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古代戰爭與地域文化的演變課標·定向 核心·導學1.通過了解歷史上的著名戰爭,理解戰爭對人類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文化斷裂(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2.認識戰爭在客觀上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 1.兩場影響廣泛的古代戰爭:亞歷山大遠征和蒙古西征 2.一次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希臘化時代” 3.戰爭的一個重要影響:文化交流學習任務1 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一、亞歷山大遠征1.概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歷經10年征戰,滅亡波斯帝國,征服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2.影響:戰爭給被征服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些地區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3.統治政策:亞歷山大試圖以希臘文化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表 現 (1)在埃及,他自稱法老之子 (2)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國正統繼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裝,沿用波斯帝國的制度,任用波斯人為官員,推廣波斯禮儀 (3)鼓勵馬其頓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馬其頓的方式訓練波斯士兵4.帝國分裂: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拓展延伸】辯證認識亞歷山大遠征的影響(1)亞歷山大遠征給被征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具有局限性;(2)亞歷山大遠征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客觀上具有進步性。二、“希臘化時代”1.含義: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的大約300年。2.表現:(1)希臘化世界:①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成為希臘化各國的統治階級;②作為殖民者,他們生活于希臘風格的城市中,保持著希臘人的生活方式。③被征服地區原有的上層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臘文化。(2)希臘化時代:①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和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②托勒密埃及鼓勵文化發展,繆斯宮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學者前往研究。(3)文學、科學等領域的發展(從【智選】中選出相對應的序號)文學 學者們系統整理和研究了《④》和古典希臘的悲劇、史學、地理學作品數學 歐幾里得編寫《③》物理 ②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學定理地理 ①精確計算了地球周長醫學 醫生通過解剖尸體,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及消化系統進行了基礎研究智選:①埃拉托斯提尼 ②阿基米德③幾何原本 ④荷馬史詩(4)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微思】閱讀教材“托勒密埃及的統治者”圖及其文字說明。思考:材料體現的現象對當時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提示:促進希臘文化與北非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拓展延伸】“希臘化世界”與“希臘化時代”(1)“希臘化世界”指的是空間區域,具體指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2)“希臘化時代”指的是時間范圍,具體指的是從亞歷山大遠征到羅馬最終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的時間。學習任務2 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一、蒙古的三次西征1.背景:13世紀初,中國北方草原出現了一個強大的蒙古汗國。2.概況:第一次 1218年,花剌子模國扣留蒙古商隊,殺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征,滅掉花剌子模國,蒙古軍隊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 滅亡金朝后,蒙古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國、匈牙利和巴爾干半島第三次 13世紀中葉,蒙古以西亞地區為目標,攻占巴格達3.結果: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形成了四大汗國,它們在名義上仍將元朝尊為宗主國。【圖解】蒙古汗國形成的政權【概念闡釋】蒙古汗國在中央汗國之外的四大汗國是蒙古汗國的有效組成部分,四大汗國除伊利汗國與中央政權有較為緊密的聯系外,其他汗國都是獨立汗國,他們內部又不斷衍生出幾個小的汗國,相互之間為了爭奪土地也時常發生戰爭。他們統治范圍內的民族文化差異很大,這也引發各種文化的沖突與融合。二、蒙古西征的影響1.給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帶來嚴重破壞。2.客觀上推動了東西方的交流。