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第一章 走進實驗室1.2 測量 實驗探究的基礎教學目標1.物理觀念(1) 使學生了解統一計量標準的意義。熟悉長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以及與其他單位的換算。(2)學習使用刻度尺,了解零點(零刻度線)、分度尺、量程等概念(3)了解誤差,練習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的方法。學習記錄、分析、表達數據和結果。2.科學思維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3.科學實驗(1)通過一些實例練習測量長度的方法。訓練使用測量工具的規范操作。(2)通過測量活動,從中體會、練習靈活運用知識的方法和技巧。4.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培養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訓練實驗技能的同時注意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教學重點長度的測量教學難點理解長度測量的基礎性。教學方法實驗法和講授法教學用具刻度尺、秒表、沙漏、日晷、鉛筆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互動設計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測得珠峰高度為8 848.86米。二、新課講授、師生互動實驗探究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測量( measurement)是實驗探究的基礎。通過長度測量和時間測量,我們可以了解測量的初步知識,同時也能體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養成良好的動手習慣。(一)從木工尺到米原器討論交流木工尺相傳,魯班曾召集天下的木工,要做上千個精密木件,裝配一座雕梁畫棟的宮殿。眾木匠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尺子有長有短,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做的木件很難精確組合。于是,魯班做了一個精準的木工尺,木匠們以這個木工尺為基準,復制出幾乎一模一樣的尺子。有了統一的測量標準,宮殿很快就造好了。像魯班那樣,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技術、貿易的交流,1889 年,科學家們制造了一個國際通用的長度基準——米原器(如圖所示),作為各國測量1米的基準。自2019年5月20日起,國際單位制中的“米”采用以下定義: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為1米。自2019年5月20日起,國際單位制中的“秒”采用以下定義:銫-133原子不受干擾時振動9192631770次所持續的時間,為1秒。測量是一個將待測量與公認的基準進行比較的過程。我們稱這個公認的基準為一個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有了長度單位,我們便可以度量空間了(如圖所示) 。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納米(nm)等。 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 km=103m 1 dm=10-1m1 cm=10-2 m 1 mm =10-3m1 um=10-6m 1 nm=10-9m常用科學技術法,把1000記為103 ,0.001記為10-3。長度單位換算20米等于多少厘米?20米=20×1米=20×100厘米=2000厘米500毫米等于多少分米?500毫米=500×1毫米=500×0.01分米=5分米單位換算,換單位!(二)測量長度在測量之前,我們需要對測量工具進行了解。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讀數時,一般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工具所能測量的范圍叫作量程。分度值和量程是測量工具的主要規格。刻度尺是常用的長度測量工具。實驗室配備的鋼直尺,我們日常學習使用的透明塑料直尺,都是比較常見的刻度尺。觀察 認識刻度尺觀察刻度尺(如圖所示),它的零刻度線在哪里 它的量程是多少 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如圖所示,測量時, 物體的一端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讀數時,視線應正對刻度線,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實驗探究測量教科書的長與寬選定教科書的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作為測量基準邊。將刻度尺零刻度線與教科書基準邊對齊,測量教科書不同位置的長和寬,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計算長邊和短邊長度的平均值。比較你和其他同學的測量值是否相同,分析這些數據中的哪部分是準確的。用分度值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測量結果能準確到毫米。所以,長度測量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的。而最后一位數字是估讀出來的,由于不可能估讀得非常準,測得的數值和真實值之間必然存在差異,這個差異叫作誤差(error)。同一個長度,多測量幾次,由于其中幾次的估讀可能偏大些,另外幾次的估讀可能偏小些,對它們取平均,得到的數值會更接近真實值。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但不能消滅誤差。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許多測量儀器的示數都是以長度的示數為基礎的,如溫度計、彈簧測力計、電表等常常將其他待測物理量轉化為長度直線或曲線)來進行測量。學會刻度尺的讀數方去,對掌握其他測量儀器的讀數方法具有指導意義。(三)測量時間人們把晝夜交替一次的時間作為時間單位,稱為一日。我國古人發明了最原始的計時器“土圭”,后來各種計時工具陸續出現:日晷、 沙漏、水鐘、機械鐘、天文鐘、石英鐘、分子鐘、原子鐘······在運動場和實驗室,人們經常用秒表測量時間。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econd), 符號是s。其他常用的時間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h=60min 1 min =60s觀察 認識秒表秒表有各種規格(如圖所示)。 機械秒表有秒針和分針,它的讀數是分針讀數與秒針讀數之和。對照說明書,仔細觀察并操作秒表,了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和讀數方法。秒表的使用如圖所示,我們在實驗室使用的停表結構大致相同:按動轉柄,停表能方便地啟動和停止;按復位鍵則回零。觀察 認識秒表回答以下問題:1.機械秒表的量程是多少 2.機械秒表的分度值是多少 3.怎樣開始計時 怎樣停止計時 實驗探究 測量心率心率是指1 min內心跳的次數,它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平靜地坐在椅子上,用秒表測一測你在1 min、3 min時間內的心跳次數,重復3次,將測量結果記錄在下表中。根據以上測量數據,你的心率是 。思考:用秒表測量心跳次數時,啟動和停止秒表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這是誤差的主要來源。怎樣做能減小這項誤差呢 多測量幾次,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三、課堂小結、鞏固提升1.從木工尺到米原器長度的國際單位:米,符號:m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2.測量長度——工具:刻度尺觀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線和單位放對、讀對、記對(準確值+估讀值+單位)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只能減小,不能消滅。3. 測量時間——工具:秒表基本單位:秒,符號是s。1h=60min,1min=60s四、板書設計、理清要點1. 從木工尺到米原器長度的國際單位:米,符號:m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2.測量長度——工具:刻度尺觀察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線和單位放對、讀對、記對(準確值+估讀值+單位)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只能減小,不能消滅。3. 測量時間——工具:秒表基本單位:秒,符號是s。1h=60min,1min=60s五、達標練習、反饋矯正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B. 米的符號是mC. 1nm=109mD. 1km=103m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作分度值B. 讀數時,一般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 測量工具所能測量的范圍叫作量程D. 測量工具的主要規格是分度值3.用刻度尺測長度不正確的是( )A. 測量前,了解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B. 測量時,物體的一端與刻度尺的零刻度線對齊C. 讀數時,視線應正對刻度線D. 記錄結果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4.關于誤差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叫作誤差B.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消滅誤差C.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D. 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分度值小的測量工具可以減小誤差5.下列關于測量時間正確的是( )A. 在運動場和實驗室人們經常用秒表測量時間B. 時間的基本單位是hC. 1h=60sD. 機械秒表有分針和秒針,它們的讀數是分針讀數與秒針讀數之差參考答案:1.C;2.D ;3.D ;4.B ;5.A 。六、布置作業P16T3課外作業P16T1、T2、T4。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