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1功》一、教材分析“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不僅是力與運動關系的深化,也是后續學 習能量轉化的基礎。本章節《功》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理解功的基本含義,即力對物體產 生作用并使其沿力的方向發生位移的過程。教材從生活中的現象出發,如推車、提物等,引 導學生認識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同時, 教材還介紹了功的計算公式W=FS及單位焦耳 (J), 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 決中。整體而言,教材設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旨在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 功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二、教學策略八年級學生在學習《功》這一章節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如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等,這為理解功的含義奠定了基礎。然而,由于功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可能 難以直接將其與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或“勞動”等概念區分開來。此外,學生對于功的兩 個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計算方法可能感到陌生,需要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和實驗探究來加深理 解。因此,學情分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 段,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逐步構建起對功的全面認識。三、教學目標物理觀念:理解功的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科學思維:通過觀察、分析和討論,了解功的含義,學會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單的物理 規律。科學探究:在實際問題的解析中學習功的計算和簡單應用。科學態度與責任:體會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四、教學重難點重點:研究定滑輪、動滑輪的特點以及滑輪組的省力情況。難點:判斷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會根據實際要求組裝簡單的滑輪組。五、教學準備教具與器材:杠桿原理演示器、鐵架臺、杠桿、鉤碼、刻度尺、細繩、多媒體設備等。學生分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配備必要的實驗器材。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導入 老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 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功》。 功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基礎且重要的概念, 它與能量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今天的學習, 我們將理解功的定義、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并學會計算功的大小。希望大家能夠認真聽 講,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一、引入新課 老師:首先,我們來看幾個生活實例。 比如,小華在家里收拾碗筷、提水、買米, 忙得滿頭大汗。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 小華的這些勞動,從做功的角度來說,并不 完全等同。為什么呢 我們先不急著回答,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功。 設計意圖:由生活入手,巧設疑問, 激發興趣,容易進入學習狀態課內探究 二、新課講授 (一)功的定義 老師:同學們,在物理學中,功是描述 通過課件展示推石塊、冰塊滑動、 提水桶移動等實例,引導學生分析 哪些情況下力做了功,哪些情況下力對物體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具體來說,當 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在這個力的方 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 體做了功。那么,功的定義就包含了兩個必 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二是 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s)。 老師:為了更直觀地理解功的概念,我 們來做一個小實驗。請大家拿出書包和一本 書,分別用手將它們從地面勻速移動到桌面 上。大家感受一下,哪次移動更累一些 為 什么 (學生實驗并討論) 學生:提書包更累一些,因為提書包需 要更大的力。 老師:很好,這正是因為在移動相同距 離的情況下,提書包所用的力更大,所以做 的功也更多。接下來,我們再試試將書包分 別移動到凳子上和桌面上,感受哪次更累。 (學生再次實驗并討論) 學生:移動到桌面上更累,因為移動的 距離更長。 老師:對,這就是因為用同樣的力移動 物體時,移動的距離越長,做的功也越多。 沒有做功(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老師: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可以總結 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 的力,二是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的距離。這 兩個因素缺一不可。那么,有哪些情況是不 做功的呢 老師:我們來看幾個例子。首先,一個 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輛汽車,但汽車沒被推動。 這時,推力對汽車有沒有做功 學生:沒有,因為汽車沒有移動距離。 老師:對,這就是有力無距離,不做功。 再看第二個例子,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 行走,提桶的力有沒有對桶做功 學生:沒有,因為提桶的力與移動的方 向垂直。 老師:很好,這是有力有距離但力與距 離垂直,也不做功。第三個例子,在光滑的 水平冰面上,一物體由于慣性做勻速直線運 動,此過程中有沒有力做功 學生:沒有,因為物體沒有受到力的作 用。 老師:對,這是有距離無力,同樣不做 功。(三)功的計算公式 老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做功的兩個必要 因素,那么如何計算功的大小呢 功的計算 公式是:W=Fs,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 s表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功的 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為J。 老師:我們來看一個例題。小亮扛著200N 的課桌從一樓爬上二樓,小麗扛著50N的凳 子從一樓爬上二樓。請問,誰做的功更多 (學生討論并回答) 學生:小亮做的功更多,因為小亮用的 力更大。 老師:很好,但這里我們還需要考慮移 動的距離。不過在這個例子中,由于兩人都 是從一樓爬到二樓,所以移動的距離是相同 的。因此,小亮因為用的力更大,所以做的 功也更多。 三、課堂練習 老師:接下來,我們來做幾個練習題, 鞏固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 (出示練習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討論) 四、課堂小結 老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功的定義、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以及功的計算 公式。希望大家能夠牢記這些知識點,并在 日常生活中運用它們來解決問題。同時,我 們也要明白,功是描述力對物體作用效果的 物理量,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思維延伸 五、布置作業 老師:最后,我給大家布置一些作業。請大 家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習題,并預習下一節的 內容。同時,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平 時使用的各種家用電器,它們在工作時是如 何做功的 這些功又是如何轉化為其他形式 的能量的 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討論。 讓學生通過畫思維導圖的形式 總結概括本節課的收獲,更有利于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利于 學生發散思維的打開。課堂小結 學生討論小結,互相補充回憶鞏固本節課知 識,進一步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板書設計一、功的概念1.定義:力作用在物體上,且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一段距離。 2.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F)-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s) 二、功的計算1.公式:W=Fs2.單 位:焦 耳(J),1 J=1N·m三、例題講解1. 題目描述2.解題步驟七、教學反思在《功》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引入生活中 的實例和實驗活動,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功概念的理解,還學會了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 問題。同時,我也意識到在講授抽象概念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細致,采用直觀、生動的教 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此外,我還發現部分學生在理解功的計算公式時存在困難, 這提示我在未來的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公式推導過程的講解和練習。總的來說,本次教學在幫 助學生掌握功的概念和計算方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教學策略, 提高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