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美術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凝固的音樂——外國建筑藝術》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九年級下冊 美術 出版社: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教學目標1. 認知目標:初步認識和了解外國建筑藝術的發展脈絡、建筑風格的演變及代表作,理解設計師的藝術創新手法和方式,了解藝術和科學相結合的魅力及對人類發展史的貢獻。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 2. 技能目標:了解外國建筑的藝術性、實用性、創新性風格和特點,能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方式汲取經典建筑的精華,并能運用到自己的太空建筑設計中,能用綜合材料制作自己的太空建筑模型。 3. 情感目標:領悟建筑所折射的人類對精神與文化的思考和演變,體會建筑是人類永不磨滅的生活與藝術的偉大結晶。用飽滿的激情和由衷的贊嘆去認識它們,感受藝術家們蓬勃的創造力和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感受外國建筑藝術和中國建筑藝術雙星爭輝的藝術魅力,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 創新目標:嘗試整合中西方建筑學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樂于研究未來建筑的新趨勢,產生在課后繼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通過賞析,分析不同時代外國建筑的風格與特點,了解外國建筑的發展脈絡,從中受到啟發并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去。 2. 通過課堂活動,了解榫卯結構的嵌合穿插方式和由此帶來的超強抗震能力。 教學難點: 1. 通過賞析,理解建筑與人類文化的關系,領略建筑所反映出來的深刻文化內涵。 2. 通過研究,理解建筑與科技相輔相成的關系,了解它們在人類發展歷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片頭 5秒 自我介紹: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來自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的孔凡草老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蘇少版美術九年級下冊的《凝固的音樂——外國建筑藝術》 一·導入:(提出大任務)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的環境難免遭到破壞,資源也將會逐漸枯竭,人類將何去何從呢? 懂天文的同學可能會想到制造人造天體戴森球,開采恒星能源,但是這種類型的工程還面臨著巨大的經費缺口和小行星撞擊等不確定因素。 另一個解決途徑就是逃離曾經賴以生存的地球,移民太空。那么移民太空需要解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呢? 1.解決生存問題 以我們熟悉的金星和火星為例,星球上富含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產生化學反應,同時產生出甲烷和水,二氧化碳也可以經由化學反應或者電解來制造氧氣,照明,保暖,垃圾處理在太空艙內也可以解決。 2.解決居住問題 然而,大量人口的長期生活不可能僅僅依靠空間站,我們還需要構筑適宜人類生存的城市。 那么,我們需要哪些類型的建筑設施呢?沒錯,體育場,劇院,商場等等大型的公共建筑和能節省面積的高層樓宇是我們最需要的兩大類建筑構架。 我想同學們一定有非常多的設計靈感,那么如何使你的設計既滿足實際需求,又符合人類的審美理解,還能夠在技術層面上真正實施呢?讓我們從經典的建筑中汲取靈感,進行創新與經典、想象與現實的碰撞。 二.新授: 1.主題一:經典建筑的造型與結構 A版塊:厚重雄狀的結構體 a.古希臘風格:帕特農神廟 提到經典建筑,就不能不提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呈長方形布局的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建筑的經典范本,整體呈現出莊嚴肅穆的氛圍感。它的頂面是人字頂坡面結構,兩端銜接三角形山墻,立面則用 巨大的石柱支撐。這些充滿力量感的石柱被稱為多力克柱式,后來,古希臘人又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立柱,三者并稱為古希臘三大柱式。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多立克式質樸雄渾,愛奧尼式帶有漩渦紋柱頭顯得纖細柔美,而科林斯式則以卷曲的艮條葉為主要裝飾意象,柱頭部分宛如頂著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籃。