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古代人類的遷徙和區域文化的形成課標·定向 核心·導學1.了解古代史上跨洲、跨國家、跨地區不同規模的人口遷徙,以及移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2.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1.古代人類遷徙兩大主體:印歐人和亞歐游牧民族 2.印歐人遷徙后形成四大族群: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 3.亞歐游牧民族的三輪遷徙: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3-6世紀、7-8世紀學習任務1 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一、起源概況1.起源:可能起源于東歐平原。2.發展:他們是游牧民,馴養了馬匹,制造了馬拉戰車。二、早期遷徙1.時間范圍:從公元前2千紀初起,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陸續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度的廣大地區,整個遷徙過程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2.方式:印歐人憑借馬和馬拉戰車等武力上的優勢,或征服遷入地區的居民,或與被征服者融合。3.影響: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對整個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印歐人的主要遷徙區域三、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1.赫梯文明時間 概況公元前17世紀 在小亞細亞建立赫梯帝國,多次入侵兩河流域公元前14世紀 赫梯帝國進入鼎盛時期,疆域延伸到巴勒斯坦公元前13世紀末 因陷入內戰逐漸衰落2.波斯文明崛起 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發展 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并數次入侵希臘影響 在波斯帝國統治下,西亞和北非文明區首次被統一起來,西亞文明和希臘文明發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3.希臘文明形成 公元前2000年左右,進入巴爾干地區的印歐人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臘人成就 思考人類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在哲學、科學、文學、建筑和藝術等多個領域取得成就地位 希臘文明成為西方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4.雅利安文明發展 概況 (1)從印度河流域推進到恒河流域,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2)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歷史進入列國時代特點 種姓制度和佛教成為古代印度社會的重要符號影響 對周邊地區特別是東南亞產生重大影響【概念闡釋】區域文化區域文化指特定區域源遠流長、獨具特色、傳承至今仍發揮作用的文化。它構成了一定地域內共同生活的人們的物質精神文化背景,是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歷史和現實,深刻塑造和影響著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觀察教材的“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公元前3000—前1000年)”。思考:從圖片中可以看出早期印歐人遷徙的方向有哪些 提示:遷徙方向:向北、向西、向南(向東)三個主要方向。學習任務2 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一、遷徙1.公元前2世紀—公元2世紀區域 概況亞洲 ①在中國北方,匈奴勢力強大,不斷擴張 ②大月氏人西遷,建立貴霜帝國,勢力一度到達印度北部歐洲 日耳曼人在與羅馬帝國的接觸中不斷南遷2.3—8世紀時間及區域 概況(3-6世紀) 中 國 ①匈奴人逐步內遷,轉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區建立政權。此后,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漸遷徙到中原,形成中國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歐 洲 日耳曼人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7-8世紀 亞 洲 ①7世紀,阿拉伯人開始擴張;②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帝國【概念闡釋】 貴霜帝國貴霜帝國是公元1-5世紀統治中亞及北印度的帝國。貴霜帝國對境內各民族兼容并蓄,后趨于印度化。貴霜時期,佛教傳播迅速。貴霜帝國地處東西方交通要道,融合古希臘、印度文化形成犍陀羅藝術,并于魏晉時傳入中國。閱讀教材“史料閱讀”——“[古羅馬]塔西佗著,馬雍等譯《日耳曼尼亞志》”。思考:據史料概括日耳曼人社會生活狀況的特點。提示:正處在跨入文明時代的前夜,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二、影響1.政治格局:改變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2.區域文化:(1)各個區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2)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發展。