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花鼓》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哼唱主題旋律,了解樂曲結構;2、能從樂曲中感受音樂情緒,體驗音樂的樂趣;3、通過欣賞鋼琴獨奏,領略到民族音樂文化差異和風采。教材分析:鋼琴獨奏《花鼓》是一首旋律通俗易懂、節奏明快活潑,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鮮明民族風格的樂曲,反映了歡樂的歌舞場面和愉悅的心情。樂曲以鑼鼓的節奏音型貫穿全曲。第一主題取材于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第二主題引用了《茉莉花》的音調素材。在最后的高潮部分,第一主題在低音區出現,高音區則是第二主題華彩性裝飾伴奏,展現出熱烈歡騰的場景。設計思路:先熟悉安徽民歌《鳳陽花鼓》,聽辨、發現與《花鼓》主題一的關系。進一步關注鮮明的鑼鼓節奏和《茉莉花》音調素材的運用,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方式,感受、體驗作品結構、旋律、情緒方面的特點。重點與難點:能為樂曲分段并了解樂曲結構;感受音樂情緒,并領略民族音樂文化與風采。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二、導入新課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民歌,聽聽是哪首?(播放安徽民歌《鳳陽花鼓》)2、出示《鳳陽花鼓》歌譜,跟音樂唱一遍,回顧歌曲。3、歌中唱到一種樂器:花鼓。出示花鼓圖片,簡介花鼓和花鼓舞的歷史由來。4、欣賞花鼓舞表演。(播放《鳳陽花鼓》視頻)5、出示節奏,模仿敲花鼓。2/4 X — | X x ||⑴老師示范敲兩遍,一遍在左,一遍在右;⑵學生敲,提示強弱,第二拍要弱下去;⑶放《鳳陽花鼓》伴奏音樂,跟著音樂模仿花鼓敲節奏。6、介紹一位作者:瞿維。三、樂曲教學1、聽聽瞿維的作品《花鼓》片段,提問:由什么樂器演奏?有沒有熟悉的旋律?(鋼琴;取材于《鳳陽花鼓》)【板書:《花鼓》】2、出示主題一曲譜,放一遍音樂,提示學生在心里默唱曲譜。3、跟鋼琴唱一遍曲譜。4、為主題一加上歌詞,嘗試唱一遍,最后一行音樂加上剛才模擬敲花鼓的節奏,跟著音樂一起敲。5、跟著鋼琴再唱一遍,提示最后弱下來。6、欣賞樂曲第一部分,(老師跟著音樂在黑板上畫出圖譜A)提問:主題一在第一部分出現了幾次?第一部分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7、 (出現2次;活潑歡騰的)8、再聽一遍第一部分,提問:主題一出現的兩次分別在鋼琴的高音區還是低音區?(第一次在高音區,第二次在低音區)9、唱一遍第一部分,女生唱高音區主題一,男生唱低音區主題一。10、完整聆聽《花鼓》,要求:聽到熟悉的部分起立,聽到不熟的部分坐下。11、欣賞過后,說說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3部分,第一第三段站,第二段坐)【板書: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12、欣賞樂曲不熟悉的部分:主題二,提問:主題二藏著另一首民歌,聽聽是哪首?(江蘇民歌《茉莉花》)13、出示樂譜,把相似的音單獨挑出來,重新組合成《茉莉花》,分別唱唱。14、欣賞樂曲第二部分,邊欣賞邊搖擺做律動感受音樂。(老師跟著音樂在黑板上畫出圖譜B)提問:第二部分的情緒是怎樣的?請給這部分音樂設計一些舞蹈動作好嗎?(柔和、舒緩、抒情)15、欣賞樂曲第三部分,這是第一部分的再現,(老師跟著音樂在黑板上畫出圖譜A’)提問:主題一在第三部分出現了幾次?主題一分別出現在什么音區?(出現了2次,分別在低音區、高音區)16、第三部分是復調,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交替出現,樂曲是三段體結構,則為A + B + A’。【板書:A + B + A’】17、完整聽鋼琴曲《花鼓》,提問:樂曲除了ABA’,還有哪些部分?(A之前、AB之間、A’之后)18、出示樂曲完整結構:引子 + A + 連接 + B + A’ + 尾聲【板書: 引子 + A + 連接 + B + A’ + 尾聲】19、分別聽引子、連接、尾聲部分,在這三處加上簡單的敲鼓動作。(老師跟著音樂分別畫出圖譜“引子”“連接”“尾聲”)20、完整聆聽《花鼓》,加上歌唱和敲鼓動作的表演。4、拓展欣賞觀看視頻《新編搖滾版鳳陽花鼓》,感受不一樣的音樂范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