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2024新版八上物理精品教案】第二章 聲現象 2.1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2024新版八上物理精品教案】第二章 聲現象 2.1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章 聲現象
三環:自學 展示 反饋
聲音是人們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見的物理現象.本章通過對聲現象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特性、現代技術中聲的利用以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是本章知識的基礎,由于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因此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將成為一個新的熱門話題.
本章共有4節:
1.第1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講述了聲音產生的原因,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以及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2.第2節“聲音的特性”,介紹了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音色,探究了決定它們的因素,以及超聲波、次聲波.
3.第3節“聲的利用”,介紹了聲與信息、聲與能量.
4.第4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介紹了噪聲的來源、危害,以及控制噪聲的途徑.
為了實現課程目標,本章教學安排了若干個實驗探究活動,如“探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探究聲音的傳播”、“探究音調、響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等.在本章的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物理實驗,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引導學生參與探究過程,讓學生通過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動,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培養觀察能力、探究物理規律的能力和運用物理規律解釋物理現象的能力.
1.在知識目標方面:知道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知道回聲測距的原理; 知道聲音的三個特性及決定它們的因素;知道聲能傳遞信息和能量;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噪聲的三種方法.
2.在能力目標方面: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傳播的,體驗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通過做“音調與頻率有關的實驗”和“響度與振幅有關的實驗”培養學生初步探究問題的方法.通過觀察、參觀和播放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通過學習控制噪聲的辦法,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素養目標方面:通過教師、學生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在學習人耳的結構和骨傳導等相關知識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特別是關心殘疾人.通過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重點】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影響因素,控制噪聲的三種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探究音調與頻率、響度與振幅的關系;引導學生清楚地了解聲在社會生活、科技中的利用.
【課時建議】
本章共有4節,建議5課時.
第1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1課時
第2節聲音的特性………………………1課時
第3節聲的利用………………………….1課時
第4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課時
本章復習和總結………………………….1課時
1.轉換法:在認識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過程中將看不見的振動通過水花飛濺、紙屑跳動、乒乓球跳動等現象體現出來.
2.比較歸納法:通過比較物體發聲和未發聲的區別以及對大量發聲現象的歸納,發現發聲體的共同特征.
3.實驗推理法: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條件時,應用了實驗與推理相結合的方法.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課題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課型 新授課
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3.知道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知道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人類聽到聲音的過程;通過實驗和生活經驗,體驗人耳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知道骨傳導的原理和應用.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與傳播的,從而培養學生初步探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素養目標 1.通過教師、學生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2.通過學習人耳的結構和骨傳導,引導學生保護自己的耳朵,同時學會關心殘疾人.
教學重點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具準備 橡皮筋、塑料尺、鼓、小提琴、口琴、氣球、鬧鐘、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預習 1.聲音是由物體的 振動 產生的,如果 振動 停止,發聲也立即停止.
2.不同發聲體的發聲部分一般不同.鋼琴是靠 琴弦 的振動發聲的;瀑布是靠 水 的振動發聲的;青蛙是靠 氣囊 的振動發聲的.
3.聲音的傳播需要 介質 ,聲音可以在 氣體 中傳播,還可以在 固體 、 液體中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會 反射 回來,形成回聲.
鞏固復習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章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習題(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備課筆記
新 課 導 入 師: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而電鋸鋸木的聲音、砂輪打磨工件的聲音使人感到刺耳難聽.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刻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打交道,聲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想知道哪些與聲有關的問題呢? 生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生2:聲音在空氣中能傳播,在固體、液體中能傳播嗎? 生3: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樣嗎? 師:同學們對聲音有這樣濃厚的興趣,這讓我很高興,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同學們和我共同協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和演示實驗.
進 行 新 課 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師:請每組選一位同學,做各種實驗活動,使物體發聲.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并思考下列問題:①能聽到什么?②發聲時物體處于什么狀態?③振動停止時,還能聽到聲音嗎? 生1:把一根橡皮筋張緊,撥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動發出聲音. 生2:把一只塑料尺壓在桌邊,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撥動尺的伸出端,尺振動發出聲音. 生3:用鼓槌打擊鼓面,鼓面振動,聽到洪亮的擊鼓聲. 生4:撥動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動發出悅耳的琴聲. 生5:我這個活動,需要全體同學來配合.請同學們把手指放在喉結處,讓我們從1數到10,感受聲帶振動發出聲音. 教師通過同學們的探究活動,總結物體發聲時的共同特征: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時,發聲也停止. 板書: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師:關于聲音的產生,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呢? 生:我們平常聽到的唱片、錄音是怎么回事? 師:同學們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著劃過的溝槽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明了用磁帶和激光唱片記錄聲音的方法. 2.實驗探究:如何擴大不明顯的發聲振動現象 教師引導學生做兩個實驗: 實驗1:敲擊桌面時,我們能聽到“咚咚”聲,但卻很難發現桌面在振動. 實驗2:敲擊音叉,音叉發出聲音,但卻很難看到音叉振動. 從上面兩個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有的物體發聲時,人眼不容易直接觀察到發聲體的振動,那我們應該如何將這些振動擴大呢? 生1:實驗1中,我們可以將紙屑放在桌面上,敲擊桌面時,桌面上的紙屑被彈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發聲了,紙屑跳動停止. 生2:實驗2中,我們可以將振動的音叉觸及人體面頰,面頰會感受到音叉的振動,也可以將振動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會看到水花飛濺. 生3:實驗2中,我們可以將懸吊著的泡沫塑料球接觸不發聲的音叉,球并不跳動;將音叉敲響,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觸音叉,會發現球跳動.
