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 曹劌論戰(導學案)(PDF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 曹劌論戰(導學案)(PDF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 20 課 曹劌論戰(導學案)
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借助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 差別。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要實詞、虛詞,尤其需要注意古今異義
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 的詞語,提示學生注意積累,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 2.學習文章的精練筆法與詳略安排。
本文運用的是中國傳統史家筆法,語言簡潔精練,剪裁得當,重
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
點突出,充分體現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在教學中須引導
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
學生學習精練筆法,掌握材料的詳略安排。
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 曹劌雖是一介平民,在國家危難之際卻能挺身而出,為國解憂,
美意識和觀念。 主動“論戰”,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劃。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士人
這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心。
活動一:正音正字
曹劌(ɡuì) 又何間(jiàn)焉 弗(fú) 小信未孚(fú) 玉帛(bó) 下視其轍(zhé)
登軾(shì) 敗績(jì) 遂(suì)逐(zhú)齊師 旗靡(mǐ)
活動二 :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重點詞語釋義
1.齊師伐我      師:軍隊
2.肉食者謀之 肉食者:吃肉的人。這里指當權者。
3.肉食者鄙 鄙:淺陋。這里指目光短淺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安:安身  專:獨自享有
5.對曰 對:回答。一般用于下對上的回答
6.小惠未徧 遍:遍及、普遍
7.雖不能察 察:明察
8.必以情 情:實情
9.忠之屬也 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屬:類
10.戰則請從 從:跟隨
11.齊師敗績 敗績:大敗
12.公將馳之 馳:驅車追趕
13.既克 既:已經
14.一鼓作氣 作:振作
15.彼竭我盈 竭:衰竭 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正旺盛
16.難測也 測:推測,估計
17.懼有伏焉 伏:埋伏
18.望其旗靡 靡:倒下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 徧 同 遍 , 遍及、普遍 。
(三)古今異義
1.小大之獄  古義:訴訟事件      今義:監獄
2.犧牲玉帛 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 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
的生命
3.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中間
4.弗敢加也 古義:虛夸,夸大 今義:增加
5.再而衰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6.必以信 古義:實情 今義:書信
7.忠之屬也  古義: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今義:忠誠。
(四)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  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2.公將鼓之  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
3.小信未孚  孚:使動用法,使……信服
4.忠之屬也  忠:形容詞作動詞,盡力做好分內的事。
5.下視其轍  下:名詞作狀語,向下。
(五)一詞多義
1.師:①遂逐齊師(軍隊)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老師 )
2.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 ②公問其故(緣故,原因)
3.從:①戰則請從(跟隨) ②民弗從也(服從、聽從)
4.請:①曹劌請見(請求) ②戰則請從(請讓我)
5.信:①必以信(實情) ②小信未孚(信用)
(六)虛詞歸納
1.其:其鄉人曰 代詞,他,這里指曹劌
吾視其轍亂 代詞,他們,指齊軍
2.以:可以一戰 憑借
必以信 按照
必以分人 把
3.之:小大之獄 助詞,的
公與之乘 代詞,代曹劌
肉食者謀之 代詞,代這件事
公將鼓之 音節助詞,不譯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裝句
何以戰 (賓語前置,應為“以何戰”)
3.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左丘明(前 502年—前 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說復姓左丘,名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歷史學
家。代表作品《左傳》。
《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 ,漢代以后才多稱
《左傳》 。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 、《穀(谷)梁
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巨著。該書共三
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 722(魯隱
公元年)至公元前 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文章體裁: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
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 以記事為主。
活動四: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
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
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進攻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他同鄉的
人說:“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熊深謀遠慮。”
于是(他)進宮拜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類
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和絲織品之類,(我從來)不敢虛
夸,一定按實情稟告神靈。”(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您
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熊件件明察,也一定會用誠心審理。”(曹劌)回答說:
“(這)是盡職分之類的事情。可憑債(這個條件)打一使:(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魯莊公和他共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
曹劌說:“(現在)不可以(擊鼓進軍)。”齊軍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
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將要下令驅車追趕齊軍。曹劌說:“(還)不可以(追趕)。”(說完就)向下察看
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國軍隊,(這才)說:“可以(追趕)了。”于是追趕齊軍。
戰勝齊軍后,魯莊公詢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
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窮盡了,他們的去氣已經窮盡而我們的
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齊國是)大國,難以推測(它的情況),(我)擔心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
們的車轍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今追趕他們。”
(二)課文主題
文章記敘了魯國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說明
了“只有取信于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戰機,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的道理。
(三)內容概括
第一段:論戰前準備。寫曹劌幫助魯莊公認清作戰的前提條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敘戰爭經過。寫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適時反擊和追擊。
第三段:論取勝原因。寫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時機。
(四)寫作特色
(1)中心突出,詳略得當。
這是一篇記敘戰爭的短文,但重點不是記敘戰爭的經過,而是著重寫曹劌的“論戰”,凡是與表現主題
無關的枝節就盡量省略。如第一段寫曹劌謁見莊公,進見的細節一概省略了,劈頭就問“何以戰”;第二段
對戰場的復雜情況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寫,留待后面補敘,就更能突出“論戰”的見解;
第三段只用“公問其故”代替了魯莊公一系列問話。但文章對戰前戰后反映曹劌戰略見解的談話,則詳加
敘述,因為戰前是分析有無克敵制勝的條件,戰后是總結以弱勝強的原因,這些都是圍繞主題寫的,全文
自始至終突出了“論”字,使人對長勺之戰的勝敗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戰爭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記述得清清楚楚。第一段寫戰前準備,第
二段寫戰時經過,第三段寫戰后總結,事態發展清晰,文章脈絡分明。段與段之間的過渡也非常自然,第
一段的結尾“戰則請從”與第二段的“公與之乘”銜接,第二段的結尾“遂逐齊師”與第三段的“既克”
