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一課 走進思維世界思維的含義與特征一、思維的含義思維,就像陽光、空氣和食物一樣,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只要我們在“想”、在“考慮”,就能切身地體會到我們在思維。人,論力氣比不上野牛大象;論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馬;論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看似生靈中弱者的人卻成了萬物之靈!(1)思維是人的特有屬性。(2)人的思維存在具有普遍性。1.人類與思維(1)廣義的思維:意識意識意識的本質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2)狹義的思維:理性認識認識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初級階段)(高級階段)狹義思維《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即理性認識)2.思維的含義(1)當我們接觸到火苗,第一反應是燙。這就是感性認識。(2)當我們冷靜下來就會想,不能碰火,碰火會燙傷自己,我們要合理利用火,辯證的看待火,這時就上升到理性認識。(1)當蘋果砸中我們,首先會感覺到疼,這就是感性認識。(2)當我們冷靜下來,會想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經過探究會發現,蘋果會落地時因為萬有引力,這就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注意: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特點:直接性和形象性特點:間接性和抽象性思考:感性認識=錯誤的認識?理性認識=正確的認識?知識拓展:全面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別 內容形式階段特點聯系 是對事物現象和外部聯系的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以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形式包括感覺、知覺、表象。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形式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認識的初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直接性和形象性間接性和抽象性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起點,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理性認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堅持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因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才能指導人們按規律辦事,有效地改造世界。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更需要科學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認識“大變局”,把握戰略機遇、應對風險挑戰,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習近平3.思維方式及意義(1)類型: 戰略思維、 歷史思維、 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2)意義: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戰略思維: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歷史思維: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辯證思維: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創新思維: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底線思維: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1.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2.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指導現實工作。3.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洞察事物發展規律。4.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5.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底線思維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下列屬于哪類思維方式?1.思維具有個體差異性觀看下圖,你看到了什么?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思考:“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種現象說明什么?二、思維的特征依據科學知識就會知道速度為11km/s人們同時看到一流星和一艘宇宙飛船,能直接感知誰的速度快嗎?速度為11.2km/s思考:這反映了思維具有什么特征?(1)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不同于感覺,強調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①原因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②含義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能夠彌補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認識的局限,更深刻、正確、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③作用④啟示2.思維的共同特征多積累知識和經驗,加強記憶能力。水果蘋果水蜜桃菠蘿寓于寓于并通過個性表現出來(含果酸,糖類,多汁,味甜等)這反映了思維具有什么特征?共性個性2.思維的共同特征(2)思維具有概括性(舍去現象,把握本質;強調由具體——抽象)①含義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②作用憑借思維的概括性,人們才能從千差萬別、紛紜復雜的事物現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說一說: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想一想,為什么同樣一幅圖案會被解讀出多種含義?猜猜他(她)是誰?圖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嫗的形象。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受主觀因素的制約,人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同,對被觀察的對象的加工就會不同,因而形成的認識也會不同。2.思維的共同特征(3)思維具有能動性(雙重性)——再加工、再創造①含義: 任何思維都是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對認識對象的機械反映。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②表現: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認識對象(感性材料)思維能動的加工理性認識(正確和錯誤之分)特征 間接性(強調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 概括性(強調由具體—— 抽象,即總結) 能動性(強調再加工,再創造)含義 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 指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 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思維對認識對象的反映不是機械的、消極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或能動的。關鍵詞 見…而知…;通過…推斷出…;預測;揭示出;推斷出 共同之處是…;整體上看…;共性在于…;總結出 抽象;創新;有選擇的;主動、自覺【知識整合】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能動性實踐基礎、決定認識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錯誤的認識實踐阻礙反作用于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見、計劃、辦法,只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來自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或者自己的科學實驗中,他的頭腦只能作為一個加工工廠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則是一點用處也沒有。——毛澤東思考:結合這段名言,談談如何理解思維與社會實踐的關系?3.實踐與思維的關系(1)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2)正確的思維能夠幫助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本框小結思維的含義與特征思維的含義思維的特征思維與人思維的含義思維風格的差異思維的共同特征廣義和狹義之分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思維的方式類型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意義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維和實踐的關系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間接性概括性能動性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1.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邏輯與思維” 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主要是指( )A.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B.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C.認識的初級階段,是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D.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B達標訓練2.《呂氏春秋》中說:“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審堂下之陰(意為觀察屋堂下的太陽和月亮的影子),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體現了思維的( )①間接性 ②概括性 ③能動性 ④藝術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達標訓練3.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維卻可以幫助人們突破這一天然界限。這種觀點表明思維具有 ( )A.概括性 B.能動性 C.間接性 D.預見性C4.鋸刀鋸木,其溫度在升高;火爐燒水,水溫在升高;春夏秋冬,氣溫在變化。在這些現象中存在著一個共同的東西,即大量物質粒子的無規則運動。這說明 ( )A.不同現象表現不同的本質B.本質決定現象,本質相同,現象一定相同C.不同的本質表現為不同的現象D.現象是事物個別的、片面的東西,本質則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D達標訓練5.環顧世界,我們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國家,透過形形色色的國家現象,馬克思主義揭示了國家的本質:國家是一種歷史現象,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這一思維過程表明( )①人的思維具有概括性的特征②思維是關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③這里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是指感性認識④這里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是人們認識的高級階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達標訓練6.古代沒有照相機,當捉拿一個犯人時,只能請畫師畫出犯人的畫像。畫師會依據目擊者回憶的犯人的體貌特征加以揣摩,畫出犯人的畫像。因此,很容易出現犯人的畫像與其真實樣貌差別甚大的情況。這體現出( )①人的思維具有概括性的特征②人的思維具有能動性的特征③人的思維活動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④人的思維活動能夠超越客觀條件的限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達標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