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4課 山坡羊·潼關懷古(導學案)(PDF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4課 山坡羊·潼關懷古(導學案)(PDF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 24 課 山坡羊·潼關懷古(導學案)
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反復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2)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 2.體會典故在詩詞中的表達作用及本詞借古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 諷今的寫法。
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3.品味作者的關心民生疾苦的感情。
活動一:正音正字
巒(luán)  闕(què) 躊(chóu)躇(chú) 宮闕(què)然 興(xīng)
活動二 :字詞釋義
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表里:即內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山。”
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陜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沖,非常險要,
為古代入陜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西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
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一作“踟
躕(chí chú)”。
傷心:令人傷心的事, 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行處:秦朝(前 221 年--前 206 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
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興:指政權的統治穩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元代濟南(今屬山東)人。曾任監察御史,因批評時政為權
貴所忌,被罷官。復職后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上疏諫元夕內庭張燈得罪,辭官歸隱,屢召
不赴。1329 年關中大旱,應召出任陜西行臺中丞,忙于賑災事宜,積勞成疾,任職僅四個月,死于任所。
《山坡羊·潼關懷古》即為赴陜西賑災途中所作。
張養浩能詩,尤長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一卷,主要是
歸隱期間的作品,反映了樂于隱居思想,有時也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晚年目擊人民的苦難,寫了一些揭
露社會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調較高。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其中之一。
2.寫作背景
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他
隱居后,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
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
職。他死后,“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山坡羊·潼關懷古》便寫于應召往關中
的途中。《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車就
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活動四:詩歌朗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譯
華山的峰巒相連,如四面八方聚攏而來,黃河的波濤洪流如雄獅怒吼,震地撼天,
兇險的潼關要道就在華山黃河之間。
遙望古都長安城,思緒萬千,心緒紛亂。
經過秦漢遺址令人傷心萬千,無數宮殿都化作了廢墟和泥土。
一朝興起,百姓要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二)課文主題
本曲描寫潼關險要地勢,感慨歷代王朝興亡,對人民在動亂中遭受苦難深表同情,表達了對廣大人民的
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議論,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三)內容概括
這是一首懷古小令,作者把潼關的地形與歷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潼關作為
歷史的見證者,抒發了作者的歷史興亡之感。
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從山、川、形勢三方面來寫,暗示潼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
地,暗含著一幅千軍聚集、萬馬怒吼的朝代爭斗的歷史畫卷。為下文吊古做鋪墊。
第二層(四至七句)寫懷古傷今。由一“望”字領起,由眼前的景色寫道內心的感受。“望西都,意
躊躕”,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群雄逐鹿,朝
代迭替,霸秦強漢,轉眼焦土,突出了歷史的變遷。
第三層(末四句):寫作者沉痛的感慨,點明全文主旨。揭示出一個歷史主題:無論如何改朝換代,
受苦受難的都是老百姓。(在朝代興盛之時,統治者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苦不堪
言;在國家滅亡時,戰亂不停,百姓流離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從中表達出作者對人民疾苦
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階級的憤慨。
(四)寫作特色
1、寓情于景、擬人:“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描寫潼關險要的地理形勢,暗寓兵家必爭之地;也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2、直抒胸臆、反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指出王朝興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揭示封建統治者與人民的對立,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痛恨,
對勞動人民苦難的同情。
3、視聽結合、化靜為動: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形象寫出潼關被群山包圍、瀕臨黃河的險要地勢,表現了潼關險要的地理形勢,暗寓兵家必爭之地;
也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聚”化靜為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令人心潮翻滾,透露出作者極不平靜的心緒。
4、人物描寫:
(1)動作描寫:望西都。
承上啟下,承接上文,由遙望險要潼關而轉望西都長安,引起懷古之興。
(2)神態描寫: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
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變成廢墟這一歷史現狀中引發作者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5、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
(1)寫景:描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地理形勢。
(2)抒情: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變成廢墟這一歷史現狀中引發作者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3)議論:得出結論,升華中心。
(4)作用: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
感染力。
(五)名句默寫
1.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兩句先寫重疊峰巒,再寫洶涌黃河,
運用比擬方法,化動為靜,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
2.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
句子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 張養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張養浩以“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兩句感慨昔
日巍峨壯觀、富麗堂皇的的古都宮殿如今蹤影全無,令人傷感不已。
4.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
終的滅亡的詩句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5.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封建社會本質,對封建統治者強烈譴責的詞句是:興,百姓
苦;亡,百姓苦。
6.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通過“懷古”寫出了昔日繁華卻被戰爭摧殘,感慨歷史變遷的句
子是: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8.《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峰巒如聚,波濤如
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1、請概括這首散曲的內容。
這首曲主要寫作者在潼關一路的所見,所想,抒發作者對天下人民深處戰火災難的同情。
2、“聚”“怒”兩字用的極好,請作簡要賞析。
“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并且化靜為動,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
動感。
“怒” 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奔騰洶涌的氣勢,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峰巒”“波濤”的雄偉氣勢,從視覺和聽覺上寫出了潼關的險要,
透露了詩人極不平靜的情緒。暗示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下文鋪墊。
3、“山河表里潼關路”一句暗示了什么?有何作用?
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形勢十分險要。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也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4、“望西都,意躊躇”寫出了什么?點出了什么?“躊躇”前加一“意”字,有何妙用?
