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不簡單的杠桿》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通過杠桿實驗,知道利用杠桿可以幫助我們撬起一些重物,認識到改變支點的位置、支點的高度會影響杠桿的作用效果。科學思維1.在杠桿模擬測試實驗中,用比較改變支點的位置,觀察大石塊能否被撬動的方法,區別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找到其中的規律。探究實踐1.在杠桿模擬測試實驗中,能使用拉壓測力計測出剛好撬動石塊的用力大小,并及時記錄實驗結果。2.在體驗杠桿工具活動中,能夠使用不同類型的杠桿工具,并分享體驗后的感受。態度責任對生活中杠桿工具感興趣。相互合作,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能夠利用杠桿完成撬動大石塊的任務,并記錄撬動大石塊的用力情況。(二)教學難點利用拉亞測力計測出撬動大石塊的用力大小,并獲得發現。三、教學準備(1)杠桿模擬實驗材料:帶凹槽的長木條(×12)、石塊(0.2-0.6kg;×12)、小木塊(×12)、拉壓式測力計(×12)、托盤(×12)、實驗記錄單(×12)。(2)體驗杠桿工具活動:核桃夾(×4)、剪刀(×4)、網兜(×4)、羊角錘(×4)、燒烤夾(×4)、“省力”小貼紙(若干個)、展板(×4)、托盤(×20)。(3)其他材料:PPT、板貼、計時器、按鈴。四、教學過程(一)初識杠桿(4min)1.課前,我們一起做了一個小調查,來看一下(ppt展示)。這些工具,我們見過的數量是這樣的。(PPT)從統計圖上看還是很多的。那使用過這些工具的同學有多少呢?(PPT)(明顯比見過的同學要少)說明在生活當中,同學們對這些工具的使用體驗還是比較缺乏的。“這些工具起到的作用是什么?”同學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方便、省力、快捷)絕大多數同學感受最深的是用起來方便,我們班有36人是這樣認為的)。2.對于這一點,在6000多年前,古人也感受到了。他們為了建石屋,需要搬運大量的石塊。(ppt:石塊 +石屋)3.你們猜,古人借助了什么工具來撬動石塊?(PPT)。撬棍是人類生活中常見的杠桿工具。(教師依次呈現“撬棍形狀”、“杠桿”和“石塊”和“大石塊”板貼)人們在使用撬棍時,有三個重要的點,你能從圖中找到嗎?請上臺貼上磁貼,表示這3點的位置(學生上臺,貼上磁貼)為什么你認為這3個點很重要?(石頭墊著的地方就是支點,手握著的地方稱為用力點,而石塊壓住杠桿的那個點稱為阻力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呈現“用力點”“阻力點”“支點”。)板貼:探究杠桿(27分鐘)(1)任務一:用手指撬動石塊(8min)1.生活中,你們有撬過石塊嗎?(很多同學學生搖了搖頭)今天,我們一起來模擬撬一撬石頭。(PPT:出示模擬材料)我們可以先組裝好杠桿,將石塊放在杠桿的一端,在另一端,用手指慢慢向下壓,感受手指用力的變化。在木條背面做了四個凹槽(展示PPT),可以改變支點的位置。并且在木條兩端各添加了小木塊,可以防止石塊滑落并保持平衡。2.請看記錄單,你能看懂嗎?(PPT展示)。2.請看實驗要求(PPT展示)。請從左邊抽屜中拿出材料,開始吧。(播放音樂3min)。3.誰來說說剛才完成任務時你們的感受?(展示PPT,充分說清楚)(4分鐘)生1(這是你的感受。)生2(你們的感受和他相似嗎?)小結:我們感受到了手使用的力是變化的,支點在D點時用力最小,A點時用力最大。石塊 D C B A杠桿木板支點位置示意圖(2)任務二:杠桿測試實驗(18-19min)1.我們用手指感受力的大小準確嗎?(學生搖頭)以前我們用什么工具來測量力的大???(彈簧測力計)但是,今天用傳統的彈簧測力計來測不太方便,老師帶來了一種特別的測力計,它既可以拉也可以壓,因此被稱為拉壓測力計(掏出拉壓測力計,并配上拉和壓的動作)。(展示PPT:2人拍的圖片,測力計與木條垂直,一人手握測力計,一人平視讀數)接下來,我們就用拉壓兩用測力計代替手指來撬動石塊,并測出用力的大小。2.在測試實驗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讀數要平視,每個支點測量3次)。同學們考慮地很周到,老師有2點需要提示:測力計與木條垂直,剛好撬起石塊時讀取示數并記錄。3.這是記錄單。你能看懂嗎?(每個支點要測量3次,取中間值或平均值。在圖中的右上角填入石塊的重力,出示石塊標簽。并做出用力情況的判斷,得出發現)如果石塊自重是4.2N,當出現什么樣的數據時是省力的?什么時候是費力的?什么時候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當出現<4.2N時,為省力;當用力大小=4.2N時,是既不省力也不費力;當用力大?。?.2N,為費力)。4.清楚了嗎?從右邊抽屜里拿出實驗器材,開始吧。(播放音樂,學生開始實驗,教師指導,8min)5.同學們剛才做得都很認真,現在哪一小組愿意和大家分享?(充分表達)(8分鐘)小組1:展示實驗結果+發現 (由小組1提問:其他小組的用力情況與我們組有什么不同?)小組2:展示實驗結果+發現。對B點的質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石塊自重)石塊重力會改變用力情況嗎?(雖然石塊自重會改變用力大小,但不會改變用力情況)那可能是什么原因呢?(支點B到阻力點的距離不同;讀取示數時可能有誤差;拉壓測力計可能沒有調零。)這些原因都可能引起B點的用力情況不同,但A點到D點用力的變化趨勢是否一樣?(一樣,都是越來越?。┤绻靡痪湓捄唵胃爬銈兊陌l現,你會怎么說?(支點離阻力點越近,越省力)其他小組的發現呢?(意思是一樣的)我把大家的發現記錄到黑板上。(板貼“支點越靠近阻力點,越省力”)。(三)體驗杠桿(9min)1.這是生活中常見的杠桿類工具,(PPT:羊角錘、核桃夾、燒烤夾、剪刀、網兜等杠桿工具)你覺得它們都能省力嗎?2.老師把這些工具請到了現場,接下來我們一起來體驗,(PPT)看看我們的判斷是否正確。每個體驗區都有具體的步驟(手指展板),請大家按照步驟依次體驗,通過比較后,判斷出哪一步省力,將貼紙貼在對應的方框內。注意:體驗人數比較多,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具進行有序體驗,音樂停止,結束體驗。請組長分發貼紙,每人5個,前往體驗區。(6分鐘)3.我們來看一下體驗結果。先來看羊角錘,大家的結果很一致,都是(省力的),核桃夾呢?(第二步省力),那剪刀呢(使用根部時省力)為什么?(指向板書,我們再一次證明了我們的發現。)燒烤夾如何?(用起來費力,手拿的位置如何?)網兜呢?(費力的,手拿的位置如何?說明手拿的位置會影響用力大?。?br/>4.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杠桿有的省力,有的費力,省力杠桿我們很喜歡,那為什么還要設計費力呢?(燒烤夾可以防止燙傷;筷子雖然費力,但可以方便夾食物;網兜可以撈遠處水中的物體)(展示PPT)是啊,杠桿的功能多種多樣,它真是不簡單啊!(板貼“3.不簡單的”。)五、板書設計3.不簡單的杠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