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24 課 十五從軍征(導學案)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了解詩詞曲不同體裁的特點。(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本課所選五首作品類型多樣,有古樂府、歌行、律詩、詞和曲,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要引導學生了解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2)要讓學生在朗讀中2.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應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如從意象、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 表現手法等角度來鑒賞詩歌。3.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本課所選的作品,有的表現了從征之苦,有的表達了邊塞軍旅的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豪邁,有的體現了以身殉國的壯烈情懷,通過學習,學生應感受到這理解。些不同的情感。活動一:正音正字柏(bǎi) 冢(zhǒng) 竇(dòu) 雉(zhì) 舂(chōng) 羹(gēng)活動二 :字詞釋義始:才。歸:回家。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阿:語氣詞,沒有意思。君:你,表示尊敬的稱呼。遙看:遠遠地望去。松柏:松樹、柏樹。冢:墳墓。累累:與“壘壘”通,形容丘墳一個連一個的樣子。狗竇:給狗出入的墻洞,竇,洞穴。雉:野雞。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長。旅:旅生,植物未經播種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旅葵:即野葵。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谷子的皮殼或搗碎。持:用。作:當做。羹:就是飯菜的意思。一時:一會兒就。飴:同“貽”。送,贈送。沾:滲入。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1.作家作品《樂府詩集》是北宋文學家郭茂倩編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總集,成書于北宋時期。全書共一百卷,以輯錄漢魏至唐的樂府詩為主。是繼《詩經》之后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詩歌總集,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漢樂府內容豐富多彩,它繼承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描寫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漢樂府形式新穎,有四言,但主要是雜言和五言。漢樂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進了文人的詩歌創作。漢樂府多用口語,不加雕琢,語言樸素自然。南朝樂府語言清新自然,基調婉約纏綿,多用五言四句,有豐富的想象。代表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音調高亢,在感情上的表達往往質樸明快,直來直去,但是絕不鄙陋。代表作《木蘭詩》。2.寫作背景此詩原來或許是漢魏間大動亂時代的民歌,是為控訴殘酷繁復的兵役制度而創作的。活動四:詩歌朗讀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譯年少時就從軍出征,老了才得以回來。在鄉間路上遇到同鄉人,問:“我家里還有哪些人健在?”“遠遠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現在已經是松柏青翠,墳冢相連了。”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遠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二)課文主題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樂府民歌,詩中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數十年后返回故里時,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三)內容概括1、老兵得歸:從軍時間久,思鄉心情切。對比、夸張,突出從軍時間之久,為詩歌增加的凄涼悲傷的色彩,為下文進一步寫其悲慘境遇做鋪墊。2、歸途見聞:路遇鄉人,希望落空。通過對話描寫,側面表現老兵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傷心情。3、返家見聞:由遠及近,環境描寫。以哀景寫哀情,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家中無人,引出下文老兵做好飯卻無人共享的情節。4、出門張望:細節描寫,悲痛欲絕。動作和神態的細節,刻畫了孤獨無依的老兵形象,表現出他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無情。(四)寫作特色1、對比、夸張: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與“八十”相對照,突出其從軍時間之久。“征”與“歸”對比呼應,突出老兵渴望知道家中情況,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夸張極寫其從軍時間久,表現老兵有家歸不得的現實,表現封建兵役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為下文進一步寫其悲慘境遇做鋪墊。2、白描: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遠及近用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寫哀情,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3、寓情于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遠及近用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寫哀情,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4、人物描寫:(1)語言(對話)描寫: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過對話描寫,側面表現老兵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傷心情。(2)動作描寫: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描寫了老兵在家中做飯,做完卻無人共享、出門張望的場景,生動地表現了老兵孤苦無依的凄涼處境和悲痛心情。(3)神態描寫:淚落沾我衣。神態的細節,刻畫了孤獨無依的老兵形象,表現出他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五)名句默寫1.