世界民族大遷徙浪潮世界民族大遷徙浪潮自公元1世紀開始,匈奴被東漢帝國擊敗之后不斷西遷,引起了歐洲民族的大遷徙浪潮,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大量涌入西羅馬和東羅馬帝國,使歐洲歷史發生了巨大變化。主題一 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1.獲取信息——印歐人遷徙的原因材料 印歐人主要靠畜牧為生,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使得他們幾乎無法在一個地方長久定居,遷徙成為古印歐人最顯著的特征。約從公元前3000年末開始,印歐語系各族分批地從他們的故鄉向外遷徙,形成一個個規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遷徙浪潮。……對他們來說,進行掠奪是比勞動更容易獲取財富的途徑,對財富的追求成了他們遷徙的主要動力。在印歐人中,原始社會的解體過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區開始較早,而其他地區則較晚,這也是形成多次遷徙高潮的內部原因。——摘編自麟劍《人類源流史》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印歐人遷徙的原因。(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破法】抓住關鍵信息:“食物的匱乏和來源的不固定”“對財富的追求”“原始社會的解體過程是不平衡的”。【自主作答】出于生存的需要;為獲取財富而進行掠奪;社會變革的程度不同。2.分析問題——印歐人早期遷徙的影響材料一 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遷徙也對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帶來了不少積極的影響。首先,他們的遷徙有利于當時先進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擴大……印歐人入侵后,從南亞次大陸到西歐幾乎連成一片。奴隸制真正在世界上占了統治地位,希臘、羅馬等國的奴隸制達到發展的最高形態。材料二 各民族的大遷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區的閉塞狀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還帶來了一些先進的生產技術……馬和馬車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閉塞狀態,建立新的國際格局,擴大國與國之間的聯系,發展經濟、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鐵器的國家。隨著冶鐵技術的傳播,世界進入鐵器時代。——摘編自李怡凈《古代印歐語系各族的起源、遷徙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思考: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印歐人遷徙產生的影響。(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破法】抓住關鍵信息:“有利于當時先進的社會制度的確立和擴大”“希臘、羅馬等國的奴隸制達到發展的最高形態”“擴大了經濟、文化交流”“建立新的國際格局”。【自主作答】印歐人遷徙使得先進的社會制度在各地得到推廣和普及,一些國家的奴隸制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促進了世界性大帝國的興起,推動國際格局的演變;各民族的大遷徙和交融打破了各地區文明閉塞的狀態,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強了各地區文明的交流。印歐人遷徙產生的積極影響維度 闡釋鐵器 的推廣 (1)赫梯人作為印歐人的一支,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2)在長期的遷徙和征戰中,赫梯人將冶鐵和用鐵的技術傳到西亞、中歐和南歐等地馬的廣泛使用,騎兵出現 印歐人發明了馬車、馬鐙和馬掌,產生了騎兵,人類的行動速度加快,活動范圍也迅速擴大,出現了橫貫歐亞大陸的地區性帝國字母文字 的出現 (1)腓尼基字母文字是真正的音標文字;(2)這種字母文字后來在西方發展為希臘字母,后又演化出拉丁字母,成為西方字母文字的源頭洲際交通 的形成 大遷徙中人員流動頻繁,物品交換和文化技術交往也日益頻繁,其規模和地區不斷擴大主題二 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1.獲取信息——日耳曼人的遷徙材料 帝國后期羅馬社會腐化墮落的加深,使得羅馬人的親“蠻”心理加強,以至“日耳曼人在羅馬人眼光中,既不是仇敵,也不是陌生人。在他們之間沒有種族矛盾的存在,在多事的第五世紀之前,這兩個種族彼此熟悉甚至互相混雜,已有四百年之久”。隨著西羅馬帝國在經濟政治上的全面危機,羅馬國力銳減,“羅馬在它的仇敵看來,好像是一個硬殼,包藏著柔軟的核。一旦外殼被戳穿之后,蠻族就可以流入而充滿了它的內部”。——摘編自劉愛蘭《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展的影響》思考:根據材料,概括日耳曼人與羅馬人“彼此熟悉甚至互相混雜”局面形成的原因,并結合所學說明“蠻族就可以流入而充滿了它的內部”的表現。(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彼此熟悉甚至互相混雜,已有四百年之久”“羅馬社會腐化墮落”進行分析。【自主作答】原因:日耳曼人與羅馬人很早便有接觸和往來;帝國后期羅馬社會腐化墮落的加深。表現: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羅馬帝國衰落的機會,陸續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2.論證觀點——游牧民族大遷徙的影響材料 在古代,既有游牧民族的遷徙,也存在著農耕民族因多種原因進行的遷徙。