備課筆記
思想方法:
在認識聲音是由發聲體振動產生的過程中,將看不見的振動通過水花飛濺、紙屑跳動、乒乓球振動等現象體現出來.
規律總結:
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源既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和氣體.
規律總結:
1.(1)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因振動而發出聲音.
(2)“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敘述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因為振動停止,只是不再發聲,而原來發出的聲音仍繼續傳播并存在.
(3)振動一定發聲,但發出的聲音不一定都能聽見,如蝴蝶振翅時的發聲;不振動的物體是不會發聲的.
2.(1)打擊樂器(如鼓、鑼等)靠鼓面或鑼面等的振動發聲.
(2)弦樂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動發聲.
(3)管樂器(如長笛、簫等)靠管內空氣柱的振動發聲.
進 行 新 課 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知道,這是運用“轉換法”將不明顯的現象擴大. 【例1】(多媒體展示)關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B.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到聲音 C.沒有發出聲音的物體一定沒有振動 D.物體的振動停止后,還會發出很弱的聲音 解析: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聲音的產生就會停止,故A正確,D不正確;物體振動會發出聲音,但需要有介質傳播才能聽到聲音,故B、C不正確. 答案:A
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師:請同學們大膽猜想聲音怎樣從聲源處向遠處傳播. 生1:聲音由聲源處傳播出去,可能沿直線傳播. 生2:聲音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東西來作媒介. 師: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來證實你的猜想. 生: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一張桌面的一端,而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聽到敲擊桌子的聲音. 師:剛才同學設計的這個實驗簡單易行,而且有力地說明了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 生:有時候好像沒有介質也能聽到聲音,比如雷聲似乎沒有什么東西把它傳遞過來呀! 師:雷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嗎? 學生意見有分歧.有的認為不需要介質,有的認為需要介質. 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證實大家的想法. 教師演示實驗:把一只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到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隨著罩內空氣的抽出,請同學們注意聲音有什么變化? 生:隨著罩內空氣的抽出,鈴聲逐漸變小,直到最后聽不到鈴聲. 師: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如果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聲音又有什么變化? 生:隨著空氣的逐漸進入,鈴聲逐漸加強. 教師啟發學生思考由上面的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真空不能傳聲. 師:經過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同學們得出了真空不能傳聲的正確結論.實際上,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講話的聲音,就是依靠了空氣這種介質.假想云層和我們之間是真空的,大家就聽不到雷聲了.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條件. 生:月球上沒有空氣,登月宇航員怎么交談呢? 師: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員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因為無線電波能在真空中傳播. 板書: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傳播聲音的介質可以是氣體、固體,也可以是液體. 2.真空不能傳聲.
備課筆記
進 行 新 課 2.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教師引導學生看錄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并認真思考聲音在空氣中是如何傳播的. 師:以擊鼓為例(錄像):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個過程和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聲波. 板書: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例2】一部科幻電影中有這樣的場面:一艘飛船在太空中遇險,另一艘飛船前去營救的途中,突然聽到了巨大爆炸聲.請你給導演指出這個場景中的科學性錯誤: . 答案:太空中沒有空氣,聲音不可能傳播,因而不會聽到飛船的巨大爆炸聲
聲速和回聲 1.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 師:平時我們說話時,一張口,馬上就聽到聲音了.那么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請你舉例說明. 生: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例如:對著遠處的山崖喊話,過一段時間后才能聽到回聲;雷電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后聽到發令槍的聲音…… 教師鼓勵學生的積極發言,并進行總結和板書: 板書: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也就是聲音是以一定的速度傳播的. 2.聲速 師:我們知道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做介質將聲音傳播出去,那么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一樣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30“小資料——一些介質中的聲速”,并回答下列思考題:(用多媒體展示) 思考題:(1)聲音在15 ℃和25 ℃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2)聲音在25 ℃的空氣和蒸餾水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3)對比表中的數據,你還可以發現什么? 學生回答: (1)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2)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25 ℃時蒸餾水中的聲速為1500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3)一般地,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 板書:1.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2.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 3.回聲 師:當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反射回來,再傳入耳朵,我們就聽到了回聲. 如果聲源與障礙物的距離較遠,反射回來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如果聲源與障礙物的距離較近,不到0.1s,
備課筆記
特別提醒:
在研究真空不能傳聲實驗時,由于實驗操作過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過聲音的逐漸變小,推斷真空不能傳播聲音,這種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叫實驗推理法.
