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知識連接】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綱要上冊 國家制度和社會治理 經濟與社會生活 文化交流與傳播一、中共十八大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中共十八大的召開(2012年11月) (1)地位: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2)主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 ②總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③總布局:“五位一體” 五位一體: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堅持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④總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1)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⑤總領導: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習近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1)首次提出: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進一步闡明: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等重要場合 (3)中國夢的核心內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中國夢的本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5)中國夢的實踐途徑和依靠力量 ①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②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二、中共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 (1)時間: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 (2)報告: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3)主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4)地位: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 2、中共十九大內容 ①主要矛盾的轉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②確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 ③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發展歷程 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②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提出確立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2)內容: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3)意義: ①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 ②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 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4、《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1)通過: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 (2)意義:《決議》科學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明確提出確立習近平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三、中共二十大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 1.中共二十大(2022年10月) (1)時間: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開 (2)報告: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團結奮斗》 (3)主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自信自強、守正創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2.中共二十大3大事件 ①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③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3.中心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含義:全面小康是全面發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2.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 3.成效: (1)2013年,習近平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經過努力,到2020年11月,我國最后九個貧困縣實現貧困退出,這標志著我國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2)2021年2月,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4.意義: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國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我國發展具備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五、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1.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1)國內生產總值2021年達到 114萬億元,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比重達18.5%,穩居世界第二位。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8.1萬元,接近高收入國家門檻。 (3)制造業規模、外匯儲備、谷物總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 2.基礎設施建設:在眾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1)高速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4.2萬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7萬千米,都居世界首位。 (2)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3)科技 ①國家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全社會研發經費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顯快于發達國家,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②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載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六、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 1.2018年以來,我國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堅決捍衛自身合法利益,捍衛自由貿易和多邊體制,堅定地站在歷史前進的正確一邊。 2.國際上保護主義的抬頭、單邊霸凌的逆流。 國內方面:(1)香港:2019年6月香港爆發 “修例風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實質:是一場維護香港法治和破壞香港法治的斗爭;是一場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和摧毀搗亂香港的斗爭;是一場維護“一國兩制”和破壞“一國兩制”的斗爭。 應對:①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打擊和懲治暴力犯罪活動,止暴制亂,恢復秩序。 ②2020年6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并將該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明確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在當地公布實施,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制度機制作出法律化、規范化、明哳化的具體安排。這一重大舉措,全面貫徹“愛國者治港” 原則,推動香港局勢實現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 ③國家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澳門保持了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 (2)臺灣問題 ①地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②新發展: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就進一步推進兩岸 關系和平發展交換意見。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在中國共產黨的引領推動下,兩岸交流合作日益廣泛,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來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③挑戰:2016年民進黨上臺后,“臺獨”勢力猖獗。面對著“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臺灣事務的嚴重挑釁。 ④應對:中共十九大鮮明地提出,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開展了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強調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 (3)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暴發,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過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鑄就了偉大抗疫精神。 七、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背景: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 2.內涵:2014 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略思想,指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 3.意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 4.提出:2013年3月,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首次向國際社會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5.實質:呼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6.地位: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復雜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 7.實踐: (1)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 (2)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截至2023年1月,累計已經同150 多個國家簽署合作文件。 (3)中國還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位。中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4)中國推動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5)中國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 1.中共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政治制度改革 總目標、具體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歷史意義 2.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等會議涉及的改革內容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 (1)提出 ①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②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2)概況 特點:①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 ②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③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 ④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⑤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意義:①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②確保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3.2019年,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召開,對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提出、寫入黨章、地位二十大提出未來五年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5.法治建設完善 (1)1999年和200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和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憲法。 (2)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依法治國進入一個新階段 ①時間:十八大以來。 ②立法 A.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B.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任務。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 ③中共十八大進一步提煉、概括,形成簡明扼要、便于傳播和弘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意義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 7.