表明主人公思想脈絡由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進入邈邈曠野、漫漫古道,對親人、家園的現狀由茫茫無際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詢問的詩句是: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2.高度概括老兵軍旅生涯的兩句詩是: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3.從遠到近,描寫家園荒涼起初景象的詩句是: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4.《十五從軍征》中集中控訴當時繁重的兵役給人發帶來無比痛苦的詩句是:出門東向看,淚落占我衣。5.描繪院內荒涼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無一人的悲慘情景的詩句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6.抓住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的詩句是: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7.鄉人的答語道出親人都已逝去的悲慘現狀的句子:“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8.本應溫暖的炊煙卻飄轉成冷寂的孤獨,本應是團圓的家宴,卻成為孤獨的惆悵,借主人公準備飯食無人可奉的場景,流露出主人公內心悲哀的詩句: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9.所謂“近鄉情更怯”當他在途中遇到鄉里人時,情不自禁地打聽道: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1.全詩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全詩通過對一個久別家鄉重歸故里的老兵回家時所見情景的描述,表現了他的孤獨和凄涼,反映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也體現了人民對戰爭的厭惡和憎恨之情。2.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形象。本詩描繪了一個久戰沙場、不得歸家,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孤苦無依、內心哀傷的老兵形象。久戰沙場,不得歸家;“十五”從軍,“八十”方回,寫出老兵一去數十年,有家歸不得,年老歸家卻已家破人亡;歸途中逢鄉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墳累累,到家所見是兔子、野雞;庭院中長出了“旅谷”井臺上也長出了“旅葵”,處處荒涼破敗。孤苦無依、內心哀傷;春谷作飯,采葵作羹,卻不知遞誰,出門東望,潸然淚下,心中的悲哀訴說不盡。3.這首詩是如何刻畫人物悲劇命運的?這首詩通過對景物和動作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悲劇命運。如作者選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墳墓來暗示老兵親友凋零;通過對兔雉棲身于家屋、谷葵叢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寫,來說明老兵家園的殘破。而采葵作羹、“不知貽阿誰”的動作,則表現出老兵的孤苦伶仃;尤其是“出門東向望”這一動作,更寫出了老兵悲哀至甚,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滯的情態,催人淚下。4.試分析老兵返鄉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誰?”,充滿與親人團聚的希望(歸途中)→希望落空→徹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涼,了無一人)→悲哀流淚,心茫然(“出門東向看”)。5.賞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一句。把讀者帶進了深沉綿遠的意境,為全詩營造了悲涼的氣氛,盡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內心無法忍受的悲痛。“征”高度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馬生涯。“始”傳達了主人公晝夜思夜,愁斷幾腸的復雜心情。6.用自己的話寫出老兵回家時看到的荒涼景象。走到家門前卻看見兔子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7.詩歌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點?意象——松柏、叢冢、跳兔、飛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景物特點:荒涼寂靜,無人的蹤跡。8.“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主人公此時是什么心情?主人公此時內心感到極度的孤獨悲傷。9.這首詩是怎樣表現人民對戰爭的厭惡和憎恨之情的?詩的最后兩句于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這里,突出老兵出門張望(“出門東向看”)與老淚縱橫(“淚落沾我衣”)這一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樂 府詩體名。由漢代專管音樂的官署名“樂府”而來。漢時將樂府收集編錄的詩稱為“歌詩”,魏晉南北朝人始將其稱為“樂府”或“樂府詩”。故樂府詩者,主要指兩漢至南北朝時為當時樂府機關采集編樂的歌詩。后亦用以指魏晉至唐代按樂府舊譜重填新辭以入樂的詩歌,以及后人仿效樂府古題而作的詩歌。后者仿效樂府詩之作非但不人樂,有時連舊題亦棄置不用,而僅從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上繼承漢樂府的特點,是所謂“新樂府”。此外,唐絕句小詩,因多配樂而行,亦被稱作“樂府”。宋元以后的詞、曲,因均配合音樂,有時亦稱“樂府”。一、名句名篇默寫1.《十五從軍征》理解型默寫(1)遙看是君家, 。(2) ,雉從梁上飛。(3)中庭生旅谷, 。(4) ,采葵持作羹。(5)出門東向看, 。(6)《十五從軍征》中揭露漢代兵役不合理的詩句是: , 。(7)《十五從軍征》中寫近景(極其荒涼)的詩句是: , 。(8)《十五從軍征》更加深刻的表現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9)《十五從軍征》詩中和賀之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10)《十五從軍征》老兵來到已經不成其為“家”的家中,見到這樣一幅破敗荒涼的畫面: , 。 , 。(11)《十五從軍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詩句是: , 。【答案】 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 淚落沾我衣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羹飯一時熟 不知貽阿誰 十五從軍征 八十始得歸 兔從狗竇入 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羹飯一時熟 不知貽阿誰【詳解】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冢、竇、旅葵、舂、作、沾、羹、貽、雉、梁”等字詞容易寫錯。