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1 學習使用顯微鏡課件(共24張PPT)+教案+導學案+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學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1 學習使用顯微鏡課件(共24張PPT)+教案+導學案+習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生物學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探究實踐: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升觀察能力。
科學思維:通過顯微鏡的規范操作,逐步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逐漸形成規范操作、愛惜儀器、實事求是的意識。
生命觀念:了解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二、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認識顯微鏡的構造
(1)單目顯微鏡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
(2)雙目顯微鏡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⑧ 。
2.練習使用顯微鏡
(1)單目顯微鏡的操作
①對光調光:
a.轉動轉換器,使 對準通光孔。
b.調節遮光器,用一個較大的 對準通光孔,眼睛看向目鏡,轉動 ,以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為宜。
②調焦觀察:
a.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正面朝上放在載物臺上,壓片夾壓住。移動玻片標本,將標本移至
中心。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 ,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從側面看著 。
c.一只眼睛向目鏡內看,同時轉動 ,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在略微轉動 ,使物像更加清晰。
③換高倍鏡:將觀察的部位移至 →轉動 換高倍物鏡→調 ,使物像清晰(如果有需要,可調節視野亮度)。
(2)雙目顯微鏡的操作
①對光調光:
a.打開顯微鏡電源開關,確認 已降到最低處, 對準通光孔。
b.調節兩個目鏡間距離以適應 ,用 調節視野亮度。
②調焦觀察:
a.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固定,通過調整 來移動玻片,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 緩慢上升,至玻片標本盡量接近物鏡(此過程要從側面注視)。
c.轉動粗準焦螺旋,使 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調目鏡間距離使雙目觀察到的視野完全重合。轉 ,使物像更加清晰。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 。
(2)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越 ,但觀察的視野范圍越 。
(二)達標測試
1.如圖是雙目顯微鏡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面問題。
(1)據圖可知,下列相關描述不正確的是(  )
A.⑤是目鏡 B.①是轉換器
C.④是底光源 D.⑦是細準焦螺旋
(2)轉動⑦使載物臺上升時,眼睛應注視的部位是( )
A.⑤ B.① C.④ D.⑥
2.用顯微鏡觀察蠶豆葉表皮臨時裝片時,要使視野內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在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應選擇(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①和⑥ D.③和④
3.某同學在使用單目顯微鏡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對應的解決方法,正確的是(  )
A.鏡頭污染——用干凈的紗布擦拭
B.視野較暗——改用大光圈或凹面鏡
C.物像模糊——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
D.物像太小——換高倍目鏡
4.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視野直徑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5. 5.在載玻片上畫一個“ ”符號,用低倍鏡觀察時,在視野內所見的圖像是( )
A. B. C. D.
6.同學們學習了規范使用顯微鏡后,對葉片的結構進行觀察。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1是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對光時先轉動 (填序號)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用左眼注視 (填序號),雙手轉動 (填序號)直至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
(2)使用的顯微鏡物鏡放大倍數是10×,目鏡放大倍數是5×,觀察菠菜葉片下表皮,那么物像實際上的放大倍數是 倍。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顯微鏡視野如圖2所示,觀察效果最好的是 ,需要調節細準焦螺旋的是 。需要將裝片向右移動的是 ,需要調亮視野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教案)
探究實踐: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升觀察能力。
科學思維:通過顯微鏡的規范操作,逐步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逐漸形成規范操作、愛惜儀器、實事求是的意識。