銜接,三個段落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此外,文章前后的照應也十分緊密。以第二段與第三段
為例,“三而竭”與上段“齊人三鼓”相照應;“吾視其轍亂”與“下視其轍”相照應;“望其旗靡”與“登
軾而望之”相照應;“故克之”與“齊師敗績”相照應;“故逐之”與“遂逐齊師”相照應。第二段只寫“其
然”,第三段補寫“所以然”,一記一議.一實一虛,前后照應,相輔相成。
(3)用對話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
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說明了曹劌是一個關心國事而有遠謀的人物。在交代戰前準備時,詳細地寫了
曹劌與魯莊公的三次對話,通過對話揭示出魯莊公昏庸無知,曹劌深謀遠慮。寫戰役經過,作者雖只寫了
曹劌兩次說的“未可”.“可矣”的簡單話語,但卻形象地表現了曹劌成竹在胸。待機而動的思想性格。最
后由“公問其故”又引出曹劌對戰爭的一大段議論,表現出曹劌的可貴的軍事見解。
(五)名句默寫
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
2.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
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
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3.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4.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曹劌論戰》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能體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
以情;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彼竭我盈”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
時。
6.《曹劌論戰》中,曹劌在“齊人敗績”“公將馳之”時,實地考察“下視其輒,登軾而望之”后,才
下令追逐,最終大克齊師。
7.《曹劌論戰》中曹劌闡述勇氣在戰爭中的作用的句子是: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
竭。
8.《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9.《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10.《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句子是:公將戰,曹劌請見。
11.《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注意細節的句子是:下視其輒,登軾而望之。
12.《曹劌論戰》中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吾視其輒亂,望其旗靡,故逐
之 。
1、文章的題目是《曹劌論戰》,論戰的雙方是曹劌和魯莊公,但文章開頭卻寫寫了曹劌與其鄉人的對
話,目的何在?
(1)用鄉人對肉食者和國事的冷淡與曹劌形成鮮明對比,反襯曹劌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感,同時用民不
愿與官謀說明當時的統治者不得民心。
(2)曹劌的答話是全文的總綱,下文就是圍繞“鄙”來寫魯莊公,圍繞“遠謀”為刻畫曹劌的(為下
文作鋪墊)。
2、曹劌在戰場上鎮定自若、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礎是什么?
(1)戰前魯國政治上取信于民,有廣大人民作后盾;
(2)在作戰中曹劌避敵鋒芒,養我軍銳氣;詳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有軍事指揮才能,克敵制勝的
本領。
3、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戰爭之前,曹劌預見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主動請見,使魯莊公認識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戰爭
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他在政治上的遠謀;
在作戰的過程中,他不爭于進攻和追擊,避敵鋒芒,養我銳氣,詳察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大
敗齊師;
戰后總結條分縷析,入情入理表現了他在戰略上遠謀。
4、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請你談談作者塑造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這些方法有
什么好處?
一方面通過對話刻畫人物,另一方面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把鄉人對國事的冷漠,不愿與統治者為謀和
曹劌的主動請見對比,突出曹劌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感;把魯莊公的鄙和曹劌的遠謀進行對比突出曹劌的政
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戰前:魯莊公淺陋;曹劌有遠謀。
戰時:魯不作調查,急躁冒進;曹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后: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6、如何評價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昏庸。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
他政治上無能;他急切求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的啟發下終有所悟,在作戰中聽從曹劌的正
確指揮,說明他和一般的昏君還是有區別的。
7、依據文章內容,分析曹劌在這次戰役中所起的作用。
曹劌在這次戰役中起了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作用。他以“夫戰,勇氣也”為依據,提出要選擇“彼竭我
盈”的時機發動反攻,所以必待齊師“三鼓”而后鼓,抓住了有利戰機。也以大國難測,“懼有伏焉”為
根據,提出作戰中必須時刻注意判斷敵方意圖的觀點,所以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之后才認為可以
追擊。以上兩次關鍵的戰術決定了魯國的勝利。
8、一介草民的曹劌,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指揮打勝了一場決定國家生死的戰役,曹劌的這一行
動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我們應當學習曹劌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感,國家有難,挺身而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做出應
有的貢獻。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國別、編年、紀傳三體。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活
動及有關言論,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被譽為“百家文學之宗,萬事古文之祖”。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
《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不足
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人物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體。
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一、選擇題
1.下列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肉食者鄙 B.犧牲玉帛 C.弗敢加也 D.吾視其轍亂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辨析古今異義詞的能力。
A.鄙,古義,淺陋,文中指目光短淺;今義,粗俗,低下;
B.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舍棄自己的生命;
C.加,古義,虛夸,夸大;今義,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東西或數目合在一起;
故選 D。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B.小大之獄 C.公與之乘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虛詞用法。
A.代詞,指這件事;
B.助詞,的;
C.代詞,指曹劌;
D.代詞,指齊軍;
故選 B。
3.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曹劌請見 見多識廣 見義勇為 各抒己見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無音信 信手拈來
C.公與之乘 乘風破浪 乘虛而入 乘興而來
D.遂逐齊師 出師未捷 百萬雄師 仁義之師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詞義的辨析。
A.見:召見/看見、經歷/看到,看見/對于事物的看法,意見;
B.信:信用/信用/音信,信息/隨意;
C.乘:乘坐/趁著/趁著/趁著;
D.師:都是“軍隊”的意思。
故選 D。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故逐之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戰 以君之力
C.戰于長勺 所惡有甚于死者
D.登軾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慍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代詞,代指齊國軍隊/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B.都是介詞,可譯為“憑借”;
C.介詞,在/介詞,比;
D.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
故選 B。
5.下列加點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犧牲玉帛 B.小大之獄 C.公將戰 D.可以一戰
【答案】C
【詳解】A.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
B.古義:訴訟事件。今義:監獄;
C.將要;
D.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許可。
故選 C。
