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古詩詞三首知識點匯總一、《行路難》《行路難》(一)作者介紹 李白(701 年-762 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又稱“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并稱“小李杜”。(二)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 742 年(天寶元年),李白奉詔入京,擔(dān)任翰林供奉。卻沒被唐玄宗重用,還受到權(quán)臣的讒毀排擠,兩年后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行路難》。原詩 字詞解釋 翻譯 要點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盤珍羞直萬錢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①選自《李太白全集》卷三(中華書局 1977年版)。行路難,樂府古題,李白以此為題寫了三首詩,這是第一首。 ②〔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酒杯里盛著價格昂貴的清醇美酒。金樽,對酒杯的美稱。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貴。 ③〔玉盤珍羞直萬錢〕盤子里裝滿價值萬錢的佳肴。玉盤,對盤 子的美稱。羞,同“饈”,美味的食物。直,同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價十千,玉盤里的菜肴珍貴值萬錢。但心情愁煩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huán)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賞析題】 以樂景村哀情,強化了哀的程度。“停” “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感情的激蕩變化。與“金”“清” “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強烈地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的悲苦。“值”,價值。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想渡過黃河,堅冰堵塞大川;想登太 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內(nèi)容理解題】正面寫“行路難”。用“欲渡黃河” “將登太行”象征對理想追求用“冰塞川” “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仕途的艱難,蘊含著無限的悲慨,具有比興的意味。閑來垂釣碧溪上④, 忽復(fù)乘舟夢日邊⑤。 ④〔閑來垂釣碧溪上〕相傳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釣,后輔佐周武王滅商。 ⑤〔忽復(fù)乘舟夢日邊〕相傳伊尹受商湯任用前,曾夢見乘船經(jīng)過太陽旁邊。 遙想當(dāng)年,姜太公磻溪垂釣,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 【情感】【賞析題】 借用”垂釣碧溪”“乘舟夢日”的典故,以“垂釣”自比姜尚,以“夢日” 自比伊尹,表達(dá)了詩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賞識,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負(fù)的強烈愿望。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⑥? 〔今安在〕如今身處何方?也可理解為:現(xiàn)在 要走的路在哪里? 人生的道路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 竟在哪邊? 詩句突然由七言轉(zhuǎn)為三言,一語重出,四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在急切不安狀態(tài)下的內(nèi)心獨白,逼真地傳達(dá)出詩人進退失據(jù)卻還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fù)雜心理。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⑦,直掛云帆⑧濟⑨滄海。 ⑦〔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比喻終將實現(xiàn)遠(yuǎn)大理想。《宋書·宗愨(qu è)傳》載,南朝時宗愨用“乘長風(fēng)破萬里 堅信乘風(fēng)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yuǎn)渡碧海青天。 【賞析題】 借用“長風(fēng)破浪” 的典故,說明自己堅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有一天仍將會像南朝宋浪”來形容自己的抱負(fù)。會,終將。 ⑧〔云帆〕高高的帆。 ⑨〔濟〕渡。 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fēng)破萬浪,掛上云 帆,橫渡滄海,到達(dá)理想的彼岸。【中心思想】描寫前路艱難,表現(xiàn)詩人的堅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以及從苦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 年-842 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唐朝時期大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二)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原詩 字詞解釋 翻譯 要點巴山楚水①凄涼地,二十三年②棄置身③。 ①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yuǎn)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②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應(yīng)召,約 22 年。因貶地離京遙遠(yuǎn),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③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 é)。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詩人未正面敘述自己“二十三年”遭受的辛酸與苦痛,而是選擇“凄涼地”、“棄”這組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渲染貶謫之地的荒涼孤苦,表現(xiàn)了詩人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之氣。 作者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二十三年就如同棄置的道旁一樣。寫出了作者長期被貶的憤慨之情。懷舊④空吟⑤聞笛賦⑥, 到鄉(xiāng)翻似⑦爛柯人⑧。 ④懷舊:懷念故友。 ⑤吟:吟唱。 ⑥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 煉字——“翻”:“翻”指 “反而”或“卻”。寫詩人被貶多年,回到家鄉(xiāng),卻恍如隔世。暗示貶謫時間之久,又表現(xiàn)了世賦》。 ⑦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⑧爛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 舊時光景。 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人事全非、生疏而悵惘的心情。 情感:頷聯(lián)用了兩個典故,分別是“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詩人借此寄托了他對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懷念。“爛柯人”的典故見《述異記》,表達(dá)了詩人對物是人非、無限悲痛悵惘之情。沉舟⑨側(cè)畔⑩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⑨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⑩側(cè)畔:旁邊。 【畫面描繪題】波濤滾滾的大江之上,沉沒的船只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船只揚帆競發(fā);大自然中,枯死的樹木前頭有千千萬萬棵樹木競相爭春,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情感:這句詩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手法,詩人把自己比作 “沉舟”與“病樹”,抒發(fā)自己不因被貶而消沉,反而更樂觀豁達(dá)、積極向上的情懷。而后人又賦予這句詩新的哲理內(nèi)涵:社會是不斷進步發(fā)展的,新的事物終會代替舊的事物,令人深思。