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 10 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導學案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中華民國的成立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內容。2.通過研讀史料,分析袁世凱能夠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通過時間軸,了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重點:中華民國的創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難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課標內容:通過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___________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革命形勢的發展要求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經過多方協商,決定在南京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1911 年 12 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選舉___________為臨時大總統。2.成立:__________,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以_______________為民國元年,改用公歷。隨后,又選__________為副總統,成立參議院,由各省代表的會議代表任參議員。3.影響: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果。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背景:(1)武昌起義成功后,湖北軍政府與清朝內閣總理大臣__________交涉,力圖通過__________的方式早日實現共和。(2)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表示,如果____________,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他即行辭職,并推舉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2.過程:(1)清帝退位:__________,在袁世凱的軟硬兼施的逼迫下,_______下詔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統治結束。(2)孫中山辭職:__________,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并推舉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在袁世凱通電聲明擁護共和后,__________,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為了限制_______的權力,孫中山提出臨時政府設在_____________、新任大總統應到__________就職等條件。(3)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以北方秩序不易維持等為借口,迫使南京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______,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 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______。3.結果:辛亥革命的____________被袁世凱竊取。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 頒 布 : _______________ , 孫 中 山 以 ________________ 的 名 義 頒 布 了 由 __________ 制 定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內容:中華民國主權屬于__________;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___________,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___________并負起責任,司法獨立等。3.性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質的重要文件。4.作用:它肯定了資產階級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中華民國建立于 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與 1949 年 10 月 1 日。2).從政治、思想、經濟和文化角度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政治上,以法律的形式廢除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經濟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文化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的言論、集會、結社、出版等自由權利為進步知識分子進行先進思想傳播創造了條件,他們紛紛組織黨團和創辦報刊,為后期的新文化運動提供條件。1.南京臨時政府于 1912 年 1 月 1 日宣告成立。陳旭麓先生說:“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揖美追歐的結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幾代人的奮斗而取得的最富深遠意義的結果。”下列能體現“揖美追歐”精神的是 ( )A.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袁世凱建立獨裁統治C.北洋軍閥割據混戰 D.宋教仁遇刺身亡2.(2023·新疆·統考中考真題)中國歷代都采用帝王紀年。孫中山在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即電告各省都督;中華民國,改用陽歷。這從側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A.揭開民主革命序幕 B.終結君主專制制度 C.推動革命高潮到來 D.鼓舞全國人民斗志3.(2023·四川內江·統考中考真題)1912 年 1 月 1 日,在一片“共和萬歲”的歡呼聲中,舉行了隆重的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孫中山宣讀了《大總統誓詞》。這一事件宣告了( )A.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 B.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C.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失敗 D.五四運動直接目標實現4.在責任內閣制國家里,當政府與議會發生異議時,政府擁有解散權,即有權提前解散議會,重新選舉立法機關。而《臨時約法》卻沒有規定解散權,形成一種單向的權力制約關系,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限制袁世凱權力 B.防止帝制復辟 C.確保革命派掌權 D.推翻清朝統治5.(2023·福建·統考中考真題)某校歷史社團開展研究性學習,查找到兩張學生文憑:一張是京師大學堂的畢業文憑,落款是“宣統元年”;另一張是京師第一蒙養院附設女子小學堂文憑,落款是“中華民國元年”,上述紀年方式的變化反映了( )A.新式學校的出現 B.女性地位的提高 C.歷史發展的潮流 D.封建制度的結束6.下列圖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國近代歷史發展趨勢是( )A.從屈服走向反抗 B.從落后走向先進 C.從專制走向民主 D.從封閉走向開放7.(2023·江西·統考中考真題)如果一個民族面對著深重的危機,卻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只是沉浸在一片悲憤和沮喪絕望的情緒中,或者只是不顧一切地起來蠻干,那談不上民族的新覺醒,這就需要有新的社會力量站在民族解放運動的前頭。