它們越來越精致華麗的演變歷程,體現了不同時期人們的審美風潮。 b.古羅馬風格:古羅馬萬神廟 在此之后興起的古羅馬建筑,完美詮釋了“羅馬人雖然在武力上征服了希臘,但在文化上卻被希臘人征服”這句話。這是古羅馬著名的萬神廟,請同學們仔細欣賞它的外立面,你找到它是怎樣繼承古希臘文明,又是怎樣開拓創新的嗎? 除了新增加的穹頂結構,萬神廟的正立面簡直就是古希臘建筑的翻版,柱廊高大雄壯,16根華美的科林斯式石柱巍然矗立。 而穿過柱廊步入萬神廟的主殿,設計師的無限創意開始涌現,高聳的圓拱券門支撐著直徑43.3米的正圓形穹頂,外立面則是厚厚的桶狀結構,(播放老師手繪結構圖視頻)巨大的球體、圓柱體和前面的三角形,立柱共同形成厚重雄渾的典型古羅馬建筑構架。 這種幾何體的組合在創意上似乎并不困難,但因為它體量巨大,真正建設的時候卻會面臨很多困難。那么這樣巨大的穹頂在2000年前是用怎樣的技術建成的呢? 觀看萬神廟視頻(1分鐘) 混凝土技術使得大跨度的穹頂成為可能,整個華麗的穹頂就像復刻了浩瀚的宇宙,令人浮想聯翩,因此這種建筑樣式不斷出現在后來的著名建筑中。 c.拜占庭風格:圣索菲亞大教堂 比如拜占庭風格的圣索菲亞大教堂,用全新的帆拱結構將高高的穹頂拱衛其中,使得原本厚重笨拙的桶狀墻面變得靈動多變起來,從而也改變了整個建筑的平面和立面結構。 A版塊小結: 總的來說,這些厚重飽滿,雄壯博大的結構體非常適合我們在太空中建造巨大的公共建筑,而我們接下來要看的哥特式建筑,則顛覆了這個審美方向。 B版塊:高聳入云的結構體 d.哥特式建筑: 這是67米高的亞眠大教堂,和108米高的米蘭大教堂,157米高的科隆大教堂,這些都是哥特式的經典建筑,那么跟剛才學到的建筑相比,哥特式建筑在視覺感受上產生了哪些變化呢? 在大詩人歌德筆下,哥特式教堂“像一株崇高壯觀、濃密廣覆的樹,拔地而起,千枝紛呈,萬梢涌現,樹葉多如海中之沙。(改了幾個字,把上帝去掉了) 哥特式建筑給人一種向上升騰的動勢,那如同樹木纖維一般剛勁的結構,讓生命的律動從一處傳到另一處,不論是室內還是室外,不論是法國早期的單體尖拱,還是德國密集小尖塔組合的群體哥特式建筑,都用高、直、尖的視覺表達,高聳,輕盈而玲瓏,這些尖塔的森林,讓人有一種離開地面,棄絕塵寰的感覺。 為了完美呈現這種直指天際的浪漫主義精神,當時的建筑師們可謂是煞費苦心,可以說,他們是歷史上將美與科技完美結合的超級藝術家。 這些設計師往往選擇穩定的十字形平面結構,修筑幾乎等同于地面建筑高度的地基,數十根又細又長的集束柱拔地而起,延伸經過幾十米高的柱頭后,又如鮮花盛放一般向上散射出尖形的券,這些券相互交叉,形成教堂的“骨架”。在券與券之間填充上薄薄的“蹼”,構成完整的拱頂。 券架在柱子頂上,“蹼”架在券上,重力層層向下傳到地面,這便是哥特式建筑中最為精彩的肋拱券。 在外圍,將羅曼式建筑中純粹用作支撐的扶壁、飛扶壁結構賦予了無數華美的雕刻,還將古羅馬式的半圓形拱券結構改成了尖券,這些手法改變了墻磚的受力程度,使得券門可以做到幾十米的高度,并節約出巨大的墻體面積制作流光溢彩的玻璃窗,讓令人炫目的彩色陽光在高聳空靈的教堂中不斷交織,產生神秘莫測的變幻之美,完全打破了古希臘古羅馬建筑的沉重和肅穆感. B版塊小結: 至此,設計師將“由簡入繁”的思維方式發揮到極致,在太空建設摩天大樓的科技要求也已經解決,那么,還有其它經典建筑可以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認知嗎?我們來看看一組現代建筑。 C版塊:多元發展的結構體 e.現代建筑 課堂活動1:欣賞與思考 請同學們欣賞圖片(學習任務單:y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巴黎地鐵口,米拉公寓,帝國大廈,流水別墅, 圣彼得堡機器人研究所) ,結合老師提供的資料思考:這些現代建筑在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設計美學層面呈現出哪些創新方式?請同學們選出你最喜歡的一座建筑,針對設計師的創新思維,在任務單上用一兩句話寫下你的思考。 教師小結: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運轉,人們不可能再耗費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去建設這樣的大型建筑,現代設計師常采用水泥、玻璃、鋼材等等新型材料,大幅度降低了建筑成本,比如埃菲爾鐵塔就是完全鏤空的鋼鐵架構形式,而吉瑪德設計的巴黎地鐵口則充分利用了鋼鐵的延展性和玻璃的透明質感。伍重的悉尼歌劇院以白色蛋殼形屋頂交錯組合形成了獨特的外觀,賴特的流水別墅則是建筑與環境完美融合的典范,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這樣的摩天大樓也常將機械構造和黑金搭配結合起來,充滿了紀念碑式的美感,圣彼得堡機器人研究所等建筑還運用到太空元素,充滿了未來感。天才設計師高迪從小把興趣都放在觀察大自然上,他的巴特羅公寓、米拉公寓、圣家堂教堂等等,以花卉莖干、波浪、火焰等為圖案題材,呈現超強的流動感構造,并把內部空間節省到最后一厘米,他的經典建筑體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有 17項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項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C版塊小結: 總體來說,現代建筑更強調思維與材料的多元化,在造型和色彩上更加的多變和自由,成為一種全新建筑形式。 