6.與“其鄉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 B.頹然乎其間
C.增其舊制 D.其如土石何
【答案】D
【詳解】例句中的“其”是代詞,前三項中的“其”均為代詞;
D項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強反問語氣;
故選 D。
7.下列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兩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B.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C.第一次擊鼓能讓士兵生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就竭盡了。
D.一次擊鼓能振作土氣,兩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三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
【答案】B
【詳解】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奮。氣,士氣。再,第二次。而,就。衰,衰弱。三,第三次。竭,
竭盡。句意: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
了。故選 B。
8.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是紀
傳體史書。
B.“犧牲玉帛”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絲
織品。
C.“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指趁勁頭大的時候抓緊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D.我國古代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劌論戰》所寫的長勺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識記。
A.《左傳》是編年體史書;
故選 A。
二、填空題
9.填空。
(1)本文選自《左傳》,《左傳》舊傳為 時期 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 體史書。
(2)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能體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 ”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是“ , ”之時。
(3)出自本文、流傳至今的一個成語是: 。
(4)文中曹劌向魯莊公解釋他“登軾而望”的原因的句子
是: , , 。
【答案】 春秋 左丘明 編年 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 必以情 彼竭我盈
吾視其轍亂 望其旗靡 示例:一鼓作氣。 夫大國 難測也 懼有伏焉
【詳解】(1)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左傳》是我國現存的史類文學作品,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
《春秋》而作,實際上成書時間當在戰國或兩漢之間。作品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公元前 722年),止于魯
悼公十四年(公元前 454年),比《春秋》記事時間延長了許多。
(2)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
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獄、察”等字詞容易寫錯。
(3)本題考查成語。
《曹劌論戰》中有許多成語。任選一個填寫即可。
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再衰三竭:形容士氣逐漸低落,力量逐漸衰竭,不能再振作。
轍亂旗靡:車轍錯亂,旗幟倒下。形容軍隊潰敗。
彼竭我盈:他們的勇氣已喪失,我們的士氣正旺盛。
(4)本題考查名句名篇默寫。
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
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緊扣“‘登軾而望’的原因”即可得出答案。本題中的“懼、
測、焉”等字詞容易寫錯。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又何間焉 間: (2)衣食所安 安:
(3)齊師伐我 伐: (4)弗敢加也 加:
(5)忠之屬也 屬: (6)小信未孚 孚:
(7)小大之獄 獄: (8)公將馳之 馳:
(9)既克 克: (10)望其旗靡 靡:
【答案】 參與 指安身 攻打,進攻,征伐 虛夸,夸大 類 使信服 指訴訟
事件 驅車追趕 戰勝,取勝 倒下
【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
(1)句意:又何必參與呢?間:參與。
(2)句意:衣食這些用來養生的東西。安:指安身。
(3)句意: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國。伐:攻打,進攻,征伐。
(4)句意:不敢虛報。加:虛夸,夸大。
(5)句意:盡了本分一類的事。屬:類。
(6)句意: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孚:使信服。
(7)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獄:指訴訟事件。
(8)句意:莊公將要驅車追趕敵軍。馳:驅車追趕。
(9)句意:已經戰勝。克:戰勝,取勝。
(10)句意:看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靡:倒下。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又何間焉 古義: 今義:
(2)肉食者鄙 古義: 今義:
(3)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4)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答案】(1)參與 中間 (2)目光短淺 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3)指祭祀用的純
色全體牲畜。 為正義事業而死 (4)案件 監獄
【詳解】考查對文言實詞中古今異義詞的理解。
①句意:你又何必參與呢?間:古義,參與;今義,中間。
②句意:當權者目光短淺。鄙: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③句意: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犧牲:古義,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今義,為正義事
業而死。
④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獄:古義,案件;今義,監獄。
12.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
(2)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3)曹劌解釋為何追逐齊軍的句子是“ ”。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吾視其轍亂,望其
旗靡,故逐之 (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詳解】(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意為: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這是曹劌請見的原因。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意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據實情判斷。
這是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表現。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意為:我看見他們的車轍散亂,遠望他們的旗幟倒下,所以追趕他
們。這是曹劌向莊公解釋為何追逐齊軍。
(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意為:齊國是大國,難以估測,我怕他們有埋伏。這是曹劌“下視其轍,
登軾而望之”的原因。
注意易錯字:鄙、察、轍、靡、逐、焉。
13.默寫。
(1) ,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 。
(4)《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善于把握最佳追擊時機的句子是: , 。
(5)天色已晚,班級黑板報還有些收尾工作未完成,小明就用《曹劌論戰》中
“ , , ”來勸導鼓勵大家抓緊時間完成。
【答案】 小大之獄 勇氣也 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 望其旗靡 一鼓作氣 再
而衰 三而竭
【詳解】本題考查古詩填空。
作答此題時,一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要認真審題,根據情境找出符合題意的句子;三注意答題內容
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獄、轍、靡、衰”等字容易寫錯。
14.(1)《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
是: , , 。
(2)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
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
是: , , , 。
【答案】 (1)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 必以情 (2)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解析】略
三、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曹劌論戰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
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又何間焉/其間千二百里
B.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C.彼竭我盈,故克之/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D.遂逐齊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7.說說文章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好在哪里。
【答案】15.C 16.(1)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2)祭祀用的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實情向神靈稟告。 17.本文主要內容不是記敘戰