二、詩歌鑒賞(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2.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詩圍繞應征多年的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來謀篇布局,巧妙自然。B.“十五”與“八十”相對照, “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極寫從軍之久。C.詩中的兩處語言描寫,以對答的形式,表達了幾十年未歸的主人公對家人的關切。D.本詩以樂景寫哀情,情真意切,語言質樸,頗能體現漢樂府善于議論的藝術特點。3.本詩畫線句與《梁甫行》中“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都寫到了動物,在寫法上有何共同妙處?【答案】2.D 3.(1)都采用白描手法 / 環境描寫 / 側面描寫(手法),表現出環境的荒涼破敗,人民生活的艱苦,表達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分析】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本詩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情景,抒發了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詩歌能體現漢樂府善于敘事的藝術特點,而非“善于議論”。結合“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這是由遠看到近見,描寫滿眼更加荒涼凄楚的景象,是以哀景寫哀情,而非“以樂景寫哀情”。故選 D。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本詩畫線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運用白描手法,描寫了老兵家中的“兔”“雉”兩種意象,突出了環境的荒涼破敗,寫出了老兵家中空無一人的凄涼場景,進而烘托出老兵內心的悲痛。《梁甫行》中“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簡陋的柴門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圍自在地行走毫無顧忌。運用白描手法,通過“狐兔”兩個意象,寫住處的荒涼,反映了那個時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慘痛景象,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生活的同情。據此分析可知,兩文都采用了白描手法,描繪了環境(或住處)的荒涼破敗,表現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蘊含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4.在學習這首詩歌時,李雷不理解主人公為何不自己趕快回到家中,還要詢問鄉里人。請你結合詩句向他解釋。5.詩歌結尾主人公流下了淚,這淚水中包含了怎樣復雜的情感?【答案】4.示例:李雷,“家中有阿誰”這一句恰切地表達了主人公對家人的關切,也表現了鄉里人見到幾十年未見的歸人時驚喜、心疼、同情等復雜的心情。如果只寫主人公的急切,人物形象就顯得不夠豐滿立體。 5.示例:主人公的淚水包括對親人逝去的悲痛、家園頹敗的辛酸、征戰多年的痛苦、未來生活的迷茫。【解析】4.本題考查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根據《十五從軍征》中的詩句,可知主人公十五歲就從軍遠征,直到八十歲才得以返回家鄉,他在外漂泊了六十五年,對家中情況一無所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遇到鄉里人,迫切地詢問“家中有阿誰”,這是他急于了解家人是否安在,家中現狀如何的直接體現。這句詩不僅展現了他長時間離家后的急切心情,也揭示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深深思念。主人公通過詢問鄉里人,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忐忑和期待,同時也展現了鄉里人對他的同情和驚訝。這樣的描繪使得整個場景更加生動,人物情感更加豐富,更加真實地反映了戰爭對個人和家庭的深遠影響。所以,主人公的這一行為是出于對家鄉和親人的急切關心,也是詩歌情感表達的需要。根據以上分析作答即可。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根據“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主人公看到的只是一片墳墓,親人們早已離世,他無法與他們團聚,心中的悲痛難以言表。結合“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這里描繪了家園荒蕪的景象,野兔鉆狗洞,野雞在梁上飛,庭中生長著陌生的谷物,井上長滿了葵菜,這些都是家園無人照料的象征,讓人感到辛酸。再根據“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知,主人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征戰,這種離家的痛苦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在淚水里得到了釋放。面對空蕩蕩的家和荒涼的景象,“不知飴阿誰”表達了主人公對于未來生活的迷茫,沒有了親人,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將何去何從。因此,詩歌結尾“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主人公的淚水是他復雜情感的交織,是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生活的無奈與哀嘆。根據以上分析作答即可。(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6.詩歌講述了一位老兵 的悲慘故事。7.全詩無一“悲”字,卻處處透露著悲情,請結合詩歌意象,談談你對此的理解。【答案】6.入伍多年、歸家后家破人亡 7.詩中“松柏”和“冢”暗指老兵家人逝世,表現出老兵期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和傷悲。“兔”“雉”“旅谷”“旅葵”四個意象描寫出老兵家的凄涼破敗,暗示家中空無一人,側面表現老兵的悲痛欲絕。【分析】6.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與概括。從“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以看出,這位老兵入伍多年;“松柏冢累累”描繪的是墳墓一個連著一個的情景,說明家中親人已經不在人世,老兵歸家后家破人亡。因此,詩歌講述了一位老兵入伍多年、歸家后家破人亡的悲慘故事。7.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理解。詩中“松柏冢累累”這一句,用“松柏”和“冢”這兩個意象,構建了一個荒涼、蕭瑟的場景。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松柏”常常用來象征堅貞和長壽,但在這里,它們卻與“冢”(墳墓)相結合,暗示著老兵家人的逝世。這種對比使得原本象征長壽的“松柏”變得格外凄涼,而“冢累累”則直接揭示了老兵家庭的不幸,表現出老兵期盼與家人團聚但愿望落空的失望和傷悲。