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同步探究學案1、通過閱讀教材,了解羅馬城邦的興起,簡單說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亡過程中的重要時間、事件及人物。 2、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3、認識羅馬危機的實質是奴隸制的危機。(一)自主預習羅馬城邦公元前1000前,羅馬城邦興起于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羅馬共和國的統治:(1)國家統治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利機關。平民選出來的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3)《十二銅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羅馬共和國的征服與奴隸反抗:(1)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三次戰勝迦太基(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稱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2)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多次打敗羅馬軍團,但最終被鎮壓。起義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了羅馬帝國,首創“元首制”,采取許多措施解決矛盾,鞏固之間的獨尊地位。2、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跨歐亞非三洲。3、羅馬帝國的衰亡:(1)原因:羅馬的政治、經濟發危機。公元前375年,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2)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3)476年,西羅馬對日耳曼人消滅。(二)預習反饋列出預習中的問題清單或列出困惑、讀不懂的內容。從人治到法治、從神權到人權、從君主專制到民主政治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潮流。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古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材料二材料三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求幸福,因不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孫中山材料四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說:“諸位代表先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材料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15日)(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以宗教”是指什么宗教?再寫出羅馬法制建設中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法律文獻統稱。(2)材料二中,圖一法律文獻確立的資產階級政體的名稱是什么?圖二體現了美國在國家權力方面確立了什么原則?(3)材料三中的“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哪一思想?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哪一具有資產階級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4)材料四中的會議通過的哪一文件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會議的成功召開有什么意義?(5)寫出材料五中的法律文件在新中國歷史上有何地位?它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一)達標測評1. 羅馬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統治時期被形象地描繪成歐洲的“羅馬時代”。這主要是因為( )①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 ②羅馬帝國曾地跨歐、亞、非三洲③留下了羅馬法等文化遺產 ④羅馬建筑的式樣和風格影響深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此前習慣法是口耳相傳、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 二銅表法》的出現,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這說明《十二銅表法》 ( )A.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B.使貴族和平民享有平等的權利C.促使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D.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羅馬平民利益3.史論結合是評價歷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下列對古羅馬歷史的推論符合史實的有( )選項 史實 推論① 羅馬保民官的設立 平民對貴族斗爭的一次勝利② 羅馬的儒略歷 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③ 羅馬在“布匿戰爭”的勝利 是征服地中海的重要一步④ 羅馬爆發斯巴達克起義 加速了羅馬帝國的衰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都是西方著名的諺語,從歷史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有著羅馬人的特點B.羅馬文化影響了統治過的廣大地區C.羅馬帝國十分繁盛D.羅馬為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大路5.如圖所示撲克牌中的人物出生于名門貴族,他酷愛古希臘文化,喜歡體育運動,軍事和外交才能突出,公開實行獨裁統治,還曾改革歷法,創立了“儒略歷”。“他”是( )A.凱撒 B.圖特摩斯三世C.漢謨拉比 D.查理大帝6.法學家西塞羅在評價《十二銅表法》時說:“它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橫,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這表明《十二銅表法》( )A.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形成 B.緩和了貴族和平民的矛盾C.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 D.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7.羅馬大道的特色之一在于道路穿過城市中央,而不考慮環繞城市的環線,這樣不僅便于軍隊調動,而且方便城市居民使用。這說明羅馬帝國( )A.疆域地跨歐亞非三洲 B.各地區經濟密切聯系C.以擴張推動交通發展 D.交通系統服務于統治8.“條條大路通羅馬”、“身在羅馬,就像羅馬人一樣行事”,這些西方諺語可以轉意為成語“殊途同歸”、“入鄉隨俗”。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看,這些西方諺語的形成說明了( )A.羅馬帝國為了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道路B.當時有很多外國人在羅馬學習、生活C.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充滿著暴力D.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9.“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開始使用的,即“古典文化與文藝復興這兩大文化高峰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這個時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西歐中世紀的歷史開始于( )A.476年 B.843年 C.1258年 D.1453年10.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這一時期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的 ____處( )A.A B.B C.C D.D(二)提升訓練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4世紀末這個曾經極盛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地中海東部的那一半盡管疆域遼闊,但在后期發展中的作用是絕對保守的。命運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創新。它誕生在一個古老的國度,生活在過去的勢力和榮譽的陰影之中,這種勢力和榮譽正是它試圖維持和恢復的。他們很少有人具有創造力。材料二:這個地中海東部的國家就像是一只同烏龜賽跑而半路停下睡覺的兔子,不僅被烏龜超越,而且被時代所拋棄。在以后的歲月里,它不僅在基督教兄弟--代表著一種新文明擴張勢力的西歐十字軍進攻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蘭擴張勢力的打擊之下也束手無策,不斷的戰爭導致財政的虧空,經濟衰退,最終在1453年滅亡于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摘自《世界歷史》教材(1) 材料中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指的是哪兩個部分?(2) 閱讀材料提煉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2.古代亞非、歐洲文明源遠流長、各具特色,構成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幅美麗畫卷。閱 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縱貫埃及全境的尼羅河,由發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羅河和發源于蘇丹的青尼羅河匯 合而成。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了兩岸干旱的土 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殖質的泥沙隨流而下,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 壤。材料二 序言: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者不凌弱。第200條 倘自由民擊落與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齒,則應擊落其齒。