生命觀念:了解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重點:1.光學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2.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物像。
難點: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物像。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多媒體播放顯微鏡下水滴的圖片。這是一滴水中的世界,里面有各種微小的生物,我們如何才能看到它們呢 這就需要借助于一種光學儀器——顯微鏡。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對顯微鏡的學習
二、新課講解 探究新知(一)常見光學顯微鏡1.展示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圖片。2.教師講解:觀察微小的物體(如細胞),應當借助顯微鏡,實驗室中常見的顯微鏡有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這兩種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是一樣的,都以可見光為光源,屬于光學顯微鏡。(二)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及作用1.多媒體展示單、雙目顯微鏡構造圖。指導學生觀察教材P17圖111,結合課件上的圖片和實物顯微鏡,共同學習顯微鏡的結構。2.指導小組活動:四人一組,結合教師的展示和實物,嘗試著說出顯微鏡各結構的名稱和作用。3.教師提出問題:顯微鏡有哪些結構呢 各結構的功能分別是什么呢 4.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教師展示的圖片,總結出各結構的功能,并與老師出示的結構注釋圖對比。5.教師分別展示顯微鏡重點結構局部圖,引導學生觀察。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物顯微鏡,邊觀察邊講解各結構的作用。(1)粗、細準焦螺旋:顯微鏡的調節部分。①對于單目顯微鏡來說,準焦螺旋可升降鏡筒,逆時針旋轉上升鏡筒;順時針旋轉下降鏡筒。而對于雙目顯微鏡來說,準焦螺旋可升降載物臺。粗準焦螺旋調節范圍大,比較明顯;細準焦螺旋調節范圍小,不明顯。 通過對實物和圖片的觀察,對顯微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學生通過識圖并與實物對照,初步認識顯微鏡各結構的名稱,并思考其作用
②學生動手操作,分別轉動粗、細準焦螺旋,觀察并比較單目顯微鏡鏡筒的升降情況和雙目顯微鏡載物臺的升降情況。(2)目鏡、物鏡:顯微鏡的光學部分目鏡和物鏡都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目鏡沒有螺紋,安裝在鏡筒的上方;物鏡有螺紋,安裝在鏡筒的下方。鏡頭上的10×、40×中的數字表示放大倍數。一般來說,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3)轉換器:安放和轉換物鏡鏡頭教師演示調換物鏡鏡頭的方法,特別指出,用手轉動轉換器,不能直接掰物鏡鏡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4)遮光器與光圈:調節穿過通光孔的光線通過展示和觀看,指出遮光器位于載物臺下面,單目顯微鏡通過轉動遮光器可使大小不一的光圈對準通光孔,而雙目顯微鏡則通過掰動遮光器的手柄,擴大或縮小光圈。(5)反光鏡或底光源:可用來調節視野明暗①反光鏡:單目顯微鏡反射光線的結構。單目顯微鏡的反光鏡有平面鏡、凹面鏡之分,平面鏡反射光線,凹面鏡可會聚光線,增加光亮。指導學生觀看實物并認識二者的區別。②底光源:雙目顯微鏡提供光源的結構底光源通過開關及光源調節旋鈕控制、調節光線的強弱。指導學生觀察并嘗試開關和調節旋鈕。(6)載物臺和壓片夾:放置并固定玻片標本。(三)練習使用顯微鏡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18~20相關內容,初步了解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以及二者的異同。2.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操作提示及比較(1)教師展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然后邊演示邊講解,強調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使用方法中的異同點。同時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演示進行操作。①對光調光轉動轉換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節遮光器(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a.單目顯微鏡:轉動反光鏡→反射光線到達目鏡→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b.雙目顯微鏡:打開電源開關→調節目鏡適應瞳距→調光源調節旋鈕→通過目鏡看到明亮的圓形視野。②調焦觀察a.放置玻片標本:用壓片夾壓住,將玻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b.調焦觀察單目顯微鏡: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下降(眼睛從側面看著物鏡)→觀看目鏡→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看到物像。雙目顯微鏡:轉動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上升(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觀看目鏡→轉動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下降→看到物像。c.調細準焦螺旋→物像清晰。d.換用高倍物鏡:將要觀察的部位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轉換高倍物鏡→細準焦螺旋調焦后觀察(轉換物鏡后,切忌用粗準焦螺旋調焦)。