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 此句點出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憤難平。
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西都”即長安,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
作為六朝古都,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現在,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
的衰敗景象,怎能不令詩人躊躕傷心呢?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他不禁感慨萬千。
躊躕,本指猶豫不決,徘徊不前。這里在前面加一“意”字,形象地表現了心潮起伏,思想上找
不到出路的苦悶。“意躊躕”一頓,下面所寫,就是“意躊躕”的原因和內容。
5、作者是如何從“潼關路”聯想到朝代興亡的?
潼關,地勢險要,扼守“西都”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關系著關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興亡。因
此,當詩人在“潼關路”上望“西都”的時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興亡了。
6、“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解析。
點出作者無限傷感的原因。“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何等令
人“傷心”啊!這一層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然而歷代改朝換代的戰爭的慘烈圖景讀
者很容易想象。秦漢的一宮一闕都凝聚了天下無數百姓的血和汗,王朝的興替固然令人傷感,但作者最傷
心的卻是百姓之苦。在這里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
7、怎么理解“亡,百姓苦”; “興”,也“百姓苦”呢?
點撥思路:所寫內容——表達的情感——作用——說明的道理
這句寫出了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
苦,表達了詩人對封建統治者的憤慨與批判,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
詩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封建統治階級與勞動人民的根本對立,敢于為百姓的苦難大聲疾呼,這是難能
可貴的。
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
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筑長城,開馳道,造官
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
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8、這首曲子在寫法上層層深入,由寫景而抒懷,再議論,全曲可分為幾層?
三層。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路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想。
第三層(最后兩句)寫作者沉痛的感慨。
元 曲
元曲是始于宋代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劇是戲曲,散
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其名稱源于唐代
的酒令,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成,而且要求
始終用一個韻。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天凈沙》《漢宮秋》《賣花聲》《山坡羊》《紅繡鞋》之類,(元代
北曲共 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
填寫新曲詞
元曲揭露現實深刻,題材廣泛、語言通俗、形式活潑、風格清新、描繪生動、手法多變,在中國古代
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一、名句名篇默寫
1.《山坡羊·潼關懷古》
(1)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 。
(2)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 ; , 。
【答案】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興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詳解】本題考查對名篇名句和古詩文的識記理解。默寫題作答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要認真
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本題中應注意“巒、
聚、濤、怒”等字的寫法。
2.《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理解型默寫
(1) , ,山河表里潼關路。
(2)望西都, 。
(3)興, , 。
(4)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
子是: , 。
(5)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
的滅亡的詩句是: , 。
(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 , 。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
是: , 。
【答案】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意躊躇 百姓苦 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 亡,
百姓苦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
本題需要注意“聚、躊躇、闕、聚、潼”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二、詩歌鑒賞
(一)閱讀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3.下列各句因“望”而生發的感慨與“望西都,意躊躇”最接近的一項是( )
A.西北望,射天狼。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D.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4.如何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答案】3.C 4.朝代興起,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勞役繁重,百姓不堪其苦,深受其難;王朝
滅亡,必定戰亂頻仍,自然民不聊生。
【解析】3.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望西都,意躊躇”意思是:西望長安,心潮起伏。“躊躇”生動的寫出了作者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
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以及對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
A.“西北望,射天狼”中“射天狼”喻指打敗侵擾西北邊境的西夏部隊,表達了詩人要報效國家、關懷國
家命運的愛國之情;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變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以及大
無畏的精神;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意思是: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地區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
時光。此時南宋與金以淮河分界,辛棄疾站在長江之濱的北固樓上,翹首遙望江北金兵占領區,大有風景
不再、山河變色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樓上,詞人不禁興起了千古興亡之感;
D.“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中一個“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
依依惜別之情;
故選 C。
4.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寫出作者當時一種憂民的思想,表
現了作者憂慮國計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這兩句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
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
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
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
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5.此小令氣勢雄渾,自然生動,一“聚”字,群山若動; 一“怒”字,大河動容, 請賞析“聚”“怒”
兩字的妙處。
6.如何理解劃線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答案】5.示例:“聚”寫出了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形容黃河之水奔騰澎湃。這句話從視
覺和聽覺寫出了潼關的險要,暗示這里是兵家必爭之地。 6.示例: 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
修建豪華宮殿, 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這兩句議論,揭示
了封建統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以及對封建統治者不關心百姓的譴責。
【解析】5.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
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
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
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
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
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6.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結合“傷心秦漢經
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無論秦漢,無論隋唐,盡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
最后兩句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
示出來,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
思想內容。
(三)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驪山懷古(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7.下列對這兩曲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潼關懷古》中的“聚”字賦予靜態峰巒以動感,“怒”字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的情態。
B.“山河表里潼關路”的意思是:華山內外、黃河內外都是險要的潼關道路。這一句寫出了潼關地勢險
要的特點。
C.“望西都,意躊躇”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此時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
及對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
D.《驪山懷古》用“今何處”的問句,表達物是人非之感,自然引出眼前“草蕭疏,水縈紆”的境況。
8.兩首曲作都是懷古詠史詩,請結合劃線句子分析兩曲的主旨。
【答案】7.B 8.《山坡羊·潼關懷古》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
史的思索(無論興亡,封建王朝帶給人民的全是苦難)和對人民的深切同情。
《山坡羊·驪山懷古》表達作者對封建統治者的辛辣諷刺——無論輸贏成敗,奢侈的宮殿及封建王朝最終
都會覆滅。
【解析】7.本題考查理解詩意。B.“山河表里潼關路”的意思是: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
地勢險要,故選 B。
8.本題考查理解詩意。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作者沉痛的感慨:
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
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
歷代王朝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
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這句結尾句式相同的兩句是說無論輸贏,奢侈的宮殿最后都會歸于
死亡,“都變做了土”,我們可以看作這是對封建王朝的一種詛咒,更是對封建王朝社會歷史的規律性的概
括。從王朝的統治者的角度來談,封建統治者無論輸贏成敗最終都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四)閱讀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9.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答案】9.D 10.一代王朝興起,必卷土重來,建筑宮殿,勞民傷財的是百姓;一代王朝滅亡,首當
其沖,深受其害的還是百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歷代統治者的憤慨。
【解析】9.考查對曲作內容的正確理解與分析。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表現了作者的悲憤,并不單單因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一歷史
變遷的自然結果,而是對歷史上朝代興亡變遷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的感慨。作者的傷感悲憤是對封建興
亡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的深刻反思,而不是僅因宮闕成了土。作者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為百姓在戰爭中的遭遇而傷心。
故選 D。
10.考查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作者沉痛的感慨:
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
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
歷代王朝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
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
(五)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11.此曲開頭先寫“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有什么作用?