爭的過程,而是記錄曹劌關于戰爭的論述(或詳寫曹劌論戰前準備、戰后論述戰勝原肉;略寫戰爭過程)
其他內容與中心關系不大。
好處是:表現了曹劌的遠見卓識,突出了中心。
【解析】1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A.間:參與/中間;
B.屬:類/通“囑”,囑托、囑咐;
C.故:都是所以;
D.師:軍隊/老師;
故選 C。
1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找出關鍵實詞、
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詞語: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祿的人。何:什么。間:參與。
(2)重點詞語: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豬、牛、羊等。玉帛,玉石、絲織品。弗:不。
加:虛夸,這里是說以少報多。
17.本題考查詳略理解。
根據①段“公將戰,曹劌請見。……‘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可知,詳寫曹劌論戰前準備;
根據③段“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可知,詳寫戰后論述戰勝原因;
根據②段“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可知,略寫戰爭過程。
《曹劌論戰》在安排詳略時,以曹劌為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前、戰中、戰后的表現;對于戰爭雙方的
對峙、交鋒等采用了略寫。這樣安排的好處是:突出曹劌的深謀遠慮,使文章看起來簡略得當,突出重點。
【點睛】參考譯文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曹劌請求進見,他的同鄉對他說:“大
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其間呢?”曹劌說:“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
宮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么條件同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這類用來養生的東西,我
不敢獨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
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誠實。”曹劌回答說:“這是小信用,
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對于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一
定誠心誠意來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忠于職守的一種表現,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作戰時請讓我
跟從您去。”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一開始,魯莊公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還不
行。”齊軍擊鼓三次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被打得大敗。魯莊公就要下令驅車追擊齊軍,
曹劌說:“還不行。”曹劌下車看了看地上齊軍戰車輾過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遠望齊軍撤退的情況,
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戰勝以后,魯莊公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崐鼓,能夠振作士兵的
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后士兵的勇氣就消耗完了。他們的勇氣已經完了,
我們的勇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但大國難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們戰車的車輪痕跡很亂,
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已經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二)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①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
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8.甲詞寫于 朝(朝代),乙文則選自春秋時期的史書《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0.下列對甲乙詩文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甲詞的太守出獵答謝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體現了對民心的重視。
B.甲詞中作者自比“孫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劌。
C.甲詩和乙文都表達了主人公關心國家,積極請戰抗擊侵略者的豪情壯志。
D.甲詩和乙文都對主人公形象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寫,人物特點躍然紙上。
21.乙文最后一段①處所缺的內容是 ,該“論”體現了曹劌在戰爭中善
于 ,這也是這場戰爭中魯國勝利的一個原因。
【答案】18. 宋 左傳 19.這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去打一仗了。 20.B
21. 一鼓作氣 抓住有利戰機
【解析】18.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識記。《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北宋文學家蘇軾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
詞。《曹劌論戰》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左丘明,春秋末期魯國人,歷史學家。
19.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之:的。屬:類。可:可以。以:憑借”的翻譯要正確。
20.本題考查內容分析。B.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魯國,而不是“曹劌”,故選 B。
21.本題考查內容識記與分析。
第一空:①處所缺的內容是一鼓作氣。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
第二空:“彼竭我盈,故克之”“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可以看出,曹劌在戰爭中抓住了兩個
時機:進攻時機和追趕時機,因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點睛】譯文:
甲:我姑且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華美艷麗
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為我報知全城百姓,使隨
我出獵,我一定要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興時,我的胸懷更加開闊,我的膽氣更加張揚。即使頭發微白,又有什么關系呢?朝廷
什么時候才能派人拿著符節來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
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乙: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說:“當
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
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不敢獨自
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順從您
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上天說實
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
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類的事,
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
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
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
遠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
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
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
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三)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判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
奔。”又曰:“而后大師③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
之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④,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猶斗⑤,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
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⑥,吳
人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澨,五戰及郢⑦。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釋】①二師:楚軍和吳軍。②瓦:子常。③大師:吳國大部隊。④清發:水名,今湖北安陸。⑤斗:
戰斗。⑥為食:做飯。②郢:楚國都城。
2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必以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論語)十
二章》)
B.公問其故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
