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知識回顧1.同一律的公式、內容與要求2.矛盾律的公式、內容與要求3.排中律的公式、內容與要求4.矛盾律與排中律的比較5.遵循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的意義預習提綱1.思維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2.科學思維的含義3.科學思維的特征(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探究與分享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來的戰略指引。新發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從思維的角度,談談你對新發展理念科學性的理解。從思維的角度,談談你對新發展理念科學性的理解。角度提示:1.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是對當代中國社會應該如何發展等問題的科學回答。2.新發展理念運用辯證思維方式看待我國社會發展當中的問題,也包含了戰略思維、系統思維、歷史思維等科學的思維方式。3.新發展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成果。3.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之間的關系1.科學思維兩個基本條件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一、科學思維的含義2.科學思維的含義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VS 不科學的思維不是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探究與分享《隋書·律歷志》載:“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過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時期,祖沖之就推算出圓周率的值介于3.1415926~3.1415927之間,并提出圓周率的密率為355/113,約率為22/7.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圓周率這個值。●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推算出圓周率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適用性?祖沖之基于實踐推算出圓周率的值,揭示了圓周計算中的規律。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要今天人們仍然要計算圓周,圓周率就仍然是適用的。進一步說, 科學思維的客觀性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或人們觀念的不同而改變。(1)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例】:毛澤東指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他號召人們:“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中國革命需要學習別國革命的經驗,但這種學習并不是要求人們去照抄書本上的個別詞句或別國革命的具體公式。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為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必須認真地調查研究中國的情況,獨立地思考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問題。二、科學思維的特征(2)科學思維的認識成果能夠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而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是客觀存在的。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說一說:哈雷彗星的故事注: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1)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2)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材料二:敢于直面問題、勇于修正錯誤是我們黨的顯著特點和優勢。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視問題要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癢,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直面問題,就不能有“遮丑心態”。遮丑不能去疾,只會阻礙改進的腳步。材料一: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幾個與觀測有關的預言,如光線在經過巨大星體時,在引力場的作用下會發生彎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現日全食的機會,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等人率領兩支考察隊,分別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的普林西比島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臘爾進行觀測,從兩地測得星光經過太陽時的平均偏轉值與愛因斯坦預言的1.75″相差無幾。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1)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2)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1)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2)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二、科學思維的特征(總結)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的關系:(1)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2)離開客觀性,就不會有預見性;正因為有預見性,才有可檢驗性。1.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制造。描神畫鬼……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2.馬克思深入分析晚清中國的經濟社會結構,深刻揭露西方列強在中國犯下的血腥暴行,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和人民革命,深信這個偉大而古老的國家必將獲得解放。——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3.隨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天體位置歷表的精度不斷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陽、月球和地球這三者在某時刻的相對位置,就能精確預報日食和月食。——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4.2007年10月24日,滿載國人“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12月2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2024年5月,嫦娥六號.......——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結果具有預見性以下材料體現了科學思維的什么特征?科學思維特征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結果具有預見性基本條件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含義內容真實形式正確課堂小結課堂檢測1.科學思維,也叫科學邏輯,即形成并運用于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它是真理在認識的統一過程中,對各種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有機整合,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可見,科學思維①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②必須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③堅持真理,接受實踐的檢驗并修正錯誤④目的是發現和發展人們的思維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醫術高明的醫生可以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推斷病情可能發生的變化,進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早日康復。這一事例主要體現的科學思維的特征是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②具有直接現實性③結果具有可檢驗性④結果具有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課堂檢測3.毛澤東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著作中,立足中國革命的實際,對中國革命發展進程作了各種預測,其預見對象復雜多變,其預見內容系統性和超前性之強、預見功能指導性和準確性之高,在整個人類認識史上極其罕見。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發展進程的科學的預測是如何體現科學思維特征的?課堂檢測①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毛澤東同志立足中國革命的實際,在對中國革命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對其發展進程進行了科學客觀的預測。②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和可檢驗性。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發展進程進行了科學的預測,并被中國革命的實踐所證明,其預見內容系統性和超前性之強、預見功能指導性和準確性之高,在整個人類認識史上極其罕見。(答題思路:理論+材料分析)課堂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