課后作業: 歷史上這樣既美觀又實用的建筑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在課后繼續探索。 主題一:經典建筑的造型與結構小結: 通過剛才的研究,同學們不難發現,每一種建筑形式都是對歷史的繼承與革新,都在營造實用空間的基礎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審美范式,也是科技與美學相結合的完美典范,都代表著當時人類的精神與寄托,彰顯著出設計師們豐盈自由的靈魂和永不枯竭的創造力。 思考:設計師怎樣記錄靈感? 當然,設計師的靈感也是轉瞬即逝的,及時的記錄成為必須,他們是怎樣做的呢?原來,在創意之初,他們通常選擇最能體現特點的觀察角度,非常迅速而又及時地勾勒出心中天馬行空的創意。有時,他們也同時繪制幾個角度的結構圖,甚至畫出重要的細節和內部構造。 課堂作業1:繪制太空建筑設計圖 同學們也不妨也來試一試,可以尋找自然界和生活中你所喜歡的形作為藍本,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先寫出設計理念關鍵詞,如壯闊,高聳,空靈,清秀等等,將自己想要營建的太空建筑用草圖的方式表現出來,并給它取個名字。請同學們充分發揮想象,考慮它的材質和建成實體的可能性。在這里,老師再給大家推薦幾種最新材料,大家可以把材質標注在畫面上。 課堂作業1評價: (播放四張學生作業)大家的設計都太出彩了,既有大氣的幾何體,又有不規則形的創意,有對經典建筑的致敬,也融入了自己對文化的理解,還有不少同學選擇了體的組合。不過老師發現,同學們在設計組合型建筑的時候往往選擇的是類似萬神廟的簡單拼接,有沒有想過其它的銜接方式呢? 2.主題二:建筑部件的組合與變化: 課堂活動2:欣賞與拼裝 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種有趣的模型,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樣銜接的。請大家跟著視頻一起拼裝(有模型就拼裝,沒有就欣賞思考)。 (播放斗拱拼裝視頻,1分鐘) 拼裝起來挺有難度的是不是?有同學想起來這是什么了嗎? 對了,它就是中國傳統建筑的精華部件——斗拱。 (播放榫卯結構的3d拆分和組裝視頻:十字棖,三材接合,銀錠榫,龍鳳榫,燕尾榫,抱肩榫等,) A版塊:斗拱的嵌合穿插結構 斗拱由榫卯嵌合而成,被稱為中國建筑之魂,又被梁思成先生稱為了解中國建筑的鑰匙。它既能增加梁的承載力,又可以使出檐加深,并且將屋頂上的重量傳遞到柱子上。它和以柱式為特色的西方建筑石構體系分庭抗禮,各領風騷2000年。 A版塊小結: 通過剛才的組裝,我們發現各部件之間結合緊密,牢不可破,這種構件嵌合、穿插的方式,使得中國傳統的木結構成為超越了當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鋼架的特殊柔性結構體,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中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地震帶來的影響,可以說,它是我們偉大華夏文明中誕生的超強抗震結構。 B版塊:斗拱的個體變化方式 這樣的結構也給當代建筑師帶來了很多靈感,看,舉世聞名的世博會中國館即現在的中華藝術宮, 就是將榫卯結構放大,做成了整個建筑的骨架。 B版塊小結: 如果把榫卯結構繼續放大,參考蜂巢旅館,膠囊公寓做成空心,根據單個榫和卯的大小,分別設計成住宅和共享空間,在保證太空建筑穩固性的同時也使得空間利用最大化。 課堂作業2:綜合材料制作太空建筑模型 有了更多的組合和變形方式,設計一定能產生更多的閃光點。請同學們修改草圖,并且用課前準備的綜合材料或者3D打印筆制作出你的太空建筑框架。 制作時,確定主題,注重想象、聯想、歸類、重組等思維方式.根據需要使用疊加,拼接,嵌合,穿插等組合方式,放大縮小扭曲等變化方式。再一次考慮建筑的材料,盡量用合適的材質來模擬實體建筑的最終效果。 課堂作業2評價: 同學們的作品已經初具雛形,它們造型多元,組合方式多樣,從這些美觀的建筑模型中,老師能深深感受到你們從經典建筑中汲取的營養,更能領略到你們天馬行空的創意,這位同學以穹頂構造為藍本,用錫紙制作凋零的鮮花結構,表達對地球的思念,警示大家愛護現有的環境,這位同學用保鮮膜模仿玻璃的質感,并且將兩個結構做了榫卯式的嵌合穿插,這位同學還想給他的蝸牛之家裝上電動支架,讓建筑不再是傳統思維上的固定結構,而是一個可旋轉可移動的物體,可以隨時面向陽光躲避風雨。不得不說,同學們真是新時代優秀的建筑設計師! 三.課堂小結: 從古至今,人類對未來的想象,對美學的思考從未停止,美術不僅體現出如音樂般的韻律感和節奏感,也在社會的進步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各取所長,不僅讓東西方美學在人類的精神追求中不斷融合,也可以讓文化遺產具有跨越時空的魅力與價值。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