樂》)
C.夫概王以其屬五千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花源記》)
D.先擊子常之卒 行道之人弗受 (《魚我所欲也》)
2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
2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25.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1)從【甲】文中“曹劌請見”“戰則請從”能看出曹劌具有 情懷。
(2)人心向背是作戰的基礎,【甲】文民心的重要性體現在“ ”;【乙】文中
“ ”印證夫概王也懂得這個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3)曹劌和夫概王都能夠掌握作戰時機,請從追擊時機這一點,結合【甲】【乙】兩文分別進行分析。
【答案】22.D 23.(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
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
(2)如果讓先渡過河的楚軍知道渡河以后便可以免于一死,那后邊渡過河的人會羨慕他們,楚軍就沒有爭
斗的心志了。 24.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25. 一心為國(憂國) 忠
之屬也。可以一戰(或:可以一戰) 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或:楚瓦不仁)
甲文中,曹劌抓住“轍亂旗靡”的最佳追擊時機,確信對方無詐,大敗齊軍;
乙文中,夫概王提出“半濟而后可擊也”,在對方全軍失去斗志時追擊,果然大敗楚軍。
【解析】22.A.信:實情,名詞/講誠信,動詞;
B.故:原因,名詞/所以,連詞;
C.屬:部屬,名詞/種類,名詞;
D.之:都是結構助詞,的;
故選 D。
2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要準確。
(1)一:第一次。鼓:擊鼓進軍。作:振作。氣:士氣。再:第二次。三:第三次。
(2)若:如果。使:讓。濟:渡河。免:免死。慕:羨慕。
24.本題考查斷句。
根據句意“子常的士兵奔逃,楚軍大亂,吳軍戰勝了楚軍,子常投奔到鄭國”可知,句子有四個主語:子
常之卒、楚師、吳師、子常。據此可斷句為: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25.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1)曹劌乃一介平民,卻參與“肉食者謀之”的國家大事,“曹劌請見”可見他心中有國,一心為國;“戰
則請從”可見他不畏戰爭會流血犧牲,親自參與,勇敢無畏的特點,而“請從”是為了能在戰爭中指揮得
當,取得勝利,還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因此,從中可以看出曹劌的家國情懷,他一心為國,勇敢有擔當。
(2)曹劌評價莊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是“忠之屬也”,認為他做到了盡職盡責,會
取得民心,從而“可以一戰”,憑著民心來與齊國戰斗,這是能夠與敵人對抗的基礎條件。夫概王“晨請于
闔廬”時,就認為“楚瓦不仁”,做人不仁義,因而會有“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的結果,認
為對方在取信于民中已經失了先勢,必敗。
(3)甲文中,曹劌因為“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因而在“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后才下令追
擊,是確信齊國真的戰敗了,抓住了“轍亂旗靡”的最佳追擊時機;
乙文中,夫概王要求“半濟而后可擊也”,是因為“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
無有斗心矣”,楚軍渡過一半時,全軍都失去了斗志,最是軍心渙散的時候,這時候追擊則不會出現“困獸
猶斗”的情景,必然會大敗楚軍。
【點睛】參考譯文:
甲: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他的同鄉
說:“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養生的東西,我從來
不敢獨自專有,一定把它們分給身邊的大臣。”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會順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豬牛羊和玉器、絲織品等祭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目,一定對
上天說實話。”曹劌說:“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靈的信任,神靈是不會保佑您的。”魯莊公說:“大大
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曹劌回答說:“這才盡了本職一
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
“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
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橫木遠望齊
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
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
消失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
那里設有伏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乙:吳、楚兩軍在柏舉擺好了陣勢。闔廬的弟弟夫概王,一大清早就來請示闔廬說:“楚國的子常不
仁愛,他的手下沒有決一死戰的決心,我們搶先攻打他們,他們的士兵肯定會逃跑。”又說:“然后我們
的大部隊再追趕上去,肯定能打敗他們。”夫概王率領他的部下五千人,搶先攻打子常的士卒。子常的士
卒奔逃,楚軍大亂,吳軍戰勝了楚軍,子常投奔到鄭國。吳軍追趕楚軍,到了清發,闔廬要進行攻擊。夫
概王說:“被圍困的野獸還會爭斗一番,何況是人呢?如果知道是不免一死就會同我們拼死作戰,必定會
打敗我們。如果讓先渡過河的楚軍知道渡河以后便可以免于一死,那后邊渡過河的人會羨慕他們,楚軍就
沒有爭斗的心志了。渡河一半后才可以攻擊。”闔廬聽從了他的說法。又一次打敗了楚軍。楚軍做飯,吳
軍又趕到了,楚軍又奔逃。在雍澨戰勝了楚軍。五次戰斗后,吳軍到達了楚國的郢都。
(四)閱讀下面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曹劌論戰(節選)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丙)
謝翱傳(節選)
宋 濂
①謝翱,字皋羽,福之長溪①人。父鑰,著《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于時。翱世②其學,有大節。會
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③,長揖軍門④,署咨事參軍。
②及宋亡,天祥被執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東。嚴有子陵臺,孤絕千丈。翱挾酒以登,設天
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擊石,竹石俱碎。元乙
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贊曰:翱一布衣爾,未嘗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負天祥,肯背國哉?翱蓋天下之士也。
(選自《宋濂散文選集》有刪節)
【注釋】①長溪:福建省霞浦縣。②世:繼承。③開府延平:在延平地區開設府署。④長揖軍門:投拜軍
營,文天祥抗元,謝翱曾率鄉兵來投,任咨議參軍。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澆地作祭奠。
26.初三教材中選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 》。
2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爾 ( )
2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9.下列對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謝翱三次大聲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禮,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謝翱多次大聲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禮,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謝翱多次大聲痛哭,又拜了兩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謝翱三次大聲痛哭,又拜了兩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30.閱讀甲詩丙文,謝翱祭拜文天祥亡靈的原因是: ;閱讀乙丙兩文,謝翱和曹劌的共同點是:
(以上兩空都用自己的話回答)。
31.下列對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甲詩格調悲壯,氣貫長虹;丙文敘述、描寫、議論相結合,讀來感人至深。
B.甲詩直抒胸臆表明詩人的志向;乙文主要運用對比和對話形式刻畫人物。
C.從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從詩文中可見,文天祥、曹劌、謝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質。
【答案】26.送東陽馬生序 27. 適逢 平民 28.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
察,(我)一定用誠心(合理裁決)。或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29.C 30. 感念文天祥的知遇
之恩,敬佩文天祥舍生取義的人格。 平民,愛國 31.C
【解析】26.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明初文學家。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并列為明初詩文三大
家。在初三教材中選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送東陽馬升序》,在這篇贈序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
和勤苦學習的經歷,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
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以勉勵青年人
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
27.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正趕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區開設府署。會:適逢,正趕上。
