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二節 氣候(第1課時)-中國的氣溫一、教學目標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我國冬季、夏季的氣溫特征。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分析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在我國1月、7月等溫線圖上正確描述氣溫的分布規律,并正確分析其成因。2.難點:分析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南北溫差小的成因。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導入 創設情境: 黑龍江的李華同學要去海南旅游,有旅行策劃需求,在10天的旅行中看到祖國各地截然不同的風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可以乘船觀光。 思考這兩一南一北兩個省區,最大的自然差異在于氣溫。 創設特定的地理情境,設計有驅動性的地理問題和具體任務,激發學生興趣。合作交流一 布置討論任務(實踐探究一):請各組觀察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討論完成 1.寫出旅行路線經過的6個城市的氣溫區間; 2.算出漠河和海口兩個城市的氣溫差; 3.歸納我國冬季、夏季平均氣溫的分布特點; 4.為李華選擇合適的出行時間。 小組討論 根據導學案中給出的中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討論問題。 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得到初步得到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學生展示 1.請同小組的兩位同學上臺展示關于“關于1月氣溫分布圖”的討論成果。一位同學指圖描述,另外一名同學在側板書。 2.請另一小組的兩位同學上臺展示關于“關于7月氣溫分布圖”的討論成果。一位同學指圖描述,另外一名同學在側板書。 (及時肯定表揚,學生 1.根據6個城市在1月、7月的氣溫區間不同,發現冬季、夏季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2.通過計算冬季漠河和海口之間的氣溫差,得到冬季南北溫差大的特點。 3.通過計算夏季漠河和海口之間的氣 倡導以學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 “我國冬季、夏季氣溫分布的特點”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要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沉浸式學習歸納出來。在表述時若有不嚴謹處,主意糾正) 溫差,得到夏季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的特點。應用、過渡 李華要想在10天的旅行中看到祖國各地截然不同的風光,我們應該幫他選擇哪個時間出行呢? 根據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夏季普遍高溫(除青藏高原外)的特點,選擇冬季出行更為合適。 1.將剛剛得到的結論應用在情境中。 2.自然過渡到李華的第二個旅行要求。師生問答 實踐探究二: 觀察中國1月氣溫分布圖,如果李華想要實現乘船觀光的愿望,在①、②、③段旅程中,哪一段更容易實現呢?為什么? (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特殊等溫線的數值,也就是1月0℃等溫線。) 學生通過識圖 可以發現“1月0℃等溫線”,氣溫影響到河流是否結冰。 若想在某一段旅行中達到乘船觀 光的目的,只能選擇“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1.通過河流是否結冰 的現象,引導學生找“1月0℃等溫線”,并發現與“秦嶺一淮河”這條特殊的地理分界線重合。 2.自然過渡到李華的第三個旅行要求。合作探究二 布置討論任務(實踐探究三): 旅游攻略李華很滿意,但是他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國冬、夏季氣溫呈現出不同的分布特點呢?請各策劃小組讀圖討論完成 1.為什么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 2.為什么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3.為什么我國氣溫由南向北遞減? 小組討論 根據導學案中給出的“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圖”、“中國地形圖”,完成討論問題。 學生可以通過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得到初步得到影響我國冬、夏季氣溫的主要地理因素。學生展示 1.請同小組的兩位同學上臺展示關于的討論成果。一位同學指圖描述,另外一名同學在側板書。 2.請另一小組的兩位同學上臺進行評價與補充。 (及時肯定表揚,學生在表述時若有不嚴謹處,主意糾正) 1.氣溫自北向南遞增:緯度因素。 2.夏季除青藏高原普遍高溫:地形因素。 3.冬季南北溫差大:距離冬季鳳的遠近、地形對冬季風的阻擋。 需要從多種地理要素相互聯系、時空變化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幫助學生形成系統、動態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結構化知識 的生成 實踐探究(四) 請各策劃師將本案例中 學生繪制思維 導圖,不同學生有不 學生通過梳理本節課的知識框架的“氣溫的特點及影響因素繪制成思維導圖,便于下次更快制定出其他旅行攻略。 同的方法,自主將本節課主題關鍵詞、圖像等內容進行系統描述。 形成具有個性化的結構化知識,達到思維的進階。展示與評價 請兩位同學來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請另外兩位同學對他們的思維導圖加以評價。 1.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導圖的設計思路。 2.對他人的思維導圖進行評價和補充。 綜合討論后,找出通性、通法。最終班級會形成一個最優法并加以推廣。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研創過程不是機械的,是有深度、廣度、自由度的。成果應用 完成3個練習題目,將學生自主形成的結構化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當中。 學生思考后,自主解決。 根據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方式,解決實際問題,符合認知發展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