如果需要,可以調節視野亮度。 通過展示圖片、實物,教師演示、問題引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思維能力、小組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能正確地認識顯微鏡各結構的名稱及其作用,以及培養學生規范使用顯微鏡的習慣通過指導學生觀察、操作和比較,區分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操作使用上的異同點通過教師展示、演示,學生動手操作、比較,熟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明確規范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注意事項。了解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使用方法的異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動手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2)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提示教師展示數碼液晶顯微鏡的圖片,提示:操作步驟與雙目顯微鏡的基本一致。既可通過目鏡觀察物像,又可通過顯示屏實時顯示進行觀察。3.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1)指導學生按照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觀察動植物玻片標本以及水中的微生物。教師在教室內巡查,及時指導、糾正學生錯誤的操作。(2)學生動手操作,利用教師提供的玻片標本,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物像。然后觀察水中的生物,注意在載玻片中央滴1~2滴池塘水,蓋上蓋玻片后觀察。4.注意事項:教師展示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并強調,引起學生的重視。(四)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教師展示不同放大倍數顯微鏡的視野圖像,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P20內容,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及放大倍數。1.成像特點(1)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的像是倒像,物像和實物相比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例如,實物為“b”,則物像形狀為“q”。(2)玻片標本與物像的移動方向是相反的。(3)引導學生總結規律:將物體旋轉180°,看到的就是物像的形狀;物像不在視野中央時,物像往哪偏,玻片標本往哪移。2.放大倍數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五)鞏固提升小欣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的紗布擦拭目鏡,再將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中央,用壓片夾壓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下降。接著小欣用一只眼朝目鏡里看,同時轉動細準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小欣的操作有幾處錯誤 請幫助她改正。提示:操作有4處錯誤。①不能用紗布擦拭目鏡,一定要用擦鏡紙擦拭;②應先對光再觀察;③在雙眼注視下,將鏡筒下降至物鏡與玻片標本距離很近時方可停止;④調焦觀察時,應先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或載物臺下降),待看清物像后,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通過展示,讓學生了解數碼液晶顯微鏡通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規范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教師的展示以及練習使用顯微鏡過程中觀看到的物像,使學生了解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并根據教師總結的規律進行判斷結合學習的內容,判斷問題,進一步鞏固知識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章 認識細胞
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
一、顯微鏡的結構
1.光學顯微鏡:以可見光為光源,單目顯微鏡、雙目顯微鏡
2.結構及作用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對光調光
2.調焦觀察
三、顯微鏡成像特點
1.成倒像,像與物體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本節課為實驗操作內容,教學重點應放在對重點內容的引導強調上,教師應首先通過演示使學生熟悉顯微鏡各構造的使用及作用,明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實驗活動幫助學生了解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為動、植物細胞的觀察打基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
第二章 認識細胞
第一節 學習使用顯微鏡
探究實踐:通過“練習使用顯微鏡”,培養科學探究能力,提升觀察能力。
科學思維:通過顯微鏡的規范操作,逐步提升科學思維能力。
態度責任:逐漸形成規范操作、愛惜儀器、實事求是的意識。
生命觀念:了解顯微鏡的結構與功能。
學習目標
重點
重點
難點
自然界中的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你知道細胞有哪些細微的結構嗎?
細胞是什么樣子的呢?
想一想導入
情境創設
我們如何才能看到這些微小的生物?
