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1學習使用顯微鏡 一、教學目標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2.學會使用顯微鏡,并能觀察到清晰的圖像:3.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愛護顯微鏡。關注科學與技術相互促 進的關系。二、教學重難點規范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物像。三、教學方法討論法、演示法、講授法、合作學習 四 、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展示系列微觀圖片,讓學生猜測是什么,從而引出細胞的起源一 英國科學家胡克(R.Hooke)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細胞,人類通過 對細胞的探索,揭示了許多生命的奧秘。顯微鏡下的細胞是什么 樣子 細胞又是如何生活的 首先我們來學習使用顯微鏡吧。2、探究新知探究一:認識顯微鏡(1)自主學習。請學生自主閱讀教材17頁的插圖1-11光學顯 微鏡,了解單目顯微鏡和雙目顯微鏡的構造,提醒學生注意相同 點和不同點。(2)教師講解。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詳細介紹兩種顯微鏡各結構的具體作用。強調目鏡和物鏡的識別、粗準焦螺旋和細準焦螺 旋的區別、平面鏡和凹面鏡的區別、遮光器上不同光圈的使用情 境。提醒學生做好筆記。探究二、練習使用顯微鏡(1)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18-20頁的文字,仔細 觀察圖片,熟知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教師提示學生邊看邊思考每 一步的注意事項。(2)演示實驗。教師強調取鏡安放、對光、調焦觀察三個階段。 老師以單目顯微鏡為例邊講解邊演示規范操作,并解釋操作原因, 強調注意事項:①取鏡安放時動作要規范。②對光時三轉:一轉轉 換器,用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二轉遮光器,用最大光圈對準通 光孔;三轉反光鏡,使反射光線進入鏡筒,以看到明亮的視野。③觀察時注意“三先三后”:鏡筒先下降后上升;鏡頭先低倍后高 倍;螺旋先粗后細。(3)演示實驗后補充說明雙目顯微鏡和數碼液晶顯微鏡的操作 提示。(4)讓學生思考討論視野中出現污點時,如何用最簡便的操作 判斷污點的位置。探究三、顯微鏡的成像特點(1)教師講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X 物鏡放大倍數, 并舉例說明。(2)教師講解顯微鏡的成像規律:物像比實物要大物像與實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并舉例說明。(3)教師講解低倍鏡與高倍鏡視野的區別;低倍鏡的視野大,與 玻片的距離遠,通過的光多,視野亮,放大的倍數小;高倍鏡的 視野小,與玻片的距離近,通過的光少,視野暗,放大的倍數高。 3.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顯微鏡的基本結構,主要是三個 部分:支持部分、調節部分和光學部分。學會了顯微鏡的操作步 驟,主要有三步:安放、對光、調焦觀察。還了解了顯微鏡的成 像特點。5.當堂檢測展示PPT上的習題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檢測并給予及時反 饋。五、作業設計完成本節課后習題和練習冊上的習題六、板書設計1.2.1學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構造支持部分:鏡臂、鏡筒、載物臺等調節部分:準焦螺旋、轉換器、遮光器開關及光源調節旋鈕、 移動手輪光學部分:反光鏡、目鏡、物鏡、底光源 2.顯微鏡的使用安放→對光調光→調焦觀察 3.成像特點成像規律:成倒像放大倍數: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七、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由學生根據教材,對照實物,讓學生說出顯微鏡的 各部分構造與功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老師及時檢 查,激勵評價,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 做實驗時,讓學生自學顯微鏡的使用過程,然后老師示范演示, 強調關鍵步驟,同時學生們的合作交流、探究習慣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