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七課 學會歸納與類比推理歸納推理及其方法從思維的角度,談談“大敦穴”的發現給我們什么啟示?從材料中“大敦穴”的發現過程來看,這是一種經驗歸納。它是通過對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事例,并且這種事例沒有出現反例,進行歸納總結的結果。從思維角度看,它是從個別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醫學寶典《黃帝內經》記載:一個患頭痛病的樵夫不慎碰破了腳趾,卻感到頭不痛了。后來,他頭痛病復發,又偶然碰破了上次碰破過的腳趾,頭痛又好了。以后一旦頭痛復發,他就有意地去刺破該處,結果每次都有減輕頭痛的效果。郎中聽到此事后,經過反復針刺實驗,終于發現這個地方就是針灸穴位中的“大敦穴”。情景探究1.歸納推理(歸納推理具有概括性)(1)含義: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議題一 歸納推理的含義推理1:我們摩擦凍僵了的雙手,手便暖和起來;我們敲擊冰冷的石塊,石塊能發出火光;我們用錘子不斷錘擊鐵塊,鐵塊也可以熱到發紅。由此可知,運動能夠產生熱。推理2:體育老師對全班40名同學逐一進行體育達標測試,每位同學都順利通過,得出結論:這個班級的學生體育達標。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只涉及其部分對象前提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比較以上兩個推理有什么不同?(2)類型: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①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②不完全歸納推理: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2.完全歸納推理(1)含義:如果歸納推理的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完全歸納推理。(2)特征: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3)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每個對象都進行一一考察(認識對象復雜性——人的精力、能力和認識條件的有限性)這就需要運用不完全歸納推理。微型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短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中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長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微型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是小說形式的全部對象。所以,所有的小說都是有故事情節的。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形式如下:S1 是(或不是)PS2 是(或不是)PS3 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2,S3……Sn 是S類的全部對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3.不完全歸納推理:(1)含義: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2)特點: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關系。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形式可表示如下: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 是(或不是)P(S1,S2,S3……Sn是S類的部分對象)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麻雀會飛,烏鴉會飛,大雁會飛,天鵝,禿鷲,喜鵲,海鷗等等也會飛所以,所有的鳥都會飛。【示例評析】一個農夫在野外抓到一只火雞,帶回家喂食飼養。火雞畏畏縮縮地想:“這個人為什么會給我好吃的,嗯,肯定有陰謀?!币粋€月過去了,農夫每天一日三餐準時給它送飯?;痣u也放下戒心,它想:“日久見人心,這是個好人!”幾個月過去了,圣誕節前一天,農夫將火雞放進微波爐烤了。運用歸納推理的有關知識,分析這只火雞錯在哪里。(3)不完全歸納推理的邏輯錯誤:只根據一兩件事實材料就簡單的得出一般性結論,還認為結論一定可靠,這樣的不完全歸納推理犯有“輕率概括”的錯誤。簡單枚舉 歸納推理 根據事物情況多次重復,并且沒有遇到相反的情況,由部分情況得出一般性結論。一旦發現相反情況,這種推理的結論就會被推翻。科學 歸納推理 根據某類部分對象與某種屬性之間的因果聯系,推出某類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因為它分析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比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結論的可靠性要高。聯系 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都是不完全歸納推理【相關鏈接】:簡單枚舉歸納推理與科學歸納推理【想一想】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科學歸納推理屬于完全歸納推理。這一觀點對嗎?(4)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意義①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②由于它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③我們可以通過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等方法,提高這種推理的可靠程度。項目 完全歸納推理 不完全歸納推理區別 考察對象的范圍 某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結論與前提關系 必然的 或然的結論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為真,推理結構正確,完全歸納推理必然推出真結論,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為真,結論也未必真聯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都屬于歸納推理。 【知識整合】比較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針對訓練1】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這個推理屬于A.