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課件教案導學案習題)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地球與地球儀(第1課時)(課件教案導學案習題)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上冊人教版地理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節 地球和地球儀(導學案)
第1課時
【學習目標】
區域認知:知道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
綜合思維:會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實踐力:
能夠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綜合思維:
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學習導航】
【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自主學習】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 。
2.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天圓地方→根據太陽、月球形狀推測地球形狀→ 環球航行→ 影像確證了地球的形狀。
3.地球的大小:
【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一個什么事實。
【點撥】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太陽和月球”),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星影像”),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點擊討論問題) 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2.認識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字描述還可以通過批較的方法描述。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較項目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 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 小時(飛機飛行平均行速度為800千米/時)
3.用太陽和月球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太陽 我的表面積約6.1萬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     倍
月球 我的周長約1萬千米,地球周長約是我周長的    倍
4.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徑、最大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學習活動2: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自主學習】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 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
2.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合作探究二】認識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討論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2.了解了地球儀的這些特點,請用自己的語言給地球儀下一個定義。
3.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按照下面的步驟制作簡易地球儀。(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1)準備材料:泡沫球、鐵絲、膠布、橡皮泥、毛線、膠水、剪刀等。
(2)如圖①所示,在泡沫球的中間貼上毛線,作為   ;在a、b兩點各鉆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作為   。
(3)把鐵絲的一端從一個極點穿至另一個極點,使球體能圍繞鐵絲旋轉;余下的鐵絲大致沿球體外側彎為半圓狀,將其余部分卷繞成底座,使球體能放置在桌面,如圖②所示。注意極點連線與桌面的夾角大致為   ,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泡沫球略大一點。
(4)在圖③a、b兩個極點處裹上   ,使球體既可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圖③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儀   。
4.地球儀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于北面的叫北極,位于南面的叫南極,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大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是經線,所有的經線、緯線都相互垂直相交構成經緯網。而所有這些點和線都在真實的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它們是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來的。
【學后反思】
【達標訓練】
(23-24遼寧鞍山·開學考)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讀圖,完成1~2題。
1.地球的真實形狀是( )
A.球體 B.橢圓體 C.圓柱體 D.正球體
2.人類對地球形狀的探索認識過程,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22-23湖南郴州期中)隨著衛星拍照等技術的發展,現在人們可以輕松測量地球的半徑,從而更準確地認識地球的大小與形狀。下圖示意地球的大小。據此,完成3~4題。
3.現實中地球是一個( )
A.不規則的圓形
B.不規則的球體
C.標準的球體
D.兩極稍鼓,赤道略扁的
4.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表述,正確的是( )
A.地球體積可達4萬立方千米
B.若給地球量體裁衣,需要布料5.1平方千米
C.“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赤道地區
D.地球表面任意一點到地心的半徑都是6371千米
5.(23-24七年級上·福建龍巖·階段練習)讀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上相應的方框內標出地軸、北極、南極、經線、緯線。
(2)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3)所有經線都交于南北兩極,長度 (相等、不相等),0°經線也叫 ,它與 經組成一條完整的經線圈,且兩者經度之和為 。
(4)所有緯線當中 最長,往南北兩極逐漸 ,(縮短、變長),度數相等兩條緯線長度 (相等、不相等)。
(5)一架飛機從龍巖起飛,一直向南飛,最終到達的地點是( )
A.北極 B.南極 C.赤道 D.廈門
(6)人類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 )
A.衛星影像 B.鄭和下西洋 C.麥哲倫環球航行 D.海岸觀船
【參考答案】
學習活動1: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自主學習】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不規則的球體 2.麥哲倫船隊 地球衛星 3.6371 4萬 5.1億
【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1519—1522年,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
2.72 857 142 857 50
3.11 961 4
4.地球的平均半徑約為6 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學習活動2:了解地球儀
【自主學習】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縮小
2.