(1)第二次西征后,兩位歐洲傳教士到達漠北與蒙古進行交涉,他們撰寫的出使報告流傳至今。(2)根據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口述記錄的《馬可·波羅行紀》,展示了一個富庶而神奇的東方世界,對以后幾個世紀的歐洲航海、探險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3)畏兀兒人列班·掃馬經由耶路撒冷到歐洲訪問,見到了教皇和英、法國王。3.引發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方向 概況 影響由東 向西 遷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軍隊。14世紀后,他們逐漸與當地居民融合 蒙古西征使亞歐內陸的民族分布產生了變化,一些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面貌有所改變由西 向東 大批移民進入中國中原地區,被稱為“色目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后來融入漢族和蒙古族【微思】閱讀教材“蒙古軍隊西征示意圖”。思考:從圖中可以看出蒙古西征最遠到達哪一地區 提示:歐洲的巴爾干半島。【拓展延伸】蒙古西征推動東西方交流的條件(1)遼闊的帝國版圖,有利于文化的交流。(2)暢通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的條件。(3)蒙古統治者重視東西方的商業往來和文化交流。(4)寬容的宗教政策。主題一 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情境探究】1.獲取信息——“希臘化時代”的特征材料 從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引兵東征,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完全吞并托勒密埃及,這300多年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的歷史上被稱為希臘化時代。這時期最顯著的事實,便是古希臘的文化和古代東方各國的文化因為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為發達的文化。那些在亞歷山大帝國廢墟上所形成起來的各個國家,一方面具有東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臘的色彩。——摘編自郭圣銘《世界文明史綱要》思考:根據材料,概括希臘化時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成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破法】抓住關鍵信息:“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為發達的文化”“亞歷山大大帝引兵東征”“一方面具有東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臘的色彩”。【自主作答】特征:承襲了希臘的傳統,并與東方文化交融。成因:亞歷山大的武力擴張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創造了條件;東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鑒。2.分析問題——“希臘化時代”的影響材料 希臘文化隨著希臘人的足跡擴散開來,同時與東方諸文明進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這種新文化也就是“希臘化文化”。在希臘化世界中,由于統治者為希臘人,希臘語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基督教的文化內涵是猶太教人文主義和希臘哲學的理性主義……這個運動在公元1世紀末已經演變成獨具特色的新宗教,確定希臘語為宗教語言,吸收了希臘哲學某些流派的思想。——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希臘化時代”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作用。(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破法】抓住關鍵信息:“一種新的文化”“希臘語成為當時各地通用的官方語言”“獨具特色的新宗教”。【自主作答】打破了歷史上東西方各自發展的狀態,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傳播了先進的語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東方宗教的因素,逐漸發展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史論闡釋】一、全面認識亞歷山大遠征的影響1.建設性: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政治 在承襲東方體制的同時,將希臘民主傳統引入東方經濟 溝通希臘和埃及、西亞、中亞以至印度的商業貿易文化 東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促進文學、科學等發展2.破壞性:給被征服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引發文化沖突,造成文化斷裂。二、“希臘化時代”文化的特點從總體上看,“希臘化時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1.文化交往從以往的單向性發展為雙向性。2.文化融合是軍事征服的結果。3.文化中心逐漸東移。4.文化交往的趨勢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純粹的東方文化和希臘文化。主題二 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情境探究】1.分析問題——蒙古西征勝利的原因材料 1235年,窩闊臺大汗發動第二次西征,命術赤長子拔都、察合臺長子拜答兒、自己的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各統本王室軍,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亦分遣長子從征,以拔都為統帥①。