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12.2逆向思維的含義與作用【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1.逆向思維的含義及客觀依據。 2.逆向思維的方法。 3.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 4.不同的思維方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政治認同:事物是對立統一的,我們有意識地運用逆向思維才能認識到事物復雜的相反相成的性質與功能。科學精神:深刻領會逆向思維的含義和方法,探尋思維發展規律,養成敢于突破傳統、打破常規和突破思維定式的思維品質。公共參與:把握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的互補關系,培養逆向思維或正逆互補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比較分析能力和反向求索能力。學習導航1.了解逆向思維的客觀基礎2.理解逆向思維的含義、特點3.掌握逆向思維的方法4.發揮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的互補作用。閱讀教材P109-112,自主梳理標劃以下問題答案。【思考】(1)根據故事,你認為什么是逆向思維? (2)為什么要樹立逆向思維? (3)逆向思維有什么特點? (4)逆向思維有哪些具體方法?逆向思維的含義壹1.了解逆向思維的客觀基礎2.理解逆向思維的含義、特點3.掌握逆向思維的方法1.逆向思維的客觀基礎及必要性(原因) P109-1⑴客觀基礎:示例:夏日炎熱,人們需要涼風;而冬季嚴寒,人們期待溫暖。這是客觀存在的矛盾。基于上述客觀存在的矛盾進行逆向思維,將夏日里炎熱的空氣反向轉變為寒冷的空氣、冬日里寒冷的空氣反向轉變為溫暖的空氣,就可能有所創新。事物包含著矛盾,矛盾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因而事物具有復雜的相反相成的性質與功能,人們已經認識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為了認識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質與功能,人們往往有意識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認識,這就運用了逆向思維。⑵必要性:一、逆向思維的含義2.逆向思維的含義和特點(1)含義:【提醒】逆向思維作為發散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有利于幫助人們擺脫了單一思維的束縛,見人所未見,引導人們走出“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尋找新的認識和途徑。示例: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變挫折、困境等“不利事”為“幸運事”;在科學技術領域,我們可以變廢鋼、廢氣為寶;在國家發展中遇到了危機, 我們也可以變“危”為“機”,將危局轉化為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契機。一切與原有思路方向(正向思維)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維。在科學研究和技術發明中,逆向思維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稱為反向法。逆向思維是人們從過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構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結構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實現創新的目的。(2)特點:也稱順向思維,是指人們按照常規的思路、遵照事物發展的自然過程來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逆向思維的含義練一練:下列示例體現了什么思維?①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課外作業,于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 孩子高興的答應了,并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的檢查了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了一遍。只是他可能不明白為什么爸爸所有作業都做錯了。②愛國主義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受到觀眾的青睞,因此反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視作品取得了良好的播映效果逆向思維正向思維3.逆向思維的主要方法①原因:事物的存在總有一定的結構順序,不同的結構順序會產生不同的功能效用。②作用: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可以發現事物未被我們認識的新功用。(1)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 P109-3【例】:最初,人們設計電烤爐時按常規思路,熱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類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電爐絲上油漬斑斑,電烤爐內煙霧滾滾。后來,人們打破這種常規的結構模式,將熱源設計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問題就解決了。一、逆向思維的含義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已有的與事物結構順序相關的認識作反向思考。比如,將已有認識中的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內外、大小、對稱與不對稱、平面與立體、方形與圈形等作交換性思考。在人際管理中換位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將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相互顛倒。在游客與動物的關系中,將游客關在游覽車中讓野生動物自由游蕩,是一種約束與被約束關系的顛倒。【相關鏈接】①原因: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對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是相對確定的,而不是固定不變或不可改變的。②作用:轉換認識的視角,對事物存在狀態,如動與靜、冷與熱、甜與咸、吸引與排斥、模糊與精細等的的認識可能發生相互轉化,進而產生新的認識。例如:以前的工廠效率低下,人圍著機器和零件轉,每個工人累得半死效率還不高。后來有人改善了工序,讓人不動零件動,這樣逐漸就發展出流水線的概念了。效率大大提高。過去人們上下樓梯是人動而樓梯不動,有人通過逆向思維設想,能否把人和樓梯的動靜狀態進行轉換,樓梯動而人不動呢?于是就有了自動扶梯。如:動與靜、冷與熱、甜與咸、吸引與排斥、模糊與精細等(2)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 P110-13.