演繹推理 B.完全歸納推理 C.不完全歸納推理 D.類比推理B【針對訓練2】“在我們班上,我不會講日語,你不會講日語,小麗不會講日語,小強也不會講日語,所以我們班沒有人會講日語?!边@一推理屬于A.演繹推理 B.聯言推理 C.完全歸納推理 D.不完全歸納推理D【針對訓練3】以下對歸納推理表述正確的是 ①歸納推理是按推理中個別與一般的認識關系劃分的②歸納推理是必然推理③歸納推理的結論一定是正確的④不完全歸納推理是或然推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C有一位從沒走出山東某山村的老農,看到自己身邊的村民皮膚都是黑黝黝的,所以認為“人的皮膚都是黑的”。其實,人類學家早就指出,人種可以大致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以及棕色人種四種。議學思考:老農的為什么得出了錯誤的結論?老農錯在哪兒?人的皮膚都是黑的!老農身邊的村民皮膚都是黑黝黝的老農并沒有看到所有的人的皮膚都是黑黝黝的真實的遺漏了認識對象沒有滿足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探究與分享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性的要求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應該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議題二 歸納推理的方法3.因果聯系(1)含義:因果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剩余法等。例:甲、乙、丙、丁四戶人家都報告說,家人發生了嘔吐、昏迷現象。警察發現,這些住戶的居住條件各不相同,飲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齡、健康情況也不同,但有一個情況是共同的,他們同飲一口井的水。井水可能是引起嘔吐、昏迷的原因。求同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點 特點 補充說明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 異中求同 “異”:指各場合的其他情況各不相同;“同”:指各個場合都有一個共同的情況。①求同法aA求異法 (差異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點 特點 補充說明在被研究現象出現與不出現的兩個場合中,如果其他情況相同,唯有一個情況不同。 同中求異 “同”:兩個場合除有A與無A之外,其余情況都相同;“異”:先行情況A和被研究現象a一個場合有,另一個場合無②求異法例:100年前,一艘遠洋船載著五個中國人和幾個外國人由中國開往歐洲。途中,除五個中國人外,其他人全病得奄奄一息。經診斷,他們都患有維生素C缺乏病。同坐一艘船,同樣是人(同),為什么中國人同外國人情況卻不一樣呢 原來中國人愛喝茶,茶葉中有維生素C。(異)例:中國科學家發現,當太陽上的黑子大量出現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不那么多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很少時,長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共變法 方法描述 方法特點 特點 補充說明被考查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 注意:其他因素保持不變 不超出共變限度 從變果求變因 從被研究現象的變化情況,尋求先行情況中唯一隨同變化的情況③共變法A1a1a2a3A2A3相關鏈接剩余法A.含義:我們考察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如果已知它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就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B.特點:“從余果求余因”。求同求異并用法A含義: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個情況,那么,這個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B.特點:“既識同又辨異”。例如:醫療隊調查甲狀腺腫大原因:流行的幾個地區調查結果: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點:居民食物和飲用水中缺碘;不流行的幾個地區調查結果: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點:居民食物和飲用水中不缺碘。醫療隊綜合上述調查情況得出結論:缺碘是產生甲狀腺腫大的原因。 例如:居里夫人發現,瀝青鈾礦石的放射性強度是該礦石中含鈾量放射性強度的許多倍。她推測:在瀝青鈾礦石中還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她從瀝青鈾礦石中提煉沉淀物,從沉淀物中發現了兩種比鈾的放射性更強的元素釙po和鐳。【針對訓練5】遇難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堅持多久 有人研究發現, 會游泳的人在水溫0℃時可以堅持15分鐘,2.5 ℃時是30分鐘,5℃時是1小時, 10℃時是3小時,25℃ 時是一晝夜。可見, 人在水中堅持的時間長短與水溫高低有因果聯系A.求同法 B.求異法 C.剩余法 D.共變法【針對訓練4】“鼓響時鼓面有震動,鑼響時鑼面有震動,胡琴響時琴弦有震動;各種發聲的東西很不相同,但都和震動有關??梢?,聲音是由震動引起的?!边@里用的是尋求因果聯系的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剩余法AD【針對訓練6】我國著名中醫孫思邈發現山區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種怪病,病人的視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線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樣什么也看不見。人們把這種病稱為“雀盲眼”(學名夜盲癥)。為什么有錢人不得這種病呢?這分明是窮人身上缺少點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這可能是窮人很少吃葷的緣故。他用動物的肝臟來治夜盲癥,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 D.共變法C【解析】孫思邈比較了解窮人的情況,都患夜盲癥;又把窮人和富人進行比較,得出了富人不患夜盲癥是因為富人多吃葷,而窮人少吃葷。這符合求同求異并用法的特點“既識同又辨異” 。故正確答案為C項。歸納推理及其方法完全歸納推理含義特點方法(保真條件)不完全歸納推理含義必要性特點邏輯錯誤不完全歸納推理中的因果聯系及其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剩余法課堂小結謝 謝 觀 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