因西征大軍由長子組成,此次西征又稱“長子西征”。此時哲別已經去世,由速不臺擔任先鋒兼西征軍副帥。此次西征,蒙古人不僅出動了15萬大軍,還帶去了來自東方的黑科技——火炮②。思考:據材料,蒙古第二次西征取勝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破法】抓住關鍵信息①②進行概括。【自主作答】集中優勢兵力,派遣長子出征;使用了先進武器——火炮。2. 論證觀點——蒙古西征的影響材料 時間 蒙古進軍路線 典型事件描述1219 年始 攻滅花剌子模國、經里海、黑海沿岸,攻入克里米亞半島 (蒙古軍所到之處)一個繁榮的呼羅珊變成一片荒蕪,土地變成了不毛之地……1235 年始 征服今俄羅斯、烏克蘭地區的諸多公國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巴爾干半島 蒙古人開始使用的多種火器更具破壞性……由于火炮的大力改進,城墻逐漸從人類歷史中消失了1252 年始 經中亞,攻占巴格達,抵達巴勒斯坦 1278年列班·掃馬出訪拜占庭帝國、羅馬教廷和法國——摘編自[法]德阿·托隆著,寶音布格歷譯《蒙古人遠征記》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闡釋“蒙古西征對地域文化的影響具有雙重作用”這一結論。(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破法】據“一片荒蕪”“更具破壞性”“列班·掃馬出訪拜占庭帝國、羅馬教廷和法國”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釋。【自主作答】一方面,蒙古三次大規模西征,建立了龐大的帝國,給被征服地區社會、經濟、文化造成極大破壞,甚至出現文化斷裂,如伊斯蘭文明在當時受到戰爭沉重打擊;另一方面,客觀上也促進了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交融,如火藥武器等西傳,歐洲傳教士出使蒙古,列班·掃馬訪問歐洲等;同時,西征引發了大規模的民族遷徙,蒙古軍隊移居至中亞、西亞,致使該地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響,但其后裔逐漸被當地文化和民族同化;馬可·波羅曾長期留居中國,所著《馬可·波羅行紀》是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文獻,西方的天文學、醫學等亦傳入中國,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綜上:蒙古西征對被征服地區文化發展造成巨大破壞,但也推動了東西方人員往來、文化交流與民族遷徙,不同程度地帶來了地域文化的變化,具有雙重性。【史論闡釋】 蒙古西征的影響方面 表現對被征服地區影響 (1)西征使廣大的被征服地區和民族經受前所未有的災難; (2)破壞了被征服地區的生產力,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影響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蒙古帝國構成影響 經過三次西征蒙古征服了廣闊的土地,從而建立四大汗國,即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和伊利汗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影響 (1)西征推動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的發明得以廣泛傳播,推動西方社會轉型; (2)西征打擊了中古歐洲的黑暗統治,間接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對東西方貿易影響 (1)蒙古帝國版圖橫跨亞歐大陸,客觀上使亞歐各民族走出封閉狀態,擺脫陸上絲綢之路的重重關卡; (2)開辟對外交流的通道,也促使絲綢之路再度繁盛對民族遷徙和交融影響 引發了較大規模的民族遷徙,推動民族交融,同時民族的分布區域也發生了改變【深化點撥】辯證地看待蒙古西征:(1)戰爭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蒙古西征促進了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西方社會進步,推動了西方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題組一 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公元前4世紀前后,通過暴力方式,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擔當希臘文化傳播“使者”的是 ( )A.羅馬帝國 B.羅馬共和國C.波斯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解析】選D。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遠征,在遠征中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獲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機會,故選D。A、B、C與題干材料無關。2.(2023·南通高二檢測)亞歷山大城始建于公元前332年。之后,亞歷山大城成為托勒密埃及的首都,并發展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據此可知( )A.埃及王國實現了希臘化B.戰爭促進文化碰撞與交融C.埃及深受西亞文化影響D.亞非文化仍保持長期影響【解析】選B。由材料可見希臘文化通過戰爭在埃及得到發展,體現了戰爭對文化的作用,故選B;材料只能體現亞歷山大城,而不能代表整個埃及,排除A;材料說明埃及北部開始希臘化,而不是西亞化,排除C;埃及的希臘化體現的是歐洲文化對非洲文化的影響,排除D。3.在希臘化時代,雖然希臘的語言、文化有了廣泛的傳播,然而這個時期文化的背景和特征,不僅包括希臘方面的因素,還包括東方已有的因素。這可用來佐證 ( )A.世界文明的創新性 B.希臘文明的包容性C.東方文明的先進性 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解析】選B。