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紫竹調【教學目標】1.了解上海地方戲滬劇,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增強對祖國戲曲文化的熱愛。2.通過感受、體驗、視唱、對比、討論等方式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江南絲竹的音樂特點,并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語言的構成。3.從作品中理解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特點,了解江南絲竹,并認識琵琶、竹笛、二胡等樂器,并聽辨其音色特點;視唱樂曲主題旋律,并理解樂段中“加花”“減花”等變奏手法。【教學內容】聽賞江南絲竹《紫竹調》【教學重點】從樂曲中理解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特點【教學難點】通過分段欣賞樂曲,引導學生體驗和感受主奏樂器的變化、主題旋律出現的次數及“加花”“減花”等變奏手法。【教材分析】《紫竹調》是滬劇曲牌之一,由江蘇南部一些山歌、小調,經過融和而成。本曲為作曲家潤飾過的民族輕音樂作品。 伴奏音樂優美抒情。 樂曲在輕快爽朗的節奏中由各種不同的樂器輪番主奏出家喻戶曉的民族民間音調,先后出現在笛子、二胡、琵琶等樂器上的裝飾性演奏, 按照江南絲竹音樂的風格,各自發揮自己的演奏技法特點。【教學過程】一、滬劇導入1.觀看滬劇片段《燕燕做媒》師:我們來回顧一下,戲曲的種類有哪些?師:那我們來看一段視頻,請你說說這是哪里的戲劇種類?講的是個什么事?2.認識滬劇滬劇,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滬劇是以表演現代生活為主的戲曲,音樂委婉柔和,曲調優美動聽,唱腔主要分為板腔體和曲牌體兩大類。3.學唱片段燕燕也許太魯莽,有話對你嬸嬸講。我來做個媒保你稱心腸。人才相對,門戶相當。問嬸嬸啊,我做媒人可像樣?你—儂 講—gang 嬸—sen4.揭示課題——《紫竹調》師:滬劇曲調清新優美,具有濃郁的江南絲竹韻味,剛剛我們唱的就是滬劇的基本曲牌中的常用曲調《紫竹調》,《紫竹調》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蘇州的市井愛情小調,后成為上海滬劇曲牌。不僅悅耳動聽,而且歌唱性強,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歌詞沒有固定的版本,這也是能代表上海最原生狀態民歌的特點。因為《紫竹調》傳唱廣,影響大,而且旋律明朗優美、歡快流暢,富有濃郁的上海特色,堪稱為是能代表上海形象的作品。一首小調為什么叫《紫竹調》?是因為最初在滬劇“同場戲”《雙脫花》 中為磨豆腐勞動時所演唱的一支曲牌。演員在演唱時,雙手搖曳做濾豆漿的動作。這過濾豆漿的布兜時用兩根斑紋竹桿支撐,演員演唱時就是握著這兩根斑紋竹桿搖曳,這種斑紋竹桿叫做“紫竹”,自此這首民歌被叫作“紫竹調”了。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首《紫竹調》來感受江南絲竹。二、分析樂曲《紫竹調》1. 初聽《紫竹調》片段辨樂器師:你聽到了哪些樂器?(二胡、琵琶、笛子········)師:你有注意到里面的其他樂器嗎?比如有打擊樂器嗎?(板、鼓、碰鈴)2. 再聽《紫竹調》片段辨樂器,并對絲竹樂進行樂器分類(老師在黑板上對樂器進行分類,暫不寫“絲、竹”)絲: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竹:笛、簫、笙打擊樂器:板、鼓、碰鈴師:這個打擊樂器和《豐收鑼鼓》的打擊樂器相比,音響有什么不同?(《紫竹調》打擊樂器音響不強烈)師:正如大家所聽到的,我們把二胡、三弦、琵琶、揚琴稱為絲弦樂器,笛、簫、笙稱為竹管樂器,這種由絲弦樂器和竹管樂器合奏的音樂稱為絲竹樂,而且一般不用音響強烈的打擊樂器。由于流行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盛行于蘇南、浙西及上海一帶的我們稱為“江南絲竹”,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3.了解江南絲竹的歷史沿革早在清代1860年以前,已在民間流行,網上推溯,至今有200年歷史。到了辛亥革命以后,絲竹樂逐漸以上海為中心,并組織了許多演奏團體。絲竹樂常在婚喪喜慶等場合中演出。4. 唱主旋律(1)唱歌譜(2)哼唱主旋律5. 聽全曲,感受主題出現的次數及主奏樂器的變化師:接下來的難度就更大了,聽一聽主旋律出現幾次?分別以哪些樂器為主奏樂器?其中也會出現合奏,請一位同學上來擺一擺。(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擺一擺)演奏順序:合奏——笛子領奏——琵琶領奏——二胡領奏——合奏6. 聽片段,了解“加花”、“減花”等手法師:這些領奏的樂器在演奏手法上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比如二胡?琵琶?1)樂段3解析:聆聽主奏樂器。【琵琶主奏,二胡伴奏】思考:主題旋律與之前對比?說說發生的變化。(“加花”變奏手法講解。并舉例說明。“聲部呼應”,兩條音樂織體相互交融,形成“對話”。“你快我慢、你急我緩、你高我低、你復雜我簡單”凸顯江南絲竹的即興性,并音響聽辨。) 在原有旋律的基礎上加花添彩的叫“加花”,比如這段旋律·······在原有旋律的基礎上刪繁就簡的叫“減花”,比如這段旋律·······前者是藝術表現細致入微,后者使藝術表現拓樸粗狂。但從總的方面來說,因基本旋律線保持不動,故而樂曲的意境和神韻并未發生根本變化。就像你們,不管是身穿校服,還是穿著時尚,人還是這個人,其容貌和基本風采并不發生根本變化。2)觀賞江南絲竹專題片中傳承人訪問,對于樂曲中音樂變奏“加花”“減花”“嵌檔”的解釋。7. 了解江南絲竹的特點觀看江南絲竹專題片,從中提煉出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特點并加以概括。(江南絲竹傳統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等手法,并逐步形成"小、細、輕、雅"的風格特色。這種技法和風格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謙讓、協調創新等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 三、拓展(1)創編《紫竹調》師:我們剛剛提到《紫竹調》的歌詞沒有固定的版本,下面也讓我們來改編一下。星期五正是端午節,讓我們也來改一改。(心暖情濃迎端午)(2)聽辨絲竹樂江南絲竹經常演奏的曲目有《歡樂歌》、《云慶》、《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號稱“八大名曲”。四、小結古云“非江南山水,不能產生于江南年絲竹;非江南絲竹,不能描繪江南山水。它的形成與特定的歷史、地理、人文、環境、語言等息息相關。通過《紫竹調》的學習,我們又收獲中國民族音樂中的珍寶——江南絲竹。作為新時代的接班者,我們有必要也有義務將這種民間音樂繼續傳承下去,為我國的民族音樂繼續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