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新視角教學設計 第8課三國至隋唐的文化【課程標準解讀】課程標準 涵蓋知識點 重點難點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 時期的思想文化領城的新成 就。 儒學發展歷程中的三教合一; 中國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 的新成就;唐朝的對外交通; 佛教的交流與傳播;中華文化 圈的形成。 重點:三國至隋唐文化的成就 難點:三國至隋唐文化對世界 的影響【核心素養目標】唯 物 史 觀教師在講述三國至隋唐思想、文學、藝術、科技成就時,注意引用政治、經濟方面的史料,創設情境,通過多角度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 (即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時 空 觀 念通過梳理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成就出現的先后順序和地理分布情況,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本課內容比較繁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文字或圖片史料,直觀展示中國這一 時期文化的優秀成果,并讓學生理解一定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與特定歷史時期的關系。(歷史解釋)本課知識點多,涉及面廣,課堂容量大,在解釋一系列重大文化發展成就時,文學藝術方面 可通過對具體作品的賞析,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對比較復雜的思想發展成就,教師可以通 過史料再現時代背景,讓學生猶如身入其境,感悟成就及其體現的特點,提高學生史料實證 和歷史解釋的能力。通過了解三國至隋唐的文化發展成就,激起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自 豪感,升華其家國情懷。【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后講述:雕版印刷術是唐代的一項重大發明,是中國古 代的四大發明之一。那么,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時期,中國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 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教材內容處理】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思路1、以思維導圖方式,歸納從漢武帝到唐朝時儒學的發展變化線索。最后指出不管如何變化, 儒學仍然是官方正統的統治思想。2、創設情境材料《老子化胡經》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道教怎樣發展變化,它與佛教的 關系又是怎樣此消彼長的 3、以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佛教發展的原因,歸納反佛斗爭的表現及影響。知識清單1、儒學(正統地位確立吸收佛、道教精神主張“三教合歸儒三教并行政策儒學復興提出儒學復興官方正統統治思想仍然是儒學魏晉南北朝時期隋朝時期唐朝統治者唐韓愈等人漢武帝時期呈繁盛之勢三教合一新的發展)2、道教(1)傳說中的道教老子化胡元始天尊 藍資天尊道教三清道德天尊佛道之爭持續干年。在 《老子化胡經》中,道教的地位顯然高過佛教。那么,在三國至隋唐時期,道教獲得了怎樣的發展 它與佛教的關系又怎樣此消彼長的 (2)道教的發展時間 發展概況魏晉 南北朝 東漢末興起的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道教受到儒學的影響,主張 “貴儒”和“尊道”。唐朝 統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3、佛教(1)興盛原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佛教的傳世輪 回等學說,使人們容易從中找到精神寄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佛教的傳世輪 回等學說,使人們容易從中找到精神寄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期戰爭,使人民苦不堪言。佛教的傳世輪 回等學說,使人們容易從中找到精神寄托;((2)佛教的發展兩漢西漢末年傳入中國東漢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還修建白馬寺讓他們在洛陽傳教。武則天時在社會上有很大發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禪宗的傳播和修行比較簡便,對后世影響最大。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國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地位的變化:剛傳入時,是道教的附庸,到三國至隋唐時期時期,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宗教。(3)反佛斗爭的興起原因 人物 表現 影響佛教盛行,廣修寺廟, 耗費了大量的錢財,很 多勞動力不事生產,嚴 重影響到政府的財政 收入。 南朝范填 《神滅論》:針對佛 教宣揚的形神分離、 形亡而神不滅的觀 點,提出人的精神和 肉體是統一的,對佛 教進行抨擊。 佛教文化遭受損失, 但佛教的發展并未從 根本上受到遏制。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后周世宗、唐武宗 滅佛二、魏晉玄學思 路結合教材的“歷史縱橫”(魏晉玄學)和唐朝《高逸圖》(局部),用歷史解釋和史料實證的 方式,分析魏晉玄學的背景、主張、影響。知識清單(社會上出現了逃避現實政治斗爭、崇尚老莊的思潮玄學。政治上應當“無為”,生活作風上要任其“自然”,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對詩歌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魏晉之際,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殘殺非常頻繁。主張虛無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形成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的社會風氣;促使士人思想空前解放。背景主張影響)三 、文學藝術思 路1、創設情境材料,說明文學發展的原因,歸納文學發展的線索;用歷史解釋的方式,理解 并說明各個時期文學作品的風格特點。2、歸納書法和繪圖藝術的發展概況和主要代表;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 一些藝術作品的特點。