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歷史學科第22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 同步探究學案1.了解汪精衛叛國、皖南事變等歷史事件;2.了解張自忠、左權等的英雄事跡;3.掌握中共七大召開的時間和內容;4.分析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歷史意義(一)自主預習一、全民堅持抗戰(一)日本對華政策:1、對國民黨:進行政治誘降,輔之以軍事打擊;2、對中共:加緊進攻敵后抗日根據地;3、對占領區:加強對占領區的軍事統治和經濟掠奪。(二)國民黨消極抗戰1、汪精衛公開叛國投敵,在南京建立偽國民政府。2、國民黨頑固派針對新四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三)中共積極抗戰:堅持抗戰,在敵后抗日根據地掀起大生產運動。(四)全民族抗戰1、正面戰場:棗宜會戰中,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2、敵后戰場:在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犧牲;3、學生、廣大婦女、工人、華僑和港澳同胞、文藝界等以各種形式支持抗戰。4、結果: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華民族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二、中共七大 ★★★★★必考(一)召開 : 1、時間:1945年4月 2、地點:延安(二)內容:1、政治上: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①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②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2、組織上: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3、思想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三)意義: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三、戰略反攻和日本投降(一)戰略反攻(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率先發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2、1945年8月,美國先后向日本投下原子彈。 3、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并出兵中國東北。 4、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二)日本投降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2、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 3、臺灣也回到祖國懷抱。(三)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與偉大意義★★★★★必考1、勝利的原因:①決定性因素: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②前提條件: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③重要保證: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浴血奮戰,實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戰。④外部因素:國際社會的援助與支持。(熟讀)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①國內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新修訂)它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②國際意義:中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二)預習反饋列出預習中的問題清單或列出困惑、讀不懂的內容。百余年的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華史,又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二:1894年,朝鮮爆發農民起義,引發日清戰爭。戰爭的勝利,使日本國民對大中華文化固有的“贊賞”“崇敬”心理開始崩潰,隱藏在內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別”“輕蔑”的意識逆轉。一種新型的近代清國觀開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優越感迅速轉變成時代思潮的主流。從此,日本對鄰國開始盛氣凌人了。——宗澤亞《明治維新的國度》材料三: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們只從兩國軍事力量的對比出發,以為只要給中國有力的一擊,只需要幾個月就可以使中國屈服。可是,他們的算盤完全打錯了,結果大大出乎他們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沼中無法自拔。——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一中“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表明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什么?用史實說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何實現“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奮起”。(2)根據材料二,指出這場戰爭使日本國民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說出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形勢的錯誤估計。舉例說明材料三中這種“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這場反侵略斗爭的表現。(一)達標測評1.下圖時空觀念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發展趨勢,其中空白①處應填寫( )A.西安事變 B.豫湘桂戰役 C.抗戰勝利 D.武漢會戰2.下列對相關史實歷史意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C.遵義會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D.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中華民族覺醒,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礎3.有學者指出,近百余年中華民族經歷了民族意識的覺醒過程(表)。由此可知( )代表性事件 民族意識覺醒過程鴉片戰爭 開始萌發甲午中日戰爭 初步覺醒五四運動 升華抗日戰爭 高漲A.民族意識在反侵略過程中不斷地增強 B.民族意識與社會性質變化保持同步C.中華民族在近代百年歷史中逐漸形成 D.列強侵華是民族意識形成的根本原因4.在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強調各級文藝組織要積極為抗戰服務,在其號召下各地陸續成立了劇團、話劇團、秧歌隊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城市鄉間進行宣傳教育和社會動員。這反映了( )A.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相互配合 B.文藝活動適應抗戰需要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 D.國共合作發揮重要作用5.下列時事漫畫創作的主題是( )A.日軍“掃蕩”犯下滔天罪行 B.抗日戰爭走向勝利C.蔣介石發動內戰不得人心 D.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6.消息傳到重慶時,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據當時的美國記者記錄:“突然,整個城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據此推測該消息是(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日本宣布投降C.簽署“雙十協定” D.推翻南京政府7.“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它把中國歷史劃開了兩個時代……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勝利”、“中國五十年”及分別是指( )A.幸亥革命、《南京條約》 B.南京解放、《辛丑條約》C.北伐勝利、《北京條約》 D.抗戰勝利、《馬關條約》8.據統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為51個師團,其中用于中國的35個、東南亞的10個,日本陸軍近70%的兵力投入侵華戰爭,而用于太平洋戰場的兵力不足20%。這則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A.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B.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相互配合C.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D.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9.下圖展現了近代臺灣人民反日斗爭的歷程,這一歷程反映出( )A.臺灣軍民反殖民統治的決心 B.西方列強“以華制華”的政策C.臺灣是中國反抗侵略的中心 D.臺灣軍民粉碎了日本侵華野心10.