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春有格【學習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青春并不意味著肆意放縱,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體會“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做到行己有恥,止于至善。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榮辱意識,“至善”的追求,能夠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見賢思齊”,端正自己的行為,追求理想的境界。【重點難點】重點:如何做到“行己有恥”。難點:培養學生“至善”的追求。【學習過程】一、情景導入。1.小學生寫字時,經常會用到田字格小字本,由這個田字格的“格”你會聯想到什么?2.“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薄暗乐缘?,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边@里的“格”,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二、自學互研(一)自主預習1.青春并不意味________,總有一些基本規則不能違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2.我們要________,懂榮辱;有所為,________。3.“行己有恥”需要我們有________,不斷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行動之前,________;在行動之中,________;在行動之后,___________。4.“行己有恥”要求我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不做,________的事情堅決不做。5.榜樣不僅是________,而且是________。6.“止于至善”要求我們______________,“日省其身,有則改之,________?!?br/>(二)合作探究探究一:閱讀感悟“盧梭的懺悔”及探究與分享。1.學生分享盧梭的《懺悔錄》部分內容,體味其中的道理。2.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許多規則,這些規則讓我們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義。例如:不傷害別人;不說謊,不欺騙;遵紀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諾……(1)你認為還有哪些規則需要遵守?(2)有人認為,只要不被發現,說謊、欺騙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為什么?(3)學生分享教材“增強自控力”的方法與技能。探究二:閱讀感悟“微塵”及探究與分享。1.學生分享教材“微塵”的事跡,體味愛的奉獻。2.學生分享教材童小勇事跡,并探討:(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學的議論?(2)看到這封感謝信,你會怎么想?怎么做?探究三:相關鏈接及探究與分享。1.學生分享教材“楊震拒賄”,體味慎獨的道德準則。2.學習分享教材兩種觀點,探討:(1)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應該具備哪些品質?三、拓展空間。每晚睡覺前,回憶一天的所作所為,反思自己一天的行為,有哪些進步?有哪些不足?思考如何改進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好?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1.“行已有恥”是一句古話,意思是說,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對此,我們應該( )①有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 ②判斷是非善惡,明確行為選擇的理由 ③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和法律底線的事情不做 ④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英國哲學家卡萊爾說:“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笨梢?,羞恥心對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在以下幾位同學的行為表現中,有羞恥心的是 ( )A.小明弄壞了同桌的鉛筆盒,因害怕被罵而不敢說出實情B.小玲在書法大賽中發揮失常而失利,她認為自己辜負了老師和同學的期望,感到十分內疚C.身為英語課代表的小剛,在這次的英語測驗中沒考好,受到老師的批評,他認為老師不給自己顏面,心里很不服氣D.小亮的家境貧困,但為不損顏面,要求父母給自己買名牌衣服3.《西安日報》有文章指出:“修身”從“知恥”開始。知恥,意味著 ( )①能夠自我認識,自我反省 ②能夠通過自我反省來自我否定和糾正 ③能夠糾正自己、完善自己④能夠不做錯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有位哲人說:“天使和魔鬼只在一步之遙,善與惡只在一念之間?!毕铝凶龇阏J為是“善”的一面的是( )A.同學要抄襲你的試卷——立即給他B.看到水龍頭滴水——報告老師C.發現有人搶劫——及時報警D.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自認倒霉5.下列行為不能體現“止于至善”的是( )A.老李為人熱情,經常主動幫助鄰里鄉親解決各種困難B.小張由于上課不認真聽講,完不成作業,小王就主動將作業借給他抄C.某市出租車司機自發組成“愛心車隊”,免費接送孤寡老人、殘疾人D.某地發生7.8級地震,人們紛紛為該地捐款救災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這節課我學會了:這節課我未解決的疑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