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楊柳青》教學設計教學課型:合唱課教學內容:歌曲《楊柳青》、樂曲《紫竹調》、教材分析:《楊柳青》是廣為流傳的民間小調,因曲中用“楊柳青啊 ”作襯詞而得名。其歌詞變化較自由,可以根據需要即興填詞。如能用揚州方言演唱,地方色彩將更加濃郁。本單元引領學生比較集中的感受我國民族音樂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樂的魅力。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楊柳青》和《紫竹調》,增強對民間音樂文化和家鄉的熱愛。二、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聆聽中體驗江南音樂的韻味,并通過歌唱、交流、創編等音樂活動,進一步品味民族民間音樂。三、知識和技能:1、掌握基本點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并邊唱邊打節奏,能用歌聲表現二部合唱《楊柳青》歌曲的基本風格和情感。2、了解江南絲竹的有關知識、認識絲竹樂器。教學重點:合唱練習、節奏練習、江南絲竹教學難點:用歌聲唱出《楊柳青》明快有力、熱情爽朗的的風格。根據《楊柳青》的旋律編創歌詞,使歌詞更加貼切、 上口。教學方法:通過視覺、聽覺、律動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學唱時采用比較的方法,欣賞時,注重體驗,以樂動情。教學用具:鼓、多媒體設備及課件教學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合唱《楊柳青》導入: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楊柳青》,同學們還記得他/她的旋律嗎?她的作者是誰?(生答)生聆聽《楊柳青》,(復聽歌曲,幫助學生回憶歌曲旋律)分聲部演唱歌曲(學生分成男女兩個聲部)女聲部訓練男聲部訓練二聲部合唱練習分析《楊柳青》分析歌曲是哪一種音節構成。與《無錫景》相比,《楊柳青》的風格有什么不同?3、表演唱《楊柳青》,要求唱出歌曲明快有力、熱情爽朗的風格特點。三、伴奏《楊柳青》本環節設計了三種節奏型根據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經過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練習,選出最適合學生歌唱伴奏的節奏型(另外一種節奏型寫在黑板上)X X X X :˙˙˙˙˙˙ X0 X01、學習這三種節奏型,提問個別學生上臺擊鼓表揚三種節奏。2、師為生伴奏,生演唱歌曲,師擊鼓伴奏(切分節奏型)3、生為師伴奏,是唱歌曲的一段,聲拍手擊拍(第一種最簡單或第二種稍難一點的)4、生為生伴奏,一組學生為另一組學生擊拍伴奏(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部位擊拍)5、師生評價,生生互評。四、編創《楊柳青》1、請學生根據《楊柳青》旋律,重新填詞,比比看誰的歌詞更受歡迎。2、分組討論,學生上臺展示。學生分組討論、編創、展示、小組互評。3、學生互評。五、方言唱唱《楊柳青》1、聆聽民間歌者程桂蘭用揚州方言演唱的《楊柳青》。注意她的方言發音,進行模仿。2、學生學用方言演唱《楊柳青》。六、江南絲竹復聽《楊柳青》,聽辨其伴奏樂器。(1)、展示各種民族民間樂器,并聽記各樂器的音色。并聽辨出《楊柳青》的伴奏樂器。(2)、視頻介紹江南絲竹。(3)、聆聽《紫竹調》(3)、總結江南絲竹的分類。七、再唱《楊柳青》1、鼓勵學生多多接觸民族民間音樂,繼承和發揚民族民間音樂。2、布置課后作業。3、在江南絲竹的伴奏下合唱《楊柳青》,結束本課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