顯微鏡
一、光學顯微鏡
以可見光為光源,屬于光學顯微鏡
單目顯微鏡
雙目顯微鏡
目鏡
目鏡
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
轉換器
物鏡
鏡臂
通光孔
載物臺
遮光器
壓片夾
鏡柱
反光鏡
鏡座
鏡筒
目鏡上面標注的數字表示目鏡的放大倍數
物鏡數字“10”表示物鏡的放大倍數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單目鏡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雙目鏡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
1.準焦螺旋
單目顯微鏡 雙目顯微鏡
粗準焦螺旋 大范圍升降鏡筒 大范圍升降載物臺
細準焦螺旋 小范圍升降鏡筒 小范圍升降載物臺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
2.物鏡、目鏡
物鏡
目鏡
比較項目 低倍鏡 高倍鏡
物鏡 短 長
目鏡 長 短
物鏡距標本 遠 近
視野 亮 暗
細胞體積 小 大
細胞數目 多 少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
4.遮光器和光圈
轉換器:調換物鏡
3.轉換器
遮光器
光圈:調節光線強弱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
6.底光源
有凹面和平面之分,調節光線強弱
5.反光鏡
通過開關及光源調節旋鈕調節光線強弱
二、顯微鏡的構造及作用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
7.載物臺和壓片夾
壓片夾:固定玻片標本
壓片夾
載物臺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單目鏡
2.調焦觀察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單目鏡
轉換器
一轉
遮光器
二轉
反光鏡
三轉
1.對光調光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雙目鏡
1.對光調光
打開電源開關
載物臺降到最低
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調節目鏡距離,適應瞳距
用光源調節旋鈕調視野亮度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雙目鏡
2.調焦觀察
玻片標本放載物臺
將標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轉動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上升
轉粗準焦螺旋,載物臺下降
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眼睛注視物鏡
向目鏡內觀看
三、練習使用顯微鏡——數碼液晶顯微鏡
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步驟與雙目顯微鏡的基本一致。數碼液晶可直接在液晶屏上顯示,為拍照和錄像提供便利。
四、顯微鏡的成像特點
=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1.放大倍數
2.像與實物
左右相反、上下顛倒,運動方向相反
小技巧
將物體旋轉180°,看到的就是像的形狀;物像不在視野中央時,物像向哪偏,玻片向哪移。
課堂小結
一、顯微鏡的結構
1.光學顯微鏡:單目顯微鏡、雙目顯微鏡
光學部分:目鏡、物鏡、反光鏡(底光源)
2.結構 調節部分:準焦螺旋、轉換器、遮光器等
支持部分:鏡座、鏡臂、鏡筒等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對光調光→對焦觀察
三、顯微鏡成像特點
1.成倒像,像與物體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課堂練習
1. 如圖為雙目顯微鏡的結構圖,在使用過程中,其各結構與功能的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A.③——大范圍升降鏡筒
B.⑤——移動玻片標本
C.⑨——提供光源
D.⑦——調換物鏡
A
2.在載玻片上寫下一個小小的字母“d”,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圖像形狀是( )
A.b B.d C.q D.p
3.在視野中,標本物像偏向視野左上方,欲將其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裝片移動的方向是(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D
A
課堂練習
4.某同學在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發現視野中總有污物存在,移動玻片時污物不動;換上高倍物鏡,污物仍存在,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 B.物鏡上
C.反光鏡上 D.目鏡上
D
課堂練習
眼睛觀察的鏡頭    物鏡
接近被觀察物體的鏡頭   目鏡
玻片標本放置的部位    準焦螺旋
升降鏡筒或載物臺   載物臺
光線較強時用       大光圈
光線較弱時用       平面鏡
5.生物連連看
課堂練習
鞏固提升
小欣在實驗時,先用一塊潔凈的紗布擦拭目鏡,再將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中央,用壓片夾夾住。然后在雙眼側視下,將物鏡下降。接著小熊用一只眼朝目鏡里觀察,同時轉動細準焦螺旋,緩緩上升鏡筒。小欣的操作有幾處錯誤?請幫助他改正。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練習使用顯微鏡(習題)
1.觀察肉眼無法看見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體中的微細結構,應使用( )
A.顯微鏡 B.放大鏡C.望遠鏡 D.平面鏡