逆向思維的主要方法一、逆向思維的含義①原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還是無用,是人們依據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評價和取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需要。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人們的需要也會發生變化。某種事物此時無用,彼時卻會有用;此地無用,彼地卻會有用;對此人無用,對他人卻會有用。②作用:轉換場合或對象來認識事物功用,其缺點可能變為優點。(3)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 P110-23.逆向思維的主要方法【例】材料一: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人們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和利用,變廢為寶。材料二:數千年來,人們一直習慣于用鍋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熱鍋里炒,食物由生變熟。這種炒法只能提供熱食,不能滿足人們對冷食的需要。有人從加熱的反面設想,制造出“炒冰”的鍋。將一杯牛奶倒入這種鍋內,翻炒幾下就變成潔白細膩、清涼解暑的冰激凌。一、逆向思維的含義①原因:事物都處于因果關系的鏈條之中,在一定條件下,事物之間的原因與結果可以相互轉化。②作用:人們對事物因果關系的認識,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例如:奧斯特的電能生磁到法拉第的磁能生電,它們之間就有著因果逆向思維的聯系。(4)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3.逆向思維的主要方法奧斯特電能生磁法拉第磁能生電一、逆向思維的含義核心歸納——逆向思維的主要方法(小結)(1)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可以發現事物未被我們認識的新功用。(2)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轉換認識的視角,對事物存在狀態,如動與靜、冷與熱、甜與咸、吸引與排斥、模糊與精細等的認識可能發生相互轉化。(3)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某種事物此時無用,彼時卻會有用;此地無用,彼地卻會有用;對此人無用,對他人卻會有用。轉換場合或對象來認識事物功用,其缺點可能變為優點。(4)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人們對事物因果關系的認識,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1)在采用正向思維不能解決問題時,再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如果采用正向思維能夠解決問題,而且解決得很好,就不必采用逆向思維。(2)逆向思維只能在只有正反兩種可能的情況下使用。如果對某一問題解決的可能性有很多種,而且這些方法都能解決問題,此時逆向思維就缺乏了必然性和有效性。【知識延伸】:運用逆向思維時應當注意的問題材料一:某公司的老板經常換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場上去思考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材料二:看電影總是人靜坐、電影畫面滾動。有人逆向思維,讓人動起來,畫面靜下來。將一幅幅連續變化的圖畫掛在地鐵的墻壁上,乘客坐在列車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賞到引人入勝的動畫電影。材料三: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人們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和利用,變廢為寶。材料四:由于條件的限制,人們不可能總是由因到果地認識事物,譬如對太空的認識。但人們通過分析宇宙射線、隕石等手段來加深對天體及其運動規律的認識。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有位牧民死后留下一群牛。他在遺書中寫道:妻子,分給全部牛的半數再加半頭;長子分給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數量的一半;次子,分給還剩下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長子得牛數量的一半;長女,分給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數量的一半。結果,一頭牛也沒有殺,正好全部分完。這位牧民去世時留下幾頭牛?請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分別試解一下。那位牧民死時留下了15頭牛。正向思維的解法是:設牛的總數是x,則其妻得牛數為(0.5x+0.5)長子得牛數為0.5×(0.5x+0.5)次子得牛數為0.5×(0.5(0.5x+0.5))、長女得牛數為0.5×0.5×(0.5×(0.5×+0.5)),可以得知X=15.逆向思維的解法是:長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數”再加“半頭”,結果1頭都沒余,也沒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頭;次子:長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長女的2倍:2頭;長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長子的一半,那么,長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頭;妻子:長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長子的2倍:8頭;把4個人得到的牛的頭數相加:1+2+4+8=15,可見,牧民死時留下的牛是15頭。探究與分享 P111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貳1.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2.不同的思維方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1.逆向思維應當合“理”P111-1示例:現行的車輪幾乎全是圓形的,有人卻想運用逆向思維想把車輪改成三角形,經過無數次實驗終究也沒能成功。這樣的逆向思維為什么不能成功呢?這個事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1)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是客觀對象的內在矛盾在人們思維中的反映。(2)逆向思維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維反向。(3)如果不顧客觀規律,盲目地“反向”,不僅難以實現創新思維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慘重的代價。逆向思維應當合“理”,創新也必須遵循客觀規律逆向思維≠逆反心理二、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逆向思維不是什么事都“倒著來”“對著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別人講“中心”而我唱“邊緣”,不是他人主張“正統”而我故意扮成“另類”。