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同步精品學案第5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核心素養】歷史解釋: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和特點;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和發明家。時空觀念:聯系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內容,對比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和進步。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刻影響。家國情懷:通過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對推動社會進步發揮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梳理】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概況1.興起:19世紀六七十年代,各種新技術、新發明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2.特點: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3.成就:電力成為新的能源進入生產生活領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4.影響:(1)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取得跨越式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過渡。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成就1.電的應用:國家 科學家 重大發明 影響英國 法拉第 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美國 愛迪生 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等還建立了美國第一座火力發電站2.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1)內燃機: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出一臺煤氣內燃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幾年后,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2)交通工具: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1913年,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3)影響: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汽車、輪船、飛機、拖拉機等出現,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便利。3.化學工業和新材料:(1)化學工業: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現代炸藥。后來又研制出無煙炸藥。(2)新材料: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誕生;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中考真題】1.(2024 棗莊)18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歐美等地相繼發生兩次工業革命。下列人物與成就對應正確的是( )A.瓦特——蒸汽機車 B.諾貝爾——現代炸藥C.本茨——人造纖維 D.狄塞爾——白熾燈泡2.(2024 天津)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現代化學工業的產生,是應用技術領域中的一項重大突破。發明了現代炸藥的化學家是( )A.愛迪生 B.狄塞爾 C.本茨 D.諾貝爾3.(2024 河南)19世紀中后期,美國、德國等國家在實現工業化后,紛紛加入國際競爭,打破了英國一國獨大的局面。這表明該時期( )A.全球貿易發展迅速 B.世界格局發生變化C.歐洲喪失優勢地位 D.各國經濟聯系密切4.(2024 揚州)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的一些工廠企業經由縱向和橫向兩條途徑實行聯合和兼并,向巨型企業轉化。這說明美國( )A.生產和資本正日益集中B.積極實施馬歇爾計劃C.推行國家干預經濟政策D.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5.(2024 涼山州)現代生活離不開塑料制品,它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現代塑料工業的誕生與哪位人物有關( )A.海厄特 B.諾貝爾 C.愛迪生 D.戴姆勒6.(2024 濱州)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從平面交通時代迅速步入水、陸、空立體交通時代。其中,起了關鍵作用的發明是( )A.蒸汽機 B.發電機 C.電報機 D.內燃機7.(2024 南充)19世紀末,科學正在創造新的工業。可以說,新興工業完全是科學發現中首創的工業。這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 )A.使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B.擴大了蒸汽動力的使用范圍C.標志著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D.密切了生產和市場間的聯系8.(2023 南充)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帶動了許多新興工業部門的興起。“新興工業部門”指的是( )A.煤炭和石油 B.冶金和采礦C.交通和紡織 D.電力和石化9.(2023 廣安)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學的突破,技術的創新,新發明的涌現,對于工業革命的形成至關重要。第二次工業革命實際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動下興起的。電磁學理論直接導致了電力工業的產生……”據此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 )A.需求增長刺激了新技術的發明B.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C.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D.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10.(2023 大連)觀察如圖圖表,分析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石油產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機的發明 B.蒸汽機的改進C.內燃機的發明 D.電力廣泛應用11.(2023 攀枝花)工業革命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社會變革。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紀時,社會和政治結構以及人們的價值標準已經發展到適合于工業化的程度。到18世紀,手工工場內部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工具實行了專門化,但產品仍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摘編自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工業革命首先發生于英國的原因。材料二(2)根據材料二,概括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材料三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提出發電機的理論基礎,19世紀70年代經過不斷完善的發電機進入生產領域。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內燃機,之后,德國人本茨制造出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3)根據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汽車的發明可以帶動發展的行業。