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第 25 課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導學案1.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分析其發展緩慢的原因。2.了解近代以來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的傳入以及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改稱呼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3.感受近代中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和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難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課標內容:通過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通過了解及民國以來社會生活的變化,知道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曲折過程。思維導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發展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它毗鄰鴉片戰爭的烽火與甲午戰爭的硝煙,在中華民族中興辦起民族產業,雖然由于經濟的短缺問題與社會大的背景與形式問題的多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但仍然對中國近代化企業的發展積累了經驗,這一創舉在中國是史無前例的。另外,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還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鋪設著道路。一、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1.產生:19 世紀___________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2.發展:甲午中日戰爭后(1)外國人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的_____;(2)狀元實業家________回鄉創辦大生紗廠,帶動了許多中國人走上了_____________的道路。3.“短暫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1)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___________法令。(2)________期間,西方列強忙于歐洲戰事,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___________。4.蕭條發展:20 世紀二三十年代(1)一戰結束后,_______________勢力卷土重來;(2)民族工業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壓迫。5.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1)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而且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重工業基礎較為薄弱;(2)___________也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二、社會生活的變化1.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19 世紀 70 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2._________后,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變化:裝束 剪辮、易服、勸禁___________禮節 鞠躬、握手禮代替___________稱謂 “ 先 生 ” 稱 呼 代 替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的 稱 謂 。 體 現 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風尚。3.人們的飲食、服飾、婚喪以及休閑娛樂方式日益開放,出現了崇洋逐新的趨向。4.在時裝、燙發流行之際,_________、__________等具有民族風情的服裝也受人青睞。5.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1)不平衡①________地區的變化大于________地區的變化;②________各省的變化大于________各省的變化;③________的變化大于廣大________的變化;④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較高的民眾變化大于沒有受過教育或教育程度較低的民眾變化。(2)總體來看,呈現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產生于明朝中后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于洋務運動時期,洋務運動時期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2.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緩慢發展的根本原因: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在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時代特點決定它從一開始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所以,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是民族工業緩慢發展的根本原因。1.1892 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在太原創辦太原火柴局,拉開了山西近代工業的序幕。1903 年,晉商渠本翹和喬殿森共同購買火柴局,定名“雙福火柴公司”。1919 年,“雙福”火柴銷量大增。1930 年,中原大戰,山西火柴工業跌入低谷。下面對太原火柴局不同時期發展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A.1892 年——受民族工業的刺激 B.1903 年——清王朝主張官商合辦C.1919 年——列強放松對中國經濟的控制 D.1930 年——日本侵略導致銷量大跌2.19 世紀末,清政府逐漸意識到:對于民間資本的殘酷排擠是極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國所有廠礦企業的資本額中,屬于民族資本的商辦企業的資本額,由占 22.4%上升到 70%,材料表明,此時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主要是由于( )A.洋務運動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寬C.列強侵華的放松 D.“實業救國”的推動3.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他的“興國之夢”是( )A.民主共和 B.實業救國 C.和平民主 D.社會主義4.為實現實業救國的偉大理想,張謇勇敢走上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1895 年創辦大生紗廠,1925 年大生紗廠被上海四家銀行和永豐、永聚錢莊等債權人接管,大生紗廠倒閉的第二年,73 歲的狀元實業家病逝于南通。上述材料從側面反映出( )A.近代中國經濟命脈被列強控制 B.民族工業地區分布極不平衡C.近代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D.近代民族資本主義舉步維艱5.下表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商辦企業統計表。統計表中數據發生變化的原因有( )①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②海外華僑競相投資 ③辛亥革命的推動 ④南京國民政府采取的激勵措施新建商辦企業 新投資總額年份數量(家) 年平均增長數(家) 新投資(萬元) 平均增長(萬元)1901—1911 年 326 30 8620 783.71912—1919 年 470 60 9500 1187.5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南京臨時政府組建后,相當多的革命黨人認為當時是“破壞告成,建設伊始”,而“建設伊始”的內容,首當其沖就是要( )A.開展洋務 B.維新變法 C.武裝起義 D.發展實業7.觀察下圖,指出出現這種變化的國內因素是( )1914-1919 年中國面粉出口增長率A.政府鼓勵及實業救國思想的推動 B.官督商辦企業得到發展C.