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世界的地形第2課時 學看地形圖教學目標1.結合地形觀察,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判斷坡度的陡緩,估算不同地點的海拔與相對高度。2.結合地形觀察,說出分層設色地形圖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圖上識別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會從地形圖上估算不同地點的海拔以及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的關系。【教學難點】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掌握閱讀地形圖的方法并通過方法的運用,訓練讀圖能力。教學過程【課堂引入】展示:平原、高原、盆地等陸地基本類型的圖片。設問:陸地表面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態的地形,怎樣在平面圖上表現出來呢?【新知講解】等高線地形圖過渡:有一種地圖,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就是等高線地形圖,它可以較準確地表示各地地形,海拔高低、面積大小非常清楚。學習等高線地圖之前,我們先來學習什么是等高線。板書:1.等高線和等深線講述: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定義。播放:視頻《何為等高線地形圖》輔助學生理解。提問:等高線有哪些的特點?板書:2.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學生:讀教材圖3-31,分組討論。明確:①同圖等距,同線等高;③等高線都閉合,除陡崖外,不相交,不重疊。③線密坡陡,線稀坡緩。過渡:等高線地形圖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判斷地表的起伏狀況,可以判斷坡度的陡緩,以及判斷山體的部位。其中,掌握判斷山體部位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接下來,我們就逐一來學習這些山體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形狀特征。板書:3.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講述并展示圖片:山頂(山峰)——等高線閉合分布,中間高,四周低。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過渡部分。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彎曲。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彎曲。陡崖——若干條等高線重合的地方。活動:讀圖3-33,完成教材中相關任務。過渡:等高線地形圖存在自己的不足,那就是高低起伏不夠直觀;曲線太多,看起來費勁等。那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給它來“化個妝”,上個色,這就變成了另一種地圖——分層設色地圖。二、分層設色地形圖展示:分層地形圖。提問:請你找一找著色規律。綠色,黃、褐色,白色,藍色分別表示什么地形?請你總結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優點。學生自由發言。板書:著色規律、優缺點等講述: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制作原理、著色規律及優缺點。 【課堂練習】讀等高線地形圖,完成1—3題。1.圖中山頂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D.398米2.圖中虛線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谷 B.鞍部 C.山頂 D.山脊3.圖中序號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4.2023年國慶期間,老君山景區迎來八方游客,人潮涌動,熱鬧非凡。下圖為老君 山等高線示意圖與金頂景觀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面問題。(1)圖中等高線圖的等高距是___________。(2)到達老君山乘坐索道上山,從“上行”處乘索道到達“下行”處,計算索道爬行的高度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等高線圖中山頂和鞍部的位置,分別用R和S表示。(4)估算出“金頂”位置的海拔高度?(5)若甲、乙兩條線路是從老君山攀登到金頂的線路,其中視野較好,適合欣賞美麗山色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6)當地政府計劃在老君山開發漂流項目,你認為圖中甲、乙兩段哪段較適合,并說明原因。(7)圖2為金頂景觀圖,游客也可選擇沿景區道路攀登到金頂,景區道路多與等高線平行,呈“之”字型迂回,請說明這樣修建的原因。(8)繪制老君山景點A到B的地形剖面圖,并描述景點A到B沿線地形的起伏狀況為 。答案:1.A 2.D 3.D4.(1)200米 (2)800—1000米 (3)略 (4)2000—2200米。 (5)乙 乙處為山脊,中間高,兩側低,視野好。 (6)甲處,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易發育河流,便于開發漂流項目。 (7)道路大致與等高線平行(或穿越等高線較少),坡度緩,修建難度小且行進更安全。 (8)先升高后降低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的特點,要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掌握閱讀地形圖的方法并運用,提高從地圖中獲取信息、解讀信息的能力。板書設計世界的地形第2課時 學看地形圖一、等高線地形圖1.等高線和等深線2.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3.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二、分層設色地形圖:著色規律、優缺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