【合作探究二】認識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在:①地球儀是地球縮小了的模型;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著轉動的地軸,以及繪制的經緯網和經緯度,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③地球儀上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2.地球儀是人們依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名稱。所以它是我們直觀、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
3.(2)赤道 極點 (3)66.5 °(4)膠布 (5)不會翻倒
4.地球儀既可以方便我們了解整個地球的全貌,又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狀況。今后,我們要經常借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會并習慣運用地球儀研究地球的方法。
【達標訓練】
1.A 2.D第1題,由于受觀測條件和科學技術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的衛星影像,后來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則球體。第2題,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蓋天說)→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渾天說)→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的衛星影像,即④③②①。
3.B 4.C 第3題,讀圖可知,地球是一個球體,其大小一般用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和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等來表示,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第4題,地球體積可達10832億立方千米;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若給地球量體裁衣,需要布料5.1億平方千米;“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赤道地區,赤道周長為4萬公里,由于地球自轉,在赤道上即使一動不動,一天也走了八萬里;讀圖可知,地球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
5.【答案】(1)見圖示
(2)南北 東西
(3)相等 本初子午線 180° 180°
(4)赤道 縮短 相等
(5)B
(6)C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軸是地球旋轉的軸;北極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極是地球的最南端;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緯線是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如圖。(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它與180°經線組成一條完整的經線圈,且兩者經度之和為180°。(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所有的緯線都相互平行,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短,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度數相等兩條緯線長度相等。(5)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因此,一架飛機從龍巖起飛,一直向南飛,最終到達的地點是南極;要想到達赤道、廈門,需要改變方向(6)人類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麥哲倫環球航行;衛星影像和海岸觀船不是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AD錯誤;鄭和下西洋沒有證明地球是球體。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教案)
第一課時
區域認知:知道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
綜合思維:會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實踐力:
能夠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綜合思維:
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生活情境:登山的時候,在山腳下,視野狹窄,只能看到眼前的山體和樹木,當奮力登到山頂,視野開闊,不僅能看遍整片山的樹林,還能眺望遠處的湖泊。這種生活經歷和地球的形狀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學習活動一: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自主學習]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 不規則的球體 。
2.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天圓地方→根據太陽、月球形狀推測地球形狀→ 麥哲倫船隊 環球航行→ 地球衛星 影像確證了地球的形狀。
3.地球的大小
[合作探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請同學們沿著當年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路線,進行一次圖上旅游,看看證明了一個什么事實。
參考答案:1519—1522年,麥哲倫率領船隊環球航行,用事實證明了過去人們的猜測和推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
[點撥]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歷程。從一開始人們的直覺感知(點擊“天圓地方”),到后來的猜測推理(點擊“太陽和月球”),再到用事實論證(點擊“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路線圖”),最后的科學證明(點擊“地球衛星影像”),從這一認識過程中(點擊箭頭依次連接以上四圖),你感悟到些什么呢 請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2.認識地球的大小不僅可以用數字描述還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描述。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較項目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    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為7 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     小時(飛機平均飛行速度為800千米/時)
