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 生活中的透鏡學科 物理 年級 八年級 時長 1課時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背景 1.教學內容分析 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等光學儀器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鏡對光的作用和凸透鏡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內容。從課程設置上來看,本節(jié)課“生活中的透鏡”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介紹生活中的透鏡,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情況在頭腦中獲得初步的、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使學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為下一節(jié)的探究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在知識與技能上也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做了必要的準備,以減少探究過程中遇到的障礙。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剛接觸物理學習兩個月,能夠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對于學習物理的方法一一實驗法也比較熟悉,但是學生有計劃的實驗、有目的的觀察的能力還沒有形成,而通過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對比分析并表達出來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訓練。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照相機等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的過程,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學會有目的觀察,并將觀察的現(xiàn)象表達出來。教學目標 物理觀念 1.了解生活中的透鏡的應用。 2.知道凸透鏡在三種儀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3.能簡單描述凸透鏡成實像與虛像的主要特征。 科學思維 學會觀察和分析生活中有關物理知識的實例與實驗現(xiàn)象,具體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 科學探究 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勇于發(fā)現(xiàn)、樂于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將科學技術應用于實際的意識。重難點 1.了解生活中的透鏡的應用。 2.知道凸透鏡在三種儀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教學方式與策略 教學方式: 情景教學法、啟發(fā)式、演示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課堂探究、難點突破。本節(jié)課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索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法。親身經歷以探究學習為主的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因此,學法上采取探究法、實驗法、情景教學法、演示法、練習法,充分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主地活動和獨立地獲取知識。讓學生在與他人合作學習和探究活動中,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學習的愉快。 策略方法: 通過教師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初步認識透鏡的應用的基礎上,通過與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的方法以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鏡,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科學意識。并且在簡易照相機探究的過程中,安排小組合作制作,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感受到合作成功的樂趣。這樣,凸透鏡的三種應用和各自的成像特點均讓學生從觀察和實踐中得出,讓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產生的過程,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透鏡及其成像的豐富、具體的感性認識,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做準備。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時間分配學生探究一:照相機成像1.學生活動:請同學們通過凸透鏡將PPT上的圖片的像呈在白紙上。 教師活動:組裝凸透鏡與代替白紙的薄膜成照相機的模型,并演示成像,學生觀察,直觀感受利用凸透鏡可以成像。 3.用凸透鏡和白紙?zhí)骄縋PT圖片成像特點 (1)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是縮小還是放大? (2)像距與物距哪個大? (3)像與物體位于凸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 4.閱讀教材了解照相機的原理、數(shù)碼相機原理,播放小視頻了解手機是如何照相的。 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積極思考并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活動。 培養(yǎng)閱讀習慣,視頻資料幫助學生開闊視野。 15 分鐘學生探究二:投影儀 1、投影儀的使用: 教師演示投影儀的使用,學生觀察、比較 2、探究投影儀成像, 組織學生探究投影儀成像特點,討論交流。 3、體會投影儀所成像的大小與物距和 像距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物距對像大小的影響,操作并體會投影儀所成像的大小與物距和像距的關系。 利用實驗加強感知認識培養(yǎng)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樂于交流討論,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10分鐘學生探究三:放大鏡 1.探究放大鏡成像組織實驗特點,使用放大鏡觀看卡片上的文字,分析、比較像、物與透鏡的位置關系與照相機、投影儀有何不同。 2.體會像、物與透鏡的位置關系,引導學生分析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利用實驗加強感知認識,通過分析、比較,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 5分鐘學生探究四:實像和虛像 1.觀察比較成像原理圖。演示引導分析。 2.分組討論區(qū)分實像和虛像的區(qū)別。 3.觀察比較、得出結論。 小結: 1.引導學生小結、拓展小結、拓展 培養(yǎng)歸納總結能力. 2.組織達標訓練 1.分組討論,形成結論,利用分類、對比等形式突破難點. 2.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善于觀察深化內化知識 5分鐘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透鏡 一、照相機: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二、投影儀:投影儀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能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鏡:放大鏡是凸透鏡,能成一個正立、放大的像。教學特色與反思 1、本節(jié)課內容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比較緊密,學生比較感興趣,上課時積極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較高,通過學生實驗,學生的自主探究得到照相機成像特點,效果比較好。 2、投影儀成像演示,學生觀察到的像比較清晰,但是對物體位置變化的較少,物體成像的現(xiàn)象學生相應也見得不多,遇到不同的情況,學生有時會判斷不準確,演示實驗是需要改進。 3、在學回答問題時要加強對學生語言嚴密性的要求,“物像的位置位于凸透鏡的兩側”。4、在演示實驗時沒有特別強調應觀察什么,使學生在觀察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投影儀成像特點中,演示時提示需要觀察的內容。5、在學生討論完結論后,教師應再進一步的完善結論,使學生更加理解結論。教學中要不斷的完善自我,努力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