用“沉舟”和“病樹”比喻遭貶謫的自己,用“千帆”和“萬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貴們,表達(dá)了對自己身世的感慨之情。這兩句詩借用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社會的發(fā)展,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表達(dá)出作者樂觀向上的精神。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 精神。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十八使君》。 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長:增長,振作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長精神”即“振作精神”,表明作者態(tài)度,不消極氣餒,要抖擻精神,積極進取,重新投入生活的樂觀精神。二 全篇角度提問 作者被貶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懷想往事,展望將來,心緒難平中又不乏剛健昂揚之氣。這種復(fù)雜的情緒是通過哪些意象表現(xiàn)出來的?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 答:凄涼的巴山楚水“聞笛賦”和“爛柯人”,“沉舟”和“病樹”這些意象表現(xiàn)了作者難以平靜的心緒;而“千帆過”“萬木春”等意象又表現(xiàn)出詩人剛健昂揚的精神。詩人選取意象,無論是悲還是喜,無論是揚還是抑“皆著我之色彩”,歷歷分明。 全詩中,詩人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答:由被貶的憤懣、惆悵、憂傷到遇到朋友后的豁達(dá)、樂觀。 詩中多處寫到數(shù)字,請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舉一例說說它的作用。答:“二十三”指作者從被朝廷貶職到重新回京任職的年數(shù),與“巴山楚水凄涼地”相應(yīng),表現(xiàn)了詩人命運的坎坷和對世事滄桑的傷感,為后文的抒情作鋪墊。“一”指“歌一曲”,指白居易在席上相贈的詩一首,表達(dá)了詩人在朋友的關(guān)懷下,要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的意愿。 4. 詩中“聞笛賦”“爛柯人”“歌一曲”皆有所指。任選其一,簡要說明指的是什么。 答:示例一:“聞笛賦”指向秀所作的《思舊賦》。 示例二:“爛柯人”指南朝梁任昉《述異記》中所載晉人王質(zhì)的故事。 示例三:“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比閱讀 問:劉禹錫在《秋詞》中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結(jié)合《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這兩首詩,分別解釋說明其中什么意象最富有表現(xiàn)力。 答:“千帆過”(或“萬木春”)表現(xiàn)出剛健昂揚的精神:“晴空一鶴排云上” 白鶴凌空,直沖云霄寄托著作者樂觀的情懷,昂揚的斗志。《水調(diào)歌頭》《水調(diào)歌頭》(一)作者介紹: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謚號“文忠”。(二)詩歌背景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dāng)權(quán)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 輾轉(zhuǎn)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diào)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 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 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dāng)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原詩 字詞解釋 翻譯 要點丙辰①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 篇,兼懷子由②。 ①〔丙辰〕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②〔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高興地喝酒 (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 (詞),同時懷念 (弟弟)子由。 小序,交代了寫詞的時間及緣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明月從何時才有?端起酒杯來詢問青天。 以無陡起的形式突兀發(fā)問,筆法奇特。詞人把青天當(dāng)成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不知天上宮闕③,今夕是何年。 ③〔宮闕〕宮殿。 不知道天上宮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這一句化用《詩經(jīng)》 “今夕何夕,見此良 人”, 顯露出詞人對明月的贊美和向往。我欲乘風(fēng)歸去④,又恐瓊樓玉宇⑤,高處不勝寒。 ④〔歸去〕回到天上去。 ⑤〔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 中的月中仙宮。 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 這幾句表現(xiàn)了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也隱約透露出詞人在現(xiàn)實中苦悶難解,欲求解脫的情緒。起舞弄清影⑥,何似⑦ 在人間。 ⑥〔起舞弄清影〕意思是詩人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隨著舞動。 ⑦〔何似〕哪里比得上。 起舞翩翩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詞人通過一番比較,覺得還是人間好,表現(xiàn)了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⑧。 ⑧〔轉(zhuǎn)朱閣,低綺 (qǐ)戶,照無 眠〕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指詩 人自己)。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 “轉(zhuǎn)”“低”都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 深; “無眠”泛指因遭受分離之苦而難以入眠的 人,暗示詞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深。 【畫面描繪】 一輪圓月高高地懸掛在寂靜的夜空,灑下一片清輝拂拭著赭色的樓宇。星移斗轉(zhuǎn),月光低低地潑灑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我,久久無眠,充滿了思念。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⑨? ⑨〔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 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何 這一句運用了擬人、反問的修辭手法。似乎是兒)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抒發(fā)了詞人懷念親人的感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詞人宕開一筆,寫人世的聚合離散猶如這明月的陰晴圓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嘆悲傷了。表現(xiàn)了詞人由心中有所結(jié)到心胸開闊,做達(dá)觀之想的心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⑩。 ⑩〔嬋娟〕本意指婦女姿態(tài)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 但愿親人能平安健康,雖然相隔千 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詞人把對親人的思念化作真誠的祝福:只要人平安幸福,縱然千里阻 隔,也能同賞輪明月,猶如咫尺相依。難遣之情至此釋懷,這是自我安慰,是對親人的勸慰,同時也是對自己政治遭遇的寬 慰,表現(xiàn)了詞人豁達(dá)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中心思想】 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本來甚為明顯,蘇軾因為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中秋對月, 不無抑郁惆悵之感。但是他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隨即以超然達(dá)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xiàn)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