接著,“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這四句通過“兔”“雉”“旅谷”“旅葵”四個意象,進一步描繪了老兵家的凄涼破敗。這些意象生動地展示了老兵家中空無一人的景象,兔子從狗洞自由出入,野雞在房梁上飛來飛去,庭院里長滿了野生的稻谷,井邊也長滿了野生的葵菜。這些看似自然的景象,實際上卻充滿了人世的荒涼和悲苦,它們從側面表現了老兵面對家破人亡的悲痛欲絕。(四)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8.下面詩句與“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項是( )A.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B.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C.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D.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9.李南覺得詩歌是對老兵歸家的描寫,詩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對動物的描寫有些偏離詩歌主題。你有什么看法?【答案】8.B 9.示例:我不認為這兩句詩偏離了詩意。“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抓住野兔見人鉆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梁上自以為安的荒涼凄楚的景象,襯托了主人公為國征戰六十五載卻有家歸不得,等到歸時卻又無家可歸的不幸遭遇和慘痛心情,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解析】8.本題考查比較閱讀。“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則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作者慨嘆于戰爭的殘酷與漫長。A.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B.此句概寫木蘭代父從軍,十來年的征戰生活,“百戰”“十年”都表明了戰爭的時間之長,以及花木蘭和同袍身經百戰的不易。前一句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后一句表現了戰爭的漫長;C.“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平,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D.詞人禁不住發問,從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敗已成陳跡,只有這無盡的江水依舊滾滾東流。“悠悠”形容漫長、久遠。這里,疊詞的運用,不僅暗示了時間之慢,而且也表現了詞人心中無盡的愁思和感慨;故選 B。9.本題考查詩句賞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是作者遠望家中所見。滿眼更加荒涼凄楚的景象。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鉆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梁上自以為安的情景;描寫家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的現狀。一個風塵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經炊火融融、庭園整潔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無一親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還不堪十倍、百倍……作者運用借景抒情的寫法,表現了主人公少時參軍,為國征戰,晚年歸家,家園卻早已荒蕪的不幸遭遇,從中可以窺見老兵的慘痛心情。既表現了作者對老兵的同情,也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的兵役制度的批判。故這兩句對動物的描寫并不偏離主題。(五)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歌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出了戰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B.“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兩句是細節描寫,將老兵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寂寞難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后令人心酸。C.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滿懷希望→希望落空→徹底失望→悲哀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D.這是一首第一人稱的敘事詩,詩歌勾勒了一個應征多年的老兵的回鄉見聞,詩歌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1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寫出一幅怎樣的畫面?【答案】10.D 11.由遠及近地描寫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園荒的凄涼畫面。【分析】10.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手法賞析。“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的意思是: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可知,此句使用了對話描寫即語言描寫;“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的意思是: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可知,此句使用了動作描寫;但詩歌中并未出現對人物心理的刻畫;故選 D。11.本題考查詩句賞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這四句由遠看到近見,描繪了滿眼荒涼凄楚的景象。作者沒說室空無人,而是抓住野兔見人鉆進家畜窩中自以為得所,野雞驚飛落到屋內梁上自以為安的情景;作者沒有直書庭園荒蕪雜亂,只攝取了井邊、中庭隨意生長的葵菜和谷物兩個“鏡頭”,人去屋空,人亡園荒,更其形象,倍傷人心神。(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2.請從煉字的角度,分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中“始”字的豐富內涵。13.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悲劇命運的。【答案】12.突出老兵從軍時間之長;表現出老兵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或表現老兵終于可以回家的喜悅之情)。 