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課標·定向 核心·導學通過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1.破壞文化遺產的三大主要因素:自然災害、戰爭和對資源的過度消耗 2.文物保護的第一要義:歷史的真實性 3.世界遺產的四大類型: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習任務1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一、文化遺產需要保護的原因1.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2.文化遺產一直受到嚴重威脅。二、各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1.古代文物收藏:在古代世界,收藏文物,往往是從藝術珍品開始的,成為人們擁有財富與權力的體現。2.近現代世界各國的立法保護近代 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現代 (1)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 (2)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3.近現代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1)清政府:1906年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2)南京國民政府:設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1930年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①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②198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建立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拓展延伸】文化遺跡≠文化遺產(1)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2)文化遺跡又稱自然和文化遺跡地,分為自然遺跡和文化遺跡。(3)文化遺產是抽象的概念(包括建筑物、碑雕、壁畫、戲劇、工藝等),文化遺跡是具象的概念,必須是一個具體的實物(如故宮、頤和園、長城、圓明園等)。【圖解】近代中國對文物古跡的保護措施學習任務2 《世界遺產公約》一、《世界遺產公約》的制定與完善1.原因:任何文化和自然遺產都是人類共同財富。2.制定: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通過。3.宗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4.內容(1)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2)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加以重點保護。(3)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種類型。5.發展(1)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2)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又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微思】閱讀教材“歷史縱橫”——“非物質文化遺產”。思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什么意義 提示:完善對文化遺產的認識,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概念闡釋】文化遺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1)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2)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二、中國與《世界遺產公約》1.中國對世界遺產的保護措施時間 舉措1985年 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2004年 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年 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2011年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作用(1)通過這些舉措,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2)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學習任務3 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一、歷史遺跡主要代表(從【智選】中選出相對應的序號)外 國 古代 雅典衛城、②、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近代 ④是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中 國 世界文化遺產:①、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③智選:①長城 ②古羅馬城 ③泰山 ④佛羅倫薩二、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概況: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2.意義:這既表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又意味著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任重道遠。【微思】(1)閱讀教材“昆曲劇照”。思考: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如何對昆曲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提示:對昆曲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確認、立檔、研究、保存的同時,還需要宣傳、弘揚、傳承和振興。(2)2002年,頤和園實施大規模維修。為了不損傷頤和園的風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數億元人民幣投資,將頤和園附近地上架設高壓線的方案改為地下鋪設電纜。思考:這體現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什么原則 提示:完整性。主題一 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情境探究】1.分析問題——文化遺產保護的必要性材料 注意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越來越受到破壞的威脅……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種援助盡管不能代替有關國家采取的行動,但將成為它的有效補充。——《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思考: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要保護世界遺產。(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受到破壞的威脅”“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國家”并結合所學概括原因。【自主作答】世界遺產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世界遺產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進行交流、學習的寶貴資源;世界遺產遭到威脅和破壞的程度日益嚴重。2.獲取信息——認識新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材料 1985年和2004年,中國分別加入《世界遺產公約》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年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強調確保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我國已經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2019年7月,故宮博物院推出“全景故宮”等7款數字產品,將文化遺產轉化為數字資源,并圍繞這些數字資源展開保護、研究和利用。——摘編自寧吉喆《輝煌70年》等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特點。(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分別加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已經建立”“轉化為數字資源”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自主作答】重視建立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積極申報并參與世界文化遺產公約,并參與相關規則制定;專門立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本國文化遺產;運用數字化技術展示文化遺產,推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史論闡釋】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1.世界文化遺產是不同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2.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標志,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的作用。3.保護世界文化遺產與人類了解歷史、自我發展和保護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此要充分保護和適度利用世界遺產。4.保護文化遺產是連接民族情感的紐帶,是增進民族團結和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拓展延伸】威脅文化遺產的因素人為 因素 ①大規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脅 ②城市或旅游業迅速發展造成的消失危險 ③土地的使用變動或易主造成的破壞 ④隨意摒棄 ⑤武裝沖突的爆發或威脅不可 抗因素 ①年久腐變,蛻變加劇。這是自然與人為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②災害和災變,如火災、地震、山崩、火山噴發、水位變動、洪水、海嘯等 ③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破壞主題二 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情境探究】1.獲取信息——認識歷史遺址的價值材料 在金字塔聚集區,有大小金字塔萬余座,不過最完美、最引人注意的當屬吉薩的三座,其建筑的技巧至今無人能解。吉薩最高的胡夫金字塔,約由230萬塊切割的石塊堆疊而成,平均每塊石頭重約2.5噸,這些石頭可以供應30個紐約市所需的石材。在孟菲斯的周圍,殘存的祭祀神殿、金字塔、墳墓等建筑幾乎都是無可匹敵的人類遺產。