(2)句意為:謝翱不過是一介平民。布衣:平民。
28.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字詞:獄,(訴訟)案件。察,明察。情,誠,誠實。這里指誠心。
29.本題考查對句子的理解。
“三”不是實指,是多次的意思。“復再拜”是“又拜了兩次”的意思是,本句翻譯為:謝翱多次嚎啕痛
哭,又拜了兩遍禮才站起身。謝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故選 C。
30.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把握。
第一空:根據甲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敬佩文天祥舍生取義的人格。
根據丙文“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長揖軍門,署咨事參軍”分析可知,感念文天祥的知遇之恩。
第二空:根據乙文“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和丙文“翱
一布衣爾,未嘗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分析可知,二者都是“平民”。
根據乙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和丙文“翱不負天祥,肯背國哉?翱蓋天下之士也”
分析可知,二人都愛自己的國家。
31.C.有誤。丙文沒有體現“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依靠百姓,取信于民”的主張。丙文是一篇人物傳
記,主要刻畫了謝翱的人物形象。
故選 C。
【點睛】參考譯文:
(甲)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
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
青史留名。
(乙)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
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
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
“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
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 ”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
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
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丙)①謝翱,字皋羽,福建長溪人。他的父親謝鑰寫了《春秋衍義》《左氏辨證》,流行于世。謝翱
繼承父親的治學,具有高遠宏大的志節。正趕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地區開設府署。謝翱曾率鄉兵來投拜軍
營,讓謝翱暫時代理諮事參軍。
②等到南宋滅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謝翱悲痛難忍,只身在浙江以東地區游蕩。浙江桐廬建有東
漢時期的嚴子陵臺,威嚴高聳達千丈。謝翱帶著酒登臨高臺,在臺上荒亭的一角設立文天祥的牌位,舉手
行了兩遍禮,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畢,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兩遍禮才站起身。謝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
制,就用竹如意敲擊著身邊的巖石,高唱楚地的歌謠來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與石頭都碎了。
第二年乙未年間,謝翱因為肺病發作而死,時年四十七歲。
③我稱頌評價他說:謝翱不過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
謝翱不辜負文天祥的知遇,難道會辜負國家嗎?謝翱可以說是才德非凡之士。第 20 課 曹劌論戰(導學案)
2022 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1.借助課文注釋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語古今意義的
培養熱愛中華文化的文化 差別。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重要實詞、虛詞,尤其需要注意古今異義
自信;培養積累、梳理、整合 的詞語,提示學生注意積累,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文言語匯和具有良好語感的能 2.學習文章的精練筆法與詳略安排。
本文運用的是中國傳統史家筆法,語言簡潔精練,剪裁得當,重
力;培養求知欲、創造性,養
點突出,充分體現了《左傳》“長于記事”的特點。在教學中須引導
成積極思考的習慣;感受、理
學生學習精練筆法,掌握材料的詳略安排。
解、欣賞、評價古代語言文字,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體會他們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
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 曹劌雖是一介平民,在國家危難之際卻能挺身而出,為國解憂,
美意識和觀念。 主動“論戰”,參與軍國大事的謀劃。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士人
這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心。
活動一:正音正字
曹劌( ) 又何間( )焉 弗( )小信未孚( ) 玉帛( ) 下視其轍( )
登軾( ) 敗績( ) 遂( )逐( )齊師 旗靡( )
活動二 :文言字詞梳理歸類。
(一)重點詞語釋義
1.齊師伐我      師:
2.肉食者謀之 肉食者:
3.肉食者鄙 鄙: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安:   專:
5.對曰 對:
6.小惠未徧 遍:
7.雖不能察 察:
8.必以情 情:
9.忠之屬也 忠:   屬:
10.戰則請從 從
11.齊師敗績 敗績:
12.公將馳之 馳:
13.既克 既:
14.一鼓作氣 作:
15.彼竭我盈 竭:  盈:
16.難測也 測:
17.懼有伏焉 伏:
18.望其旗靡 靡: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 同 。
(三)古今異義
1.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2.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3.又何間焉 古義 今義:
4.弗敢加也 古義: 今義:
5.再而衰 古義: 今義:
6.必以信 古義: 今義:
7.忠之屬也  古義: 今義:
(四)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2.公將鼓之  鼓:
3.小信未孚  孚:
4.忠之屬也  忠:
5.下視其轍  下:
(五)一詞多義
1.師:①遂逐齊師( )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2.故:①故克之( ) ②公問其故( )
3.從:①戰則請從( ) ②民弗從也( )
4.請:①曹劌請見( ) ②戰則請從( )
5.信:必以信( ) ②小信未孚( )
(六)虛詞歸納
1.其:其鄉人曰
吾視其轍亂
2.以:可以一戰
必以信
必以分人
3.之:小大之獄
公與之乘
肉食者謀之
公將鼓之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裝句
何以戰 (賓語前置,應為“以何戰”)
3.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活動三:積累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左丘明(前 502年—前 422年),姓 ,名 (一說復姓左丘,名明), 期魯
國人,歷史學家。代表作品《左傳》。
《春秋左氏傳》,原名《 》,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 ,漢代以后才多稱
《左傳》 。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 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 、《穀(谷)
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杰出的歷史散文巨著。該書共
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 722(魯
隱公元年)至公元前 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文章體裁: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
和《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 以記事為主。
活動四:文章朗讀
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節奏,讀出情感。
朗讀指導: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
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
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
/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活動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譯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進攻我們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他同鄉的
人說:“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熊深謀遠慮。”
于是(他)進宮拜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類
用來安身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和絲織品之類,(我從來)不敢虛
夸,一定按實情稟告神靈。”(曹劌)回答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靈是不會保佑您
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訴訟事件,即使不熊件件明察,也一定會用誠心審理。”(曹劌)回答說:
“(這)是盡職分之類的事情。可憑債(這個條件)打一使:(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魯莊公和他共乘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