13.由遠及近寫景,遙看家園荒冢累累,近看庭院荒蕪雜亂,人亡屋空,殘破不堪,以如此荒涼之景,突出了老人從軍六十五年終得歸家卻無家可歸的悲慘命運。【解析】12.本題考查詩歌煉字。“始”是“才”的意思。“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意思是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老兵“十五”歲從軍,“八十”才歸, “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來。“始”字,突出老兵從軍時間之長;同時巧妙地傳達出主人公多年來渴望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的迫切心情,給全詩籠罩上了一層凄涼悲傷的感彩。13.本題考查景物描寫的作用。“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意思是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這句寫的是遠景,詩歌通過“松柏”“冢累累”這兩種景物,寫出了老兵家人盡死,親友凋零的慘狀;“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這句寫的是近景,通過“兔”“雉”“谷”“葵”四種景物,寫出了庭院荒蕪雜亂,人亡屋空,殘破不堪的荒涼景象。詩歌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景,通過荒涼破敗的景象來烘托老兵從軍六十五年終得歸家卻無家可歸的悲慘命運命運。(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4.請分析“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的表達效果。15.全詩并無控訴戰爭之語,但平淡的敘述背后,卻處處流露出百姓對戰爭之“痛”,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這種“痛”是如何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答案】14.①這句話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狀況,主人公此時內心感到極度的孤獨悲傷;②為下文抒情蓄勢,將哀情推向了極致。(意思對即可。) 15.示例一:“松柏”和“冢”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側面表現主人公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痛苦的心情。示例二:“兔”“雉”“旅谷”“旅葵”四種景物表現主人公家中荒涼寂靜、無人的蹤跡,平淡中體現出主人公內心徹底失望的無言之痛。(結合語句內容,分析合理即可)【解析】14.本題考查詩句賞析。“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意思是: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結合“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家里已無親人,突出了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慘狀;結合“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可知,為下文抒情蓄勢,同時也將悲哀之情渲染的淋漓盡致。15.本題考查寫作手法。根據“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中的“松柏”和“冢”可知,在這動亂的年月,親人們竟無一幸存。結合“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可知,滿懷希望,滿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風霜雨雪,六十五年積壓心底的感情,等來的卻是“冢累累”和冢上的青松,內心的凄苦和思念無處表達,痛苦的心情無以言表。根據“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中的“兔”“雉”“旅谷”“旅葵”四種景物刻畫了主人公家中荒涼寂靜、無人可尋的慘狀,平淡的敘述中蘊含著主人公內心絕望的極度痛苦之情。(八)閱讀《十五從軍征》,回答下面的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6.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松柏冢累累 累累:(2)采葵持作羹 持:(3)不知飴阿誰 飴:17.“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中的“十五”“八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18.畫線詩句抒發了老翁怎樣的心情?整首詩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狀?19.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所見所思。B.“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遙看到近見,體現了家中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場景。C.“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兩句體現老兵茫然而失落的悲痛心情。D.詩的最后兩句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E.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生動,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色。【答案】16.(1)眾多的樣子 (2)拿著 (3)同“貽”,送給 17.夸張。突出從軍之久。18.抒發主人公內心對家人團聚的期盼與最終失望哀傷的心情。揭露了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迫害。 19.BE【解析】16.考查理解詞語的意思。答題時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據句意來分析推斷詞義。(1)句意: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累累:眾多的樣子 。(2)句意:摘下葵葉來煮湯。持:拿著。(3)句意:卻不知送給誰吃。飴:同“貽”,送給。17.考查詩句的賞析。通常解題思路是:先寫出句子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語境進行分析,最后寫出表達效果。詩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的意思是:老兵“十五”歲就隨軍隊出征打仗,一直到了“八十”歲才返回家中。時間跨度十分長,由此可知運用的是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地表現了主人公從軍時間之長,兵役的繁重。據此理解作答。18.考查對詩歌主旨的把握。第一問。畫線句的意思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從老翁不知道把做好的湯和飯送給誰吃,說明家中已了無親人,可看出老翁久別家鄉重歸故里的孤苦無依。