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們的身體》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為單元第1課,對應課標“5.1生物具有區別與非生物的特征”下的低段學習目標“舉例說明動物和植物都是生物”和“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下的低段學習目標“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作為單元的起始課,通過使用觀察植物的技巧,學生將學習如何觀察并認識自己身體的外部和內部結構,同時感受感覺器官的作用,為后續課程中對感覺器官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礎。本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聚焦環節,通過鍛煉身體的場景,讓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體,聚焦于身體各部分。第二部分是探索環節,學生將有方法、有順序地觀察并繪制身體結構,包括使用聽、摸、看等方式來探索內部結構,以及觀察外部結構。第三部分是研討環節,強化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身體結構。第四部分是拓展環節,通過閱讀科普資料來深入思考探索身體內部的結構,以激發對自身身體研究的興趣。【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已初步了解自己的身體外部結構,但常將五官與身體結構混為一談,對內部結構的認識則相對有限。在本課中,學生將借鑒觀察植物的技巧來更深入地觀察和理解自己的身體。盡管這些觀察技巧對他們來說并不陌生,但學生仍需教師在課堂上提供準確的示范和指導。通過畫圖記錄,學生可以提高表達興趣,促進細致觀察和創造性描述。鑒于一年級學生繪畫技巧尚不成熟,他們在用圖畫表達發現時可能面臨挑戰,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他們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理解,從而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力。【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我們的身體基本結構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身體外形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知道我們身體內部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結構,如骨骼、肌肉、心臟等。科學思維能夠運用耳聽、手摸、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據此推測身體內部的結構。科學實踐能夠觀察并描述身體的外部結構,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態度責任能夠如實將自己觀察到的身體特征記錄下來,養成認真、細致記錄的習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通過感官觀察,認識我們身體外部的基本結構,推測身體內部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結構。教學難點:能用聽、摸、看等方式觀察身體的內部結構,并用畫圖的方式觀察發現。【教學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鉛筆、橡皮、彩筆、白紙或記錄本、小組評價表教師準備:班級記錄單、聽診器、課件【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1.聚焦教師活動:出示同學們鍛煉身體的照片或視頻。(如做早操、跑步、跳繩、踢足球等活動),提問學生:“這些同學正在做什么?”“這樣能鍛煉到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預設:1、做早操能鍛煉到我們的脖子、手部、和腿部。2、跑步鍛煉我們的腿部、跑步之后心跳會加快,鍛煉我們的心臟。3、踢足球鍛煉我們的腿部)教師活動:將學生的發言用畫圖以及標注關鍵詞的方式記錄在黑板上。聚焦任務,提出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我們的身體包括哪些部分?”。(板書課題:我們的身體)設計意圖:通過呈現學生日常做的運動,引起學生對自己身體的關注,調取學生對身體結構的前概念,進而聚焦本節課的核心任務。聚焦任務。2.探索活動一:觀察身體的內部結構并畫圖記錄。教師提問:“對于這些眼睛無法直接觀察到的身體部位,我們應該可以用哪些觀察方法觀察呢?”(預設:學生分享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如用手放在心臟處感知心臟的跳動,捏一捏手指,硬硬的,有骨頭......)教師講解觀察方法:(1)出示實驗指導視頻:指導學生們用耳聽(腹部和背部)、手摸(摸手指;摸屈、展臂時的上臂變化;手摸自己的胸口感受)、眼看(光照手指)等觀察方法。(2)強調注意事項:要求同性別的同學一起做實驗。耳聽聲音時,減少衣物的阻隔,并保持教室環境安靜。手電筒不能直接照射眼睛。