特別提醒:
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體中快的說法不對,例如聲速表中的軟木屬于固體,但是傳播聲音的速度比液體要小很多.
進 行 新 課 回聲和原聲就混在一起,會使原聲加強,使我們聽到的聲音更響亮.音樂廳中常用這種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板書:人耳聽到回聲的條件:反射回來的聲音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 【例3】(多媒體展示)在電子自動計時器普及之前,小型運動會上的百米賽跑項目還用人工計時.終點記時員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在看見起點發令員發令槍冒煙的瞬間開始計時.若計時員操作失誤,聽到槍聲才開始計時,那么他記錄的時間比運動員實際跑的時間長些,還是短些 相差多少 (空氣中聲速為340m/s) 分析:運動員起跑是聽發令槍響,如果計時員聽到槍聲再開始計時,由于聲音從起點傳到終點要經歷一段時間,所以實際上是運動員已跑了一段距離,計時員才開始計時,顯然記錄的時間比運動員跑的時間短,相差的時間就是聲音從起點傳到終點的時間. 解:t=s/v=100m/340m/s=0.294s. 他記錄的時間比運動員實際跑的時間短些,相差0.294s.
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 1.人耳的構造 教師先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P30“科學世界——我們是怎么聽到聲音的”,再講解. 師:“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可見,耳朵是一個幫助我們認識這個豐富多彩世界的重要感覺器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人耳的構造. 教師出示人耳的構造掛圖(如右圖),并引導學生了解人耳的結構. 教師鼓勵學生試著描述人耳聽到聲音的基本過程: 師: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生:那么耳聾是怎么回事? 在聲音傳遞給大腦的整個過程中,任何部分發生障礙(例如鼓膜、聽小骨或聽覺神經損壞),人都會失去聽覺,導致耳聾. 生:那樣的話,我們將失去了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們將生活在一個非常寂靜的世界. 師: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失去聽覺,我們每一位健康的人應該關心、幫助殘疾人,從現在起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以便幫助這些人恢復聽覺. 板書:1.人耳的構造:人耳由耳郭、耳垂、外耳道、鼓膜、聽小骨、半規管、前庭、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2.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簡圖:
備課筆記
技課外鏈接:
雙耳效應
人們聽聲音時,可以分辨出聲音是由哪個方向傳來的,從而大致確定聲源的位置.人們之所能分辨聲音的方向,是由于人們有兩只耳朵的緣故.例如,在人們的右前方有一個聲源,那么,由于右耳離聲源較近,聲音就首先傳到右耳,然后才傳到左耳,并且右耳聽到的聲音比左耳聽到的聲音稍微強些.如果聲源發出的聲音頻率很高,傳向左耳的聲音有一部分會被人頭反射回去,因而左耳就不容易聽到這個聲音.兩只耳朵對聲音的感覺的這種微小差別傳到大腦,就使人們能夠判斷聲音是來自右前方.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雙耳效應”.
進行新課 2.骨傳導 教師引導學生做教材P31“體驗骨傳導”的實驗. 師:請同學們將振動的音叉放在耳邊,聽音叉的聲音. 學生分組操作.(兩個學生一組,輪換著聽音叉的聲音) 師:在這種情況下,人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生:音叉的振動在空氣中激起聲波,聲波由空氣傳入耳內,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刺激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了聲音. 師:用兩個棉花將耳朵堵住,再聽音叉的聲音. 生:聽不到了. 請同學們用棉花將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動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額、耳后的骨頭和牙齒上,看看能否聽到音叉的聲音? 學生分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額、耳后的骨頭上,能“聽到”較弱的聲音,把音叉放在牙齒上體驗,能“聽到”較強的聲音.) 師: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傳聲. 師: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骨傳導.一些失去聽覺的人可以利用骨傳導來聽聲音.例如: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來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他的這種對音樂的執著和剛強的意志,真讓我們健康人為之震撼. 板書: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物理學中把聲音的這種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例4】(多媒體展示)如圖所示,將一把金屬叉子拴在一根約1m長的線的中間,把線的兩端分別纏繞在雙手的食指上,纏繞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讓叉子撞到堅硬的物體上,等它垂下把線拉直時,你就可以聽到敲鐘似的響聲.通過撞擊,金屬叉子 發聲,聲音主要通過 傳遞到人耳. 解析:聲音是由發聲體的振動產生的.由圖可知聽到叉子撞到堅硬物體上的敲鐘似的響聲不是由空氣傳來的,而是由固體傳導來的,因為固體傳聲比氣體傳聲好. 答案:振動 線和手指(固體)
備課筆記
規律總結:
通常人們感知自己的聲音主要利用骨傳導,而聽外界的聲音是利用空氣傳導.