曹劌說:“(現在)不可以(擊鼓進軍)。”齊軍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
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將要下令驅車追趕齊軍。曹劌說:“(還)不可以(追趕)。”(說完就)向下察看
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國軍隊,(這才)說:“可以(追趕)了。”于是追趕齊軍。
戰勝齊軍后,魯莊公詢問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鼓起
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窮盡了,他們的去氣已經窮盡而我們的
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齊國是)大國,難以推測(它的情況),(我)擔心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
們的車轍混亂,望見他們的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今追趕他們。”
(二)課文主題
文章記敘了魯國以弱勝強的長勺之戰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軍事才能,說明
了“ ”的道理。
(三)內容概括
第一段:論戰前準備。寫曹劌幫助魯莊公認清作戰的前提條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敘戰爭經過。寫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適時反擊和追擊。
第三段:論取勝原因。寫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時機。
(四)寫作特色
(1)中心突出,詳略得當。
這是一篇記敘戰爭的短文,但重點不是記敘戰爭的經過,而是著重寫曹劌的“ ”,凡是與表現
主題無關的枝節就盡量省略。如第一段寫曹劌謁見莊公,進見的細節一概省略了,劈頭就問“何以戰”;第
二段對戰場的復雜情況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寫,留待后面補敘,就更能突出“論戰”的見
解;第三段只用“公問其故”代替了魯莊公一系列問話。但文章對戰前戰后反映曹劌戰略見解的談話,則
詳加敘述,因為戰前是分析有無克敵制勝的條件,戰后是總結以弱勝強的原因,這些都是圍繞主題寫的,
全文自始至終突出了“論”字,使人對長勺之戰的勝敗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結構嚴謹,前后照應。
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戰爭的開始.發展.高潮和結局記述得清清楚楚。第一段寫戰前準備,第
二段寫戰時經過,第三段寫戰后總結,事態發展清晰,文章脈絡分明。段與段之間的過渡也非常自然,第
一段的結尾“戰則請從”與第二段的“公與之乘”銜接,第二段的結尾“遂逐齊師”與第三段的“既克”
銜接,三個段落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渾然一體。此外,文章前后的照應也十分緊密。以第二段與第三段
為例,“三而竭”與上段“齊人三鼓”相照應;“吾視其轍亂”與“下視其轍”相照應;“望其旗靡”與“登
軾而望之”相照應;“故克之”與“齊師敗績”相照應;“故逐之”與“遂逐齊師”相照應。第二段只寫“其
然”,第三段補寫“所以然”,一記一議.一實一虛,前后照應,相輔相成。
(3)用 交代情節和刻畫人物。
曹劌與其鄉人的對話,說明了曹劌是一個 。在交代戰前準備時,詳細地寫了曹劌與魯莊公的
三次對話,通過對話揭示出魯莊公昏庸無知,曹劌 。寫戰役經過,作者雖只寫了曹劌兩次說的“未
可”.“可矣”的簡單話語,但卻形象地表現了曹劌成竹在胸。待機而動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問其故”
又引出曹劌對戰爭的一大段議論,表現出曹劌的可貴的軍事見解。
(五)名句默寫
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 :“ , ?”劌
曰: , 。”
2.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 , , 。”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
也。”公曰 :“ , , ”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
“ , , 。”對曰:“ 。 。 ”
3.公與之乘, 。公將鼓之。劌曰:“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4. 既 克 , 公 問 其 故 。 對 曰 :
“ , 。 , , 。 ,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
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 《 曹 劌 論 戰 》 文 中 指 出 了 戰 前 的 政 治 準 備 , 能 體 現 魯 莊 公 取 信 于 民 的
是: , , ;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 ”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
是“ , ”之時。
6.《曹劌論戰》中,曹劌在“齊人敗績”“公將馳之”時,實地考察“ , ”后,才下
令追逐,最終大克齊師。
7. 《 曹 劌 論 戰 》 中 曹 劌 闡 述 勇 氣 在 戰 爭 中 的 作 用 的 句 子
是: , 。 , , 。
8.《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是: , , 。
9.《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 , , 。
10.《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句子是: , 。
11.《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注意細節的句子是: , 。
12. 《 曹 劌 論 戰 》 中 曹 劌 在 對 戰 爭 的 論 述 中 提 出 追 擊 敵 兵 時 機 的 句 子
是: , , 。
1、文章的題目是《曹劌論戰》,論戰的雙方是曹劌和魯莊公,但文章開頭卻寫寫了曹劌與其鄉人的對
話,目的何在?
2、曹劌在戰場上鎮定自若、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礎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曹劌的遠謀?
4、人物形象個性鮮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請你談談作者塑造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這些方法有
什么好處?
5、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
6、如何評價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7、依據文章內容,分析曹劌在這次戰役中所起的作用。
8、一介草民的曹劌,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指揮打勝了一場決定國家生死的戰役,曹劌的這一行
動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
歷史散文也稱史傳文,它有 、 、 三體。
《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記載了春秋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
的活動及有關言論,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文學價值,被譽為“百家文學之宗,萬事古文之祖”。
國別體:通過各國史事個別獨立地排列載述,以完成對某一歷史進程的敘述。國別體史書有《國語》和
《戰國策》。《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兼及記事;《戰國策》是以記事為主。
編年體:即以 為經、以事件為緯來敘寫史實。它的優點是線索清楚、背景明確、系統性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廣泛地描寫人物。《春秋》《左傳》和《資治通鑒》都是編年體。
紀傳體:即以 為中心敘寫歷史,為司馬遷所獨創。古代官方編輯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紀傳
體。這種體例對后世影響很大。
一、選擇題
1.下列沒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A.肉食者鄙 B.犧牲玉帛 C.弗敢加也 D.吾視其轍亂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 B.小大之獄 C.公與之乘 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曹劌請見 見多識廣 見義勇為 各抒己見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無音信 信手拈來
C.公與之乘 乘風破浪 乘虛而入 乘興而來
D.遂逐齊師 出師未捷 百萬雄師 仁義之師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
A.故逐之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戰 以君之力
C.戰于長勺 所惡有甚于死者
D.登軾而望之 人不知而不慍
5.下列加點詞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犧牲玉帛 B.小大之獄 C.公將戰 D.可以一戰
6.與“其鄉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其妻獻疑曰 B.頹然乎其間
C.增其舊制 D.其如土石何
7.下列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兩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B.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
C.第一次擊鼓能讓士兵生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就竭盡了。
D.一次擊鼓能振作土氣,兩次(擊鼓)士氣就竭盡了,三次(擊鼓)士氣就衰弱了。
8.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左傳》,即《春秋左氏傳》,又稱《左氏春秋》,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和文學名著,是紀
傳體史書。
B.“犧牲玉帛”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指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絲
織品。
C.“一鼓作氣”這個成語指趁勁頭大的時候抓緊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D.我國古代有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曹劌論戰》所寫的長勺之戰就是其中之一。
二、填空題
9.填空。