……由于氣候改變的關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動;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動……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變了中國本來的人口結構,同樣,中國北方原來的人口在骨牌效應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斷南侵,改變了南方的人口結構。——摘編自許倬云《大國霸業的興廢》思考: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以3—6世紀的中國為例,論證“既有游牧民族的遷徙,也存在著農耕民族因多種原因進行的遷徙”,并分析亞歐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的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破法】據“改變……人口結構”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自主作答】論證:匈奴人、鮮卑人、氐人和羌人等逐漸遷徙到中原;部分北方人民因戰亂南遷。影響:各個區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促進了本民族文化的發展。 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方文化發展的影響1.對西歐:(1)民族大遷徙使西歐出現了一種嶄新的文化。昔日的羅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2)羅馬文化、日耳曼文化與正在興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廢墟上,形成了一種以基督教文化為載體的、包容希臘羅馬古典文化與東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文化。這種文化成為日后西方文化的淵源。2.對中國:民族大遷徙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自漢朝以來,經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統一,所有內遷到中原的北方諸族,逐漸融入漢民族中,不僅為漢民族自身的發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貢獻,進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新發展。【拓展延伸】文化認同在民族交融中的作用(1)文化認同具有標識民族特性、塑造認同心理、規范社會行為、凝聚民族精神、培育和強化統一意識等功能。(2)文化交融是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互化”是中國文化與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互化”就是民族相互認同、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影響。(3)文化認同作為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政治認同基礎的價值取向,為中國數千年來的政治統一奠定了堅實的信念和基礎。題組一 印歐人的遷徙及其對早期區域文化的影響1.(2023·臺州高二檢測)他們是古代印歐人的一支,“既不是馬車的創造者也不是鐵器的發明人,這兩種技術最初都源自美索不達米亞,但是他們對已有技術不斷創新和提高,使之迅速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他們”指的是 ( )A.蘇美爾人 B.赫梯人C.波斯人 D.雅利安人【解析】選B。赫梯人因為入侵兩河流域而把源自美索不達米亞的馬車和鐵器技術進行改進,后來通過擴張的方式,將之傳播到更多地區,故選B;題干中的“他們”不是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排除A;波斯人并未對馬車和鐵器技術進行改進和提高,排除C;雅利安人把馬和鐵等帶到印度,但是并未對其進行改進和創新,排除D。2.下圖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某民族的擴張路線。該民族是 ( )A.蘇美爾人 B.雅利安人C.達羅毗荼人 D.阿拉伯人【解析】選B。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區,公元前10世紀上半葉,通過多年征戰,雅利安人將勢力范圍擴展到整個恒河流域,故選B。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流域,排除A;達羅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阿拉伯人在8世紀中期建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主要活動區域是阿拉伯半島,排除D。【拓展延伸】雅利安人對印度文化的影響(1)公元前1500年左右,屬于印歐語系的一批雅利安人部落從中亞草原南下侵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族——達羅毗荼人。(2)在與原住居民的長期共處和交往中,雅利安文化與達羅毗荼文化經歷了一個相互沖突、磨合而又相互影響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印度文化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增加新的成分,形成了融印度文化和雅利安文化為一體的新的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因此再次進入高峰——“吠陀文化”時期。(3)在吠陀時代,印度形成了兩種日后成為其民族特色的體制和文化,即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信仰。3.(2023·韶關高二檢測)在與印歐人的沖突和交往中,農耕社會居民學會了使用馬匹和戰馬,后來出現了騎兵,這說明 ( )A.