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第一章 第3節 地球的運動(課時1)教學內容 地球的自轉教學 目標 1.學會運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說出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轉中心。(地理實踐力) 2.說出地球自轉所產生的自然現象,并能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現象的原因。(綜合思維、區域認知) 3.列舉與地球自轉相關的生活實例。(人地協調觀) 4.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發展過程中領悟科學家們追逐真理的精神。(人地協調觀)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轉中心。 2.說出地球自轉所產生的自然現象,并能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現象的原因。教學難點 說出地球自轉所產生的自然現象,并能解釋所產生的晝夜更替、時間差異現象的原因。教學輔助 材料與手段 多媒體課件 讀圖分析法、演示實驗、合作學習法、舉例分析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看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提問:通過觀察是天動還是地動? 觀看視頻,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二、教學過程 探究一: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一)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過程 1.地心說—— 我們看到的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究竟是天在轉還是地在轉 "天轉”似乎更符合人類的直覺。古人認為地球處于宇宙中心靜止不動,日月星辰圍繞地球運動,這是曾在歐洲長期盛行的“地心說”的觀點。 2.日心說—— 16世紀中葉,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經過多年的觀測研究,發表了《天體運行論》他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不斷圍繞大陽公轉。哥白尼的“日心說”被當時的統治者視為異端邪說。直到后來,伽利略使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支持“日心說”的天文現象,"日心說”才逐漸被關注。如今。地球自轉與圍繞大陽公轉已經成為大眾熟知的科學常識。 (二)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1.閱讀課本,并觀看動畫,完成表格 2. 小組合作演示 提出要求: ①正確擺放地球儀,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 ②自西向東(面對地球儀自左向右)轉動地球儀。 ③觀察發現:正確轉動地球儀的同時,先后將地球儀的北極和南極對著自己,觀察地球儀的轉動方向呈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轉動? ④請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 鏈接生活: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夠讓我們感受到地球的自轉呢? (三)探究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 現象一、晝夜更替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白晝和黑夜之分? (2)地球上的晝夜更替是怎樣產生的? (3)對比區分晝夜現象和晝夜更替。 (4)點撥:引導學生認識晨昏線——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 追問:怎樣區分晨線和昏線? (5)活動演示 演示要求: ①在暗室里,用手電筒或者蠟燭等作為光源,照射地球儀,自西向東,緩慢波動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并觀察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一天中,人們的作息時間與地球自轉的關系. (6)拓展思考 ①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②假如地球是不自轉的 2. 現象二、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 【轉折】提問:想一想:在同一時刻,姨媽和暢暢互致問候時,為什么會有時間的差異? 3. 現象三、時間的差異 (1)引導學生演示觀察: ①在地球儀的赤道線上分別貼上字母“A”“B”“C”。 ②自西向東緩緩撥動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③觀察“A”“B”“C”由黑夜進入白天的先后順序差異。 總結:地球上每一條經線的日出時間是不一樣的,就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了時刻的差異,簡稱時差。 所以在國際賓館里我們會見到不同地區同一時刻的時間不同: 1.互動交流:;利用圖片了解地心說。 整個宇宙是一個多層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在各自軌道上繞地球旋轉。 2.認識日心說: 互動展示:當然,我們今天已經更清楚地認識到,太陽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1.觀察發現,記錄整理: 2.小組合作學習: 觀察記錄: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3.想一想,說一說:北半球水流旋渦的方向都是逆時針,南半球水流旋渦的方向都是順時針,方向不同是因為地球自轉造成的。 1.合作學習+觀察發現: (1)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大陽照亮的半球處在白晝,是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處在黑夜,是夜半球。 (2)晝夜交替:由于地球晝夜現象的存在,地球又在不停的自西向東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 (3)對比區分:晝夜產生——地球不透明。晝夜更替——地球自轉 (4)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 (5)合作演示+觀察發現 說一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6)觀察思考: ①地球上只有白天,沒有黑夜 ②一邊永遠是白天,另一邊永遠是黑夜 2.結合開頭視頻和日常發現: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晝夜因此不斷更替。 理解參照物不同,因為我們所在的地球在轉動。 觀察思考: 這是因為紐約,位于夜半球此時是黑夜。北京,位于晝半球此時是白天。 3.演示發現+整理計算: (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三、課堂小結 總結歸納,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框架。四、板書設計五、作業布置 教材課后作業六、教 學 反 思 1.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動起來,開展演示觀察, 獲得直觀、科學的知識,養成學習知識的嚴謹性和善于動手操作的學習習慣。 2.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善于總結,幫助學生樹立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意識。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互動、動手實驗、觀察記錄等環節中建立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參與率。 4.依據學習目標設置課堂問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