(1)本文選自《左傳》,《左傳》舊傳為 時期 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 體史書。
(2)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能體現魯莊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交戰過程中利于反攻的時機是“ ”之時,利于追擊的時機是“ , ”之時。
(3)出自本文、流傳至今的一個成語是: 。
(4)文中曹劌向魯莊公解釋他“登軾而望”的原因的句子
是: , , 。
10.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又何間焉 間: (2)衣食所安 安:
(3)齊師伐我 伐: (4)弗敢加也 加:
(5)忠之屬也 屬: (6)小信未孚 孚:
(7)小大之獄 獄: (8)公將馳之 馳:
(9)既克 克: (10)望其旗靡 靡:
1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古今義。
(1)又何間焉 古義: 今義:
(2)肉食者鄙 古義: 今義:
(3)犧牲玉帛 古義: 今義:
(4)小大之獄 古義: 今義:
12.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 ”。
(2)表明魯莊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3)曹劌解釋為何追逐齊軍的句子是“ ”。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
13.默寫。
(1) ,雖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戰,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曹劌論戰》中曹劌不讓魯莊公追擊齊軍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 。
(4)《曹劌論戰》中體現曹劌善于把握最佳追擊時機的句子是: , 。
(5)天色已晚,班級黑板報還有些收尾工作未完成,小明就用《曹劌論戰》中
“ , , ”來勸導鼓勵大家抓緊時間完成。
14.(1)《曹劌論戰》中,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理由
是: , , 。
(2)春秋時期,魯與齊交戰,起初魯莊公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被曹劌阻止了,曹劌采取“敵疲我打”
的方針,戰勝了齊軍,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有名戰例。這“敵疲我打”的方針
是: , , , 。
三、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曹劌論戰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
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又何間焉/其間千二百里
B.忠之屬也/屬予作文以記之
C.彼竭我盈,故克之/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D.遂逐齊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7.說說文章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好在哪里。
(二)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① ,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
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8.甲詞寫于 朝(朝代),乙文則選自春秋時期的史書《 》。
1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20.下列對甲乙詩文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甲詞的太守出獵答謝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體現了對民心的重視。
B.甲詞中作者自比“孫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劌。
C.甲詩和乙文都表達了主人公關心國家,積極請戰抗擊侵略者的豪情壯志。
D.甲詩和乙文都對主人公形象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寫,人物特點躍然紙上。
21.乙文最后一段①處所缺的內容是 ,該“論”體現了曹劌在戰爭中善
于 ,這也是這場戰爭中魯國勝利的一個原因。
(三)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判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
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
奔。”又曰:“而后大師③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
之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④,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曰:“困獸猶斗⑤,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
敗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⑥,吳
人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澨,五戰及郢⑦。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釋】①二師:楚軍和吳軍。②瓦:子常。③大師:吳國大部隊。④清發:水名,今湖北安陸。⑤斗:
戰斗。⑥為食:做飯。②郢:楚國都城。
2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必以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論語)十
二章》)
B.公問其故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
樂》)
C.夫概王以其屬五千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桃花源記》)
D.先擊子常之卒 行道之人弗受 (《魚我所欲也》)
23.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
2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
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子常奔鄭
25.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列各題。
(1)從【甲】文中“曹劌請見”“戰則請從”能看出曹劌具有 情懷。
(2)人心向背是作戰的基礎,【甲】文民心的重要性體現在“ ”;【乙】文中
“ ”印證夫概王也懂得這個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3)曹劌和夫概王都能夠掌握作戰時機,請從追擊時機這一點,結合【甲】【乙】兩文分別進行分析。
(四)閱讀下面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曹劌論戰(節選)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
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
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丙)
謝翱傳(節選)
宋濂
①謝翱,字皋羽,福之長溪①人。父鑰,著《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于時。翱世②其學,有大節。會
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③,長揖軍門④,署咨事參軍。
②及宋亡,天祥被執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東。嚴有子陵臺,孤絕千丈。翱挾酒以登,設天
祥主⑤荒亭隅,再拜跪伏。酹⑥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擊石,竹石俱碎。元乙
未,以肺疾作而死,年四十七。
③贊曰:翱一布衣爾,未嘗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翱不負天祥,肯背國哉?翱蓋天下之士也。
(選自《宋濂散文選集》有刪節)
【注釋】①長溪:福建省霞浦縣。②世:繼承。③開府延平:在延平地區開設府署。④長揖軍門:投拜軍
營,文天祥抗元,謝翱曾率鄉兵來投,任咨議參軍。⑤主:死者的牌位。⑥酹:以酒澆地作祭奠。
26.初三教材中選用了宋濂的另一篇文章《 》。
2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1)會丞相文天祥開府延平 ( )
(2)翱一布衣爾 ( )
2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9.下列對丙文畫線句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謝翱三次大聲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禮,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B.謝翱多次大聲痛哭,又再次下拜行禮,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C.謝翱多次大聲痛哭,又拜了兩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D.謝翱三次大聲痛哭,又拜了兩次,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
30.閱讀甲詩丙文,謝翱祭拜文天祥亡靈的原因是: ;閱讀乙丙兩文,謝翱和曹劌的共同點是:
(以上兩空都用自己的話回答)。
31.下列對詩文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甲詩格調悲壯,氣貫長虹;丙文敘述、描寫、議論相結合,讀來感人至深。
B.甲詩直抒胸臆表明詩人的志向;乙文主要運用對比和對話形式刻畫人物。
C.從乙文和丙文中可以看出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依靠百姓,取信于民。
D.從詩文中可見,文天祥、曹劌、謝翱都具有共同的精神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青冈县| 黔江区| 兴隆县| 德安县| 皮山县| 乌鲁木齐市| 崇左市| 马关县| 仲巴县| 井冈山市| 石台县| 资溪县| 绥阳县| 思茅市| 苍溪县| 惠来县| 涟水县| 岳普湖县| 惠水县| 陆丰市| 塔河县| 疏勒县| 安义县| 阿荣旗| 曲水县| 手游| 吴忠市| 衡阳县| 突泉县| 辽中县| 喀喇| 班玛县| 贵南县| 陇南市| 成都市| 浠水县| 酉阳| 年辖:市辖区| 平阴县| 巴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