12.有人說,元代文人張養浩具有超越那個時代的目光和認識。請從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
【答案】11.開頭以“聚”和“怒”寫山與河的雄奇,表現出潼關地勢的雄偉險要,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
慨。 12.古人懷古,多從朝代更替入手,感嘆世事,憑吊英雄,但作者卻能超越時代的限制,從民眾
的角度出發,認識到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樣輪流,最終苦的都是百姓。
【解析】11.本題考查首句作用。
開頭一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中的“聚”意思是“匯聚”,從視覺方面寫潼關,運用
擬人,化靜為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競向潼關奔來的情景,形象寫出潼關處于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
意思是“發怒”,從聽覺方面寫潼關,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水的洶涌澎湃,如人咆哮發怒。這
兩字突出潼關地勢險要,透露了詩人極不平靜的心情。暗示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引發了下文的
感慨。
1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本曲的主旨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表達了
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古人懷古,多從朝代更替入手,感嘆世事,憑吊英雄,
但作者卻能超越時代的限制,從民眾的角度出發,認識到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樣輪流,最終苦的都
是百姓。
(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13.首句中“聚”“怒”二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其原因。
14.作為懷古之作,這首詩詠嘆了怎樣的歷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3.“聚”形容潼關在重復山巒包圍之中,“怒”字形容黃河的奔騰澎湃,這兩個字將山的雄偉
與水的奔騰之勢勾勒出來,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的地勢險要。(意對即可) 14.作者撫今
追昔,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
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意對即可)
【解析】13.本題考查煉字。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意思是: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
“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
是靜止的,“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
“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
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
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1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根據“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寫作者途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感,主
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憤
難平。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數朝古都,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復存,
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作者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規模
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磚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不禁感慨萬千。作者
面對繁華過后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亦為百姓悲涼。借秦漢王朝的
興衰更替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
(七)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15.這元首曲的題目是 ,畫線句用了 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潼關形勢的險要。
16.請緊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談談你對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15. 潼關懷古 比喻(或擬人) 16.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
遭殃的也是人民。這兩句議論,揭示了封建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解析】15.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修辭手法。
(1)“山坡羊”曲牌,“潼關懷古”是題目。
(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意思是: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 “如聚”把
華山比作人,“如怒”把黃河比作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同時將華山和黃河人格化,賦予人的情感,可
見這兩句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等兼格的手法,化靜為動,表現了潼關形勢的險要。
16.本題考查思想感情。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受苦。結合“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無論秦漢,無論隋唐,盡管改朝換代,人民的苦難卻從來沒有消除過。最后兩句
一語道破封建社會朝代興亡的本質。從歷史的變革中,從興亡的對比里,作者把人民的悲慘命運揭示出來,
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所受苦難的深切同情。既是歷史的概括,也是現實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內容。
(八)閱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17.下列對這首散曲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題目。整首曲開篇寫景,而后懷古抒情,最后生發議論。
B.曲中“聚”字化靜為動,表現峰巒的眾多和動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寫出波濤的洶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關路”一句寫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現出潼關一帶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一種深沉的情感,使他產生這種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8.詠史懷古類詩歌常以歷史事件或人物為題材表達思想情感。請結合本曲和杜牧的《赤壁》,簡要分析作
者是如何借歷史事件或人物來表達思想情感的。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答案】17.D 18.張養浩借秦漢王朝的興衰更替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民的同情,杜牧借周瑜赤
壁之戰的歷史事件表達了對戰爭勝利條件的思考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不平。
【解析】1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
D.“宮闕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這里概括了歷代帝業盛衰興亡的滄桑變化,但
不是傷感悲憤的主要原因,“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才是主要原因,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
都是災禍和苦難,作者倍感沉痛;
故選 D。
18.本題考查表現手法。
張曲:根據“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寫作者途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感,
主要寫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作者遙望古都長安,憑吊古跡,思緒萬千,激
憤難平。長安不僅是秦漢都城,魏、晉、隋、唐都建都長安。作為數朝古都,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不