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①民族工作主題: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②民族工作的新內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 目標:黨和國家努力創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大目標。 8.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①中國拓寬與發達國家的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 ②十九大提出要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③積極推進構建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 ④中國還就世界和平發展的諸多議題提出中國方案。 a.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生效。 b.中國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成為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各方普遍歡迎的全球公共產品。 c.中國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進程,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1.糧食作物品種的改進 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創世界紀錄。 2.2012年,中國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域進行試潛,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這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 3.國際金融的影響力 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4.基礎設施的發展: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高鐵時代。到2019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已超過3.5萬千米。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整體技術領先世界。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2018年,以載重噸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等的國際市場份額均超過40%。 5.航空的發展 繁榮: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674萬噸。 1.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新趨勢) 2.到2019年公布8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58處)。 3.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內容) 4.2018年通過《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意義)【習題連接】1.如圖是中國國內全球治理相關文獻發文量時間分布圖。由此可知,這一時期( )A.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認可B.“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成為關注重點C.中國與國際政治經濟活動逐步深入融合D.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關系新格局形成2.2014年以來,中國積極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中日韓合作、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等活動。2017年中國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框架。2019年中朝最高領導人在兩國建交70周年重要節點實現歷史性互訪。這表明新時代的中國( )A.努力爭取和平發展的周邊環境 B.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C.構建穩定均衡的大國伙伴關系 D.積極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3.十八大以來,中國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舉辦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這表明新時代的中國( )A.致力于構建中華文化圈 B.在全球化發展中更具有了影響力C.積極推動地區和平穩定 D.積極推動亞太經合組織健康發展4.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上合組織最大規模擴員,打造“金磚+”南南合作新平臺,率先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主動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扎實推動《巴黎協定》等重要文件達成、落實。這說明新時代的中國( )A.倡導建立新型區域合作組織 B.認真貫徹綠色發展理念C.繼續支持第三世界反霸斗爭 D.積極推進全球治理變革5.下圖反映的是1995—2019年中國研發經費及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GDP之比)情況。這體現了中國( )A.科研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 B.“科教興國”戰略有效實施C.研發經費與GDP等比增長 D.“科技創新”已成頂層設計6.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次航天任務圓滿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醫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航天技術等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這說明中國( )A.基礎設施建設走在了世界前列 B.自然科學研究實現跨越式發展C.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進入新階段 D.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建成7.下表所示為2016~2018年“律商聯訊”學術數據庫(目前比較全面理想的新聞數據庫,可全文訪問數百個國家和地區的報紙、通訊和廣播稿等)中有關“一帶一路”倡議報道的高頻詞匯統計情況。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中國( )排名 單詞 頻數1 中國(China) 28662 路(road) 14393 帶(belt) 11344 國家(country) 10205 中國的(Chinese) 9766 倡議(initiative) 7487 項目(project) 7428 貿易(trade) 6849 經濟(economic) 65810 投資(investment) 56311 年(year) 56012 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50713 亞洲(Asia) 48514 世界(world) 48315 北京(Beijing) 439A.深化與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B.推動了大國之間關系的協調發展C.主動融入區域集團化的潮流 D.為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提供了智慧8.2021年,山東壽光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總產量450萬噸,年產值110億元、年交易額200億元。它與40多家知名院校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系,是全國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蔬菜集散中心。這主要反映了(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廣C.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D.制度創新助推生產力進步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從材料信息看,中國國內對全球治理問題的關注從21世紀后開始上升,中共十九大后更是快速增加,這反映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加強,中國的綜合國力上升,中國對全球治理的主張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C項正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國際認可從材料中都看不出,排除A項;“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成為關注重點在圖中無法具體反映,排除B項;中國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是在90年代初,與材料時間也不相符合,排除D項。故選C項。2.答案:A解析:從題干中可看出,自2014年以來,中國積極參加的多邊組織活動、與東盟達成的“南海行為準則”框架,以及中朝領導人的歷史性互訪,均屬于中國積極處理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目的是通過建立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來爭取構建和平發展的外交環境,A項正確;題干中的日本、韓國不屬于發展中國家,排除B項;題干中的東盟國家與朝鮮等不屬于大國,排除C項:題干中涉及的國家和組織全部位于中國的周邊區域,因此題干強調的是區域性的而非全球性的合作,排除D項。故選A項。3.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實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積極主動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方案,謀求建立公平公正的新型國際關系,在全球化的發展中,中國更具有了影響力和推動力,B項正確;中華文化圈在唐朝已經形成,排除A項;“中國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說明當前的中國外交更加著眼于全球治理,而不是地區,排除C項;“一帶一路”“亞投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已經突破了亞太經濟合作的范疇,在領域、地理范圍上更加廣泛,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中國積極推動上合組織最大規模擴員,打造“金磚+”南南合作新平臺,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主動明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扎實推動《巴黎協定》等重要文件達成、落實等舉措,這些行動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因此這說明中國在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治理變革。D項正確;新型區域合作組織是區域性的國際組織,而題干中金磚+南南合作、二十國集團、《巴黎協定》都不是區域性組織,排除A項;題干中只有《巴黎協定》是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排除B項;第三世界反霸斗爭是指第三世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而材料是反映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各種行動,排除C項。故選D項。5.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研發經費與GDP之比持續提升,這反映出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正在持續增強,結合所學,1995年我國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動經濟發展,這一戰略得到了有效實施,B項正確;材料未體現中國科研人員數量與他國的對比,無法得出中國科研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排除A項;研發經費與GDP并非完全等比增長,排除C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完成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這次航天任務圓滿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醫學、生物技術、材料科學、流體物理、航天技術等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可知,我國航天活動,不僅可以載人進入太空,還可以在空間站進行科研實驗活動,這說明我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進入新階段,C項正確;航天活動屬于高科技領域,不屬于基礎設施建設,排除A項;實現跨越式發展表述有所夸大,排除B項;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建成是2019年,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7.答案:D解析:根據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帶一路”倡議連接7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此國外媒體報道中“國家”一詞被多次提及。“貿易”“經濟”“投資”“基礎設施”等詞是媒體報道的重點,同時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積極發展和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建設更加密切的貿易網絡。其中的兩個地點名,“亞洲”表明亞洲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主要參與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此外,“世界”的多次出現,展現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影響力,體現出中國為促進世界共同發展貢獻了智慧,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并未重點強調與周邊國家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中國對世界發展的貢獻,并未強調大國之間關系的發展情況,排除B項;“區域集團化”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項。故選D項。8.C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山東壽光與國家知名院校實行長期技術合作,推動了當地蔬菜種植的發展,這反映了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經濟發展,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并無關聯,排除A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指的是農民掌握土地經營權,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制度創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