某舊址主要包括抗日勝利受降紀念坊、中國戰區受降舊址(包括受降會場舊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舊址,何應欽辦公室舊址)、蕭毅肅陳列室、受降史料陳列館、兵器陳列館、受降亭和援華飛虎隊紀念館等紀念性構筑物和輔助建筑。這個舊址位于( )A.懷化通道 B.益陽南縣 C.常德 D.懷化芷江(二)提升訓練11.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誕生了不同的革命精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造性地提出和發展了“思想建黨”、“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建黨建軍思想,在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成功實踐,初步探索出“以農村為中心”這樣一條“馬克思列寧從來沒有說過”、“在當時世界上還是沒有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匡勝《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材料二 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紅軍將士上演了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三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頤問們對蔣介石非常失望,因為蔣介石并不想對日作戰,而是想保存實力……延安領導集體及其黨、軍隊和群眾組織擁有凝聚力、決心和高昂的士氣,這些顯然都是重慶缺乏的。——阿爾伯特·克雷格《哈佛極簡中國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井岡山精神的內涵,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初步探索出怎樣的革命道路。(2)根據材料二概括紅軍將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艱難險阻?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次征途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延安領導集體”指的是哪一政黨的領導集體,并結合史實舉例說明“軍隊、群眾組織擁有凝聚力”的表現。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一林則徐材料二: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盡消然,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一一《只因鬼子鬧中原》揭帖材料三:近代以來,中國的仁人志士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探索民族復興之路。 材料四:“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里程碑。”一一習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五:抗戰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從更宏現的視角看,它又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抗戰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一一摘編自王建朗《抗日戰爭與中國國際地位的變遷》(1)林則徐領導的哪一抗爭活動充分體現了材料一的精神?(2)根據材料二指出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3)請根據材料三圖示所示規律分別寫出①②對應的內容。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仁人志士的這些探索有什么共同點?(4)五四運動孕育了偉大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5)據材料五并結合所學,說明“抗戰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的理由。(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參考答案一、合作探究(1)抗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的抗日戰爭的勝利。(2)變化:由贊賞轉為蔑視,大和民族自身的優越感迅速轉變成時代思潮的主流;。原因: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取得勝利,中國被迫與其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3)錯誤估計: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表現:百團大戰、抗日義勇軍的出現等。【詳解】(1)主題:根據材料一“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不僅使中國人民從此陷入苦難的歷程,也促進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聯系所學可知,材料一中“中國人民覺醒和奮起”表明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反抗或者抗爭。史實: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取的抗日戰爭的勝利實現“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奮起”。(2)變化:根據材料二“1894年,朝鮮爆發農民起義,引發日清戰爭。戰爭的勝利,使日本國民對大中華文化固有的‘贊賞”‘崇敬’心理開始崩潰,隱藏在內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別’‘輕蔑’的意識逆轉。一種新型的近代清國觀開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優越感迅速轉變成時代思潮的主流。”可知這場戰爭使日本國民心理發生的變化是由贊賞轉為蔑視,大和民族自身的優越感迅速轉變成時代思潮的主流。原因:根據所學可知,日本國民心理由贊賞轉為蔑視,大和民族自身的優越感迅速轉變成時代思潮的主流的原因是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取得勝利,中國被迫與其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他們具有一定的優越感。(3)錯誤估計:根據材料“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可知,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形勢的錯誤估計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深深蘊藏著的那種無窮無盡的力量,特別是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表現:根據所學可知,材料三中這種“民族凝聚力”深刻影響了這場反侵略斗爭的表現可以從抗日戰爭的進程中尋找答案,如百團大戰、抗日義勇軍的出現等。課堂達標1.C【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歷經14年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最后勝利,C項正確;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生,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A項;豫湘桂戰役發生在1944年,時間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1938年6月,武漢會戰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2.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斗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礎,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爆發促進中華民族空前覺醒,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也是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的序幕,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遵義會議在極端危險的時刻,挽救了黨和紅軍,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達到成熟,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3.A【詳解】根據題干材料“近百余年中華民族經歷了民族意識的覺醒過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在一次次的反侵略斗爭中得到不斷地增強、升華、穩固、高漲,A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民族意識在反侵略過程中不斷地增強,未涉及民族意識與社會性質變化保持同步,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民族意識在反侵略過程中不斷地增強,未體現中華民族在近代百年歷史中逐漸形成,排除C項;列強侵華是民族意識形成根本原因說法錯誤,排除D項。故選A項。