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計算器的奧秘) (四年級數學閱讀NO.2姓名:班級:小組:姓名班級小組)(M+:記憶加法鍵,也叫累加鍵,是計算出結果加上已經儲存的數;用作記憶功能,它可以連續追加,把目前顯示的值放在儲存器中(也就是將顯示的數字與內存中已有的任何數字相加,結果存入儲存器,但不顯示這些數字的和)。如去商店買冰幾種冰激凌,買五支冰糕,每支1.6元;買10個冰激凌,每個2.8元;買十五個甜筒,每個2.4元,一共多少元?如先輸入“5×1.6”→按“M+”鍵(把“5×1.6”的結果算出來并儲存起來)→然后輸入“10×2.28”→按M+鍵(把“10×2.8”的結果計算出來并和前面儲存的數相加)→接著輸入“15×2.4”→按M+鍵(把15×2.4的結果計算出來并和前面儲存的數相加)最后按“MRC”鍵(把儲存的數據全部取出來)→輸出結果“72”。M-:記憶減法鍵,也叫累減鍵,是計算出結果并用已儲存的數字減去目前的結果;從儲存器內容中減去當前顯示值(也就是將顯示的數字與內存中已有的任何數字相減,結果存入儲存器,但不顯示這些數字的差)。計算“80-(29+4)”時→先輸入“80”→按M+(把80儲存起來)→再輸入“29+4”→按M-鍵(計算結果為“33”)→再按MRC(用儲存的“80”減去目前的結果“33”)→輸出結果“47”。MRC:M+和M-功能的組合,即存儲讀出和清除鍵,按一次為M+功能,即顯示儲存數,按第二次為M-功能,即清除儲存數。GT:用來計算總和,即你按了等號后得到的數字全部累計按GT后顯示累計數,再按一次清空。:右移鍵,其功能是熒屏值向右位移,刪除最右邊的尾數。MU:按下該鍵完成利率和稅率的計算。)(神奇的計算機魔術)(同學們,你們學會使用計算器了嗎?我們就用計算器來變個魔術吧!在數學王國里,有一位神奇的主人,他是由1、2、3、4、5、6、7、9 八個數字組成的,一個八位數12345679。因為它沒有數字“8”,所以,我們都管它叫“無8數”。“無8數”雖然是由普通的8個數字組成,但是,它具有許多奇特的功能。它與幾組性質相同的數相乘,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不信就讓它給你展示一下吧!它若是與9、18、27、36……這樣的9的倍數的數相乘,結果會由清一色的數字組成。比如: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12345679×27=33333333312345679×36=444444444……12345679×81=999999999趕快動手試一試吧!其實,“無8數”不僅能乘出清一色的積,而且還能與12、15、21……這樣3的倍數(其中9的倍數除外)相乘,得出由3個數字組成的“三位一體”這種特殊的結果:12345679×12=14814814812345679×15=18518518512345679×21=25925925912345679×24=296296296……怎么樣?同學們,“無8數”夠神奇吧!你還能用“無8數”創造出什么魔術呢?趕快變一個數學魔術給你的小伙伴看看吧!)(計算器的由來) (珠算是我國古代數學繼籌算之后的又一項重大發明。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里,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并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1642年,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引用算盤的原理,發明了第一步機械式計算器,但它只能做加減計算。1694年,德國的萊布尼茨將其改進乘可以進行乘除計算的計算器。此后,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電子計算器才出現。)(計算器的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最原始的計算工具是什么嗎?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計算器是什么樣的嗎?早在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出去打獵要數一數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來時要數一數捕獲了多少只野獸,都要借助實物來計數。例如,捕獲一只野獸就放一顆石子——石頭計數。出去了幾個人就在繩子上打了幾個結——結繩計數。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木棒、手指、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算籌”。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普遍使用。我國古代用算籌記數,表示數的算籌有縱、橫兩種方式。如果要表示一個多位數字,即把各位的數字從左到右橫列,各位數的籌式需要縱橫相間,個位數用縱式表示,十位數用橫式表示,百位、萬位用縱式,千位、十萬位用橫式。例如:614用算籌表示出來是“”;數字有空位時,如86021用算籌表示出來是“”,百位是空位就不放算籌。那么,“”表示的最小的數是10340。)(中國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種計算工具叫籌策,又被叫做算籌。這種算籌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頭,獸骨充當材料的.約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隨身攜帶.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盤,是中國古代計算工具領域中的另一項發明,明代時的珠算盤已經與現代的珠算盤幾乎相同. 17世紀初,西方國家的計算工具有了較大的發展,英國數學家納皮爾發明的"納皮爾算籌",英國牧師奧卻德發明了圓柱型對數計算尺,這種計算尺不僅能做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運算,甚至可以計算三角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這些計算工具不僅帶動了計算器的發展,也為現代計算器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為現代社會應用廣泛的計算工具.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偉大科學家帕斯卡引用算盤的原理,發明了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在他的計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聯鎖的齒輪,一個轉過十位的齒輪會使另一個齒輪轉過一位,人們可以像撥電話號碼盤那樣,把數字撥進去,計算結果就會出現在另一個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減計算。1694年,萊布尼茲在德國將其改進成可以進行乘除的計算。此后,一直要到1950年代末才有電子計算器的出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