參考答案:72 857 142 857 50
3.用太陽和月球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太陽 我的表面積約6.1萬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     倍
月球 我的周長約1萬千米,地球周長約是我周長的    倍
參考答案:11 961 4
4.請大家在筆記本上畫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并用地球的平均半徑、最大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參考答案:地球的平均半徑約6 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學習活動二:了解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自主學習]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地球 縮小 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
2.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合作探究]認識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討論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地球儀與地球實體的不同表現在:①地球儀是地球縮小了的模型;②地球儀上的能使之繞著轉動的地軸,以及繪制的經緯網和經緯度,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③地球儀上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2.了解了地球儀的這些特點,請用自己的語言給地球儀下一個定義。
參考答案: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所以它是我們直觀、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
3.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按照下面的步驟制作簡易地球儀。(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安全)
(1)準備材料:泡沫球、鐵絲、膠布、橡皮泥、毛線、膠水、剪刀等。
(2)如圖①所示,在泡沫球的中間貼上毛線,作為 赤道 ;在a、b兩點各鉆一個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點的距離相等,作為 極點 。
(3)把鐵絲的一端從一個極點穿至另一個極點,使球體能圍繞鐵絲旋轉;余下的鐵絲大致沿球體外側彎為半圓狀,將其余部分卷繞成底座,使球體能放置在桌面,如圖②所示。注意極點連線與桌面的夾角大致為 66.5° ,同時所彎的半圓要比泡沫球略大一點。
(4)在圖③a、b兩個極點處裹上 膠布 ,使球體既可固定在傾斜鐵絲的中間,又可以自由轉動。
(5)在圖③c的部位,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儀 不會翻倒 。
4.地球儀的作用是什么
參考答案:地球儀既可以方便我們了解整個地球的全貌,又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表面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狀況。今后,我們要經常借助地球儀來學習地理知識。所以,同學們應當學會并習慣運用地球儀研究地球的方法。
[總結]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于北面的叫北極,位于南面的叫南極,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大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是經線,所有的經線、緯線都相互垂直相交構成經緯網。而所有這些點和線都在真實的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它們是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來的。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地球的形狀,其中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讓同學們重點探討,讓學生認識到對科學真理探索過程的艱辛,通過一些對比,讓同學們真實的感受到地球的大小,然后通過地球的模型——地球儀,讓同學們認識地球儀的組成和構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2張PPT)
第一章 地球
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區域認知:知道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
綜合思維:會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理實踐力:
能夠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綜合思維:
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領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導 入
登高望遠
為什么在山下只能看到樹木?而登上山頂卻能看到遠處的湖泊?這與地球的形狀有什么關系?
看視頻,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狀
地球的形狀
1、麥哲倫時代以前,人類關于地球形狀的認識主要有哪兩種觀點?
2、這兩種觀點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天圓地方
(直覺)
球體
(根據太陽、月球的形狀推測)
地球的形狀

西

太平洋
印度洋
麥哲倫海峽

西

1.指出麥哲倫船隊依次經過的大洋。
2.說明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意義。
為什么麥哲倫相信地球是球體,而不相信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有什么明顯的缺陷?
春秋戰國時期《曾子·天圓》提到“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真是天圓地方,那么半球形的天與方形的大地怎么能夠吻合呢
地球的形狀
確證
地球衛星影像
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小結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直覺
推測
證實
確證
地球的形狀
①海岸觀船
海洋中的船只向岸邊駛來時,先看見船的桅桿,然后才看見船身。
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
②登高望遠
古詩有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
③月食
月食
生活中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證據
我們看到的缺失的部分其實是地球的影子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怎樣的球體?