【課堂訓練】1.觀察下圖,導致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開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A.蒸汽機的發明 B.電子計算的出現C.內燃機的發明 D.火車的問世2.18世紀至20世紀初,英語中出現了如electron(電子)relativity(相對論)automobile(汽車)sparkplug(火花塞)gear﹣Shift(變速桿)等新的科學技術詞匯。促使新詞匯涌現的時代潮流是( )A.工業革命廣泛開展B.資產階級革命此起彼伏C.殖民擴張加緊進行D.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3.18世紀中期,由于木材匱乏引發的能源危機,使得英國人毅然在熱能和機械能領域實現轉軌,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始于19世紀末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電能的廣泛應用帶領人類社會步入了電力時代,而石油為內燃機的出現提供了有效的動力來源。材料意在說明( )A.工業革命出現的根源是能源危機B.工業革命促進了能源的轉型C.工業革命為能源轉型帶來了契機D.能源轉型推動工業革命產生4.電爐代替了煤爐,電冰箱取代了冰盒,冷藏車優化了食品保鮮……這一切體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A.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 B.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C.造成了嚴重環境污染 D.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5.如圖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業生產比例中所占比例的變化情況。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因素是( )A.資本主義的萌芽 B.第二次工業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戰 D.大眾教育的普及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某部19世紀后期的電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認為可能會被吐槽的是( )A.福特向觀眾介紹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裝配線B.男主角駕車帶愛犬游巴黎C.男女主角默默相視,旁邊茶幾上的電話嘀嘀直響D.女主角在白熾燈下完成繪畫作品7.某班同學在學習兩次工業革命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排演了歷史劇《交通的變革》。以下他們設計的情節中符合史實的是( )A.美國人亨利 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B.美國人卡爾 本茨首先在汽車生產中使用了流水線裝配工藝C.英國人斯蒂芬森在電燈下繪制火車機車圖紙D.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8.如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產量排名變化表,導致表格中排名變化的原因是( )比較項 英國 法國 美國 德國1860年世界工業產量 1 2 2 41900年世界工業產量 3 4 1 2A.第一次工業革命 B.第二次工業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9.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的發展,從下面的材料中可看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后來人們根據這一現象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和電動機。 1883年愛迪生在研制和改進電燈泡時偶然發現了“愛迪生效應”。英國物理學家弟萊明據此發明了二極管。A.發明家都是科學家B.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C.主要發明都在英國D.電力成為人類社會的新能源10.今天,人造纖維已經能夠完美模擬棉、麻、絲、毛的手感,它們更容易上色,而且效果更加鮮艷;它們柔軟、順滑、涼爽,還能隔熱,所以在酷熱且濕潤的環境里,它們通常是制衣首選的面料。該面料的發明者是( )A.諾貝爾 B.海厄特 C.夏爾多內 D.狄塞爾11.科技改變世界面貌。某班圍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分組開展專題研究,并依據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組別 素材 研究角度第一組 歐洲14國三大產業從業人口分布表(%) 勞動力結構時間 農業 工業 服務業1870年 51.7 26.9 21.41913年 41.4 32.3 26.3——摘編自斯蒂芬等《劍橋歐洲經濟史》第二組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個世界被農村包圍著,1900年這一比重達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過程中,既出現了倫敦、巴黎等綜合性大都會,也有曼徹斯特、舊金山等工業化城市。——摘編自劉笑盈《推動歷史進程的工業革命》 城市化第三組 階級關系——摘編自杰里 本特利《簡明新全球史》第四組 1874年,英國衛生官員在視察過程中,發現約3000噸散發臭氣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另據記載,1873﹣1892年,在嚴重霧天后,因支氣管炎導致的死亡率比平時高出很多。——摘編自布雷恩《工業革命以來的英國環境史》 環境問題(1)在第二、三、四組中任選一組,幫該小組撰寫一份簡要的研究報告。(要求:標明研究角度,結合素材信息和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研究思路,結論明確)(2)除上述各小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為他們提供兩個研究角度。研究報告示例研究角度:勞動力結構研究思路:從組內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歐洲14國的工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口比重上升,農業從業人口比重下降。結合相關知識并深入分析可發現,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擴展,出現了電力、汽車等新興工業,越來越多的人從事工業和服務業。研究結論: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力結構變化,推動其成為工業化強國。參考答案真題1-10 BDBAA DADBC11.(1)原因:英國的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數量極為龐大的財富;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制度;英國的海外市場空前擴大。(2)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導致資產階級和工人收入差距拉大;促進了工業產量的迅速增長。(3)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石油、鋼鐵、機械制造等。訓練1-10 CADDB ADBBC11.(1)選擇第二組,研究角度:城市化;研究思路:從組內搜集素材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到1920年上升到19.9%。在城市化過程中,既出現了倫敦、巴黎等綜合性大都會,也有曼徹斯特、舊金山等工業化城市。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廠需要大量勞動力,吸引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市。研究結論:工業革命促進了城市人口增長,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生產力的發展;科技進步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