復存,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作者萬千滋味涌上心頭,遙想當年,秦之阿房,漢之未央,
規模宏大,彌山縱谷,可如今崇麗之宮闕,寸瓦尺磚皆蕩然無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務,不禁感慨萬千。
作者面對繁華過后的廢墟所發出的“傷心”實乃悲涼。為秦漢舊朝統治者悲涼,亦為百姓悲涼。
杜詩:根據“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可知,詩人發議論,抒感慨,設想“東風不與周郎便”,讓人
耳目一新,以“二喬”兩名女子可能的命運來暗指作戰雙方可能的結局,暗示周瑜取勝是因為時運的影響,抒
發自己空有才能,生不逢時的郁悶之情。兩句詩以小見大,引人深思,含蓄、形象而又頗見風致。
(九)閱讀詩歌,完成各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19.下面對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題目。
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將潼關一帶的險要地勢形象地呈現出來。
C.“望西都,意躊躇”寫詩人遙望西都來回踱步的樣子,流露出對繁華逝去的感傷。
D.整首曲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9.C 20.對封建統治者的憤怒批判,對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解析】19.C.“意躊躇”的意思是感慨萬千,非常痛心。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
不平靜。“流露出對繁花逝去的感傷”理解有誤。“西都”即長安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的國都,歷代
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昏君,在此濫施淫威,虐
殺人民,成為歷史的罪人。長安,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演出過多少威武雄壯,悲歡離合的戲劇;又
有多少詩人,作家,寫過多少有關長安的詩文。特別是人民群眾,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過多少血汗!這
是作者“意躊躇”的原因和內容。
故選 C。
20.本題考查詩詞情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指出一個朝代的興
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
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
(十)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乙】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1.下面關于這兩首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詩歌的體裁上分析,【甲】為唐詩中的七言絕句,【乙】為元曲中的散曲。
B.“煙籠寒水月籠沙”營造出了一種凄清迷蒙的意境,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礎。
C.“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寫出了潼關山河地勢的雄奇壯闊,表達詩人對祖國河山的
熱愛與贊美。
D.【甲】【乙】兩詩皆為詠史類作品,作者都從眼前的景或事聯想到了歷史上的事件,借以傳達詩人的
情感和感悟。
22.【乙】詩中加橫線句子蘊含了怎樣的哲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21.C 22.哲理: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無論怎樣的改朝換代,百姓依然過著痛苦的生活。
情感:表現出作者對封建社會百姓的同情。(哲理和情感各 1 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21.C.“表達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與贊美”有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意思是山峰從西面聚集
到潼關來,黃河的波濤如同發怒一般吼叫著。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第二
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山河表里潼關路”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
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這三句暗示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下文作鋪墊。故選 C。
22.考查對詩詞主旨與情感的理解。這首曲撫今追昔,作者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作
者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發出了沉痛的感慨: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
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歷代王朝無論是興盛還是敗亡,
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借此一針見血地點出封建統治階級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興亡的
感慨和對人民的同情。據此理解概括作答。
(十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踟躕,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23.“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通過“ ”和“ ”兩字,將山的雄偉和水的奔騰
之勢生動形象地夠了出來,表現了潼關地勢的險要。
24.《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理解型默寫
(1) , ,山河表里潼關路。
(2)望西都, 。
(3)興, , 。
(4)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子
是: , 。
(5)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
滅亡的詩句是: , 。
(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 , 。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 。
25.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A.“山坡羊”是曲牌名。這首元曲借憑吊潼關古跡,抒發了作者的感慨。
B.“如聚”“如怒”“山河表里”等詞語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雄偉險要。
C.“意躊躇”一詞表達了作者看到長安衰敗的景象而內心猶豫不決的狀態。
D.結尾抒情議論,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26.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27.此曲開頭先寫“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有什么作用?
28.有人說,元代文人張養浩具有超越那個時代的目光和認識。請從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
29.“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0.從煉字的角度體會“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妙處。
31.請結合全曲內容,簡要分析作者“傷心”的原因有哪些。
32.閱讀鏈接材料,回答問題。
【鏈接材料一】
【甲】
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這兩首元曲的作者均為 (人名),甲詩中“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原因是 。(用乙詩中的詞句作答)
(2)兩首詩均為懷古之作,它們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懷古之情?
【鏈接材料二】
點絳唇
程文海
短夢驚回,北窗一陣芭蕉雨。雨聲還住,斜日明①高樹。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霧,斷虹②猶怒。直入山深處
【注】①明:動詞,照亮。②斷紅:彩虹被如霧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稱“斷虹”。
(1)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波濤如怒”和“斷虹猶怒”中的兩個“怒”字都用得非常巧妙,請仿照下面示例,賞析“斷虹猶怒”中的
“怒”。
示例: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波濤如怒”中一個“怒”字把河水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烘托了
作者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鏈接材料三】
【乙】
山坡羊·未央①懷古
三杰②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遺基③,怎不傷悲!