(3)指導記錄方式:教師出示人體輪廓圖,并指導學生用感官收集到的信息記錄在相應的觀察位置。可以先做一下示范:如將手放在胸口處感受到“咚咚-咚咚”的聲音,指導學生將觀察方法“手部”畫在相應的觀察位置,將收集到的“咚咚-咚咚”的聲音以“文字或拼音”的方式。并鼓勵學生畫出自己的推測結果。學生活動:學生進行觀察記錄,教師巡邏指導。分享交流:(教師可以提供:我用什么方法,發現哪里有什么聲音或感覺,它可能是什么”的句式提供給學生進行表達。)①先組織組內的學生分享交流:學生在組內展示自己的記錄單,分享自己的觀察方法和發現,組內其他同學根據他的記錄和介紹進行打分。②小組學生將自己的記錄單進行投影呈現并講解自己的發現,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補充質疑。(預設:用耳朵靠近腹部,聽到了肚子在叫的聲音;用手摸,摸到皮膚下面有硬硬的東西,它可能是骨頭.......)設計意圖:畫圖作為一種記錄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地表達興趣,還能促進他們仔細觀察和,創造性地對事物觀察的方法,進行有效指導。另外教師通過對記錄的方法和內容進行示范指導,將學生的觀察和結果有效外化,讓學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理解。活動二:觀察身體的外部結構并畫圖記錄。教師提問:“我們探索了身體內部的一些奧秘,我們身體的外部由哪些部分?可以用什么觀察方法觀察,按照什么順序進行觀察?”(預設:用眼睛看....)教師指導活動:可以直接觀察一名同學的身體,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觀察,并畫一畫,并用簡單的文字或拼音標注出我們身體外部大的結構組成部分。學生活動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建議:建議同性別的學生一起完成實驗觀察。)教師提問:我們的身體由哪幾個大部分組成?”分享交流:學生將自己的記錄單進行投影呈現并講解自己的發現,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質疑。(當學生說的很細致,如提到眼睛、鼻子、嘴等小的結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這些部分歸類,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在頭部上;胳膊、手腿、腳合起來叫做四肢。從而總結歸納出我們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組成。)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自己動手畫一畫,促使學生產生探索的興趣,在組內分享交流,并進行引導達成共識。并在教師引導下發現人體外形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3.研討研討1:我們的身體從上到下由哪幾部分組成?(提示:這一個問題的研討應該在教學之初就由教師明確提出。隨后在兩個探索活動分別結束時,組織學生開展研討,達成共識)師生小結:我們的身體外部由上到下都有頭、頸、軀干、和四肢;身體內部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結構,比如心臟、骨骼和肌肉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總結我們身體的基本結構。研討2:與小貓、小狗相比,我們的身體有什么不同?(教師出示小貓、小狗的圖片,引導學生使用眼睛、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從前到后等順序觀察小貓、小狗的外部,與我們的身體進行比較,發現異同。)師生總結:我們與小貓、小狗都有頭、頸、軀干和四肢,但是小貓、小狗有尾巴,身上長滿濃密的毛發,我們的身體沒有尾巴和濃密的毛發.......).(提示:可以提醒孩子在課下:在家長的陪同下,注意安全,觀察自家的小動物,發現小動物與人體更多的異同之處。)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深化對觀察方法的掌握和對身體結構的認識,同時滲透我們和動物都是生物這一認識。)4、拓展想知道我們身體內部是什么樣的嗎?閱讀科普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提示: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相應的科普書籍,利用課后的時間閱讀,在課上組織學生分享。或在課堂上呈現相關的知識給學生閱讀,組織學生閱讀匯報)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身體的內部的樣子,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指導他們繼續探索身體內部奧秘的方法,培養探究興趣)【板書設計(生成)】板書說明:關于學生們觀察到的身體的內部結構,根據學生的匯報及時補充。【學生課堂評價表】畫圖記錄我們的身體結構 小組評價表第( )組組員學號 1 2 3 4身體外部身體內部有理推測學生互評標準:能畫出身體外部的基本結構,得一顆星。畫出觀察身體內部的方法和收集到的信息,得一顆星。有依據得推測身體內部有一些看不到的結構,并能用圖畫、文字、語言等方式描述。得一顆星。【學生記錄單】《》:_______ :______ :_________::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