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學習目標1. 科學思維的含義和兩個基本條件2. 什么是不科學思維3. 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關系4. 科學思維的特征議題一科學思維的含義思考:“磚家”們的奇葩建議是否科學?視頻導入提示:并非專家說的都是對的,我們分析專家觀點時,應根據科學思維的特征去客觀評價,實事求是,尊重科學!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從認識的層次角度從思維規則的層次角度從認識結果的層次角度1.科學思維的含義2.不科學思維的含義是指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從思維規則的層次看,它是不符合邏輯的思維。從思維方式及結果看,它是片面僵化的思維。其不能有效指導實踐,也不能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預期目的。它不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反映認識對象,而是脫離實際,主觀臆想。(1)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2)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3.科學思維兩個基本條件從形式邏輯的角度看,要符合邏輯思維的規律和規則內容本身為真4.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關系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科學思維科學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思維方式實踐中科學思維統稱注:科學思維方法 ≠ 科學方法科學方法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方法問題。它既包括具體的實踐活動所采用的方法,如具體的工作方法、科學實驗的方法等,也包括人們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方法。后者即科學思維方法。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其外延不同。科學思維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它能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活動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能提高人們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的能力。下列屬于科學思維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③辯證唯物主義④存在即被感知⑤能決定事物發展進程的思維 ⑥符合主體需要的思維 ⑦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 ⑧與主觀臆想的、片面僵化的思維相對立的思維√√√√議題二科學思維的特征思考: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推算出圓周率、數學王子高斯十歲時候使用的計算方法,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適用性?祖沖之基于實踐推算出圓周率的值,揭示了圓周計算中的規律。因為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所以,只要今天人們仍然要計算圓周,圓周率就仍然是適用的。進一步說,科學思維的客觀性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或人們觀念的不同而改變。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1. 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關鍵詞:客觀實際、如實反映、客觀規律)(1)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應認識對象。(2)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延安時期,陳云經過多年理論學習和長期工作實踐,結合自身體會總結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復”這充滿唯物辯證法的領導原則和工作方法,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黨的思想路線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10月24日,滿載國人“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的“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計劃三部曲“繞、落、回”中的繞階段第二顆繞月探測器。……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 探測器成功發射升空并將其送入預定軌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議學材料結果具有預見性材料體現了科學思維的什么特征?2. 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科學家發現天王星軌道受到引力攝動,預測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幾個與觀測有關的預言,如光線在經過巨大星體時,在引力場的作用下會發生彎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現日全食的機會,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等人率領兩支考察隊,分別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的普林西比島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臘爾進行觀測,從兩地測得星光經過太陽時的平均偏轉值與愛因斯坦預言的1.75″相差無幾。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科學思維特征的理解。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和可檢驗性3. 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1)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2)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小結——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的關系主要特征 區別 聯系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 (1)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2)離開客觀性,就不會有預見性;正因為有預見性,才有可檢驗性。(3)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的思維能夠更加自覺地走向科學的思維。結果具有預見性 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 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 課堂總結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科學思維的含義 條件內涵科學思維的特征 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結果具有預見性結果具有可檢驗性課堂練習1. 所謂科學思維,是指人們為了正確認識客觀世界而應該具有的思辨模式和認識方法,它是連接實踐與理論的橋梁。下列對科學思維的理解,正確的是①正確反映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的思維 ②正確反映認識對象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思維③內容與形式真正實現統一的思維 ④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2. 2022年11月,神州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根據計劃,神州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其主要任務為:驗證空間站支持乘組輪換能力,實現航天員乘組首次在軌輪換;開展空間站艙內外設備及空間應用任務相關設施設備安裝與調試,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實驗等。此次目標任務的設定體現了科學思維① 追求認識到客觀性 ② 具有主觀臆想性③ 基本單元的形象性 ④ 結果具有可檢驗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課堂練習3.不科學思維的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下列成語和典故反映不科學思維的是① 未雨綢繆 ② 智子疑鄰③ 抽薪止沸 ④ 掩耳盜鈴A.①③ B. ②④ C.②③ D.③④B課堂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