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東,也在圖畫里; 西,也在圖畫里。
【注釋】①未央:漢朝宮殿名。②三杰:指漢代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他們幫助劉邦統一中國。③遺基:
指殘留的未央宮廢墟。
對兩首曲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甲曲“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中如聚的峰巒和如怒的波濤作為潼關“山河表里”的實寫引
發下文感慨。
B.乙曲“見遺基,怎不傷悲”表達了詩人面對未央宮遺跡的感慨,從對古代英雄的懷念轉為對當今朝代更迭、
盛衰無常的哀嘆,以及對自己仕途曲折、壯志難酬的無奈。
C.甲曲更側重于歷史的宏觀審視和對普遍社會現象的深刻揭示,而乙曲更多地體現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對
特定歷史人物的懷想。
D.兩首曲從題材上都是詠史懷古,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具體的地理景觀和歷史人物引出深沉的
歷史思索和人生感慨。
【答案】
23.擬人 聚 怒
24.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意躊躇 百姓苦 亡,百姓苦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峰巒如聚 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峰巒如
聚 波濤如怒
25.C 26.D
27.開頭以“聚”和“怒”寫山與河的雄奇,表現出潼關地勢的雄偉險要,由此引發了下文的感慨。
28.古人懷古,多從朝代更替入手,感嘆世事,憑吊英雄,但作者卻能超越時代的限制,從民眾的角度出
發,認識到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皇帝怎樣輪流,最終苦的都是百姓。
29.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的不滿。
30.“聚”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不僅寫出峰巒的眾多,而且賦予峰巒以生命和意志,從而
表現出它們向潼關聚集的動勢;“怒”字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同樣賦予黃河以生命和感情。這兩句
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的險要。
31.作者赴任救災,看到百姓疾苦,心頭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興亡,心生感慨,對百姓更增同情。
32.鏈接材料一:(1)張養浩 阿房一炬
(2)甲:對歷史的思索和對黎民百姓的同情。乙:諷刺了歷代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或:揭示封
建統治者因荒淫奢侈和爭權奪位而導致滅亡的歷史教訓),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興亡和朝代更替的大徹大悟。
鏈接材料二:(1)對勞動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對統治階級的怨恨。
(2)運用擬人的手法。“斷虹猶怒”中的“怒”字將彩虹人格化,生動地描繪了彩虹直入如霧的山深處的
景象,用字極妙,給詩句增添了一些靈動感。
鏈接材料三:D
【解析】23.本題考查對詞句的理解和賞析。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描繪了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怒似的洶涌的壯觀景色。第
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這一“聚”字展現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
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外黃
河之水奔騰澎湃,這一“怒”字形象地表現出那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的回響。這一句話中的“聚”和“怒”
把華山和河水人格化,寫出了華山的群山攢立、黃河的洶涌澎湃,還注入了作者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
憤之情。
24.本題考查名句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
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需要注意“聚、躊躇、闕、聚、
潼”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25.本題考查曲作內容的理解賞析。
C.“躊躇”本意是猶豫、徘徊不定。此句是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作家身處潼關,西望舊朝故都長安,
當年是何等的繁華、昌盛。而現在,昔日的奢華早已灰飛煙滅,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的衰敗景象,不禁令
詩人躊躇傷心。所以“躊躇”在此處形容思潮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靜。所以此項理解
錯誤。
故選 C。
26.本題考查對曲作內容的正確理解與分析。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句表現了作者的悲憤,并不單單因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一歷史
變遷的自然結果,而是對歷史上朝代興亡變遷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的感慨。作者感慨于封建興亡給百姓
帶來的苦難。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為百姓在戰爭中的遭遇而傷心。
因此,選項表述不準確。
故選 D。
27.本題考查首句作用。
開頭一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中的“聚”意思是“匯聚”,從視覺方面寫潼關,運用
擬人,化靜為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競向潼關奔來的情景,形象寫出潼關處于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怒”
意思是“發怒”,從聽覺方面寫潼關,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水的洶涌澎湃,如人咆哮發怒。這
兩字突出潼關地勢險要,透露了詩人極不平靜的心情。暗示潼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引發了下文的
感慨。
28.本題考查對曲作內容的理解及情感主旨。
本曲的主旨句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表達了
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統治者的無比憤慨。張養浩并不局限于對某一特定歷史事件或朝代的評價,
而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審視了歷史興衰的普遍規律。他認識到,無論是王朝的興盛還是衰亡,最終承受苦
難的都是普通百姓。這種超越時代的視角,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更加廣泛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29.本題考查曲作內容及情感的理解。
解答時要結合原句、標題、注釋和曲中的表情達意的關鍵的詞語及寫作背景進行探究。
本曲作者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
他賑災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
勞而殉職。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他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明無論
哪個朝代興與亡(秦也罷漢也罷),百姓都是苦的,表達了自己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封建統治者的不
滿。
30.本題考查學生對煉字的理解與掌握。
煉字時要指出其修辭與寫作手法及表達效果。這句最有表現力的兩個字是“聚”和“怒”。“聚”字讓讀者
眼前呈現出華山飛奔而專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從視
覺角度表現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怒”字形象地表現出那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的回響。黃河水是無生命