2.安放好單目顯微鏡后,需要進行對光,下列操作中不屬于對光的必需步驟的是( )
A.更換目鏡 B.調節光圈C.轉動反光鏡 D.轉動轉換器
3.用顯微鏡的鏡頭觀察物體時,所用的目鏡上標有10×,物鏡上標有40×,那么所觀察的物體被放大了( )
A.10倍 B.40倍 C.200倍 D.400倍
4.如果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視野的正中央,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 )
A.右上方 B.左下方C.左上方 D.右下方
5.下列是有關顯微鏡的構造及其作用,其中搭配正確的是( )
A.轉換器——可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目鏡
B.光圈——調節視野的大小
C.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反光鏡——調節物像的大小
6.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發現顯微鏡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同學欲利用下列方法來判斷污點出現的地方,下列哪種方法達不到目的( )
A.移動裝片 B.調節細準焦螺旋C.轉動目鏡 D.更換物鏡
7.為了更好地觀察細胞,某同學在課堂上了解和使用了單目顯微鏡。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明亮
B.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C.鏡筒下降時,要從側面看著物鏡
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8.實驗課上幾個同學圍著一臺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發現無論怎樣調節顯微鏡,視野都比較暗,無法找到物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光線被遮擋B.目鏡有污點C.沒有調節細準焦螺旋D.沒有使用高倍物鏡
9.小王對“練習使用顯微鏡”教學視頻中的 4個操作進行了截圖,卻忘記了順序。這些操作的正確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0.下列關于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對應解決辦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鏡頭污染,用干凈的紗布擦拭B.物像模糊,應調節粗準焦螺旋
C.物像太小,換用低倍物鏡D.視野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鏡
11.小明在用單目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低倍物鏡下看到了一個清晰的物像,但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不見了。請你幫他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沒有調節反光鏡B.沒有調節細準焦螺旋
C.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D.沒有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12.如圖①~⑤為某光學顯微鏡的5個鏡頭,①②③為物鏡,④⑤為目鏡。顯微鏡視野中看到細胞數量最多的組合是( )
A.①和⑤ B.①和④C.②和④ D.③和⑤
13.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玻片標本時,目鏡不變,物鏡由10×轉換成40×,視野的變化是( )
A.變亮 B.細胞數目增多C.顏色變深 D.觀察的視野范圍變小
14.下列關于單目顯微鏡的使用,錯誤的是( )
A.顯微鏡放大50倍看到的細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細胞小且多
B.在載玻片上寫上“bq”放到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看到的是“bq”
C.顯微鏡對光時,為了看到更清晰的視野,可以閉上右眼,用左眼更加專注地觀察
D.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將下降
15.在顯微鏡下要把視野中觀察到的圖甲轉換為圖乙,其正確的操作步驟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轉動細準焦螺旋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裝片
A.①→②→③→④ B.⑤→③→②→④C.⑤→①→②→④ D.⑤→④→②→③
16.沙棘是我國西北部常見植物,果實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
(1)沙棘果實很小,有同學想用顯微鏡觀察沙棘細胞結構,圖(一)為雙目顯微鏡的結構圖。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為保證光路暢通,需轉動圖(一)中的[   ]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焦時,先轉動[   ]   使載物臺緩緩上升至最高,此時眼睛應從側面看著④   ;再使載物臺緩緩下降,直至看到物像,繼續微調至清晰。
(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圖(二)甲視野,若想進一步觀察指針所示部位的細胞,需要將裝片向   方移動,換成高倍物鏡后,轉動顯微鏡的[   ]   ,可清晰看到乙視野。比較圖(二)視野甲和視野乙,其中細胞放大倍數較大的是   ,同樣光源下視野相對較暗的是   。