從他老淚縱橫可看出最終失望哀傷的心情。第二問。這首詩原來或許是漢魏間大動亂時代的民歌,是為控訴殘酷繁復的兵役制度而創作的。聯系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則不難看出這一點。正是當時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與無休無止的戰爭,造成了該老兵的悲慘遭遇。反映該老兵的悲慘遭遇,也就反映了當時在沉重的徭役壓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由此可知,整首詩揭露了連年戰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以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和迫害。19.考查詩歌的理解和賞析。B.“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意思是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屋梁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寫出了家中的破敗和荒涼,“體現了家中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場景”說法錯誤;E.“語言生動”有誤,應是“語言質樸”;故選 BE。【點睛】參考譯文:剛滿十五歲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歲才回來。路遇一個鄉下的鄰居,問:“我家里還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個地方,現在已是松樹柏樹林中的一片墳墓。”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屋梁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張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九)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20.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五從軍征》由近及遠描寫了老兵家中的凄涼荒蕪,選取“松柏”“冢”“旅谷”“旅葵”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B.《十五從軍征》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C.《望月有感》頷聯中的“干戈”,其義與“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戰爭。D.《望月有感》尾聯寫詩人深夜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構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21.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20.A 21.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渴望。【解析】20.本題考查詩歌鑒賞。A.有誤,《十五從軍征》由遠及近描寫了老兵家中的凄涼荒蕪;故選 A。21.本題考查對比閱讀。《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等語句寫,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八十歲才退伍回到故鄉家中,結果家人已經離世,暴露了古代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奴役,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渴望。《望月有感》“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點明背景,經歷戰亂,漕運受阻致使饑荒四起,兄弟分離;“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戰亂頻年,家園荒殘,手足離散,表現了戰爭帶來的災難,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作者對戰爭的控訴,對和平的渴望;據此概括兩首詩表達的相同情感即可。第 24 課 十五從軍征(導學案)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1.了解詩詞曲不同體裁的特點。(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本課所選五首作品類型多樣,有古樂府、歌行、律詩、詞和曲,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要引導學生了解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2)要讓學生在朗讀中2.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學生應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如從意象、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 表現手法等角度來鑒賞詩歌。3.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本課所選的作品,有的表現了從征之苦,有的表達了邊塞軍旅的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豪邁,有的體現了以身殉國的壯烈情懷,通過學習,學生應感受到這理解。些不同的情感。活動一:正音正字柏( ) 冢( ) 竇( ) 雉( ) 舂( ) 羹( )活動二 :字詞釋義始: 。歸: 。道逢: 。阿: 。君: 。遙看: 。松柏: 。冢: 。累累:與“壘壘”通,形容 。狗竇: ,竇, 。雉: 。中庭: 。生: 。旅:旅生,植物未經播種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旅葵:即野葵。舂:把東西放在石臼或乳缽里搗掉谷子的皮殼或搗碎。持: 。作: 。羹:就是 的意思。一時: 。飴: 。沾: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1.作家作品《 》是 編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總集,成書于北宋時期。全書共一百卷,以輯錄漢魏至唐的樂府詩為主。是繼《詩經》之后總括中國古代樂府歌辭的詩歌總集,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辭最完備的一部。漢樂府內容豐富多彩,它繼承了《詩經》的 傳統,描寫了人民的苦難,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漢樂府形式新穎,有四言,但主要是雜言和五言。漢樂府成熟的五言形式,大大促進了文人的詩歌創作。漢樂府多用口語,不加雕琢,語言樸素自然。南朝樂府語言清新自然,基調婉約纏綿,多用五言四句,有豐富的想象。代表作《 》。北朝樂府音調高亢,在感情上的表達往往質樸明快,直來直去,但是絕不鄙陋。代表作《 》。2.寫作背景此詩原來或許是漢魏間大動亂時代的民歌,是為控訴殘酷繁復的 而創作的。