那種在自然科學領域不講事物的確定性和精確性,在社會生活領城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維方法而言,都不是我們所倡導的逆向思維。例如,有些人處理問題常持“你不讓我這樣做,我偏要這樣做”的態度,這種態度就屬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①好奇心 ②對立情緒 ③心理上的需要【相關鏈接】2.正向思維是逆向思維的基礎 P111-2古代的魯國有個人,擅長做鞋子。但由于魯國做鞋子的人很多,做鞋盈利很少,于是準備到南方的越國去做生意。但他也有顧慮,因為那里的人習慣赤腳、不穿鞋,沒有市場需求;但又想到這恰恰說明在那里鞋子和帽子的市場潛力很大。他到了越國后,大力宣傳穿鞋和戴帽子的好處,贏得了當地人的認可,銷量驚人。(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即人們已有的對事物常規認識的成果,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逆向思維的“逆”,即對已有的常規認識作反向思考。(2)創新思維中的逆向思維,往往是在運用正向思維未能獲得滿意結果的情況下才采用的。二、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光學上把鏡像失真叫作像畸變。正畸變使物體圖像變寬,負畸變使物體圖像變窄。正畸變可以影響負畸變,負畸變也可以影響正畸變。變形寬銀幕電影,把光學上的正畸變和負畸變結合在一起。電影拍攝時,把一個寬大的場景變成細窄的壓縮畫面;放映時,使細窄的壓縮畫面還原成大場景,獲得普通電影所不具有的視覺效果。從思維角度看,變形寬銀幕電影是怎樣實現的?探究與分享 P1113.正逆互補,攜手共進(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辯證互補的必要性) P112-1(1)逆向思維并非總比正向思維的效果好。究竟哪種思維的效果好,取決于具體情況,并不是時時處處都要逆向思考。(2)有意識地正反補充。有意識地將兩個或多個對立面聯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補充,可以打破單方面性質的限制,避免思維的僵化和極端化,更有可能發現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產生創新性的成果。在鹽堿地上種水稻。正向思維:對鹽堿地長期排鹽,改良鹽堿地,使之逐步變成良田,從而可以種植水稻。逆向思維:培育耐鹽堿作物,使之在比較接近海水的濃度(中)去生長,如高粱、棉花,本身抗鹽堿能力比較強,像典型的鹽角草、濕地堿蓬。二、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知識整合】①逆向思維應當合“理”,即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②合理有效進行逆向思維的“逆”,必須掌握正向思維的“正”;③要正逆互補,攜手共進。運用逆向思維方式要注意的問題(如何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創新思維是有方向的,是以問題為導向的(P112-2)(1)目的:(2)聯系:不同方向的思維方法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在創新思維過程中,人們運用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等多向的思維方法,目的在于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認識事物,以求獲得常規思路難以得到的新認識。4.創新思維過程需要運用多向的思維方法(四種思維的辯證關系)二、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逆向思維的含義與作用發揮思維正逆互補的作用逆向思維應當合“理”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維的“正”,才能夠合理有效地進行逆向思維的“逆”正逆互補,攜手共進創新思維過程需要運用多向的思維方法逆向思維的原因、含義、特點逆向思維的含義逆向思維的方法對事物結構順序的已有認識進行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兩個推銷員到一個島上去推銷鞋。第一個推銷員發現這個島上的人們沒有穿鞋的習慣,都打赤腳。沒有穿鞋,怎么推銷鞋?他氣餒了,馬上發電報回去說:“鞋不要運來了,它在這個島上沒有銷路。”第二個推銷員來了,高興得幾乎暈過去。因為,他覺得這個島上的鞋的銷售市場太大了:每個人都不穿鞋,要是一個人穿一雙鞋,銷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馬上發電報回去:“空運鞋來,趕快空運鞋。”【任務1】小組討論:這兩個推銷員分別采用什么思維方式?第二個推銷員能獲得成功嗎?【任務2】小組商議:假如你是第二個推銷員,你將如何推銷你的鞋子,舉出幾種推銷辦法。學以致用提示:(1)①這兩個推銷員分別采用正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兩種不同思維方式來考慮問題。②第二個推銷員能獲得成功。針對同樣一個問題,不同思維方式得出不同結論,其實踐結果也是不同的。第二個推銷員從實際出發,看到當地沒有一個人穿鞋,因此動員每一個人穿上一雙鞋,養成穿鞋的習慣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他認為這里很有市場潛力,值得努力開發。(2)舉行一個穿鞋子好處的現場會,身體力行介紹穿鞋的好處;到每一戶人家宣傳;賒銷鞋子給島上的人,滿意后再付錢;與島上的人交朋友;等等。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有一次,他戴著一頂破舊的帽子在街上溜達。一個喜歡諷刺別人的青年男子見到安徒生后嘲笑他說:“先生!你腦袋上面的那個玩意兒是什么?它能算是一頂帽子嗎?”安徒生聽了答道:“先生!你帽子下面的那個玩意兒是什么?它能算是一個腦袋嗎?”安徒生的回答機智而巧妙,其用意是要教訓那個無禮的青年:你要使自己有一個明理懂禮、與人為善的腦袋。提示:(1)逆向思維。(2)事物以對立統一的方式存在,具有復雜的相反相成的性質和功能,人們已經認識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為了認識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質與功能,人們往往有意識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認識,這就運用了逆向思維。【任務1】小組討論:安徒生運用的是哪種思維方法?為什么要運用這種思維方法?學以致用魚兒離不開水,水怎么反而要靠魚來養?江蘇省治理太湖利用微藻生態透析技術,將水中99%以上的藻類和懸浮物結粒富集上浮,然后通過放養食藻魚等方法進行清除。這樣,花鰱、白鰱、白魚、鰻魚等都成了凈化水質的“清道夫”。實踐證明以魚養水是一個治水良策。提示:(1)逆向思維方法。(2) ①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存在狀態的認識作轉換性思考。江蘇省轉換角度認識太湖水和藻類的狀態體現了這一點。②對已有的有關事物功能的認識作反向思考。通過技術處理將水中99%以上的藻類和懸浮物結粒富集上浮,使魚類成為“清道夫”體現了這一點。③對已有的有關事物之間因果關系的認識作交換性思考。變“以水養魚”為“以魚養水”凈化水質,實現因果轉化體現了這一點。(回答“變傳統的人工清理為養魚凈化,改變太湖水狀態”亦可)【任務2】獨立思考:相對于“以水養魚”來說,“以魚養水”屬于哪種思維方法?【任務3】小組討論:這一思維方法在“以魚養水”中是如何具體運用的?學以致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