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對華侵略 D.官僚資本的建立和擴張8.《光緒朝東華錄》記載:“洋商見我工商競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計阻抑,勒價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繅絲、紡紗各廠,無不虧折,有歇業者,有抵押與洋商者。” 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要是指( )A.西方的管理方法 B.資本主義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 D.采用機器生產9.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 )A.快速上升 B.曲折發展 C.緩降緩起 D.持續下滑10.1916 年,他考取清華官費赴美國留學。懷著“科學救國”“工程救國”的志向學成回國,帶領工程團隊,終于在 1937 年建成了錢塘江大橋。這是當時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公路、鐵路兩用橋。他是( )A.張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茅以升11.下圖是吳文藝齋刊印的《上海新造鐵路火輪車開往吳淞》的風俗畫。這幅作品反映了近代中國交通發展的特征是( )A.受新教育發展的影響 B.體現出自由平等的風尚C.呈現新舊并存的特征 D.沿海地區變化大于內陸12.20 世紀 30 年代,上海復興飯店創立,經營歐式西菜,該店名菜為“腓利牛排”、“奶油葡國雞”、“花旗魚餅”等……西裝在上海極為流行,銀行職員,大的百貨公司里,再窮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裝……已成為“摩登”先生的標準裝束。對上述材料理解最為準確的是( )A.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民國以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C.民國時期,社會生活發生變化 D.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3.近代以來,跪拜、作揖等禮節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A.中華傳統文化逐漸淡化 B.對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D.平等自由觀念開始深入人心14.以下兩幅圖片共同反映了近代上海( )上海街道上行使的有軌電車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A.是近代民主思想的啟蒙 B.是新式交通工具的嘗試C.是西式服飾潮流的引領 D.是社會生活變遷的縮影15.從晚清到民國,伴隨著外來文化的沖擊和社會政局的更替,中國的社會生活、教育文化事業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下列屬于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A.廢除科舉 B.剪辮易服 C.投資辦 D.創辦報刊二、綜合題1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一 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拓片圖二 新鄉博物館藏玉帶(以標識官員不同等級)材料二 服飾自先秦就被納入“禮”的范疇,其形制與政治、倫理密不可分。西周以后各王朝多以“定正塑、易服色”宣示政權的正統,服飾成為政治權力話語的外化表達。戰國中期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是較早的改易服飾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推尊漢族章服制度,推行漢族衣冠,以期將鮮卑貴族的北魏皇權納入華夏正統文化序列。明朝在推翻蒙元之后立國,一統河山巾、六合一統帽在全國推行。清朝的滅亡標志著強調王權至上和階級差異的古代服飾符號功能的終結。出現于 20 世紀 20 年代的中山裝凝聚了現代民主政治理念,旗袍則凸顯了新女性的平權意識和自由精神。——摘編自白嵐玲《中國古代服飾變遷的文化折射》(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影響中國服飾發展的因素。(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再列舉一例(除材料中的)你所了解的中國服飾現象,并說明原因。開放探究一 【尋夢人的喜與悲】【教材再開發→相關史事】(1)以上兩種分析,你認為哪種更合理呢 說出你的理由。你認為應該怎樣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呢 開放探究二 【民族工業的興與衰】材料一 民國初年民族工業資本分布狀況統計表1912-1919 年全國注冊工廠在各省分布比例直隸 江蘇浙江 廣東 山東(含天津) (含上海)58% 19.82% 5.37% 4.22% 3.96%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2.56% 2.43% 2.43% 1.21%(2)據材料一中的表格和圖片,概括近代中國民族工業區域分布和產業結構上的特點。開放探究三 【生活中的光與影】(3)三組圖片反映了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在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 第二組、第三組: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在社會習俗方面發生了變化。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會城市中,出現了所謂“四合院歐化”,即在保留傳統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點洋化,簡單的裝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紙絹,復雜的搞點外國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傳統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優點情調,可謂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摘編自《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4)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是什么。【自主學習】一、1.六七十 2.(1)刺激(2)張謇、“實業救國”3.(1)獎勵發展實業(2)第一次世界大戰、“短暫的春天”4.(1)帝國主義經濟(2)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5.(1)輕工業部門(2)地區分布二、2.辛亥革命、纏足、跪拜禮、“老爺”、“大人”、自由平等 4.旗袍、中山裝 5.(1)①沿海、內陸②東南、西北③大中城市、鄉鎮④受過教育、教育程度(2)新舊并程、多元發展【素養評價】1.A 6.D 11.C2.B 7.A 12.C3.B 8.D 13.D4.D 9.B 14.D5.C 10.D 15.B16.(1)政治理念;民族關系;制度變革;社會等級(階級差異);等等。(符合題意,三條即可)(2)如:唐朝時期服飾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影響,這與開放的社會風氣、寬容的民族政策有關;近代西裝、婚紗在沿海大城市流行,緣于近代西方文化的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流行蘇聯的布拉吉、列寧裝,緣于蘇聯專家援華支持經濟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流行牛仔褲等,緣于對外開放。(符合題意,例子恰當、解釋合理即可)【開放探究】開放探究一 【尋夢人的喜與悲】(1)答:分析二更合理。理由:張謇辦實業,倡導實業救國,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評價歷史人物標準:分析歷史人物要從是否推動社會進步、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角度。開放探究二 【民族工業的興與衰】(2)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上海、武漢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部門,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開放探究三 【生活中的光與影】(3)答:第一組: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在交通領域方面發生了變化。第二組、第三組:中國近代社會生活在社會習俗方面發生了變化。( 4 ) 答 : 近 代 社 會 生 活 的 變 化 , 呈 現 出 新 舊 并 呈 、 多 元 發 展 的 特 征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