活動四:詩歌朗讀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一)全文翻譯年少時就從軍出征,老了才得以回來。在鄉間路上遇到同鄉人,問:“我家里還有哪些人健在?”“遠遠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現在已經是松柏青翠,墳冢相連了。”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里出進,野雞在屋脊上飛來飛去。院子里長著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環繞著井臺。用搗掉殼的野谷來做飯,摘下葵葉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都做好了,卻不知贈送給誰吃。走出大門向著東方遠望,老淚縱橫灑落在征衣上。(二)課文主題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會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樂府民歌,詩中描繪了一位少年從軍數十年后返回故里時,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勞動人民在當時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三)內容概括1、老兵得歸:從軍時間久,思鄉心情切。對比、夸張,突出從軍時間之久,為詩歌增加的凄涼悲傷的色彩,為下文進一步寫其悲慘境遇做鋪墊。2、歸途見聞:路遇鄉人,希望落空。通過對話描寫,側面表現老兵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傷心情。3、返家見聞:由遠及近,環境描寫。以哀景寫哀情,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結構上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家中無人,引出下文老兵做好飯卻無人共享的情節。4、出門張望:細節描寫,悲痛欲絕。動作和神態的細節,刻畫了孤獨無依的老兵形象,表現出他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無情。(四)寫作特色1、對比、夸張: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與“八十”相對照,突出其從軍時間之久。“征”與“歸”對比呼應,突出老兵渴望知道家中情況,與家人團聚的迫切心情。夸張極寫其從軍時間久,表現老兵有家歸不得的現實,表現封建兵役制度的極端不合理,為下文進一步寫其悲慘境遇做鋪墊。2、白描: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遠及近用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寫哀情,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3、寓情于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遠及近用四個場景描繪了一幅荒涼破敗的家中景象,以哀景寫哀情,烘托了老兵內心的悲哀,展現戰爭中百姓所受的深重苦難。4、人物描寫:(1)語言(對話)描寫: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通過對話描寫,側面表現老兵盼與家人團聚但是愿望落空的失望、哀傷心情。(2)動作描寫: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描寫了老兵在家中做飯,做完卻無人共享、出門張望的場景,生動地表現了老兵孤苦無依的凄涼處境和悲痛心情。(3)神態描寫:淚落沾我衣。神態的細節,刻畫了孤獨無依的老兵形象,表現出他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五)名句默寫1.表明主人公思想脈絡由六十五年的征戰生活進入邈邈曠野、漫漫古道,對親人、家園的現狀由茫茫無際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詢問的詩句是: , 。2.高度概括老兵軍旅生涯的兩句詩是: , 。3.從遠到近,描寫家園荒涼起初景象的詩句是: , 。4.《十五從軍征》中集中控訴當時繁重的兵役給人發帶來無比痛苦的詩句是: , 。5.描繪院內荒涼凄楚的景象,表明家中已空無一人的悲慘情景的詩句是: , 。6.抓住細節,將舉目無親、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將其悲痛欲絕的茫然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的詩句是: , 。7.鄉人的答語道出親人都已逝去的悲慘現狀的句子:“ , 。”8.本應溫暖的炊煙卻飄轉成冷寂的孤獨,本應是團圓的家宴,卻成為孤獨的惆悵,借主人公準備飯食無人可奉的場景,流露出主人公內心悲哀的詩句: , 。9.所謂“近鄉情更怯”當他在途中遇到鄉里人時,情不自禁地打聽道: , 。1.全詩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2.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中主人公的形象。3.這首詩是如何刻畫人物悲劇命運的?4.試分析老兵返鄉過程中的情感變化。5.賞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一句。6.用自己的話寫出老兵回家時看到的荒涼景象。7.詩歌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點?8.“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主人公此時是什么心情?9.這首詩是怎樣表現人民對戰爭的厭惡和憎恨之情的?樂 府詩體名。由漢代專管音樂的官署名“ ”而來。漢時將樂府收集編錄的詩稱為“ ”,魏晉南北朝人始將其稱為“樂府”或“樂府詩”。故樂府詩者,主要指兩漢至南北朝時為當時樂府機關采集編樂的歌詩。后亦用以指魏晉至唐代按樂府舊譜重填新辭以入樂的詩歌,以及后人仿效樂府古題而作的詩歌。后者仿效樂府詩之作非但不人樂,有時連舊題亦棄置不用,而僅從創作方法與表現手法上繼承漢樂府的特點,是所謂“新樂府”。此外,唐絕句小詩,因多配樂而行,亦被稱作“樂府”。宋元以后的詞、曲,因均配合音樂,有時亦稱“樂府”。一、名句名篇默寫1.《十五從軍征》理解型默寫(1)遙看是君家, 。(2) ,雉從梁上飛。(3)中庭生旅谷, 。(4) ,采葵持作羹。(5)出門東向看, 。(6)《十五從軍征》中揭露漢代兵役不合理的詩句是: , 。(7)《十五從軍征》中寫近景(極其荒涼)的詩句是: , 。(8)《十五從軍征》更加深刻的表現出老翁孤獨凄涼的處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9)《十五從軍征》詩中和賀之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10)《十五從軍征》老兵來到已經不成其為“家”的家中,見到這樣一幅破敗荒涼的畫面: , 。 , 。(11)《十五從軍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詩句是: , 。二、詩歌鑒賞(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樂府詩集》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2.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詩圍繞應征多年的老兵的返鄉經歷及其情感變化來謀篇布局,巧妙自然。B.