教 學 板 書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通過探究,我們知道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其發聲也就停止.明白了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空氣、液體、固體都是能傳播聲音的介質,由于真空中什么都沒有,所以它不能傳聲.還知道聲音在空氣中(15℃)的傳播速度為340m/s;聲音的傳播速度與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等.最后我們還進一步了解了人耳的結構和骨傳導.好,謝謝!
教 材 習 題 解 答 【教材P29“想想做做”】 用一張桌子做實驗.一個同學輕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學聽到敲擊聲),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桌面上.由實驗能得出什么結論? 解:結論:桌子(固體)可以傳聲,固體的傳聲效果比空氣好. 【教材P31“動手動腦學物理”】 1.用手撥動繃緊的橡皮筋,我們聽到了聲音,同時觀察到橡皮筋變“胖”變“虛”了,這是因為橡皮筋在振動.請你舉出其他的例子說明發聲體在振動,在你所舉的例子中,請說明是哪個物體振動發出聲音的. 解:在桌子上灑一些細沙,當用手敲桌子時,可以聽到“咚”“咚”聲,還可以看到細沙振動,這說明桌子振動發出聲音.
教 材 習 題 解 答 2.閱讀課本中的聲速表,你能獲得關于聲速的哪些信息? 解:(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一般不同;(2)聲音在同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3)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大,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氣體中大. 3.將耳朵貼在長鐵管的一端,讓另外一個人敲一下鐵管的另一端,你會聽到幾次敲打的聲音?試一試,并說出其中的道理. 解:會聽到一次或多次敲打的聲音,具體能聽到幾次,與鐵管的長度有關,與鐵管中填充的物質有關,如空氣、水等. 4.在室內講話比曠野里響亮,這是為什么? 解:當障礙物離得太近時,聲波很快被反射回來,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此時人們分辨不出原聲和回聲,但是會覺得聲音更響亮,所以在室內講話比曠野里響亮. 5.向前傳播的聲音遇到障礙物能反射回來.一個同學向著遠處的山崖大喊一聲,約1.5 s后聽到回聲,那么該同學距山崖大約是多少米? 解:因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從山崖傳到人耳的時間為t=12×1.5s=0.75s,則該同學到山崖的距離為s=340m/s×0.75s=255m.
難 題 解 答 【例5】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的護航艦艇上出現了一種神秘的聲波武器——“金嗓子”,對索馬里海盜構成了有效威懾,若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可以用薄薄的一層( ) A.半導體網 B.磁性物質網 C.真空帶 D.金屬物質網 解析:真空不能傳聲,真空帶可阻隔聲音. 答案:C
布置作業: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預習下一課時內容.
教 學 反 思 1.這節課涉及的內容多,且很零碎,實驗又大都與學生的實際聯系緊密,所以讓學生動手比較容易,鼓勵學生大膽動手,讓學生有個正確學習物理方法的良好開端.但個別實驗的演示、觀察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如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針對這些較難處理的實驗,我們可以通過視頻來展示. 2.在探究聲音產生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滲透科學研究方法. (1)運用比較的方法:如比較物體在發聲與未發聲時的區別; (2)運用轉換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觀察到發聲體的振動,探究時可借助音叉觸及人體面頰時所引起的感覺以及音叉擊起的水花來顯示音叉發聲時在振動; (3)運用歸納的方法:如通過大量發聲現象的歸納,發現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3.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物品進行實驗,對他們進行物理其實就在身邊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便利.
教學過程中老師的疑問:
教師點評和總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库车县| 大荔县| 浮山县| 林西县| 泸西县| 麻城市| 金塔县| 渝北区| 姜堰市| 贵定县| 枝江市| 江门市| 鄢陵县| 霍林郭勒市| 元阳县| 江北区| 宾川县| 城口县| 应用必备| 澄城县| 马尔康县| 平顶山市| 疏勒县| 唐山市| 右玉县| 新沂市| 信丰县| 焦作市| 永泰县| 桐乡市| 榆树市| 浙江省| 西盟| 清新县| 海安县| 西平县| 张家川| 民县| 云霄县| 会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