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吸引許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前往探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無數游客前去觀光游覽。——摘編自宋濤《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埃及金字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理由并指出埃及金字塔的現代價值。(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建筑的技巧至今無人能解”“科學家和歷史學家前往探究”“觀光游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自主作答】理由:獨特的建筑藝術,集中體現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及創造能力,反映出古埃及在天文學、數學等方面的非凡成就;獨特的歷史見證,承載了古埃及的歷史,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建筑群的杰出范例,人類建筑史上的奇跡。現代價值:旅游價值;藝術欣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2. 論證觀點——認識文化遺產保護的作用材料 長城歷史發展概況明 朝 “東起鴨綠,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御。”長城沿線出現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賈輻輳,無異于中原”的興旺景象民 國 《申報》刊登廣告:“長城為御敵而設,長城牌香煙為保護利權而作”,引起國人廣泛關注新 中國 1987年,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來長城旅游觀光——摘編自趙現海《中國古代長城的歷史角色》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長城在歷史發展進程中扮演的角色并分別予以論述。(時空觀念、唯物史觀、家國情懷)【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分地守御”“長城為御敵而設”“世界新七大奇跡之首”,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自主作答】①在古代,長城扮演了軍事防御、促進民族交融的角色。明朝面臨邊疆少數民族的軍事威脅,修建長城進行防御;內地與邊疆的經濟往來頻繁,促使長城沿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②長城在近代扮演了激發愛國熱情的角色。在近代民族危機日趨嚴重的形勢下,長城捍衛邊疆的防御意義被引申到抵抗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現實需求中。實業家以長城命名自己的產品激發國人的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懷。③長城還扮演著展現中華民族精神的角色。通過長期歷史發展,長城已經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艱苦勤奮、開拓進取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維護統一、熱愛祖國的民族精神的象征,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和世界新七大奇跡之首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情感已經得到世界認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長城成為了旅游圣地,吸引了各地游客,推動當地及沿線經濟的發展。【史論闡釋】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1.世界文化遺產是保存社會記憶的工具:(1)它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創造的具有文化價值的財富遺存,它包括了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2)這對于促進人類文化的傳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產物,是聯系人類過去和未來的橋梁:(1)它反映了歷史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是人類改造自然的見證。(2)通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研究探索,我們可以窺見人類自誕生以來的生活面貌。3.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保護本民族文化遺產,具有守護民族之魂的重要意義,對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也有重要作用。題組一 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1.(2023·嘉興高二檢測)泰山被列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人類文明留下的輝煌,需要我們悉心保護。對它進行保護的第一要義是 ( )A.經濟性 B.實用性 C.獨特性 D.真實性【解析】選D。結合所學可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的第一要義是真實性和完整性,D正確;世界遺產的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前提是保護世界遺產的真實性,排除A、B;獨特性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本身具有的特點,排除C。【拓展延伸】世界遺產保護的兩個基本原則(1)真實性:是指遺產產生時以及后來形成的各種特征,包括形式與設計、材料與質地、用途與功能、傳統與技藝、位置與設置、精神與感情都是真實的。(2)完整性:一是指范圍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保持遺產組織與結構及其周圍環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盡可能地保持遺產地理位置上互相連接的相關部分,完整地體現其文化價值。2.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埃及地區古跡共耗資8 000萬美元,其中有4 000萬美元是由以美國為首的五十多個國家集資的。這說明,文化遺產的保護( )A.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和協調B.得到《世界遺產公約》的法律支持C.應減少行動所需經濟成本D.強調“文化與自然協調一致”原則【解析】選A。埃及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五十多個國家集資,由此可知,國際合作在遺產保護中的作用,A正確;材料未呈現《世界遺產公約》的法律支持,排除B;材料中的費用是保護的花銷,并非要減少行動所需經濟成本,排除C;材料強調國際合作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性,未提到“文化與自然協調一致”原則,排除D。題組二 《世界遺產公約》3.(2023·臺州高二檢測)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世界遺產公約》,旨在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世界遺產公約》 ( )A.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B.首次以立法方式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C.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D.充分肯定文化遺產“突出的普遍價值”【解析】選D。《世界遺產公約》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故選D;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排除A;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是首次以立法方式進行現代意義上的文物保護,排除B;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排除C。4.2006年,殷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其的評價主要有:展現了中國古代的青銅文化,提供了非同尋常的關于商代晚期文化傳統的證據,留下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殷墟屬于( )A.文化遺產 B.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自然遺產 D.非物質文化遺產【解析】選A。“提供了非同尋常的關于商代晚期文化傳統的證據,留下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杰出范例”反映殷墟不是自然的東西,是古代中國人創造的,屬于文化遺產,故選A。殷墟不是自然遺產,自然遺產是指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地域,排除B、C;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排除D。題組三 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5.(2023·太原高二檢測)在國際文化旅游界有一句行話:“看東方古建筑,不能不到中國山西;看西方古建筑,不能不到意大利羅馬。”這是因為山西與羅馬的古建筑 ( )A.都承載了久遠的歷史文化B.藝術風格迥然不同C.都體現了集權政治的優勢D.建造水平不分伯仲【解析】選A。意大利羅馬是古羅馬文明遺跡保留較多的地區,山西作為中國的古代建筑大省,也保留了較多的中國古代的建筑遺跡,由此可知,山西和羅馬都承載了悠久的歷史文化,A正確;題干強調山西和羅馬相同的地方,并非不同點,排除B;古羅馬的很多建筑修建于古羅馬共和國時期,不能體現集權政治的優勢,排除C;山西和羅馬的古代建筑分別代表各自國家的歷史文化,不能體現建造水平的高低,排除D。【補償訓練】 1987年萬里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為長城( )A.是世界最長的石經墻B.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C.風光優美雄偉壯麗D.保障了中華民族的安全【解析】選B。萬里長城是凝結著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與力量的宏偉建筑,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類的寶貴遺產,故選B;巴格瑪尼墻是世界最長的石經墻,排除A;C、D不是萬里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主要原因,排除。6.202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47個項目批準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列各項,有可能列入其中的是 ( )A.京杭大運河 B.貴州黃果樹瀑布C.新疆坎兒井 D.中國傳統制茶技藝【解析】選D。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中國傳統制茶技藝是一種“知識和技能”,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D正確;京杭大運河、貴州黃果樹瀑布及新疆坎兒井均不屬于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排除A、B、C。課時鞏固訓練,請使用 “課時過程性評價 十五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