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銅藝術之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教 材:人民美術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15課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教學活動。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感受中國青銅器文化,了解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產生的原因、藝術特色、類型等,感悟紋樣之美,并嘗試設計制作獸面紋。本課旨在通過欣賞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青銅器精湛的制作工藝和高超的藝術水準,是繼學生感悟生活中美化裝飾的提升。二、學情分析初中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強,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感性、直觀的事物,特別是八年級學生通過對中國古代史的學習,對青銅器已有所了解,但是對其上面的紋飾所展示的凝重、莊嚴、神秘之美,沒有引起他們太多關注。在小學階段已經學習過的紋樣的特點,學生能夠用點、線、面設計并制作出簡單的紋樣。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欣賞,讓學生了解我國圖案精美、造型各異的古代青銅器藝術。掌握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的一般規律和藝術特色。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設計創作,用超輕粘土制作出獸面紋,培養學生的創作和動手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設計制作獸面紋的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增強學生對祖國文化瑰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的特點,學會設計制作獸面紋。2、教學難點:參照獸面紋的藝術處理手法,設計制作一幅表現動物的紋飾作品。五、教學過程(一)視頻導入,激發興趣欣賞《后母戊鼎》的視頻,思考以下問題:1、 青銅器最初的作用是什么?——祭祀用的禮器,后來還用于制作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具2、 青銅器上的花紋給你帶來什么樣的視覺感受?——莊嚴、凝重、神秘等。引入課題: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板書)(二)學習新知,感受獰厲之美1、獸面紋的起源(結合教材P50內容)獸面紋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和陶器,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則出現在夏代,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是獸面紋式樣最多的時期。獸面紋又稱饕餮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之一,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宋代金石學家將青銅器上表現了各種野獸及其頭部的紋飾統稱為饕餮紋。實際上它綜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征,通過藝術的夸張和抽象的手法,形成幻想中的怪獸,給人以神秘威嚴之感。最具特點的是獸目,炯炯有神,不怒自威。青銅器上的此類紋飾有多種組合,有的有首有身,有的有首無身,還有的無目有身等。2、獸面紋的藝術特色⑴、對稱的結構⑵、夸張的形式⑶、富于裝飾性3、獸面紋的類型回紋環繞型、牛角型、羊角型、虎頭型、熊頭型、龍蛇集群型等各種動物造型(三)分組討論,探究新知1、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與其它常見的動物紋飾有哪些不同?2、獸面紋通常是對動物的哪些部位進行夸張處理?為什么?(四)動手實踐,創意無限1、展示獸面紋作品,介紹制作材料及方法步驟,演示制作方法(播放微課視頻)2、以小組為單位,參照獸面紋的藝術處理手法,設計并用超輕粘土制作一幅表現動物的紋飾作品。(五)展示評價1、自評:說一說本組設計的獸面紋2、互評:你喜歡哪一組的作品3、師評(六)總結拓展這節課我們欣賞圖案精美、造型各異的獸面紋,了解青銅器上的獸面紋的特點,并設計制作了獸面紋。青銅器就像一幅幅美麗的立體圖片,讓人賞心悅目。透過青銅器古色斑斕的外表、繁多的造型、神秘的花紋,看到的是一個時代青銅藝術的輝煌。青銅器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文化史上放射出燦爛的光輝。課余時間收集資料,進一步了解獸面紋的產生背景和文化內涵,豐富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教后反思: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必須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本課屬于安徽省地方教材,沒有現成的教學參考用書,為了能深入解讀教材,我利用網絡及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把枯燥的說教式欣賞課變成欣賞+手工的模式,做出仿古的青銅器紋樣,學生們非常感興趣。我在本課中注重培養同學在學習中的探究能力,讓同學擁有學習的機會,給予他們足夠的發揮空間。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同學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有成就感,他們對自己的作品充滿自信。在鏡頭面前,我和孩子們都有些緊張,前半段學生們沒有放開,不敢舉手發言,在后面的展示、評價環節,學生們表現的也很拘謹,盡管他們的作品完成的很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