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鐘聲滴答》教案教學目標能夠對貝多芬的作品產生興趣,主動探索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能夠準確的演唱歌曲中的符點節奏和變化音;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鐘聲滴答》,并能感受歌曲典雅的風格,表現出的鐘聲滴答催人奮進。在聆聽樂曲時感受小步舞曲三拍子的特點,為音樂設計形體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教學重點:感受和表現“鐘聲“的音樂特點教學難點:準確的演唱歌曲中的附點節奏和變化音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一小段音樂會片段(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介紹歌曲:這是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二、課傳授1、播放歌曲《鐘聲滴答》提問:這首歌曲和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的有怎么樣的關系?2、再次聆聽歌曲《鐘聲滴答》,注意歌曲的演唱順序。3、歌曲介紹貝多芬一生創作了一些短小精悍的音樂小品,其實包括十幾首小步舞曲,而《G大調小步舞曲》時其中最通俗流傳最廣的一首,成為外國通俗名曲之一。歌曲《鐘聲滴答》就是采用了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第一部分填詞而成的。填詞歌曲以“鐘聲滴答“為題,既保留了原曲電壓如歌的風格,又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滴答的鐘聲,像在反復叮嚀,鼓舞人們珍惜一去不復返的歲月,不斷進取、奔赴美好的前程。4、貝多芬簡介德國著名作曲家,自1792年起,一直定居維也納,以教學演出和創作樂曲為生,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8歲起,貝多芬聽力逐漸減退,至50歲時雙耳完全失聰,但他堅持指揮作曲,與命運進行了不屈的抗爭。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樂9部,其中第三(英雄)第五(命運)第六(田園)第九(合唱)交響曲享有盛名。此外,還有《悲愴》等32部奏鳴曲,5部感情協奏曲,6部弦樂四重奏及《莊嚴的彌散曲》等眾多作品,在歐洲音樂史上,他起到了“集古典主義大成,開浪漫主義先河”作用,對近代西方音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尊稱為“樂圣”。5、學唱歌曲(1)學唱歌譜用LU模唱歌曲旋律唱完一遍后提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節奏 旋律)(2)出示歌曲中出現的附點節奏歌曲中多處運用附點節奏,使旋律有不斷被推進的感覺,很好的表現了時鐘的滴答催人奮進的精神。附點 3. 4 5. 4 5. 4附點部分用拍腿的形式來感受強弱,準確掌握節奏。(3)升記號歌曲中多次出現#記號,感受變化音和基本音的區別。(用鋼琴彈奏基本音、變化音,讓學生區別)(4)填詞演唱,學唱歌曲的A樂段和B樂段的旋律。(5)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附點和變化音。(6)互動6、介紹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指速度徐緩、風格典雅的三拍子舞曲,原是法國的一種民間舞,后傳入宮廷。處用作伴舞和獨立的器樂曲外,還被用在組曲、交響曲、舞劇和歌劇中。三、拓展欣賞貝多芬其他作品四、小結通過學習歌曲,懂得時間的寶貝,我們要節約時間,合理的運用沒一分鐘,不浪費,不蹉跎,讓時間在我們身邊更加有力的轉動起來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