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新視角教學設計第5課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標解讀思路】1、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1)三國和西晉的更迭以思維導圖關系圖,講清三國鼎立局面出現的背景;結合“三國鼎立形勢圖”,理清三國鼎 立的空間關系,梳理好三個政權存在的起止時間、開國者、都城所在地,以培養學生的時空 觀念;以思維導圖邏輯關系圖,簡明扼要地歸納西晉的興亡史。(2)東晉與南朝政權的更迭東晉與南朝政權是南方漢族建立的政權。由于政權多而且凌亂,可以用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 結構性地展示政權更迭的概況。(3)十六國與北朝政權的更迭十六國與北朝政權主要是北方內遷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幫助學生理清政權更迭的先后及其 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教師教學的重點。此處可以用思維導圖解讀、表格歸納法、同類歸 納法等方式,梳理這些政權更迭的情況。2、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區域開發的新成就。(1)民族交融要講清“五胡內遷”、“北民南遷”、北魏孝文帝改革三件大事。(2)一定時期民族關系的發展,要受到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而且對政治、經濟格 局的發展又有反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八王之亂、西晉的滅亡、江南的開發等重大事件講 述,以培養學生多角度理解歷史事件內在關系的能力。(3)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方式,講清民族交融、江南開發的新成就。【導入新課】教師播放視頻“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孔明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后講述:劉備三 顧茅廬到第三次時,諸葛亮深受感動,為感謝他的知遇之恩,向劉備和盤托出謀定天下的 《隆中對》,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劉備三顧茅廬,成就了明君 禮遇人才的一段佳話,同時,也揭開了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序幕。【三國與西晉】此處教材表述簡短,但蘊含的知識量不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處理:1、三國(1)導入新課后,教師先以思維導圖方式,理清本課線索,解決好學生認知上可能的障礙。(魏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理清線索魏蜀 吳 220-280年十六國304-436年東晉317-420年西晉266-316年北朝386-581年南朝420-589年民族融合五族內遷北民南遷孝文帝漢化(江南開發)史論總結:政權分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要特征,另一重要特征是民族融合。(2)三國鼎立背景:東漢的衰亡補充一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方便學生對本目知識的理解。(外戚審官交替專權》東漢后期政治腐朽黑暗覺錮之禍東漢后期政治更加腐朽黑暗黃巾起義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基礎軍閥割據東漢政權名存實亡)過渡語:教師指出,公元220年曹丕廢掉漢獻帝稱帝,建立魏國,東漢滅亡。221年劉 備建立蜀國,229年孫權建立吳國,中國歷史進入三國鼎立時期。(3)三國鼎立概況:教師可以在此處作文章,落實核心素養要素,培養學生時空觀念①利用“三國鼎立形勢圖”,簡單描述三國統治的概況,指出此圖反映的階段特征。階段特征:中原政權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并立;中國開發區域向邊疆擴展。②結合三國的開國者、建國時間、都城所在地,講述三國鼎立的空間關系。(魏)曹丕(洛陽) (220年)階段特征:中原政權與邊疆少 數民族政權并立;中國開發區域向邊疆擴展。(蜀)劉備(孫權建業) (221年)成都吳229年③教師勾畫一個思維導圖,讓學生查閱三個政權存在的起止時間,講述三國鼎立的時間關系。(220年-265年221年-263年229年-280年魏、蜀、吳三個政權存在的起止時間魏蜀吳)2、西晉(1)以思維導圖邏輯關系圖,簡明扼要地歸納西晉的興亡史。(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263年,曹魏權臣司馬昭發兵滅蜀。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西晉的統一。)(八王之亂(291-306年)加速了西晉的滅亡316年,西晉被內遷匈奴貴族所滅。西晉的衰亡)(2)史論總結:教師要指出兩個重要觀點①政權分立是魏晉時期的一個重要特征,但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② 古代政權的興亡受到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和外部民族關系或階級矛盾的影響。