希臘化時代的出現,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材料可以用來佐證希臘文明的包容性,B正確;材料沒有強調世界文明的創新性,排除A;材料并未強調東方文明的先進性和西方文明的民族性,排除C、D。【深化點撥】與馬其頓文化相比,希臘文化處于較高水平,亞歷山大“希臘化”的實質是對先進文化的借鑒與吸收,最終文明化的過程。4.亞歷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為太陽神的兒子、法老的合法繼承人。在耶路撒冷,亞歷山大皈依了猶太教。在巴比倫城,他派人把巴比倫最崇拜的拜爾神廟重新修建起來。這說明亞歷山大 ( )A.弘揚亞非地區傳統文化B.利用當地宗教強化統治C.推動各區域間信仰融合D.得到了當地民眾的支持【解析】選B。材料反映出亞歷山大重視宗教相關問題,但其最終的目的是利用宗教來鞏固新征服地區的統治,B正確;宗教不等同于文化,二者范圍不一致,排除A;推動各區域間信仰融合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是否得到民眾的支持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題組二 蒙古西征與東西方交流5.橫跨歐亞大陸的道路在中斷了約一千年之后變得安全了,歐洲人于是又能由此進入亞洲和遠東了。此時有大批被稱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東,進入中國中原地區。出現這些現象的客觀原因是 ( )A.拿破侖戰爭 B.亞歷山大遠征C.蒙古的西征 D.新航路的開辟【解析】選C。“色目人”是元朝時中國人對自西向東遷入中原地區的人的統稱,其大規模遷徙緣于蒙古的西征,C正確;拿破侖戰爭發生在19世紀初,與此無關,排除A;亞歷山大遠征是在公元前4世紀末,排除B;新航路的開辟未引發進入中國中原地區的大規模移民潮,排除D。6.(2023·佛山高二檢測)奧斯曼人最初游牧于中亞地區,13世紀時向西遷徙。造成其西遷的主要原因是 ( )A.蒙古西征的壓力 B.生存環境的惡化C.羅馬帝國的邀請 D.傳播宗教的需要【解析】選A。在13世紀,奧斯曼人受到了來自東方的壓力,向西遷徙,此時蒙古正在西征,沖擊了奧斯曼人的統治,A正確;13世紀中亞地區并沒有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排除B;羅馬帝國此時早已分裂,且東羅馬帝國也沒有邀請奧斯曼人,排除C;奧斯曼人向西遷徙是在蒙古西征壓力下的被迫遷徙,并非為了傳播宗教,排除D。7.(2023·昆明高二檢測)在西征時,隨蒙古軍隊西至歐洲的有蒙古人、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與此同時,也有因戰爭而東遷的不同民族的人,這種遷徙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殘酷的。這種“被迫”的遷徙客觀上 ( )A.使西方國家依附于蒙古B.埋下了帝國分裂的隱患C.導致阿拉伯帝國的衰落D.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解析】選D。由于戰爭導致的人口遷徙,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也隨之得到傳播,所以這種“被迫”遷徙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D正確;這種遷徙并沒有使西方國家依附于蒙古,也沒有導致蒙古帝國的分裂和阿拉伯帝國的衰落,排除A、B、C。8.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一書中指出,蒙古帝國使得許多區域性文明迅速發生接觸。而在此之前,這些文明在其發展中很少把彼此聯系在一起,甚至很少知道同時代的其他文明。材料中這種“相互接觸”產生的積極作用是 ( )A.擴大了清朝的疆域B.創制了行省制度C.新的民族——回回逐漸形成D.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解析】選C。元朝時,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與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故選C。9.“游牧世界對農耕世界的沖擊,為歷史發展為世界史帶來了不少有積極意義的影響。首先是兩者之間擴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對方學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術。”對這段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 )A.民族遷徙改變了農耕世界政治格局B.民族遷徙打破了相對封閉并促進了發展C.民族遷徙破壞了農耕地區經濟發展D.民族遷徙激化了游牧和農耕世界的矛盾【解析】選B。根據材料“首先是兩者之間擴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對方學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術”可知,材料強調了游牧世界和農耕世界之間的交流,民族遷徙打破了相對封閉并促進了發展,B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技術的交流而非政治,排除A;材料強調的是民族交往的進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C、D。10.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歐洲自從蒙古軍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軍東征以后,傳入了不少的東方新事物。”這些新事物中,最具重要意義的是 ( )A.瓷器和絲綢 B.四大發明C.西方的科技著作 D.工業技術與產品【解析】選B。根據題目中“最具重要意義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瓷器和絲綢大量傳入西方,但并未引起西方的社會轉型,故A錯誤;四大發明對近代歐洲的社會轉型產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故B正確;西方的科技著作和工業技術、產品均是西方自產的,不屬于東方新事物,故C、D錯誤。課時鞏固訓練,請使用 “課時過程性評價 十一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