第205條 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材料三 希臘半島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無法大量種植農作物 ……古雅典人為求生存,通 過頻繁的海上貿易,把本土生產的經濟作物和手工制品銷售到四面八方。而在長期的海上 貿易活動中,平等、協商成為交易的重要原則,民主習慣逐步發展形成,而小國寡民的城 邦政治形態又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條件。——摘編自汪子嵩《古希臘的民主和科學精神》材料四 德國法學家耶林格說:"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自然環境對古埃及發展的影響。并列舉一例古埃及的文明成就。(2)從材料二的序言中可以看出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事實如其所說嗎 請在材料二 中找出具體的內容證實你的觀點。(3)根據材料三,歸納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歷史條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伯里克利推動雅典 民主政治達到頂峰的一個改革措施。(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羅馬“以武力”征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5)綜上所述,談談我們應如何對待不同地區的文明。(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參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1)基督教;《羅馬民法大全》。(2)君主立憲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分權制衡原則(3)民權主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知識點】同盟會與三民主義;中華民國;人民政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1)根據材料“古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聯系所學可知,羅馬第一次以武力征服世界”指的是羅馬通過武力擴張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國;“第二次是以“宗教”,指的是羅馬境內產生的基督教傳遍世界;“第三次則以法律”指的是羅馬法維系帝國的統治,對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故“第二次以宗教”是指基督教。根據所學可知,羅馬法制建設中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2)根據材料二中圖二《權利法案》,聯系所學可知,《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頒布的法律文獻,通過這一法律文獻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根據材料圖二聯系所學可知,圖二體現了美國在國家權力方面確立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分權制衡原則。(3)根據材料“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求幸福,因不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聯系所學可知,材料三中的“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體現了三民主義中的民權主義思想。根據所學可知,中華民國成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性文件,具有反封建的巨大進步作用。(4)根據材料四“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聯系所學可知,材料四中的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的作用。根據所學可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5)根據材料五可知材料所述法律文獻為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聯系所學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根據所學可知,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馬民法大全》、君主立憲制、1787年美國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知識。二、課堂達標1.【答案】B【知識點】羅馬城邦;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統治時期被形象地描繪成歐洲的“羅馬時代”,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曾地跨歐、亞、非三洲, 留下了羅馬法等文化遺產 ,羅馬建筑的式樣和風格影響深遠,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羅馬帝國,故選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結合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來分析題肢回答,這就是要準確記憶課本基礎知識。2.【答案】D【知識點】羅馬城邦【解析】根據題干“此前習慣法是口耳相傳、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習慣法時任意曲解,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銅表法》的出現,使刑事訴訟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訴訟的裁決有了確定和公開的法律條文作為準繩,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可知,這說明《十二銅表法》保護了羅馬平民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司法專斷,D符合題意;《羅馬民法大全》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排除A;《十二銅表法》維護的奴隸制階級的利益,排很長B;《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制定的,與雅典無關,排除C。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羅馬保民官的設立平民對貴族斗爭的一次勝利;羅馬的儒略歷后來成為今天人們使用的公歷的基礎;羅馬在“布匿戰爭”的勝利是征服地中海的重要一步。①②③推論正確,A符合題意;斯巴達克起義爆發是公元前73年,屬于羅馬共和國時期,羅馬帝國建立于公元前27年,④推論錯誤,排除BCD。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古羅馬的知識。難度適中,明確羅馬時期歷史史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4.【答案】B【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境內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所以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西方諺語。羅馬帝國統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羅馬在其統治地區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對其統治地區的文化滲透。B項正確;羅馬帝國的征服和統治有著羅馬人的特點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羅馬帝國十分繁盛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羅馬為向外擴張修建了許多大路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影響。5.【答案】A【知識點】羅馬城邦【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他……創立了“儒略歷”,結合所學可知,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儒略歷”,因此圖片中人物是凱撒,A 項正確;圖特摩斯三世被公認為是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之一,他被稱為“古代世界之拿破侖”,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王國君主,頒布《漢謨拉比法典》,查理大帝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查理帝國的創建者,BCD 項都與“儒略歷”無關,排除 BCD 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凱撒相關知識的掌握。6.【答案】D【知識點】羅馬城邦【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頒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根據“限制了貴族的司法”“有章可循”可知《十二銅表法》量刑定罪是有文字依據的,不能隨意解釋法律,D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矛盾,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羅馬法制建設歷程,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十二銅表法》,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7.【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據材料“不僅便于軍隊調動,而且方便城市居民使用”可知,羅馬帝國的交通系統服務于統治,D項正確;材料未反映羅馬帝國的疆域,排除A項;材料反映羅馬交通穿城而過,但各地區經濟聯系密切無從體現,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羅馬的擴張,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羅馬帝國的認識。8.【答案】D【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本題考查古代羅馬。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帝國境內海路暢通無阻,陸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所以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這樣的西方諺語;羅馬帝國統治疆域廣大,為了加強統治,羅馬在其統治地區推行羅馬文化,使得被征服地區接受羅馬的文化,“像羅馬人一樣行事”。