17.1590年的一個早晨,詹森在樓頂上閑玩。無意中,他把兩片凸玻璃片裝到一個金屬管子里,并用這個管子去看街道上的建筑物,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教堂高塔上大公雞的雕塑比原來大了好幾倍。他抓住這個偶然的發現,認真思索,反復實踐,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
(1)詹森所使用的兩片凸玻璃片相當于光學顯微鏡的哪些結構
   。
(2)請你推測詹森看到的教堂高塔上大公雞的雕塑除了比原來大了好幾倍以外,還有什么不同    。
(3)我們從詹森身上學到了什么精神    (合理即可)。
答案:
1.A 放大鏡的放大倍數不足以看清微小生物或者生物體中的微細結構,望遠鏡是用來觀察遠處物體的儀器,平面鏡沒有放大作用;顯微鏡是用于放大微小物體,讓人的肉眼能夠看到的儀器。
2.A 
3.D 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就是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目鏡上標有10×,物鏡上標有40×,那么所觀察的物體被放大了10×40=400倍。
4.D 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視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會移到視野的
中央。
5.C 物鏡固定在轉換器上,因此轉動轉換器是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而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端,A錯誤。調節光圈的目的是調節視野的亮度,B錯誤。反光鏡有平面鏡和凹面鏡,轉動反光鏡可以調節視野的亮度,D錯誤。
6.B 判斷污點位置的方法是先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上,不動就不在目鏡上;移動玻片,污點移動就在玻片上,不動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上,那就一定在物鏡上。細準焦螺旋是調節焦距的,故B符合題意。
7.A 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物像就越大,視野越暗。
8.A 
9.D 單目顯微鏡的觀察步驟包括:對光調光和調焦觀察,調焦過程中,先下降鏡筒再上升鏡筒。①是放置玻片標本;②是下降鏡筒;③是對光;④是觀察標本時上升鏡筒;所以題圖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應該是③→①→②→④。
10.D 鏡頭污染用干凈的擦鏡紙擦拭,A錯誤;物像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B錯誤;物像太小,換用高倍物鏡,C錯誤。
11.D 如果需要用更高倍數的物鏡觀察,應將要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再轉動轉換器轉換高倍物鏡。在低倍物鏡下看到了一個清晰的物像,但換成高倍物鏡后,物像不見了。最可能的原因是沒有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12.B 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多,①和④組合放大倍數最小,因此,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13.D 
14.C 對光時,兩只眼都睜開。
15.D 從圖甲轉為圖乙即由低倍物鏡轉換到高倍物鏡進行觀察,其步驟是:在低倍物鏡下觀察清楚,找到物像→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觀察→調節反光鏡或光圈使視野變亮,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見。因此,正確的操作步驟是⑤→④→②
→③。
16.解析:(1)雙目顯微鏡對光時,先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焦時轉動⑤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緩上升,眼睛看著④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從而壓壞玻片標本或損壞物鏡,直到物鏡盡量接近玻片。然后轉動粗準焦螺旋,使載物臺緩緩下降,直到看清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二)中物像在視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動裝片,物像會移動到視野的中央。換成高倍物鏡后,視野變暗,物像變得不清晰,轉動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可清晰看到乙視野。低倍鏡下物鏡與玻片標本的距離遠,看到的視野范圍大、視野亮,細胞小、細胞數量多;高倍鏡下物鏡與玻片標本的距離近,看到的視野范圍小、視野暗,細胞大、細胞數量少。結合題圖比較視野甲和視野乙,其中細胞放大倍數較大的是乙(高倍視野),同樣光源下視野相對較暗的是乙(高倍視野)。
答案:(1)② 轉換器 ⑤ 粗準焦螺旋 物鏡
(2)右上 ⑥ 細準焦螺旋 乙 乙
17.(1)物鏡和目鏡
(2)物像是倒立的
(3)堅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江区| 婺源县| 开化县| 潢川县| 集安市| 海门市| 贺兰县| 阳高县| 玛纳斯县| 清丰县| 瑞安市| 鸡泽县| 水城县| 安义县| 白银市| 忻城县| 芮城县| 彭州市| 南开区| 溧阳市| 渝中区| 旬邑县| 太白县| 会理县| 福贡县| 宁远县| 五河县| 巴林左旗| 法库县| 唐山市| 油尖旺区| 堆龙德庆县| 汝南县| 公主岭市| 乌海市| 缙云县| 武鸣县| 贵德县| 天津市| 隆林| 和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