的,而“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從聽覺角度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還注入
了作者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31.本題考查對曲作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根據此曲的背景和寫作的角度進行分析可知:這首小令寫于作者赴任賑災途中。作者經過潼關的時候,看
到阿房宮變成一片廢墟,看到百姓疾苦,不禁大發感慨,聯想到國家,不禁悲從中來,回首長安,心情止
不住的憂傷。根據“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作者赴任救災,看到百姓疾苦,心頭沉
重;根據“望西都,意躊躇”“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望向西都,想到王朝興亡,心生感
慨,對百姓更增同情。
32.(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及對曲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山坡羊 潼關懷古》是元曲作家張養浩的散曲作品,《山坡羊 驪山懷古》為張養浩途經驪山有所感受而創
作的一首散曲,所以兩首元曲的作者均為張養浩。根據甲詩中“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可知,昔日的千萬間
宮闕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黃土,結合乙詩中“阿房一炬”一句可知,阿房宮被大火焚燒,付之一炬,所以才
使得“宮闕”“做了土”。
(2)本題考查對曲作情感的理解和分析。《山坡羊 潼關懷古》撫今追昔,寫作者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
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如此險要之地,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引發了下文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
化為廢墟而產生的深沉的感慨。“傷心秦漢經行處”承上啟下,想到秦人、漢人在宮闕里“經行”。“宮闕
萬間都作了土”便是這由盛到衰的過程的真實寫照,是令人感慨的。根據“望西都,意躊躇”“興,百姓
苦;亡,百姓苦”可知,作者望向西都,想到王朝興亡,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百姓苦難的深
切同情。他看到了歷史的無情和人民的苦難,從而產生了深深的憂思。
(3)本題考查對曲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D.兩首詩從題材上都是懷古傷今,甲曲由寫景而懷古,“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撫今追
昔,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通過具體的地理景觀引出深沉的歷史思索。
乙曲由緬懷歷史人物寫起,緣事抒情,憑吊古人,想及現實,感念自身。通過歷史人物引出深沉的歷史思
索和人生感慨。選項表述有誤。
故選 D。第 24 課 山坡羊·潼關懷古(導學案)
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反復誦讀,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2)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 2.體會典故在詩詞中的表達作用及本詞借古
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 諷今的寫法。
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 3.品味作者的關心民生疾苦的感情。
活動一:正音正字
巒( )  闕( ) 躊( )躇( ) 宮闕( )然 興( )
活動二 :字詞釋義
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懷古”是標題。
峰巒如聚: 。聚:
波濤如怒: 。怒: 。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一帶地勢險要。指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
表里:即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無害也。”注:“晉國外河而內
山。”
潼關:古關口名,在今陜西省潼關縣,關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沖,非常險要,
為古代入陜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西都:指 (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
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躊躇: ,此處形容 ,表示 。一作“踟躕
(chí chú)”。
傷心: 。秦漢經行處:秦朝(前 221年--前 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 208--8)的
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潼關的西面。經行處,經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宮闕:宮, ;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興:指 。興、亡:指朝代的 。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張養浩(1270-1329),字 ,號云莊,元代濟南(今屬山東)人。曾任監察御史,
因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被罷官。復職后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上疏諫元夕內庭張燈得罪,
辭官歸隱,屢召不赴。1329 年關中大旱,應召出任陜西行臺中丞,忙于賑災事宜,積勞成疾,任職僅四個
月,死于任所。《山坡羊·潼關懷古》即為赴陜西賑災途中所作。
張養浩能詩,尤長于 ,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散曲集《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一卷,主要是歸隱期間的作品,反映了樂于隱居思想,有時也流露出對官場的不滿。晚年目擊人民的苦難,
寫了一些揭露社會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調較高。這首《山坡羊·潼關懷古》就是其中之一。
2.寫作背景
張養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他
隱居后,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命。他命駕西秦
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終因過分操勞而殉
職。他死后,“關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浩傳》)。《山坡羊·潼關懷古》便寫于應召往關中
的途中。《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歷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登車就
道,遇饑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張養浩在“關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活動四:詩歌朗讀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譯
華山的峰巒相連,如四面八方聚攏而來,黃河的波濤洪流如雄獅怒吼,震地撼天,
兇險的潼關要道就在華山黃河之間。
遙望古都長安城,思緒萬千,心緒紛亂。
經過秦漢遺址令人傷心萬千,無數宮殿都化作了廢墟和泥土。
一朝興起,百姓要受苦。一朝滅亡,百姓還是受苦。
(二)課文主題
本曲描寫潼關險要地勢,感慨歷代王朝興亡,對人民在動亂中遭受苦難深表同情,表達了對廣大人民的
同情。“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兩句議論,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政治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三)內容概括
這是一首懷古小令,作者把潼關的地形與歷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觸景生情,以潼關作為
歷史的見證者,抒發了作者的 。
第一層(前三句):寫 。從山、川、形勢三方面來寫,暗示潼關歷來為兵家必爭