(知)識 清 單1、文學(1)魏晉南北朝從東漢末年開始,先后出現了以曹操父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東晉陶淵明的壓 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等風格各異的流派。(2)唐朝: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李白、杜甫的詩作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他們分別被譽為 “詩仙”和“詩圣”。2、藝術(1)書法:①發展概況書法在東漢末年成為一種藝術魏晉南北朝時期,隸書、草書、楷書和行書等各種書體 均已完備;隋唐時期的書法藝術,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出新風格。②主要代表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唐朝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2)繪圖:①發展概況東晉開始出現知名的專職畫家,以顧愷之為代表;隋唐的畫壇,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人的形態,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②主要代表東晉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所畫人物栩栩如生,《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是他的代表作;唐朝的吳道子被尊為“畫圣”。史料實證0歷史解釋1.【課堂探究】說一說下列書法作品屬于哪一種字體。(行書) (草書)2.【課堂探究】說一說下列繪圖作品的藝術特點。《溶神賦圖卷》(局部,顧愷之,東晉) 《送子天王圖》(宋摹本,吳道子,唐)藝術特點:注重寫意傳神,追求“得意忘形”。四、科技思 路圖文結合,簡明扼要地歸納數學、機械制造等各個領域的新成就。知 識 清 單(精確地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南朝祖沖之機構制造馬鈞改制的灌溉工具一翻車排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已經遺失,是目前我國文獻所記載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西晉裴秀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朝賈思解地理學農學數學)(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唐朝已經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868年唐朝印制的《金剛經》卷子,高23厘米,寬843厘米,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原藏于敦煌藏經洞,1899年被發現,現存于大英圖書館。印刷術(四大發明之一)建筑期)(唐中期的書籍記載了火藥的配方。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火箭是最早的火藥武器。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創始人。醫學家孫思邈完成醫學名著《千金方》,它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藥學成果。唐高宗時編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唐本草》火藥(四大發明之一)時期天文學醫學開周兵)五、中外交流思路1、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中外交流發展繁榮的原因。2、用思維導圖方式,簡明扼要地歸納中外宗教、其它文化和貿易交流的盛況。3、創設情境材料,用歷史解釋的方式,分析歸納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知)識 清 單1、中外交交流(1)原因:政治經濟文化交通· 國力強盛(唐朝)·社會經濟繁榮·文化高度發展·對外交通發達(2)與中亞、印度、日本的宗教交流(兩漢之際傳入中國。東漢初年,漢明帝派人到西域求佛法,請來兩位高僧在洛陽傳教。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經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高僧玄奘,在唐朝貞觀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他在天竺的佛教中心那爛陀寺鉆研多年,又到許多國家周游講學,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唐朝高僧鑒真6次東渡,歷盡艱險最終到達日本,傳授佛法。唐朝時日本的空海隨遣唐使來到長安求法,他回國時帶走了許多佛經和詩文集。中亞印口本的宗教交流佛教東傳鑒真東渡空海西行法顯西行玄奘西游)(3)中外其它文化與經貿交流((1)唐首都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使節、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2)唐朝后期,不少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3)日本、新羅兩國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響。它們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和留學生,有的留學生還在唐朝考中進士。阿倍仲麻呂(漢名尾衡)唐時日本留學生,擅長詩文,長期留居中國,歷任唐光祿大夫、御史中丞等職。他與李白、王維交情深厚,常做詩唱和。天寶12年(753年),謠傳晁衡回國途中遇難,李白寫下悼詩: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中外影空文化與經貿交流)(4)意義:①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物質文明交流,豐富了彼此的生活。②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制度文明互鑒。③促進中國與不同國家和民族間的思想文化交流。④為當今中國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課堂小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從大分裂到大一統再到大分裂的發展時期。政治 上的大動蕩,民族交融的大發展,中外交流的加強和交流內容的深化,為文化發展繁榮奠 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國文化對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中華文化圈在隋唐時期得以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