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教學目標1.運用地球儀或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說出地球的自轉方向、周期。2.結合實例,說出地球自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3.運用模型或軟件,演示地球的公轉運動,說出地球的公轉方向、周期。4.結合實例,說出地球公轉產生的主要自然現象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和產生的地理現象。【教學難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教學過程【課堂引入】設問:我們每天都經歷著白天和黑夜的更替,我們每年都經歷著四季的變化,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新知講解】一、地球的自轉講述:出示圖片,學習地球自轉的繞轉中心、自轉方向和周期。演示:用地球儀、手電筒演示地球的自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地球的自轉方向。明確: 面向赤道(上北下南)自西向東轉動,從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演示:將手電筒的光照在地球儀上,轉動地球儀,觀察地球儀上產生的晝半球與夜半球。明確: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的現象,同一個地方有時白天,有時黑夜。觀察:當廣州是白天時,美國的華盛頓是 __________。提問:東京和北京哪個城市先看到日出?學生回答。學生:閱讀教材P35“時區與區時”。總結:地球自轉還產生了時間的差異。即不同經度的地方時間不同,有的地方白天時而又的地方還是晚上,以東的地方時間總是早于以西的地方。由于地球的自轉是每24小時自轉一周,所以地球上經度每隔15 的地方,時間差1小時。講述:為了避免日期的混亂,國際上規定:大致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昨天”的分界線,這就是“國際日界線”。為了方便180°經線附近居民的生活國際日界線避開陸地,從海洋上穿過。因此,國際日界線并不完全與180°經線重合。會使用公式進行簡單的區時計算:①中央(標準)經線=N*15°(N為所在時區)已知經度求時區,時區=經度/15° (結果為小數則四舍五入)②計算要學會用數軸法:所求區時=已知區時士時差,東加西減。提問:已知北京時間10時,求紐約(西五區)時間。學生代表回答。(21時)二、地球的公轉講述:地球的公轉的繞轉中心、公轉方向、公轉周期、地軸與公轉軌道的夾角、地軸北端指向。演示:以手電筒做“太陽”,使地球儀繞“太陽”做公轉。提問:演示時,需要注意的演示要點有哪些?學生代表回答。(地軸是傾斜的,地軸最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地軸與公轉軌道面呈66.5°的夾角。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軌道是橢圓形。)提問:結合生活和已有知識,觀察地球的公轉運動示意,說說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學生自由發言。講述:結合教材地球公轉示意圖及多媒體資源,總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更替等。【課堂練習】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天地的生存法則。右圖為晝夜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規律 ( )A. 物影變化 B. 四季更替C. 晝夜更替 D. 緯度差異2. 一天中圖中四地先迎來日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024年5月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智慧天網一號01星發射升空。讀圖完成3—5題。3.發射升空時,地球運行在圖中的位置是( )A.a段 B.b段 C.c段 D.d段4.發射升空時,北半球的晝夜長短狀況是( )A.晝長夜短 B.晝夜平分 C.晝短夜長 D.極晝現象5.貝貝同學通過觀察發現,隨著季節的不同,正午時分操場上旗桿影子的長短也隨之變化。請問下列哪個節氣的正午時分貝貝同學看到旗桿的影子最短(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6.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⑴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地球公轉方向。⑵當地球公轉到B位置時,正值北半球________節氣,此時陽光直射在_______。⑶當地球公轉到C位置時,南極圈以南地區出現________現象,北京市的晝夜長短情況是_________。⑷每年9月1日,全國中小學生結束暑假,秋季開學。此時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大致正運行在上圖中的_____________(區間范圍)。答案:1.C 2.C 3.D 4.A 5.B6.(1)略。(2)秋分 赤道 (3)極晝 晝短夜長 (4)A—B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通過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來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方向、周期及產生的地理現象等,培養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基本地理技能。板書設計第四節 自然災害一、地球的自轉繞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現象二、地球的公轉繞轉中心、方向、周期、產生的現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