之地,暗含著一幅千軍聚集、萬馬怒吼的朝代爭斗的歷史畫卷。為下文吊古做鋪墊。
第二層(四至七句)寫 。由一“望”字領起,由眼前的景色寫道內心的感受。“望
西都,意躊躕”,寫作者駐馬遠望、感慨橫生的樣子。面對昔日帝都的遺址,作者展開充分的想像,群雄
逐鹿,朝代迭替,霸秦強漢,轉眼焦土,突出了歷史的變遷。
第三層(末四句):寫 ,點明全文主旨。揭示出一個歷史主題:無論如何改朝換
代,受苦受難的都是老百姓。(在朝代興盛之時,統治者大興土木,窮奢極欲,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苦
不堪言;在國家滅亡時,戰亂不停,百姓流離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從中表達出作者對人民
疾苦的同情和對不顧人民死活的統治階級的憤慨。
(四)寫作特色
1、寓情于景、擬人:“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
描寫潼關險要的地理形勢,暗寓兵家必爭之地;也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2、直抒胸臆、反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指出王朝興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揭示封建統治者與人民的對立,抒發了對統治階級的痛恨,
對勞動人民苦難的同情。
3、視聽結合、化靜為動: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形象寫出潼關被群山包圍、瀕臨黃河的險要地勢,表現了潼關險要的地理形勢,暗寓兵家必爭之地;
也表現了詩人懷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聚”化靜為動,把靜態的山寫活了,令人心潮翻滾,透露出作者極不平靜的心緒。
4、人物描寫:
(1)動作描寫:望西都。
承上啟下,承接上文,由遙望險要潼關而轉望西都長安,引起懷古之興。
(2)神態描寫: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
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變成廢墟這一歷史現狀中引發作者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5、寫景、抒情和議論結合:
(1)寫景:描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地理形勢。
(2)抒情:從關中長安萬間宮闕變成廢墟這一歷史現狀中引發作者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3)議論:得出結論,升華中心。
(4)作用:雄渾蒼茫的景色、真摯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三者完美結合,使得全曲具有強烈的藝術
感染力。
(五)名句默寫
1.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 , ”兩句先寫重
疊峰巒,再寫洶涌黃河,運用比擬方法,化動為靜,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
2.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
句子是: , 。 , 。
3. 張養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中,張養浩以“ , ”兩句
感慨昔日巍峨壯觀、富麗堂皇的的古都宮殿如今蹤影全無,令人傷感不已。
4.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
終的滅亡的詩句是: , 。
5. 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封建社會本質,對封建統治者強烈譴責的詞句
是: , ; , 。
6.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
是: , 。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通過“懷古”寫出了昔日繁華卻被戰爭摧殘,感慨歷史變遷的句
子是: , 。
8. 《 山 坡 羊 · 潼 關 懷 古 》 中 寫 潼 關 的 雄 偉 氣 勢 , 暗 示 它 是 兵 家 必 爭 之 地 的 詩 句
是: , , 。
1、請概括這首散曲的內容。
2、“聚”“怒”兩字用的極好,請作簡要賞析。
3、“山河表里潼關路”一句暗示了什么?有何作用?
4、“望西都,意躊躇”寫出了什么?點出了什么?“躊躇”前加一“意”字,有何妙用?
5、作者是如何從“潼關路”聯想到朝代興亡的?
6、“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解析。
7、怎么理解“亡,百姓苦”; “興”,也“百姓苦”呢?
8、這首曲子在寫法上層層深入,由寫景而抒懷,再議論,全曲可分為幾層?
元 曲
元曲是始于 盛行于 的一種文藝形式,一般來說,元雜劇和散曲合稱為元曲,雜
劇是戲曲,散曲是詩歌,屬于不同的文學體裁。散曲從體式分兩類:"小令"和"散套"。小令又叫葉兒,其
名稱源于唐代的酒令,體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獨立的曲子(少數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則由多支曲子組
成,而且要求始終用一個韻。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樣的名稱,如《天凈沙》《漢宮秋》《賣花聲》《山坡羊》《紅繡鞋》之類,(元代
北曲共 335個),每一個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調、唱法,同時也規定了該曲的字數、句法、平仄等。據此可以
填寫新曲詞
元曲揭露現實深刻,題材廣泛、語言通俗、形式活潑、風格清新、描繪生動、手法多變,在中國古代
文學藝苑中放射著璀璨奪目的異彩。
一、名句名篇默寫
1.《山坡羊·潼關懷古》
(1)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 。
(2)點明主旨,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的詩句是 , ; , 。
2.《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理解型默寫
(1) , ,山河表里潼關路。
(2)望西都, 。
(3)興, , 。
(4)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
子是: , 。
(5)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
的滅亡的詩句是: , 。
(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 , 。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
是: , 。
二、詩歌鑒賞
(一)閱讀下面一首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3.下列各句因“望”而生發的感慨與“望西都,意躊躇”最接近的一項是( )
A.西北望,射天狼。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C.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D.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4.如何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5.此小令氣勢雄渾,自然生動,一“聚”字,群山若動; 一“怒”字,大河動容, 請賞析“聚”“怒”
兩字的妙處。
6.如何理解劃線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7.下列對這兩曲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潼關懷古》中的“聚”字賦予靜態峰巒以動感,“怒”字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的情態。
B.“山河表里潼關路”的意思是:華山內外、黃河內外都是險要的潼關道路。這一句寫出了潼關地勢險
要的特點。
C.“望西都,意躊躇”生動地寫出了作者此時內心的不平靜,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歷代王朝興亡的感慨
及對動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的同情。
D.《驪山懷古》用“今何處”的問句,表達物是人非之感,自然引出眼前“草蕭疏,水縈紆”的境況。
8.兩首曲作都是懷古詠史詩,請結合劃線句子分析兩曲的主旨。
(四)閱讀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9.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五)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1.此曲開頭先寫“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有什么作用?
