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把握適度原則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論語·先進》載:“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思考: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適度“水”存在的條件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在0-100℃這個幅度內,水保持液態不變。如果超出0-100℃這個溫度范圍,突破度的兩個關節點或臨界點(0℃或100℃ )水就變成冰或水蒸氣了。100度0度關節點或臨界點關節點或臨界點1.事物質與量的統一體現在“度”中(1)度的含義: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圍內,質與量相互結合、相互規定。當量的變化達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時,事物就開始發生質的轉化。(2)關節點:是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是引起質變的節點。(3)度與關節點的關系:任何度的兩端都存在著關節點或臨界點,度是關節點范圍內的幅度。例如,“一個蘋果”的“一”已不是單純的量,而是有“蘋果”作為內容的量。【知識整合】全面理解度1.質和量的統一表現為度。例如,人只有通過身高、體重、血壓等系列量的規定才能成為現實的、具體的人,否則就只是“人”的抽象。量因為與質相結合面成為具體存在物的量。質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東西,然而質的存在還需要借助量的規定。2.度是事物保持自已質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質所能容納的量的范圍。在度中質和量的關系是:一定的質規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約一定的質。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質限制在一個確定的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質的穩定性保持著,該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這一范圍, 質的穩定性就遭到破壞,該事物就變為他事物。有那么一個人餓了,一連吃了六個,還是沒飽。于是拿起第七個餅子吃.吃到一半,飽了。這個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聰明地說:“我今天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子。前面吃的六個餅子,都是白白的浪費。如果早知道這半個餅子就能吃飽,我應該只吃這半個就行了。”探究問題:結合上述材料分析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是什么?什么是適度?“笨人吃餅”吃餅前吃完餅事物數量和程度的變化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漸進、不顯著顯著饑質變量 變餓漢吃餅的過程飽引起質變的節點度的范圍:0—6.5個餅超出這個范圍事物就會發生質的變化 饑飽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2.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1)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2)遵循適度原則的原因:在度的范圍之內,事物的質保持不變,質規定著量的運動范圍和變化幅度;超出這個范圍,事物的質就發生變化,質與量的統一就會破裂。量變質變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思考:結合上圖談談我們高中生應該如何做好壓力管理?當人們面臨的壓力過小時,會覺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動機很小,工作績效很低;隨著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人們受到激發,績效會得到提高;在壓力達到最佳點之前,工作壓力越大,績效越高;而當工作壓力超過最佳點后,隨著壓力增加,人們會面臨過壓、急躁、焦慮、崩潰的狀態,壓力越大,績效越低。3.掌握適度原則(1)必要性: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2)含義: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適當就是幅度“得當”,而不是“失當”(3)如何遵循適度原則①防止過猶不及適度原則要求我們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錯誤。【例】:生活的常識告訴我們,處理事情要適當、適度,切忌走極端。比如,服藥治病,劑量必須適當,用量太少治不了病,用量過多會造成藥物中毒。又如,適當給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長,肥量過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長。② 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得中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適度思維是“得中”而處之的思維。“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適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1)折中主義的含義:是企圖把對立的思想、觀點和理論無原則地調和拼湊在一起的做法。【相關鏈接】(2)特征和表現:①把矛盾雙方等同起來,不分主次;例如政治與軍事、政治與經濟、政治與文化教育、政治與業務等關系,在折中主義看來,都是并行的、等同的,因而取消政治的統帥地位。這種觀點,表面看來似乎“公正”和“全面”,實際上卻是本末倒置,是非不分,把人們引到邪道上去。②把對立雙方調和起來,混淆是非;③在原則問題上模棱兩可,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和堅持的立場。它是一種無原則的思維方式,是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表現形式。比如在與人交往中,折中主義表現為無明確的做人原則和立場,使人人滿意但又不得罪任何人,盲目追求“一團和氣”的一種態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各方討好等。這其實不利于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在交友過程中,我們如果懂得適度原則,就不會毫無原則、立場,盲目追求與他人的一團和氣。事實上,交往中真正得到眾人欣賞的人,一定是在交往的原則問題上不會模棱兩可的人,一定會遵循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信任、平等尊重、坦率熱情等原則。③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質變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量變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課堂小結(1)保持質的狀態:需要“得中”,就是要保持我們需要的事物的質的狀態。(2)促成質變:不能限于“得中”,當我們不需要事物的某種質的狀態時,就要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發生質變,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練一練1.飲茶對健康有益,但茶葉中含有相當量的氟氣素,如果氟元素超過安全量,就會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產生。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注意量的積累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質C.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D.要堅持適度的原則D2.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例如,水的溫度起初對于水的滴液狀態來說是無關緊要的;但是后來由于液體水的溫度的升高或降低,便會達到這樣一個點,在這一點上這種凝聚狀態會發生變化,水會變成蒸汽或冰。”這段話中的“這一點”是 ①區分量變與質變的基本標志 ②保持自身量的穩定性的質的限度 ③度的兩端存在著的關節點或臨界點 ④事物量變達到的極限和引起質變的節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3.2021年的7月7日是小暑節氣,在小暑之前,起風時還有可能是涼風;在小暑節氣之后,風中就開始帶著熱浪了。這時,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可起到清涼防暑的作用,但是注意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這說明 A.做任何事情,都要把量變保持在一定的“度”內B.要積極促進量的積累C.要限制量的積累D.有些情況下,堅持適度原則更為有利D4.為了能夠解決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少這一個問題,很多車企都在不斷的進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某車企最終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終于研究出了“刀片電池”。這說明 A.要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B.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C.“得中”而處之D.創造條件,積極促成對人有利的質變D5.高三學生高考備考進入沖刺階段,常用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兩句詩中的哲理激勵自己。下列成語相同規律的有①造頂之石,不惜肩扛 ②九層之臺,起于壘土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④鑄鼎將成,必足薪炭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6.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既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同呼吸共命運,又要敢破敢立,不能讓結構性風險進一步集聚,成為未來各國發展的“軟肋”。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堅持聯系的觀點,掌握系統優化方法 ②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猶不及 ③重視部分作用,使整體服從部分 ④深化合作實現全球治理的共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