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義務教育信息科技(2024)五年級 第1課時第二單元 算法結構與描述五年級上冊第7課 重復操作用循壞12通過對路口紅綠燈的觀察,認識其中存在的重復規律與循環結構。能夠用流程圖描述循環結構,了解交通信號燈時長設置的作用和意義。學習目標第7課 重復操作用循環這一課學習算法中需要重復執行的操作——循環結構,并引入流程圖描述算法的基本執行過程。第7課 課堂導入 在學習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需要反復執行的重復操作?想一想,把你想到的重復操作說出來,分享給小組同學,一起交流想法。情境思考第7課 學習活動三 交通信號燈的時長設置二 認識循環結構學習活動行人過紅綠燈路口的步驟一一、行人過紅綠燈路口的步驟 1.日常生活中,你在有紅綠燈的路口是怎么過馬路的呢?2.通過有紅綠燈的路口都有哪些步驟?第7課 學習活動問題情境1.到達有紅綠燈的路口。2.觀察路口的紅綠燈,等待對面綠燈亮起。3.當綠燈亮起時,表示可以過馬路了。4.開始過馬路,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警覺,注意過往車輛。5.到達馬路對面,順利通過。第7課 學習活動一、行人過紅綠燈路口的步驟基本步驟描述第7課 學習活動為了更直觀地描述這些步驟,可以用流程圖描述。一、行人過紅綠燈路口的步驟在紅綠燈路口過馬路的步驟,是一個按順序依次執行各個步驟的順序結構。用流程圖描述在紅綠燈路口過馬路時,有哪些動作需要多次反復進行呢?“觀察并等待綠燈亮”這一步驟需要反復,即要反復地觀察紅綠燈并保持原地等待,直到綠燈亮起。第7課 學習活動二、認識循環結構細分重復的操作 描述這個算法時,可以把需要反復觀察的這個步驟用循環結構來表示。第7課 學習活動循環結構二、認識循環結構循環結構第7課 學習活動在流程圖中添加一個菱形的條件判斷框,表示需要根據路口紅綠燈的情況進行判斷和選擇。用算法描述問題時,步驟需要更加嚴謹、明確,減少人為的不可控因素,這是算法與一般步驟的區別。二、認識循環結構循環結構第7課 學習活動 回想路口機動車信號燈的交替變換,可以發現,在紅、綠、黃信號燈的交替變換中,其實也包含了循環結構。 思考這一過程中存在哪些循環結構。二、認識循環結構循環結構第7課 學習活動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循環結構進行控制或調整的例子。以熱水壺水溫達到100 ℃自動斷電為例,算法流程圖描述如右圖所示。二、認識循環結構循環結構曾經,很多路口的綠燈時長都設置為一個固定的值,這一看似合理的道路交通設置,其實并沒有考慮不同路口的人流量、車流量等差異。你有沒有發現,不同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在不同時段,紅綠燈的時長往往是不一樣的。第7課 學習活動三、交通信號燈的時長設置生活觀察現在,不同路口紅綠燈的時長差異設置正是算法助力智慧交通的體現,解決了很多擁堵問題,滿足人們的便捷出行。算法正逐漸成為智慧城市管理的助推器。第7課 學習活動算法助力發展三、交通信號燈的時長設置有了算法支持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統,利用攝像裝置采集圖像、視頻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處理,獲得實時的交通流量數據,再依據這些數據適時進行調整與控制。第7課 學習活動三、交通信號燈的時長設置算法助力發展1.通過對路口紅綠燈的觀察與分析,知道用自然語言描述路口過紅綠燈的算法步驟。2.用流程圖表示順序結構、循環結構時,既直觀又便于呈現,是描述算法的好方式。3.實際生活中存在許多可以用循環結構表示的場景。第7課 課堂總結1. 假如你乘坐車輛出行,從機動車行駛的角度看,機動車信號燈的交替變換是否比人行道信號燈的變換更復雜?思考其中存在的判斷條件和算法。要求:基于算法的角度,從方向指引、變換順序和時長設置等方面,把所學知識用來重新認識身邊的場景、事物等。第7課 拓展與提升2.在空調制冷過程中,其中關鍵的一個環節是:空調通過溫度傳感器會實時獲取當前室內溫度,并與用戶預設的溫度值進行比較。如果當前室溫高于預設的溫度,空調中的制冷器就會運行并制冷,否則,制冷器就會停止運行。在這個過程中,空調會反復地獲取當前室內溫度并進行判斷。請嘗試用流程圖描述這一環節。第7課 拓展與提升下課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