12.有人說,元代文人張養浩具有超越那個時代的目光和認識。請從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
(六)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13.首句中“聚”“怒”二字,歷來為人所稱道,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其原因。
14.作為懷古之作,這首詩詠嘆了怎樣的歷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
(七)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15.這元首曲的題目是 ,畫線句用了 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潼關形勢的險要。
16.請緊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談談你對詩人所表達思想感情的理解。
(八)閱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17.下列對這首散曲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題目。整首曲開篇寫景,而后懷古抒情,最后生發議論。
B.曲中“聚”字化靜為動,表現峰巒的眾多和動感;“怒”字把河水人格化,寫出波濤的洶涌澎湃。
C.“山河表里潼關路”一句寫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表現出潼關一帶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一種深沉的情感,使他產生這種情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8.詠史懷古類詩歌常以歷史事件或人物為題材表達思想情感。請結合本曲和杜牧的《赤壁》,簡要分析作
者是如何借歷史事件或人物來表達思想情感的。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九)閱讀詩歌,完成各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
百姓苦;亡,百姓苦。
19.下面對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題目。
B.一“聚”一“怒”,一“表”一“里”,將潼關一帶的險要地勢形象地呈現出來。
C.“望西都,意躊躇”寫詩人遙望西都來回踱步的樣子,流露出對繁華逝去的感傷。
D.整首曲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議論完美結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十)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乙】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1.下面關于這兩首詩歌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詩歌的體裁上分析,【甲】為唐詩中的七言絕句,【乙】為元曲中的散曲。
B.“煙籠寒水月籠沙”營造出了一種凄清迷蒙的意境,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礎。
C.“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寫出了潼關山河地勢的雄奇壯闊,表達詩人對祖國河山的
熱愛與贊美。
D.【甲】【乙】兩詩皆為詠史類作品,作者都從眼前的景或事聯想到了歷史上的事件,借以傳達詩人的
情感和感悟。
22.【乙】詩中加橫線句子蘊含了怎樣的哲理?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十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3.“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通過“ ”和“ ”兩字,將山的雄偉和水的奔騰
之勢生動形象地夠了出來,表現了潼關地勢的險要。
24.《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理解型默寫
(1) , ,山河表里潼關路。
(2)望西都, 。
(3)興, , 。
(4)張養浩在《山坡羊·潼關懷古》這首曲中,對在離亂中遭受苦難的人民深表同情且點明該曲主旨的句子
是: , 。
(5)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揭示出歷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任何強大的統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終的
滅亡的詩句是: , 。
(6)《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寫潼關的雄偉氣勢,暗示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詩句是: , 。
(7)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險要的句子是: , 。
25.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
A.“山坡羊”是曲牌名。這首元曲借憑吊潼關古跡,抒發了作者的感慨。
B.“如聚”“如怒”“山河表里”等詞語寫出了“潼關”地勢的雄偉險要。
C.“意躊躇”一詞表達了作者看到長安衰敗的景象而內心猶豫不決的狀態。
D.結尾抒情議論,從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難,表達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26.選出對該曲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27.此曲開頭先寫“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有什么作用?
28.有人說,元代文人張養浩具有超越那個時代的目光和認識。請從本曲的主旨句入手,加以分析。
29.“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0.從煉字的角度體會“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妙處。
31.請結合全曲內容,簡要分析作者“傷心”的原因有哪些。
32.閱讀鏈接材料,回答問題。
【鏈接材料一】
【甲】
山坡羊·驪山懷古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這兩首元曲的作者均為 (人名),甲詩中“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原因是 。(用乙詩中的詞句作答)
(2)兩首詩均為懷古之作,它們分別抒發了怎樣的懷古之情?
【鏈接材料二】
點絳唇
程文海
短夢驚回,北窗一陣芭蕉雨。雨聲還住,斜日明①高樹。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山如霧,斷虹②猶怒。直入山深處
【注】①明:動詞,照亮。②斷紅:彩虹被如霧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稱“斷虹”。
(1)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波濤如怒”和“斷虹猶怒”中的兩個“怒”字都用得非常巧妙,請仿照下面示例,賞析“斷虹猶怒”中的
“怒”。
示例: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波濤如怒”中一個“怒”字把河水人格化,生動地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烘托了
作者吊古傷今而產生的滿腔悲憤之情。
【鏈接材料三】
【乙】
山坡羊·未央①懷古
三杰②當日,俱曾此地,殷勤納諫論興廢。見遺基③,怎不傷悲!
山河猶帶英雄氣,試上最高處閑坐地。東,也在圖畫里; 西,也在圖畫里。
【注釋】①未央:漢朝宮殿名。②三杰:指漢代張良、蕭何、韓信三人,他們幫助劉邦統一中國。③遺基:
指殘留的未央宮廢墟。
對兩首曲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甲曲“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中如聚的峰巒和如怒的波濤作為潼關“山河表里”的實寫引
發下文感慨。
B.乙曲“見遺基,怎不傷悲”表達了詩人面對未央宮遺跡的感慨,從對古代英雄的懷念轉為對當今朝代更迭、
盛衰無常的哀嘆,以及對自己仕途曲折、壯志難酬的無奈。
C.甲曲更側重于歷史的宏觀審視和對普遍社會現象的深刻揭示,而乙曲更多地體現了個人情感的抒發和對
特定歷史人物的懷想。
D.兩首曲從題材上都是詠史懷古,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具體的地理景觀和歷史人物引出深沉的
歷史思索和人生感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友谊县| 石河子市| 囊谦县| 特克斯县| 嘉黎县| 肇东市| 云安县| 汾西县| 浑源县| 客服| 浦县| 望江县| 景东| 吉林市| 曲麻莱县| 辉南县| 漯河市| 思南县| 阿拉善左旗| 手游| 泸溪县| 梧州市| 台北县| 垣曲县| 泊头市| 搜索| 故城县| 甘德县| 扎赉特旗| 安丘市| 浦东新区| 汪清县| 遵义市| 蓬安县| 阳西县| 葵青区| 新巴尔虎左旗| 万盛区| 左云县| 黄大仙区|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