所以,政權內 部、民族關系和階級關系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3)結合“五胡內遷形勢圖”,以歷史解釋的方式,說明內遷民族、內遷時間、內遷影響,以 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課堂探究】請結合地圖和教材知識,說一說“五胡內遷”中的“五胡”指的是哪五個少數民族 他們什么時候內遷 內遷產生了什么影響 內遷民族:匈奴、羯、氏、羌、鮮卑內遷時間:東漢--西晉積極方面:少數民族接受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加速了他們封建化的進程。消極方面:內遷少數民族卷入“八王之亂”,并且逐漸主導了局勢。316年,西晉被內遷匈奴貴族所滅。五胡內遷形勢圖)【東晉與南朝】1、政權的更迭: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說明東晉與南朝政權更迭的內在關系,并簡述“南朝”與“六朝”的概念。(東晉(317年)南朝陳朝(589年結束)宋朝(420年)齊朝梁朝)2、士族的崛起: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闡述士族崛起(門閥制度形成)各要素之間的內 在關系。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歸納士族崛起的影響。(士大夫把持推薦官吏權魏要實行力品中正制形成士大夫家族子弟任官職士大夫推薦子弟為官士大夫家族子弟掌特權累世公卿門閥制度)3、江南的開發(1)講清“北民”的概念、南遷的時間和影響(北方的漢人西晉“八王之亂”起開始大規模南遷,東晉建立后達到高潮。促進了江南的開發(2)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江南得到開發的原因。南遷的時間南遷的影響北民概念)(北方人民為躲避戰亂和民族壓迫大批流亡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也充買了勞動力資源;南方戰亂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統治者注意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3)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指出江南開發的成果與影響。(成果:南方士地大量開墾,農作物品種增加,產量提高;南方工商業發達影響: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南北方的經濟趨向平衡。)【十六國與北朝】1、十六國時期(1)政權的更迭:此處因為政權太多,學生不好理解,教師可以用同類問題歸納法,引導學生 從政權名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權兩個角度加以歸納。最后要特別指出,除了西南地區的 “成漢”,十六國主要是由北方內遷少數民族建立。①按政權名稱歸類記住這個公式:16國=1頭+1尾+2趙+3秦+4燕+5涼;解讀:1頭(成漢),1尾(胡夏),2趙(前后趙),3秦(前后西秦),4燕(前后西北燕),5 涼(前后西北南涼)。②按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權歸類匈奴 羯 鮮卑漢 前 趙 北涼 夏 后趙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涼 西秦氏 羌 資 (cong) 漢前秦 后涼 后秦 成漢 前涼 北燕 西涼(2)民族交融:講清交融的方式與交融的影響即可(3)前秦的短暫統一:結合思維導圖和史料,講清前秦政權的發展史和政權崩潰的原因(382年,基本統一北方) (394年,亡于后秦和后燕) (351年,符堅建立)383年,淝 水之戰后 北方分裂, 前秦崩潰淝水之戰失敗原因:前秦內部不團結統治基礎脆弱2、北朝時期(1)政權的更迭:以思維導圖解讀的方式,說明北朝政權更迭的內在關系。(北朝) (東魏)北 齊北 魏(西魏)北 周(2)北魏孝文帝改革①創設情境材料,以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方式,分別指出改革的背景、措施、評價。②以思維導圖的方式,總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宏觀把握歷史問題的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影響積極方面促進了民族的融合,緩和了階級矛盾。消極方面促使鮮卑族內部矛盾的發展,這又很不利于北魏政權的鞏固。改漢姓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進程仿照魏晉以來漢族門閥制度的做法,確定鮮卑貴族的門第高下。官員待遇上實行俸祿制遷都洛陽措施政治上經濟上穿漢服說漢話實行均田制通漢婚文化上)【課堂小結】本課包括政權的更迭、民族交融、江南的開發三條線索,主題是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三國 兩晉南北朝雖然長時期處于分裂狀態,但是,在分裂中還是孕育著統一的因素,例如,西晉 短暫統一全國,前秦和北魏短暫統一北方。漢族在與內遷少數民族的沖突與和平交往中,逐 步地走向融合,推動了江南經濟的開發,使南北經濟的發展趨向平衡,并推動了統一的多民 族國家的繼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