材料中的“新的社會力量”領導了(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8.下圖是刊登在 1913 年《兒童教育畫》上的漫畫《體操器具》,它用 9 只體操器械啞鈴和 14 支球桿搭成五色旗和九星旗,寓意健體以革命。對該漫畫內容產生重要影響的是( )圖 漫畫《體操器具》A.辛亥革命 B.國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文化大革命9.1911 年 10 月 21 日,英國畫報 The Graphic 增刊報道“辛亥革命”,評論稱滿清二百六十多年的統治已經直接受到革命的沖擊,孫中山很有可能成為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在武昌起義爆發僅 11 天后的英國報刊上就已經預見到革命的走勢,反而在中國還有很多人還未聽聞孫中山的名字。這反映辛亥革命失敗原因之一是( )A.辛亥革命缺乏群眾基礎 B.辛亥革命世界影響力小C.資產階級革命力量弱小 D.辛亥革命的果實被竊取10.辛亥革命是 20 世紀中國的第一次巨變,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各種革命團體如光復會、華興會等紛紛成立,孫中山又組建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1906-1910 年,先后爆發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和黃花崗起義等。——摘編自統編教材《中國歷史》八上(1)根據材料一,概括革命形勢高漲的原因。材料二:孫中山比改良派又更進一大步,他公開號召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和臨時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們說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我本人也曾經參加了這次民主革命,當了一名戰士,吃七塊二。當時程潛先生就參加了,他是師長,雖不是我的頂頭上司,但地位比我高——毛澤東《關于辛亥革命的評價》(2)根據材料二,歸納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的改變。材料三:孫中山先生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祖國,一生追求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的理想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他總是以“愛國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國”等鞭策自己。……他關心民眾疾苦,強調“國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為社會進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們要替他們去做;人民沒有權利的,我們要替他們去爭”。他諄諄告誡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摘編自《習近平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 15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3)你認為材料中的哪種精神最值得我們學習?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些精神?1.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的原因是什么?從中吸取哪些教訓?2.袁世凱是如何一步步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3.民國紀年和公元紀年的方法是怎樣的?【自主學習】(一)1.武昌起義;臨時中央政府;孫中山;2.1912 年 1 月 1 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 年;黎元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1.(1)袁世凱;和平;清帝退位;2.(1)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統帝;(2)2 月 13 日;2 月 15 日;袁世凱;南京;(3)3 月;北京;3.勝利果實;(三)1.1912 年 3 月 11 日;臨時大總統;參議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全體國民;立法權;行政權;3.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4.民主共和;民主自由;【素養評價】1.【答案】A2.【答案】B3.【答案】B4.【答案】A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A9.【答案】A10【答案】(1)原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民族危機嚴重;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在中國的傳播;革命人士對革命的宣傳;革命團體的成立和推動;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領袖的領導。(2)變化: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稱呼和禮儀平等化。(3)熱愛祖國、矢志不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精神;我們要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處理好就業與升學的關系,將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到“中國夢”中去;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開放探究】1.原因:①革命黨人軟弱妥協;②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施加壓力;③袁世凱采取欺騙手段。教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行不通。2.①清帝退位:1912 年 2 月 12 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 260 多年的統治結束;(“皇帝”這個稱號在中國存在了 2132 年。(從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開始到 1912 年宣統帝下詔退位止)②孫中山提出辭職,推薦袁世凱:1912 年 2 月 13 日,孫中山提出辭職并推薦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在袁世凱通電聲明擁護共和后,1912 年 2 月 15 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④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袁世凱以北方秩序不易維持等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臨時參議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職。1912 年 3 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⑤臨時政府遷往北京:1912 年 4 月,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3.民國紀年是從中華民國成立的這一年開始計算,即以 1912 年作為民國元年。公元紀年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的這一年作為公元元年,民國元年與公元元年相差 1911 年。如民國八年即公元 1919 年。民國紀年自1912 年起至 1949 年止,新中國成立后,采用公元紀年,不再使用民國紀年。中華民國紀元計算:民國 x 年=公元 xxxx 年-1911 年,公元 xxxx 年=民國 x 年+1911 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