“十五”與“八十”相對照, “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極寫從軍之久。C.詩中的兩處語言描寫,以對答的形式,表達了幾十年未歸的主人公對家人的關切。D.本詩以樂景寫哀情,情真意切,語言質樸,頗能體現漢樂府善于議論的藝術特點。3.本詩畫線句與《梁甫行》中“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都寫到了動物,在寫法上有何共同妙處?(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4.在學習這首詩歌時,李雷不理解主人公為何不自己趕快回到家中,還要詢問鄉里人。請你結合詩句向他解釋。5.詩歌結尾主人公流下了淚,這淚水中包含了怎樣復雜的情感?(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粱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6.詩歌講述了一位老兵 的悲慘故事。7.全詩無一“悲”字,卻處處透露著悲情,請結合詩歌意象,談談你對此的理解。(四)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8.下面詩句與“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項是( )A.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B.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C.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D.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9.李南覺得詩歌是對老兵歸家的描寫,詩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對動物的描寫有些偏離詩歌主題。你有什么看法?(五)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詩歌以“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開篇,看似平淡,卻耐人尋味,含蓄點出了戰爭周期之長和當時百姓兵役之繁重。B.“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兩句是細節描寫,將老兵舉目無親、孤身一人、寂寞難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讀后令人心酸。C.全詩以老兵回家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滿懷希望→希望落空→徹底失望→悲哀流淚,有波瀾有起伏,且引人深思。D.這是一首第一人稱的敘事詩,詩歌勾勒了一個應征多年的老兵的回鄉見聞,詩歌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手法。11.“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寫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2.請從煉字的角度,分析“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中“始”字的豐富內涵。13.簡要分析這首詩是如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悲劇命運的。(七)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4.請分析“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的表達效果。15.全詩并無控訴戰爭之語,但平淡的敘述背后,卻處處流露出百姓對戰爭之“痛”,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這種“痛”是如何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八)閱讀《十五從軍征》,回答下面的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16.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松柏冢累累 累累:(2)采葵持作羹 持:(3)不知飴阿誰 飴:17.“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中的“十五”“八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18.畫線詩句抒發了老翁怎樣的心情?整首詩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狀?19.對這首詩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A.這是一首敘事詩,描繪了一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所見所思。B.“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遙看到近見,體現了家中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場景。C.“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兩句體現老兵茫然而失落的悲痛心情。D.詩的最后兩句對老兵的動作描繪中進一步抒發老兵心中的悲哀。E.全詩運用白描手法繪景寫人,層次分明,語言生動,以哀景寫哀情,情真意切,體現漢樂府即景抒情的藝術特色。(九)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十五從軍征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飴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后,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20.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五從軍征》由近及遠描寫了老兵家中的凄涼荒蕪,選取“松柏”“冢”“旅谷”“旅葵”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B.《十五從軍征》最后兩句通過對“老兵出門張望、老淚縱橫”這一動作細節的描寫,進一步抒發了老兵心中的悲涼之感。C.《望月有感》頷聯中的“干戈”,其義與“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戰爭。D.《望月有感》尾聯寫詩人深夜難寐,舉首遙望孤懸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聯想到飄散在各地的兄長弟妹,構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鄉愁的圖景。21.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4課 十五從軍征(導學案)(學生版)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統編版).pdf 第24課 十五從軍征(導學案)(教師版) 2024-2025學年九年級語文下冊同步學與練(統編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