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由平等的真諦》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從教材的編寫邏輯看:本課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尊重自由平等”的第一課時《自由平等的真諦》。自由是珍貴的但是自由也是有限制的;同樣,平等是珍貴的,但絕對的平等是不可能的。本課作為單元起始課為學生踐行法治精神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引導學生認識法治精神,分析社會生活事件,樹立公民的責任意識,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富有生命的活力,精力旺盛,求知欲強,但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和社會經驗等有待進一步發展,對于自由和平等的認識尚處于懵懵懂懂的初始階段。一部分學生盡管知曉自由和平等都不是絕對的,但對二者的認識停留在淺表層面。例如,僅僅認為自由受班規和校紀的約束和限制,很難把自由與法治聯系在一起。對于平等的認識,更多的是在道德層面上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很難從法律的高度“法眼看平等”,尤其從憲法的角度來理性地加以看待。基于以上學情考慮,設計本課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增強平等意識和珍視自由的意識,樹立自由平等觀,形成尊崇法治和尊重法律權威的法治意識,崇尚和弘揚法治精神。教學目標分析(1)政治認同:認同法治精神的核心內涵,知道我國推進法治精神的努力。(2)法治觀念: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掌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包含的主要內容的法治知識。(3)責任意識: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領會平等的真諦所在,樹立公民的責任意識。教學重難點分析教學重點:自由和平等的內涵和與法治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從法治角度看自由平等教學環節設計【課前導入】時政速讀: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法治片段的節選設計意圖:二十大進課堂,通過齊讀引導學生到要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并通過對這段文字的思考過渡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層面的價值標準(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新課講授】環節一,共探“自由”之路。設置問題:1.“你向往的自由是怎樣的呢?2.這樣的自由能不能實現?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有梯度的問題,層層遞進引發學生思考得出結論:自由有限制。進一步設問:1.在你的生活中還會收到哪些限制呢?(具體事例)如果沒有這些限制,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么樣?如果有了這些限制,我們的生活又會變的怎么樣呢?設計意圖:通過對沒有限制的自由以及擁有限制的自由下的生活進行正反面的思考,從而認識到擁有自由的價值及自由的含義。呈現具體案例,小組合作討論:1.你怎樣看待李某的行為?2.法治與自由之間的關系?呈現相關法律條文,結合法律條文再次認識法治與自由的關系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對具體案例進行分析,一方面集中集體的智慧共同探討分析,一方面通過探討提高同學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和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環節二,共研“平等”之花。活動1:從教材找平等——法律意義上,平等的含義。活動2:從生活看平等——呈現話題案例,分析是否能體現出平等,再針對這些案例進行歸類,進一步認識平等的兩層含義。活動3:從法律學平等——呈現社會生活中不同身份人物的違法案例,結合2022年我國監察機關監督執紀相關數據,思考:這些材料共同說明了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呈現法律條文,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設計意圖:本環節分為三小塊內容,從教材找平等、從生活看平等、從法律學平等,三個活動層層遞進,先初步認識平等的含義,再通過生活事例正確感受平等,最后通過相關法條學習更深一步認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環節三,共求“自由 平等”。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我們追求自由平等的腳步永不停歇,為了創造更高水平的自由平等,作為中學生需要認識自由平等的真諦。【課堂小結】本課主要通過三個環節講述自由平等的真諦,自由的真諦是法律范圍內享有的權利,平等的真諦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更高水平自由平等的實現需要依靠法治的保駕護航,也需要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共同創造。通過本節課同學們的表現,老師發現你們已經具備了將自由平等學以致用的能力,老師相信,未來的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創造者,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堅定捍衛者,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沃游戲】你追我趕設計意圖:通過競爭類游戲檢測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內容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游戲也有限制。板書設計自由:法律范圍內的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業及擴展學習設計必做:梳理本節課知識內容選做:根據你對知識點的理解繪制有創意的思維導圖教學反思與改進(1)優點:對于本節課的各個知識點重難點的把握比較準確,邏輯明確清晰,根據重難點設置教學環節中活動時間的分配,整體課堂教學環節銜接、過渡自然流暢。(2)不足及改進:①大單元教學理念欠缺。學習新課之前首先要明確大單元框架,注重單元的導向。②教學資源的選擇有些單一,大多都是圖片案例及發法條。要充分利用各個平臺的教學資源,給予本節課充分的資源材料。③小組討論環節未取得明顯成效。在備課過程中要對該設置怎樣的問題去討論、這個小組建設中誰是核心任務、怎樣討論更有價值、成員們的工作怎樣安排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等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④板書設計過于簡單。板書設計一定要根據各活動環節精心設計,起到一定的總結引導作用,實現邊講邊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