遷的原因、表現、影響,理解戶口分布 南多北少、全國稅收集中于江南、南方人在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等歷史事實,幫助學生理解 和掌握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時空觀念通過一些文字材料和圖片素材,讓學生掌握古代手工業發展的中心,主要商業都市和對外貿 易線路,加強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教師從課程標準要求出發,可以把本課的線索理清為經濟方面的新變化和社會方面的新變化 兩大變化。通過一系列史料的設置,建構這兩大變化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理解是經濟的 發展推動了人身控制的放松和平民社會的到來。歷史解釋從理清線索到運用史料層層剖析、到最后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結構清晰的課堂小結,教師以此對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解讀,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家國情懷通過遼夏金元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理解民族融合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推動作用,形成五十六 個民族是一家的民族和諧觀念;利用文天祥的事跡,落實學生對文天祥抗元的歷史與現實理 解,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三、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岳飛即將北上抗金,秦檜希望他占敗而歸,岳飛很清楚自己的結局”后講述: 岳飛抗金,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秦檜希望他占戰敗而歸,則反映了 南宋偏安一隅的無奈現狀。那么,遼夏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怎樣崛起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 習……四、教學主線遼宋夏金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新變化: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延伸,遼宋夏金元各政 權之間經濟文化交流加強,推動了邊疆經濟的發展和各民族封建化的進程。南宋時,經濟重 心南移完成。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為改變南方人在全國科舉考試中的 優勢,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額,分別錄取。南方經濟的發展還推動了社 會的進步,出現了社會觀念平民化、勞動者人身自由化、國家對社會控制松懈等發展的趨勢。五、教材整合(一)理清關系(商業發展的基礎農業和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商業和城市繁榮南移的原因、過程、表現、對策社會觀念平民化社會方面的新變化國家對社會控制松懈商業的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經濟方面的新變化勞動者人身自由化)二)構建體系1、經濟方面的新變化--商業的發展(1)商業發展的基礎: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①農業的新變化宋代稻麥種植制度的變化——年兩熟甚至三熟(南方);經濟作物的種植,在宋代也有發展。例如,棉花的種植始于北宋,在廣東、福建一帶逐漸盛 行。后來,推廣于元,黃道婆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蓋道婆對妨 工藝進行革新,使棉取代麻毛,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在遼夏金元統治之下,邊疆地區獲得進一步開發。漠北、東北、西北、云南等地的農業都有顯著進步。(史論)·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使得一些人可以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從事手工業 的生產。但是,從總體上講,仍然是與農業相結合的家庭手工業占據優勢。②手工業的新變化陶瓷業: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了以五大名窯為代表、風格各異的眾多特色瓷器,色彩多變, 質感渾厚;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繼絲綢之后成為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宋代五大名窯分布圖 元朝青花瓷和青花釉里紅開光鏤花罐礦冶業:煤的開采量很大,首都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 量和質量。印而業的發展印刷業是宋朝新興的手工業,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2)商業發展的表現: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商業的新變化①為大眾服務成為商業的主流,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宋代的草市:農村以外的常設市集稱為草市,宋代時非常普遍。宋代集市:農村中定期開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市,南方叫做墟。②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不僅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 也相當活躍。榷場: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所設的互訕市場②紙幣的產生除若))](隙)外北宋交子發達的工商業,宋朝的政治、科技、文化、娛樂、學術、數學等均領先世界,這種環境直接 催生了紙幣的產生。1023年,世界上最早的紙市“交子”在北宋王朝的四川地區誕生。元朝紙幣元朝在全國范圍內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③海外貿易非常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元兩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外貿商品(出口瓷器絲綢商品特點商品特點技術含量較高的奢侈品手工業制品宋 朝 海 上 些 綢 之 路香料珠寶進口)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城市的繁榮《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東京街市“世界最富麗名貴之城”一臨安(元朝:杭州)元大都是當時北方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商品集散地2、經濟方面的新變化-經濟重心的南移(1)南移的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不僅充實了南方的勞動力,而且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永嘉(307—313年)是(西)晉懷帝司馬熾的年號。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區曾發生過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大量漢人被殺。北方的許多士族、大地主紛紛攜眷、宗族南逃。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763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大量北方人士南渡。黃巢起義,指的是唐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民變,是王仙芝起義的后續。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地區。兩宋交替之際,大量漢人隨康王趙構為了躲避北邊異族女真人的侵略追擊,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永嘉南渡安史之亂黃巢起義建炎南渡)②南方自然條件優越③南方政局相對穩定(2南移的過程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的開發縮小了南北方經濟的差距,為經濟重心南移打下基礎。 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亂后):開始南移南宋時期:完成南移(3)南移的表現①北宋在經濟上對南方依賴明顯,戶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②南宋時,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諺語稱“蘇湖熟,天下足”。③元朝的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④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⑤自南宋起,江浙一帶尤其成為人才集中的地區。(4)宋元的對策 宋朝①問題:南方經濟發展帶動了文化的進步。北宋時,南方人在全國統一的科舉考試中優勢明顯。 ②對策: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 地區間取士人數的大體均衡。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元朝①問題:元朝的南北經濟差距繼續擴大,全國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 ②對策:為將南方財賦順利北運,元朝重新開通了大運河,改變隋唐時迂回曲折的航線,大大縮短了 航程。元朝還創造性地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主要任務也是運輸江南的糧食。元朝運河、海運路線圖3、社會方面的新變化【課堂探究】閱讀材料:教材P75問題:根據材料概括當時社會發生了什么新變化 這些變化有哪些具體的體現 社會觀念平民化(“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尚閥閱”)科舉制不僅原則上面向全社會開放,而且更加強調公平競爭。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進入政壇,官居高位,給政治增添了活力。人們的婚姻擇偶,也以當下政治、經濟地位為重,而不再關心祖先名望。勞動者人身自由化賤民階層數量顯著減少;世襲奴婢減少;農民人身束縛減少國家對社會控制松懈朝廷對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加干預;“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成為普遍現象;百姓遷 移住所、更換職業更自由;金元時期出現一定程度逆轉,但發展趨勢沒有大的改變。(三)走出誤區1、漢代已經開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宋元時期,海上絲路繁榮,瓷器大量出口,成為中 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注意:海上絲綢之路不是宋元時期開辟)2、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但是,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在隋唐之際已經發明。3、從兩漢到宋元時期,我國通過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特點,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后以海路貿易為主:漢—陸路,唐—海陸并舉,宋元—海路。4、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不經過山東;元朝大運河不經過洛陽,經過山東,山東段 稱會通河。六 、 課學小結(商業發展的基礎農業和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現商北和械市繁榮南移的原因、過程表現、對策農業:種植制度變化、種植經濟作物、邊疆的開發手工業:五大名寶、用焊冶鐵畢發明活字印刷基層市場、交子、海外貿易東京、臨安、元大都“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尚閥閱賊民階層數里顯著減少;世襲奴婢咸少;農民人身束塘減少朝廷對土地買賣等社會事務基本不加干預;宋元時期有逆轉,但發展趨勢沒有大改變。商業的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社會觀念平民化勞動者人身自由化國家對社會控制松懈社會方面的新變化經濟方面的新變化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