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的大小
足球場面積約 7 000 平方米
地球表面積約 5.1億 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積

個足球場的總面積
72 800 000 000
728億
1.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1.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 小時(飛機平均飛行速度為800千米/時)
50
2.用太陽和月球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約6.1萬
11 961
約1
約4
認識地球儀
真假地球大PK
地球儀
地球
VS
地球和地球儀有何異同?
想一想: 地球儀與地球的不同點
1、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2、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3、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經緯網和經緯度、地軸等。
4、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地球儀是正球體 。
3.地球儀上有“一軸兩極”。
“一軸”是 ,它是為了研究地球自轉而假想的,實際上并不存在。
“兩極”是 和 。
北極
南極
地軸
地球的自轉軸。
地軸北端與地
球表面的交點。
地軸南端與地
球表面的交點。
地軸
北極
南極
赤道
地球的自轉軸。
地球的自轉軸。
南極圈
南回歸線
北極圈
北回歸線
地球儀上主要的點和線
小結
任務:在地球儀上指出
地軸
北極
南極
經線
緯線
練習地球儀
A
B
D
E
C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節 地球與地球儀 第一課時(同步習題,后附答案)
評價一 能夠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天宮飛船看太空,可以欣賞不一樣的星空和地球。據此回答1~2題:
1.上圖為從中國空間站組合體遙望地球的照片,由此推斷出地球的形狀是( )
A.圓形 B.橢圓形 C.球體 D.立方體
2.能夠證明地球真實形狀的地理事實和現象有( )
①直觀感受“天圓地方” ②月食現象 ③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④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人們常說“天衣無縫”,假如真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大約是( )
A.4萬平方千米 B.6 371平方千米C.5.1億平方千米 D.960萬平方千米
4.某動畫片中小灰說比小喜跑得快,小喜說自己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所以跑得比小灰快。這里的“八萬里”指( )
A.地球平均半徑 B.地球極半徑 C.赤道半徑 D.赤道周長
評價二 用簡易材料制作地球模型
5.(地理實踐力)在地理課上選擇下列物品制作地球模型,最適合的是( )
A  B  C  D
  地理活動課上,東平某中學地理實踐小組選用泡沫球、鐵絲、膠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簡易的地球儀(如圖)。據此回答6~7題:
6.在地球儀上,①所示的地理事物名稱是( )
A.本初子午線 B.北回歸線 C.赤道 D.北極圈
7.圖中泡沫球頂部,鐵絲穿過的點a叫( )
A.南極 B.地軸C.北極 D.太陽直射點
  圖中明明和冬冬在進行地理實驗探究,明明手持的小船模型沿著桌面和傘面逐漸向冬冬靠近或離開。讀圖,回答8~9題:
8.實驗中冬冬能看到的現象是( )
A.當小船沿桌面靠近冬冬時,船身逐漸出現
B.當小船沿桌面離開冬冬時,船身逐漸消失
C.當小船沿傘面靠近冬冬時,船身逐漸出現
D.當小船沿傘面離開冬冬時,船身突然消失
9.下列選項與圖示實驗探究有關的是( )
A.地球大小 B.晝夜交替 C.經緯線特征 D.地球形狀
  地理實踐課上,同學們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儀。據此回答10~11題:
10.下列制作地球儀的步驟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將泡沫球固定在支架上 ②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兩極 ③用小木棍貫穿泡沫球的兩極 ④繪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①③
11.我們能夠從這個地球儀上獲得的信息是( )
A.沿赤道環地球一周需走4萬千米
B.地球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
D.制作地球的外衣至少需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料
12.為了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七年級(1)班建立了地理之家交流群。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幫忙補齊他們在網上聊天的一段記錄:
  高山流水:為什么古時候的人們會有“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錯誤認識呢
(1)碧海藍天:這是因為  。
  天涯海角:其實,每當我仰望蒼穹的時候,我都會有“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感覺,看來看到的不一定全是正確的。
  霞客歸來:你們知道哪一事件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嗎
(2)天涯海角:我知道,是   ,聽說他的船隊回到西班牙后收到的禮物之一就是地球的模型——   ,在該禮物上面還寫著一句話,你們知道上面寫著什么嗎
  碧海藍天:“你首先擁抱了我!”
  高山流水:地球和地球模型形狀一模一樣嗎
(3)霞客歸來:有差別,  。
  碧海藍天:為什么人們把地球儀制作成正球體呢 右圖是地球的基本數據示意圖。
(4)霞客歸來:因為   。
答案:
1.(C)
2.(B)
3.(C)
4.(D)
5.(B)
6.(C)
7.(C)
8.(C)
9.(D)
10.(B)
11.(C)
12.
(1) 古時候,科技落后,人們生活范圍狹小,往往憑直覺認識世界 。
(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 , 地球儀 ,  碧海藍天:“你首先擁抱了我!”
(3)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儀是一個正球體 。
(4) 地球雖不是一個正球體,但赤道半徑僅比極半徑長約21千米,將地球按一定比例縮小制成地球儀,這種差別就微不足道了,因此人們將地球儀制作成正球體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上思县| 延津县| 新疆| 科技| 沅江市| 龙陵县| 晴隆县| 孟州市| 顺昌县| 门头沟区| 延川县| 孟津县| 黄山市| 海兴县| 福建省| 奎屯市| 星子县| 特克斯县| 百色市| 嘉黎县| 九龙城区| 沂南县| 楚雄市| 高雄市| 历史| 正定县| 南开区| 中宁县| 宁强县| 枝江市| 宁乡县| 宜春市| 怀安县| 兰州市| 阜平县| 郴州市| 信宜市| 林周县| 丽江市|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