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互相學習B.農耕民族文化領先于游牧民族文化C.農耕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學習和借鑒D.游牧民族學習農耕民族的先進經驗【解析】選C。在印歐人向外遷徙的過程中,農耕文明也在不斷向其學習和借鑒,C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農耕民族向游牧民族學習,不是相互學習,排除A;材料體現的是借鑒和學習,不能得出孰優孰劣,排除B;材料體現的是農耕民族學習游牧民族,排除D。4.(2023·蘇州高二檢測)公元前2千紀,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憑借馬和馬拉戰車等武力上的優勢開始大規模的遷徙。對于這次大遷徙的影響,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雅利安人創造了哈拉帕文化B.大月氏人被迫西遷建立了貴霜帝國C.亞述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D.波斯人首次統一西亞和北非文明區【解析】選D。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首次統一西亞和北非文明區,西亞文明和希臘文明產生了深入、廣泛的交流,故選D;雅利安人沒有創造哈拉帕文化,排除A;大月氏人被迫西遷建立了貴霜帝國是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的表現,排除B;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鐵技術,排除C。題組二 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對區域文化發展的影響5.自西晉末年起,北方人民為了躲避戰亂,大批流亡南下,逐漸形成南遷浪潮。該現象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 )A.導致民族矛盾尖銳 B.推動江南經濟開發C.干擾南方社會秩序 D.南北經濟交流頻繁【解析】選B。北民南遷,為南方地區的開發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勞動力,故選B。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深化點撥】東漢、魏晉時期,五個少數民族匈奴、鮮卑、羯、氐、羌南遷到中原地帶,后來在北方建立起少數民族政權,中國歷史進入十六國時代。6.《史記》中描述江南地區“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約的《宋書》中卻描述江南地區“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直接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經濟重心南移 B.政區的調整C.自然條件優越 D.移民的遷入【解析】選D。南朝時,北方長期戰亂而南方相對安定,所以北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勞動力,促進了江南農業的發展,故選D;經濟重心南移開始于唐中葉以后,排除A;政區調整與農業發展無關,排除B;江南自然條件優越并非直接原因,排除C。7.(2023·湖州高二檢測)3—6世紀的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造成了一些國家的滅亡,也促使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下列史實能論證此結論的是 ( )A.波斯帝國的建立 B.赫梯帝國的建立C.西羅馬帝國滅亡 D.花剌子模國被滅【解析】選C。結合所學可知,3—6世紀,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羅馬帝國衰落的機會,陸續進入羅馬帝國并建立國家,滅亡了西羅馬帝國,故選C;波斯帝國建立于公元前6世紀,排除A;赫梯帝國的建立是在公元前17世紀,排除B;花剌子模國被蒙古帝國于1231年消滅,排除D。【補償訓練】 公元4世紀末期,匈奴人大舉入侵日耳曼領地,迫使日耳曼各部落進一步深入羅馬帝國腹地,成為日耳曼人大遷徙的發端。日耳曼人大遷徙 ( )A.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B.標志著西歐進入封建社會C.推動了阿拉伯帝國的建立D.加劇了歐洲文化上的分裂【解析】選A。日耳曼人大遷徙進入羅馬帝國腹地,且在邊境侵擾羅馬并建立日耳曼民族的國家,加速了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故選A;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才進入封建社會,而不是日耳曼人大遷徙標志著西歐進入封建社會,排除B;阿拉伯帝國于公元7世紀建立,而日耳曼人大遷徙主要在公元4世紀末期開始,排除C;日耳曼人在遷徙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文化與原有的歐洲文化進行融合,排除D。8.公元7—8世紀,亞歐游牧部落開始了新一輪的大遷徙,改變了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國家的崛起,與之相關的是 ( )A.阿拉伯帝國 B.波斯帝國C.赫梯帝國 D.羅馬帝國【解析】選A。在7世紀的時候,阿拉伯人開始擴張,征服西亞和北非廣大地區,到8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故選A;波斯帝國存在于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赫梯帝國存在于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27年,屋大維正式確立個人獨裁統治,羅馬由共和國變為帝國,都與題干時間不一致,排除B、C、D。課時鞏固訓練,請使用 “課時過程性評價 六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