因此,上述諺語實際上反映了羅馬對其統治地區的文化滲透。故選D。【點評】本題掌握查古代羅馬文化相關知識。9.【答案】A【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A:根據所學可知,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西羅馬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結束,歐洲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A項符合題意;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B項不符合題意;C: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C項不符合題意;D: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中世紀的開始時間,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難度中等。10.【答案】A【知識點】羅馬城邦【解析】A:根據題干“羅馬共和國建立于公元前509年”可知,公元前509年屬于公元前6世紀末,A項符合題意;B:B屬于公元前5世紀末,B項不符合題意;C:C屬于公元前4世紀初,C項不符合題意;D:D屬于公元前4世紀末,D項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難度中等。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學生要知道時間和世紀的換算方法。每100年稱為一個“世紀”。世紀的計算方法為:用年數除以100,然后商取整數加1,得到世紀數。故公元前509年為6世紀末期。11.【答案】(1)兩部分: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2)觀點: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論述: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知識點】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1)根據材料一“4世紀末這個曾經極盛的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和結合所學可知,古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分裂成東、西兩個帝國,西部以羅馬為中心,稱為西羅馬帝國。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1453年被土耳其滅亡,也稱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2)根據材料選擇任一觀點,在論述的時候結合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相關內容,進行論述,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做到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如:觀點: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論述: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都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故答案為:(1)兩部分: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2)觀點: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論述:拜占庭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但是,拜占庭帝國的統治都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封閉保守,不圖創新。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才盡民窮,十字軍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衰亡。所以,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僅以繼承和保存古典文化為己任,而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心態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因此,學習與創新是文明延續的重要條件。【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綜合分析概括能力,對學生能力要求較高。解答時,仔細閱讀材料,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12.【答案】(1)影響:尼羅河定期泛濫留下的肥沃有利于古埃及的農業發展,為古埃及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成就:金字塔(或象形文字、太陽歷)。(2)目的:維持正義,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事實并非如此,論證觀點:“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說明奴隸的地位極其低下。(3)歷史條件:在長期的海上貿易活動中,形成了平等、協商的交易原則和民主習慣,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態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條件。改革措施: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4)影響:一方面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充滿破壞性侵略性,另一方面客觀上促進了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5)做法:我們應該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地區的不同文明,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知識點】古埃及文明;《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羅馬帝國的興亡【解析】(1)根據材料一“流經森林和草原地帶的尼羅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濫,浸灌了兩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礦物質和腐殖質的泥沙隨流而下,在兩岸逐漸沉積下來,成為肥沃的黑色土壤。”可知,尼羅河定期泛濫留下的肥沃土有利于古埃及的農業發展,為古埃及的強盛奠定了基礎。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包括金宇塔、象形文字、太陽歷等。(2)根據材料二“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者不凌弱。”可知,《漢謨拉比法典》制定的目的是維護正義,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結合所學可知,《漢謨拉比法典》實質上是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而制定的,事實并非如此,根據“打自由民之子之頻,則應制其一耳。”可知,奴隸的地位極其低下。(3)根據材料三“在長期的海上貿易活動中,平等、協商成為交易的重要原則,民主習慣逐步發展形成,而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態又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條件。”可知,在長期的海上貿易活動中,形成了平等協商的交易原則和民主習慣,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態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條件。結合所學可知,在伯里克利主政時期,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公民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所有公民開放,雅典民主政治達到高峰。(4)根據材料四“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和結合所學可知,羅馬“以武力”征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一方面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充滿破壞性、侵略性,另一方面客觀上促進了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5)綜合上述材料和結合所學可知,我們應該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地區的不同文明,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驕。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影響:尼羅河定期泛濫留下的肥沃有利于古埃及的農業發展,為古埃及的強盛奠定了基礎。成就:金字塔(或象形文字、太陽歷)。(2)目的:維持正義,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事實并非如此,論證觀點:“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說明奴隸的地位極其低下。(3)歷史條件:在長期的海上貿易活動中,形成了平等、協商的交易原則和民主習慣,小國寡民的城邦政治形態為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條件。改革措施:擴大了公民的權利,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4)影響:一方面給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充滿破壞性侵略性,另一方面客觀上促進了不同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5)做法:我們應該維護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地區的不同文明,促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點評】本題以四則材料為依托,考查古埃及文明、《漢謨拉比法典》、雅典民主政治、羅馬“以武力”征服世界所產生的影響,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準確掌握古代亞非文明、歐洲文明是解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