4.B【詳解】根據題干中“文藝組織要積極為抗戰服務”“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教育和社會動員”可知,文藝宣傳要采取群眾喜歡的方式為抗戰服務,將抗日的文化思想植入群眾心田,B項正確;材料內容沒有涉及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的相互配合,排除A項;材料內容沒有涉及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戰場的表述,排除C項;材料內容沒有體現國共合作,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根據漫畫“《擱淺》《一只腳踏入中國,另一只腳陷入太平洋,難以自拔》《天來轟雷,魔入死窟》”結合所學可知,日本侵略世界的步伐并不順利,日本的軍力一邊被中國大陸牽制,另一邊陷入了太平洋戰爭的泥潭,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速了抗日戰爭的勝利,B項正確;日軍“掃蕩”犯下滔天罪行,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A項;題干內容與蔣介石無關,排除C項;新中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排除D項。故選B項。6.B【詳解】根據材料“已是8月15日的晚上”“整個城市爆發出一片歡呼聲和爆竹聲。……不到一小時,整個城市就變成了一座巨響和狂歡的火山”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B項正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發生在1936年12月,排除A項;簽署“雙十協定”是在1945年10月10日,排除C項;推翻南京政府是渡江戰役,在1949年4月,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根據題干“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可知,這個勝利指的是抗日戰爭的勝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根據材料“中國五十年及東北十四年的大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勝利是在1945年,50年前指的是1895年,因此中國五十年前大恥是指《馬關條約》的簽訂,D項正確;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不能稱得上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排除A項;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屬于內部矛盾,與“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不符,排除B項;北伐戰爭只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與“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勝利”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亞洲戰場中中國牽制了日本大批兵力,可見,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C項正確;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的決心和信心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中國共產黨正面戰場和國民黨敵后戰場的相互配合,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符合史實但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9.A【詳解】根據材料“近代臺灣人民反日斗爭的歷程”次數之多,表明臺灣人民反抗的堅決性,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西方政策,排除B項;看不出臺灣是中國反抗侵略的中心和臺灣軍民粉碎了日本侵華野心,排除CD項。故選A項。10.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該舊址位于湖南省懷化芷江縣七里橋境內,D項正確;發生在懷化通道的重大事件有紅軍長征時的通道會議,抗日戰爭中,侵華日軍在益陽南縣制造了廠窖慘案,三天屠殺我三萬百姓,犯下了罄竹難書的罪行,發生在常德的常德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大規模的會戰之一,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但三地均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11.(1)內涵:堅定的理想,不偷的信念;買事求是、敢闖新路;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謀利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勇于勝利。道路:井岡山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艱難險阻: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答到“渡江河,爬雪山,過草地”等其它具體因素,也可酌情給分)影響: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的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詳解】(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井岡山時期,毛澤東立足于中國革命現實,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緊密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造性地提出和發展了思想建黨”可知,這體現出,堅定的理想、信念,買事求是、敢闖新路,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謀利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怕困難,勇于勝利;由此開創出井岡山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可知,這體現的困難的,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它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延安領導集體及其黨、軍隊和群眾組織擁有凝聚力、決心和高昂的士氣,這些顯然都是重慶缺乏的”可知,“延安領導集體”指的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集體。根據所學可知,“軍隊、群眾組織擁有凝聚力”的表現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到敵人的后方,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打擊日本侵略者,中國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頑強抗戰,成為抗擊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12.(1)虎門銷煙。(2)帝國主義列強。(3)洋務運動、民主科學。推翻清朝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學習西方、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4)愛國主義精神。(5)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或增強了民族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收回臺灣等領土,維護了國家主權(或答臺灣回歸祖國)。【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意思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因此,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因此,虎門銷煙體現了材料一的精神。(2)根據材料二“鬼子、大法國、英美俄德、洋鬼子”可知,材料二指出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是帝國主義列強。(3)內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近代軍事工業;洋務運動后期,洋務派又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因此,①處的內容是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因此,②處的內容是民主與科學。功績: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最大的功績是推翻清朝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共同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的共同之處是中國近代化的三部曲;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運動主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因此,其共同點是都是向西方學習,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5月4日,青年學生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不顧身的發動五四運動。后來,各階層人民廣泛參與,使五四運動以全民族的力量高舉起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5)根據材料五“它又是一場全面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不僅打敗了日本,消除了亡國的危險”可知,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根據材料五“還從盟國那里掙脫了不平等枷鎖,獲得了平等地位,中國的國際地位在抗戰時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可知,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1945年10月,收回臺灣等領土,維護了國家主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